手机阅读

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湖南楚天科技怎么样(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1:18:35 页码:11
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湖南楚天科技怎么样(4篇)
2022-12-29 11:18:35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大家好! 欢迎来天心阁参观游览,本人是景区讲解员 ,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

天心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阁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古

代有“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

阁”;后来加上山东的“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我们长沙的“天心阁”、

南京的“阅江楼”、昆明的“大观楼”、永济的“鹳雀楼” 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天心阁自古

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

古迹”之一。它处在古长沙城的地势最高点,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视为长沙

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500多年历史的古

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座园林景点。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0xx年“济南

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

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这副对联

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它

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日寇。此联与崇烈门都是蒋介石所题。旁边的这副用篆书写的对联

就有点难以辨认了,“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

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 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

宁可捐躯。这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

扬。可惜崇烈门毁于文革时期,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是按原貌重建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

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

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

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

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

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

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从1939

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有“百胜将军”称号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

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天炉”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

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

要正面战场之

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

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

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

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

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 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

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

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有的游客可能看过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它当时在天心阁封闭拍摄了两天,讲述的

就是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发生的事。一师范旧有一条小路同往天心阁,距离仅三

里多,这条路叫做“天心游路”。1920xx年春至1920xx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

酷爱风浴,雨浴,遇大风雨时,毛泽东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内读书学习,有时

又与蔡和森等人来到天心阁上游憩,畅谈国家大事。有一次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

阁,蔡和森双眼凝视着远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隐约见到洲旁一叶叶扁舟,即兴说出上联:“橘

子洲,洲系舟,舟动舟不动。”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但一时无人对出下联。而毛泽东看

到当时天心阁漫天飞舞的鸽子,略有所思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天心阁,阁栖鸽,鸽飞

阁不飞。”这副对联既对仗工整,又构思巧妙,成为长沙城家喻户晓的趣联巧对。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

《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

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大家看到湘江中的这个洲就是橘子洲,她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

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

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一边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 “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

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

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

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 “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

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

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古人祭天神、

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

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达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建汉时册封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

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

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

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

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

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

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1920xx年,当时的国民党政

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 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

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

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 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兴

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参观。 请朋友们往古城墙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岗岩雕塑?它取名《太平军魂》,

诉说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军攻打长沙,不幸被我们眼前这两座“红

夷大炮”炸死的悲壮历史。这两门炮为左宗棠专门拆除长沙北门原铁佛寺一座铁菩萨铸成。

太平军在长沙攻打了81天,最终无功而返。正由于此次战役让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厉害,

使得他于1853年委派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开始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军。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三国时期的东汉建安十二年(公

元220xx年),赤壁大战后,诸葛亮派兵遣将,争夺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

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

忠马失前蹄,关公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

头两箭为还关公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后箭为报答关羽不杀之恩,黄忠只射了关羽的盔缨,

这回关公知道了黄忠的厉害。回城后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要将他推出斩首。魏延救了

黄忠,要斩韩玄,韩玄为迷惑魏延,故意将他的两只靴子各放南、北两处,故今长沙还有“南、

北倒脱靴”的巷名。魏延识破了他的诡计,抓住他杀掉,因此长沙又有“赐闲湖”(刺韩湖) 。

后来魏延献了城池;黄忠闭门不出,刘备亲自登门相请,才出来归降。 最后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发生在1938年11篇四:天心阁

又一导游词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

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自古素有“潇湘古阁,

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因其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视为长

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 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4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个园林景点。 首

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种香草, “薰风”即“香风”;亭子建

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字,“伦”为类似之意,“鉴”

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悲伤

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

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 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天心阁是长沙的象征 , 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

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所以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

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

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

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 举不胜举。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 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

为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

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

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主讲;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

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湖南湘

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

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

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

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

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薪水与房租两项,尝言:“ 廉才 君子

以自责,不宜以责人; 惠者 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胜亭,有“扶摇向天心,到此方入胜”之说,意思是说天心胜境由

此开始。请注意上面的对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是“心到无私心自宽”。此为嵌

字联,又是藏头诗。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对了,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天心”了,此联一番

修身哲理尽在其中。

请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为蒋介石所题,“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

朝霞”相传为蒋介石所作,为1946年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所建,又名“崇烈亭”。从1939

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

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

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 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

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 的身姿屹立于世人面前,而雄伟、壮观的古城墙,也就成为了长沙人民的骄傲。 现在

大家纵目望去的,就是建于明末崇祯年以前,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初建时阁楼为一

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

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

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 ,两附阁各高10米, 整座阁楼

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

《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此诗取自《善化县志》(原长沙分为长

沙、善化两县,天心阁属善化县),作者俞仪为明崇祯年京带指挥使,由此可推断天心阁早在

400余年以前就高高耸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

的条状,长沙有幅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对子:“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

飞阁不飞”,这水陆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陆洲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

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

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其一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后,周

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武汉失陷,日军通往中国

南方的门户打开,蒋介石对保卫长沙缺乏信心;在岳 阳失守后,密令张治中对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以天心阁举火为号,把个好端端的长沙

城化为了一座废墟,毁城面积达90% ,烧死3000余人,烧伤者近两万多人,全城平民无家

可归,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也由此并列为二战时期四大毁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可是不

到三个月,英勇不屈的长沙人民又在废墟上立起了一个个棚屋的新长沙,用满腔热血抗击了

日寇一次次进攻,使日军在一路得手的情形中第一次承认中国人民的不可凌辱。其二展示的

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

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

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这楼为“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

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

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星星的星,是古代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

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孔子、孟子等人的神像,寓意“为孔孟传

道统,为天地而立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另一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到长

沙南巡,发现长沙木房子特别多,挺容易引发火患,为救万民于水火,特命长沙地方官在长

沙地势最高,风水最好的位置建这么座防火、镇灾用的阁楼,言“天子的心意”。清末学者黄

兆梅所撰的 “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的名联,较好地概括了建阁的初衷。 现在大家眼中饱览的,就是长沙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

建汉时封了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

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 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

“坚不可摧的铁城”。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

1654年),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

丰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

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 ,呈

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1920xx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 的眼

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

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

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

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去参观。 游客朋友们,大家在城墙上随处可见官窑印。这官窑印有明清两代砖文,一说是古砖厂

商标,另一说是为长城砖样的“责任制”。 现在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刚才介绍的1938年发生的“文夕

大火”。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分遣诸将,

进取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

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忠马失前蹄,关二哥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

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头两箭为还关二哥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

后为报答前不杀之篇五:天心阁又一导游词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

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自古素有“潇湘古阁,

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因其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视为长

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400多年历史的

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个园林景点。 首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种香草, “薰风”即“香风”;

亭子建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字,“伦”为类似之意,

“鉴”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

悲伤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的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 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天心阁是长沙的象征 , 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

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所以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

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

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

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 举不胜举。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

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为官,其中湘籍16

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

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

院主讲;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

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 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

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

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被称

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

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薪水与房租两项,尝言:“ 廉才 君子以自

责,不宜以责人; 惠者 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胜亭,有“扶摇向天心,到此方入胜”之说,意思是说天心胜境由

此开始。请注意上面的对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是“心到无私心自宽”。此为嵌

字联,又是藏头诗。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对了,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天心”了,此联一番

修身哲理尽在其中。

请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为蒋介石所题,“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

朝霞”相传为蒋介石所作,为1946年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所建,又名“崇烈亭”。从1939

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

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

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

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

的身姿屹立于世人面前,而雄伟、壮观的古城墙,也就成为了长沙人民的骄傲。 现在大家纵目望去的,就是建于明末崇祯年以前,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初建时

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

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

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 ,两附阁各高10米,

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

参观。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

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此诗取自《善化县志》(原长沙

分为长沙、善化两县,天心阁属善化县),作者俞仪为明崇祯年京带指挥使,由此可推断天心

阁早在400余年以前就高高耸立在 古城之上了。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长沙有幅家喻

户晓、脍炙人口的对子:“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水陆洲

呢就是橘子洲,水陆洲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

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

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其一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后,周

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武汉失陷,日军通往中国

南方的门户打开,蒋介石对保卫长沙缺乏信心;在岳阳失守后,密令张治中对长沙实施“焦

土抗战”,以天心阁举火为号,把个好端端的长沙城化为了一座废墟,毁城面积达90% ,烧

死3000余人,烧伤者近两万多人,全城平民无家可归,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也由此并列

为二战时期四大毁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可是不到三个月,英勇不屈的长沙人民又在废墟

上立起了一个个棚屋的新长沙,用满腔热血抗击了日寇一次次进攻,使日军在一路得手的情

形中第一次承认中国人民的不可凌辱。其二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

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

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这楼为“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

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

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星星的星,是古代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

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孔子、孟子等人的神像,寓意“为孔孟传

道统,为天地而立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另一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到长

沙南巡,发现长沙木房子特别多,挺容易引发火患,为救万民于水火,特命长沙地方官在长

沙地势最高,风水最好的位置建这么座防火、镇灾用的阁楼,言“天子的心意”。清末学者黄

兆梅所撰的 “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的名联,较好地概括了建阁的初衷。 现在大家眼中饱览的,就是长沙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

建汉时封了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 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

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

铁城”。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

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

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

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 ,呈南北长、东西

窄的条状,1920xx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 的眼前这段城墙至

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

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

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

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去参观。 游客朋友们,大家在城墙上随处可见官窑印。这官窑印有明清两代砖文,一说是古砖厂

商标,另一说是为长城砖样的“责任制”。 现在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刚才介绍的1938年发生的“文夕

大火”。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分遣诸将,

进取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

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忠马失前蹄,关二哥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

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头两箭为还关二哥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

后为报答前不杀之恩,黄忠只射了关羽的头巾,这回关二哥知道了黄忠的厉害,吓得当时手

中的刀都掉了,故今长沙还有“捞刀河”。回城后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要将他推出斩首。

魏延救了黄忠,要斩韩玄,韩玄为迷惑魏延,故意将其两只靴子各放南、北两处,故今长沙

还有“南、北倒脱靴”。魏延识破其诡计,抓其杀掉,故长沙又有“赐闲湖”(刺韩湖)。后魏

延献了城池;黄忠闭门不出,关羽登门相请,才出来投降。

2022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爱情岛---君山公园参观游览,很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我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小江。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君山公园,是以爱情而闻名的。这里所演绎的是一喜一悲的两个爱情故事,待会儿请大家听我细细的道来。我们君山公园,面积虽然只有全国国土面积的千万分之一,也就是0.96平方公里,但是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曾有36亭48庙5井4台,可惜的是这些景点现在遗留的已经不多了,所以今天我们游览的主要景点只有五个。说了这么多,我想问一下几位啊,有谁能告诉我,君山的名字由来吗?(期待游客回答)对!这个名字的由来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因为舜帝和二妃的爱情悲剧,以及伟大的诗人屈原写的《湘君》《湘夫人》等壮丽的诗篇的影响,它从原来的洞庭山到湘山最后改名为君山。那么第二种说法呢,是说君山和帝王有关,史书上说轩辕黄帝就曾到君山铸鼎炼丹,秦始皇来这里封山,汉武帝到君山来求仙酒,乾隆皇帝就到这里考他的臣子,所以被命名为君山。在大家右边的就是满山的茶树了,大家也知道君山最早出名的并不是这些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而是茶叶。接下来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右前方那些红绿叶相间的树木,那是我们岳阳市的市树---杜英树。它和别的树木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嫩叶是红色的,绿叶才是老叶,到冬天的时候,别的树木的叶子都枯掉了,只有它越来越俏哦!那么旁边的那一大片绿油油的呢,是洞庭湖里的水草芦苇,今天大家来的时候啊,可能没有感觉到八百里洞庭的壮阔,那是因为现在是枯水季节啊,这个君山岛上最美的时候,是二三月份和八九月份,二三月间,遍山开满山花,姹紫嫣红。八九月的时候呢,洞庭湖的水都涨上来了,那么今天几位开车进来的这条路呢,就会全部被淹掉,只有坐船才能进来了,到时从这里看过去就是一大片的水,烟波浩渺。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景色,但是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好处,像几位今天来到我们君山公园,正好可以品尝一下今年刚采下没多久的新茶----贡品君山银针啊!当然啦,要是各位到有空闲的时候,正好又碰上我们君山最美丽的时候,非常欢迎各位的再度来访哦!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洞庭庙前面)

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洞庭庙,这里面供奉的是洞庭龙王爷柳毅。它始建于唐朝,那么古庙呢在抗战时被毁坏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1997年由“东方神人”侯希贵先生捐款与岳阳市建委共同修建而成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庙前的这个九龙引柱,上面的九条龙是保护洞庭龙王爷的,龙在古代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那么代表的是龙王爷的之尊。当然大家肯定会问柳毅是谁?他为什么被封为洞庭龙王爷呢?不知道几位有没有听过“柳毅传书”的故事呢?这个庙不仅仅是供奉着保护当地渔民的龙王爷,还因为它是小岛上两个爱情故事中的喜剧。在晚唐时期,书生柳毅赴长安赶考,不幸名落孙山。在回家的途中,遇到当时配嫁给泾阳龙王的第二个儿子的洞庭龙君的小女儿---三公主,小龙女嫁过去后,受到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大冬天衣裳褴褛 在外面放羊,柳毅看见姑娘,生出怜爱之心,他上前去问道:“姑娘,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在外面牧羊,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吗?”小龙女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柳毅,并说希望能有人帮她传书给她的父王,让他来解救她。柳毅说:“这个忙我就可以给你帮,不过你是神,我是人,人神不能共通,我怎么进入到你的洞庭水府呢?”小龙女撕破了食指写了一封血书,并从头上拿下一根金簪,说:“你到洞庭湖中的一个湖心岛上,岛上有一个桔井,在桔井旁边有一棵桔树,你拿我的金簪到桔树上敲三下,自然会有巡湖神把你接进去的。”当年的湖心岛就是现在的君山公园,而当年的桔井就是待会儿我们要去看的柳毅井啦。那么小龙女被救后,几经波折,她和柳毅成了夫妻,后来柳毅被封为洞庭龙王爷,成为当地渔民的保护神,为当地的渔民做过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修了这个洞庭龙王庙,不知道大家对98年的洪水还有什么印象没有,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年的水位涨到了现在的哪个位置,请大家

随我上台阶啊,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语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当年水就冲到了这个双龙浮雕的龙尾这里,就慢慢的退下去了,所以这个洪水呀,看到我们龙王爷就自动退回去了啊,呵呵!这个洞庭庙里面呢,是烧香拜佛的地方,大家自费自愿。要是没什么兴趣的话,我们就从这个罗汉廊走过去,佛家呢讲究走路不走回头路啊,请大家随我来,俗语说佛有弟子三千罗汉五百,这个罗汉廊呢,就是和武汉的归元寺设计差不多,不过我们这里呢,是根据大家今天来到这里的年龄,男虚女实,随便从哪尊开始数,随意从哪个方位都可以,数到与自己年龄相合的那尊,便是你的转世罗汉,可以从中测出你的性格。虽然这里的没有没有武汉的大,不过各有各的特色。大家都可以数一下,然后随我上楼一起去师傅那里拿属于大家自己的性格牌。(从洞庭庙出来了)其实呢,我觉得啊,心诚则灵,对不?几位心中有佛,佛肯定会眷顾大家的。

这个呢,是为了纪念侯希贵先生而修建的,里面是一些侯先生的相片,和媒体对他的评价,不知道几位有没有兴趣进去参观一下。前面的这个呢是侯希贵先生的雕像。来,这边请,这个盆景园是按照宋代著名画家米芾所画的《洞庭秋月图》所设计的,也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的所在地。那现在大家左边的就是云梦亭,取自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又因为洞庭湖原来被称为云梦泽。大家前面的就是秋月桥了,这两边的池塘里到八月份里,就会有“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了哦,不过看荷花最好的地方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岳阳团湖,那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采莲基地。话又说回来了,这里原来呢,还有一些景点,像秋月井,秋月亭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前面我们还只游了君山上的一个主要景点,下面请大家随我再去第二个人文景点---湘妃祠。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这个湘妃到底是哪个皇帝的老婆,让后人来瞻仰她们呢?对!我说的是她们,所以这里面并不是供奉一个人,而是姐妹两个。这个湘妃祠里的二妃是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人物,尧帝的两个女儿、舜帝的妃子。大家也知道原始社会实行的是禅让制,当时的尧帝觉得舜很有才能,就想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为了对他进行三年的考察,也就是一年考察一次,于是呢,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下嫁给了舜,当时的舜还不是皇帝,所以称之为下嫁。那么舜呢在二妃的帮助下,顺利的通过了考察期,并且成为上古时期最有作为的五帝之一。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德,便在这里修了这个湘妃祠,供奉她们。汉代的刘向就曾在《列女传.母仪篇》里面推崇她们为第一0二妃,封她们为湘水神,渊德侯。这个湘妃祠它的人文历史有四千多年了,是湖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祠建筑之一,也是岛上最古老的建筑,当然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1986年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葺而成的。大家看到它的正门啊,上面写着江南第一祠,为什么这么称呼它呢?主要是它的第一进殿内有清代末期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写的中国最长的对联《君山湘妃祠联》而得名的。大家再看湘妃祠这三个字的旁边有两幅浮雕,左边呢是犀牛望月,右边则是五羊看日,那么这两个雕刻在一起就体现的是日月同辉的意思,同时在古代牛和羊都是吉祥物的代名词,所以刻在这里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现在请大家随我进里面去参观,我们呢都从右边进入,再从右边下来,走右走右就是保佑的意思啊!这个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长联,它全联有四百字,上联和下联各两百字。当然张之洞写的呢是草书,大家若是有兴趣,这个下面都有楷书版的,可以翻看一下。来我们这边走,这幅画呢最左边的是尧帝,中间的是舜帝,后面就是二妃了,当然这幅画呢也有它失真的地方,就是原始社会不可能有像现在尧帝所带的这种皇冠,这个到秦始皇时才开始有的,对不?这个呢是第二进殿,里面供的是关羽的武像,左右两边是他的哼哈二将了。来请大家跟我从这边上主殿,也就是渊德侯。大家先看一下殿下的这个浮雕---神兽四不像,它呢是龙头蛇身狐瓜狮尾,传说啊在尧帝的宫殿里面是有这个神兽四不像的,它能够辨别忠奸,看见忠臣就伏伏贴贴,看见奸臣就扑上去咬死他,后来由于宫廷里发生战乱,四不像在战火中跑了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人们把它刻在这里,就是希望它能够重返人间,

辨别是非。请大家进入到主殿的时候,男左女右的大步跨进去,为全家祈求平安,好吗?我们从正门进,侧门出啊。大家看到的这就是二妃的塑像,左右两边是她们的八个侍女。好啦,我们从这边的侧门下啊,在进来的时候我和大家讲到秦始皇曾来君山封印,就与湘妃有关。当年秦始皇南巡来到洞庭湖的时候,狂风大作,他问左右两边的臣子,这岛上供奉的哪路神仙,当旁边的人和他说是舜帝的两个妃子时,勃然在怒,说两个女人在他面前还胆敢兴风作浪,于是下令他的三千刑徒来到岛上,把房子树木全部都烧掉,可是风还是一样的刮,雨也照下不误,差点把始皇的船都掀翻,于是旁边的臣子赵高给他出了个主意,让秦始皇拿出他的玉玺印,到岛上封印就会没事了,可是等他印了四个玉玺印以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最后他不得不下船来祭拜了二妃,船才可以继续往前走。这就是秦始皇来君山封印的原因,岛上现在还存有两个玉玺印,是全国仅存的两处有梵文字体的石刻地方,只不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暂时不对外开放,我想过些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啊,到时大家有空再来玩啦!

刚才我和大家介绍的是湘妃祠,其实大家也许不知道,供奉二妃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前面我和大家讲到的岛上的一个爱情悲剧,指的就是舜帝和二妃。现在大家先来看前面这些竹子,上面许多的斑斑点点,这就是君山三绝中的会流泪的竹子,另两绝呢待会儿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哦。这种竹子呢只在岳阳的君山和永州的九嶷山才有,相传当年舜帝南巡,出去了很久一直没有回去,二妃在家里久等还没有见她们的夫君回来,就一路追随来到岳阳的君山,刚到岛上的时候就听说舜帝去了永州的九嶷山,并交待让她们不用跟去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可是几天后,步兵神色慌张的告诉二妃,舜帝在九嶷山的时候和一条恶龙交战,由于体力不支而身亡。二妃听到报告后,异常悲痛,双双抱着竹子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投水自尽,舜帝和二妃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就以这样的方式永别了,所以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悲剧。二妃的眼泪洒到竹子上就形成了这些斑斑点点,也就是有名的湘妃竹、斑竹。而且这个竹子的一个特点是把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到一年就,斑点不会消失,而再把它迁回来的话,斑点也会回来了。对,这位朋友讲得很对,这确实是与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份有很大的关系,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竹子还很小的时候,受到真菌的感染腐蚀形成的,说穿了就是这个竹子有病,但是与土壤有关,所以无法根治,这也是为什么把竹子迁到别地去就没有斑点而成了普通竹子的原因。这种竹子呢一年发两次笋,第一次是在四五月间,这个时候的幼竹长在母竹的四周,叫做“孝儿敬母”,第二次是在九月份中,这次的是母竹把幼竹包在中间,叫做“慈母护儿”。

这个全称“虞帝二妃之墓”是清代两江总督彭玉麟在清光绪七年的时候重修而题词,那么朋友们肯定会问,小杨刚才和大家讲到的二妃最后是投水自尽,又怎么可能有她们的墓呢?那么1971年的时候,君山公园的工作人员和岳阳市政府的人员对这个墓就进行了下挖,挖了大约三丈的时候就挖了一条长约七寸的空心金龙,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呢,龙和凤作为陪葬品的话,只有帝王将相家才有资格这样,从这点我们也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出,这个墓呢真真假假还是有一些的.那么大家再看一下旁边的这唯一的两棵树,凡是岛上与爱情有关的地方就有这种树,二妃墓这里有,柳毅井也有,但也只有这两个地方才有哦,这个树的名字呢叫做木绣球,它呢是三月份开花,花期有一个月这久。开出一个个红色的小球,十分漂亮,可惜的是今天大家来的时候,它已经谢了,不过没关系,下次开花的时候一定通知几位来观赏好吗?呵呵!

好啦,几位请随我下这个台阶,我们一起去看下面的这个印心石屋,当然它呢只是一块石碑而已啦!这个印心石屋呢是清道光皇帝为了嘉奖他的臣子陶澍的,陶澍呢是湖南安化人,他在家乡勤奋读书的屋子就叫印心石屋,后来他考中进士后,担任两江总督,为国家和人民做

了很多好事,道光皇帝为了嘉奖他,亲笔御书“印心石屋”匾赐给他。大家肯定会问,既然陶澍的家乡是在湖南安化,为什么皇帝御赐的字在这里呢?因为啊陶澍不尽是一个政客,而且是一位文人,他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又因为他担任两江总督,所以这个石碑不止在他的家乡安化有,更是把字拓到了这个石碑上面,放置在君山岛上了。大家也看到了这个上面呢,有一些断裂的痕迹啊,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破坏而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样子的。那么大家看了这么久肯定注意到了,石碑的左上角这里呢,比别的地方要光滑的多啦,这是因为大家都说这个道光皇帝的玉玺印,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大家可以站在印鉴的正前方一米处,眯着眼睛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在没有旁人的帮助下,能够直接摸到这个玉玺印的话,您许的愿就一定能够实现。大家可以过来试一下哦!

2022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南岳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给您帮助。祝愿大家轧过愉快的锋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为工作的重压而苦闷,如果您曾为身体的疾患而忧虑,那么今天,您可以把种.种烦恼不快全部抛开,因为您即将欣赏到的,是以“五岳独秀”而蜚声守内的南岳衡山风景区了。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衡阳、衡山、衡东、湘乡、湘潭、长沙等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产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华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则化为南岳衡山;另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也因山而来。古人们往往以天空星象图来进行占卜,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穿过南岳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历经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有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九进四重院落。

现在大家脚下跨过的是寿涧桥,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庙的南正门--棂星门。“棂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命名的庙门,自然也是希望咱们国家人才辈出,万业昌盛。

穿过棂星门,大家来到的这座建筑叫做“奎星阁”。奎星就是主管文学艺术的魁星。奎星阁在古代往往用做戏台,每逢节庆祭祀之日,一些戏班都会在台上演出一些传统地方戏,如“魁星点状元”、“五子登科”、“秋胡戏妻”等等,台下则挤满了四乡八里赶来的乡民们,热闹非凡。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阁的基石上有4个铜钱大小的孔洞,这是干什么的呢?对了,它可以产生共鸣,增强音乐效果,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聪明呀!穿过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和御书楼,我们就来到了正殿。正殿又叫圣帝殿,供奉圣帝火神祝融氏。圣帝殿高21米,宽54米,深35米,是大庙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大庙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岗石柱支撑,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块石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两截接成。殿内正中是由四龙二凤环绕的神龛,圣帝的泥塑金身就置于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态威严,金碧辉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将和六部尚书。

大家看到,圣帝殿东有道教的财神殿,西有佛教的观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荣。道教于西晋传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两教就一直并存,扬光大。山上既有我国第一个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的黄庭观,也有禅宗南宗五大宗派发源地的福严寺和南台寺,还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国的两种主要宗教文化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各位游客,再走过寝宫和北后门,离开大庙,我们就来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处,前面这个花岗石门叫做“胜利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联:“七二峰,如避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毁于“wenge”时期,现在联是著名书费新我左手书写。

各位朋友,从现在起,我们就将踏上登顶之路。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提醒您几个注意事项:衡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处自然林区,是严禁攀折花木和吸烟点火的,让我们共同来爱护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气候素有“三重天”之称,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顶一重天”,每重天之间约有3度的温差,请注意带一些保暖衣物备用!山上虽然修建了行车大道和人行小径,但仍有部分地段较陡峭,请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应点儿!好了,万事俱备,让我们向衡山最华丽的乐章--主峰祝融峰进发吧!

朋友们,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风光绮丽著称,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这满山的树,满坡的草,满眼的绿!沿途大家已经看到,衡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南岳植物资源丰富,有树种600多,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而且还有不少名树古木:福严寺有一棵据传受戒于六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藏经殿后的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连里枝”等,也是比较罕见的。

2022湖南楚天科技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心阁逝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自古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其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视为长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4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个园林景点。

首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亭子建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字,“伦”为类似之意,“鉴”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悲伤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

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竖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阁是长沙的象征 , 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所以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举不胜举。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为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主讲;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薪水与房租两项,尝言:“ 廉才 君子以自责,不宜以责人; 惠者 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胜亭,有“扶摇向天心,到此方入胜”之说,意思是说天心胜境由此开始。请注意上面的对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是“心到无私心自宽”。此为嵌字联,又是藏头诗。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对了,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天心”了,此联一番修身哲理尽在其中。

请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为蒋介石所题,“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相传为蒋介石所作,为1946年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所建,又名“崇烈亭”。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于世人面前,而雄伟、壮观的古城墙,也就成为了长沙人民的骄傲。

现在大家纵目望去的,就是建于明末崇祯年以前,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 ,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此诗取自《善化县志》(原长沙分为长沙、善化两县,天心阁属善化县),作者俞仪为明崇祯年京带指挥使,由此可推断天心阁早在400余年以前就高高耸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长沙有幅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对子:“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水陆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陆洲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其一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武汉失陷,日军通往中国南方的门户打开,蒋介石对保卫长沙缺乏信心;在岳阳失守后,密令张治中对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以天心阁举火为号,把个好端端的长沙城化为了一座废墟,毁城面积达90% ,烧死3000余人,烧伤者近两万多人,全城平民无家可归,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也由此并列为二战时期四大毁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可是不到三个月,英勇不屈的长沙人民又在废墟上立起了一个个棚屋的新长沙,用满腔热血抗击了日寇一次次进攻,使日军在一路得手的情形中第一次承认中国人民的不可凌辱。其二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这楼为“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星星的星,逝代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孔子、孟子等人的神像,寓意“为孔孟传道统,为天地而立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另一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到长沙南巡,发现长沙木房子特别多,挺容易引发火患,为救万民于水火,特命长沙地方官在长沙地势最高,风水最好的位置建这么座防火、镇灾用的阁楼,言“天子的心意”。清末学者黄兆梅所撰的 “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的名联,较好地概括了建阁的初衷。

现在大家眼中饱览的,就是长沙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时封了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诗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铁城”。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 ,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1920xx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 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逝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去参观。

游客朋友们,大家在城墙上随处可见官窑印。这官窑印有明清两代砖文,一说逝砖厂商标,另一说是为长城砖样的“责任制”。

现在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刚才介绍的1938年发生的“文夕大火”。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分遣诸将,进取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忠马失前蹄,关二哥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头两箭为还关二哥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后为报答前不杀之恩,黄忠只射了关羽的头巾,这回关二哥知道了黄忠的厉害,吓得当时手中的刀都掉了,故今长沙还有“捞刀河”。回城后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要将他推出斩首。魏延救了黄忠,要斩韩玄,韩玄为迷惑魏延,故意将其两只靴子各放南、北两处,故今长沙还有“南、北倒脱靴”。魏延识破其诡计,抓其杀掉,故长沙又有“赐闲湖”(刺韩湖)。后魏延献了城池;黄忠闭门不出,关羽登门相请,才出来投降。

好,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