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总结 乐器欣赏课心得总结(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2:15:57 页码:9
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总结 乐器欣赏课心得总结(3篇)
2022-12-29 12:15:5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总结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具体结构如下: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100以内数的认识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来认识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十进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1、例1(数数)

因此,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为此,我们安排了例1,并且不再单独编排例题(实验教材中的例2)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这里还有一点儿细节上的改变。(1)如数数中出现的都是汉字的数,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这是因为还没有教学认读100以内的数,不要求学生能够认读,从而理顺了例题之间的关系。例2中也是这样处理的。(2)以20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

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数—摆小棒—组成;组成—摆小棒—组成。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例3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例5和例6的合并。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写数上,写数的方法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有所体会,教材继续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具体地来说:10以内写数是一个数对应着一个数字;11~20各数的写数就不同了,这点陶老师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即需要按位值制来写数——按位值制记数,就要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认识中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写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100以内数的写数继续在此基础上教学“个位”“十位”“百位”。】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并通过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p40第9、10题。

●在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

4、例4

例4教学数的顺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发现规律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并增加了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3)小题和做一做。但是,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例5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与实验教材相比,更体现了清晰的层次:借助直观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数;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的法则,这是较实验教材完善的一点。

6、例6

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实验教材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在修订的时候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完善。如:修改情境图使之更符合实际;改变了数据,使之更利于学生判断;实验教材是红金鱼与黑金鱼比、黑金鱼与花金鱼比,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和判断;修订教材则都是把红球、黄球和蓝球比,更易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判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7、例7:问题解决

例7是我们新增加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我们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我们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这个例题在强调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同时,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利用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实际操作(或画图)。当然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10个10个地数数等。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解决的例题实际上可以看做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丰富学生数数经验的内容,p47练习十的第1、2、3题也都可以看做丰富学生的数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3个3个的数、12个12个的数)经验的题目。

例8较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对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实习目的

通过老师和公司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saw(声表面波器件)的生产工艺过程。让我们学会从技术人员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认识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同时,把在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基本功培训目的。

二、实习单位

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国营第四四三一厂)。

三、认识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10日星期五8 : 00----12:00

认识实习任务:主要是了解实习时应当做的事。向已经工作的人员请教大学里应当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初步了解公司内部制度规划和工厂生产流程。

四、实习单位介绍

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隶属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是集科研、生产、试验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着以“高新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型号和以“航天型号工程”为代表的高可靠元器件、功能组件的研制和批产任务,是同行业中综合实力较强、技术密集的新型航天企业。公司从事声表面波器件研究与生产近三十年,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从事声表面波器件设计和生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自主设计能力及完善的生产工艺。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武器装备。

公司声表面波滤波器生产线现有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8人、技师12人。公司声表面波生产线拥有2000平方米净化厂房及价值3000多万元的国际先进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生产、检测及试验设备,为声表面波滤波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有力保障。

公司具有自主设计、研制声表面波带通滤波器(窄带、宽带)、陷波滤波器、双工滤波器等产品的能力。

公司获得了《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供应商证书》、《三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军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万泰认证》等系列荣誉证书

公司产品技术介绍

声表面波技术

声表面波的传播速度比电磁波慢十万倍,而且在它的传播路径上容易取样和进行处理,因此,用声表面波去模拟电子学的各种功能,能使电子器件实现超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声表面波器件在甚高频波段内以十分简单的方式提供了用其它方法不易得到的信号处理功能,因此,声表面波技术在雷达、通信和电子对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声表面波—saw(surfaceacousticwave)就是在压电基片材料表面产生和传播、且振幅随深入基片材料的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的弹性波。

声表面波器件结构如图所示,它是在压电基片上制作两个声-电换能器----叉指换能器。所谓叉指换能器,就是在压电基片表面上形成形状像两只手指交叉状的金属图案,它的作用是实现声—电换能。

声表面波器件的特点

声表面波器件的小型化——声表面波具有极低的传播速度和极短的波长,比相应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小十万倍,而声表器件的尺寸和波长是相比拟的,因此,同一频段,声表器件尺寸比相应电磁波器件小很多,能实现电子器件超小型化。

声表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声表面波系沿固体表面传播,加上传播速度极慢,这使得时变信号在给定瞬时可以完全呈现在晶体基片表面上。于是当信号在器件的输入和输出端之间行进时,就容易对信号进行取样和变换。这就给声表面波器件以极大的灵活性,使它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去完成其它技术难以完成或完成起来过于繁重的各种功能。

声表器件良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由于声表面波器件是在单晶材料上用半导体平面工艺制作的,所以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易于大量生产,而且当使用某些单晶材料或复合材料时,声表面波器件具有极高的温度稳定性。

声表器件的抗辐射能力——声表面波器件的抗辐射能力强,这是因为它利用的是晶体表面的弹性波而不涉及电子的迁移过程。

迄今已研制成功的声表面波器件种类繁多,如表面波带通滤波器、延迟线、匹配滤波器、振荡器和表面波卷积器等。由于声表面波器件具有小型化、可靠性高、一致性好、多功能以及设计灵活等优点,所以它在雷达、通信、空中交通管制、电子战、微波中继、声纳以及电视中已经或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声表器件技术指标

中心频率:给定相对插入损耗(如-3db或-1db)电平的两个截止频率的算术平均值。

通带宽度:给定相对插入损耗(如-3db或-1db)电平的两个截止频率间的频率间隔。

插入损耗:在给定端接负载下,插入滤波器前,信号源直接传给的功率与插入滤波器后传给负载的功率之比。通常情况下,滤波器的插入损耗是用通带中最大输出电平频率点的插入损耗值来衡量。

通带纹波:指在通带规定频率范围内最大的两个相邻峰和谷之间的损耗差值。

阻带抑制: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器件的最大旁瓣电平。

矩形系数:两个规定的损耗值的频率带宽之比。在未特别规定时,一般用40db带宽与3db带宽之比来确定。

群时延波动:在定通带范围内群延时的最大差值。

五、认识实习安排

12月10日8:30乘车前往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9:10分到达,随后参观了解公司运作概况,经过了解后,参观了公司的声表面波器件的生产工艺流程,之后乘车回学校。

六、实习具体内容及过程

在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会议室听取研发部部长李先生介绍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运营状况、公司的整体状况,和公司的产品声表面波器件的有关情况。第二部分是参观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工作环境和声表面波器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总结三

“圆锥的认识”一课是数学十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们认识了圆柱体积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因此它与圆柱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们有了学习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人是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习,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这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认识圆锥体的基本特征时自己的设计是先认识底面,在认识侧面,教师演示教具后再认识高。在学习中,有圆锥转化到圆锥后,学生们先说出了高,我也就及时着学生先讲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这一教学任务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示。

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

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

2、圆柱被削下去多少,还剩下多少?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4、消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几倍? 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及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空洞,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着。本课我渗透的德育思想是“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生们在动手探究的实践中体会到了,而且在课后的小结中自己总结了出来。 教学下来感到基本比较顺,在课中有几点惊喜:

1、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很清楚:在没有课件演示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圆柱的上底面收缩变小,在收缩变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点,这样圆柱也就转化成了圆锥。学生们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2、对高的认识与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上的直线是扇形的半径,但半径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测量。

3、直角三角形沿一条高旋转一周之后就是圆锥。

通过学生们课上精彩的发言,体会到学生们已初步具备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这一能力进行新知的学习。

在原教案中,自己设计的是老师先进行演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在进行教学中,学生们对圆锥体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先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后老师再进行演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果不其然,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这使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灵活驾驭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