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 杏花谷景区(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2:28:34 页码:10
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 杏花谷景区(九篇)
2022-12-29 12:28:3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高低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时隐时现的街道,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回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没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美丽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过问题来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饶的吗?怎么会与江南徽州纠缠不清呢?这可是婺源人的一个结。

婺源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记载:“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这就是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说自己是徽州人这点没错,不过意思是指古徽州这一府六县的地方,并不是安徽省这个概念!在婺源著名的回皖运动中,他们强调,婺源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并标语要求:重回徽国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个去,可见民间对于徽州的认同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婺源划归江西的呢?这要说到民国时期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1946年,在著名人士徽州绩溪人胡适的参与下,婺源终于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于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接管。在两支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 5月再次脱离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

呵呵,就这样一不小心,徽州婺源人变成了热情的江西老表。

篁岭的故事

篁岭的老祖宗是来自中原的曹姓人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战乱时往往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黄巢起义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始南迁的。曹氏一脉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他们先在歙县停留六代,后辗转反复二百余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的重要之地。最后也许是这儿的如画山水、也许是这儿的温润气候,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心灵累了,他们停下来、静下来去欣赏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这儿也许是最像他们老家的地方。

曹氏传人曹文侃是篁岭古村的先祖,创始人。传说,一日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耕牛却死也不愿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说:明早吾归,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这个传说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后子孙繁衍,成为篁岭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时,篁岭成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俩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权利,呵呵,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说到篁岭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所谓“水口”,风水书籍这么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也”。形象地说,水口的很多作用与今天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征。篁岭水口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当于村口,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希望。为了达到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篁岭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山居人家”篁岭,共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构造村庄的主体。“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有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们在以天街为“主轴”的基础上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达于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

篁岭的建筑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厅”和“五桂堂”最为有名。

“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在篁岭村落的历史里,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挑到夫家。为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实前面的字不重要,重点在最后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从此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有名望做了名片。

晒秋文化

春秋季节的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闻名遐迩、世界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

然而篁岭因为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几乎没什么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晒,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本世纪初,有写生的画家来到这个山村,立马被村民晾晒的场景所折服,这也是“篁岭晒秋”最早的版本了。发展到现在,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篁岭晒秋已经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符号”地方。晒秋,使人真切听到了大地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呼唤和应答。

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桃花源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可是桃花源的原型究竟在哪里?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个千古之谜。可是据文献资料和实物考证,千山万壑环抱中的重庆酉阳大酉洞,才是桃花源真正的活标本。

酉阳桃花源有古桃源区、新桃源区和森林区三大部分。这里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一派和平田园风光,是栖息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桃源石坊

在大酉洞的悬崖上入目而来的是“桃花源”三个大字,这是四川作家马识途的题字,在“桃花源”的门前,有一道石碑门坊,上面两幅楹联是巴蜀诗人流沙河的真迹。

跨过这道石坊,就仿佛穿过一千多年前的时光隧道,去领略陶渊明笔下的这片人间净土,去破译世外桃源这个千年密码。

桃花溪

相传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捕鱼人沿着桃花溪,穿过桃花林,来到桃花渡,见柳岸花明,山重水复,怕迷失道路,就在溪边打下标记。

传说这就是当年渔人设置的路标,渔人曾经在此问路。这路标,这桃林,这桃花溪,成了世外桃源和滚滚红尘的分界线,也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追求自由的千年遗梦。

问津亭

相传武陵捕鱼人来到桃花源中,见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男耕女织,怡然自乐,好一派升平景象和淳朴民风。捕鱼人听说他们的先祖是秦朝的遗民,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已经许多年了。

他十分惊讶,回到武陵郡所,向太守报告了这一新奇发现。太守又派人和渔人一同前往,寻找先前的路标,但终因迷路而未能到达,留下了千年遗恨。这就是渔人问津处。

潜栈(巴人栈道)

桃渊明弃官回乡,开荒种地。虽然辛苦,却获得了重归大自然的农家之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归来,和村里的农家共话桑麻,饮酒作乐。年复一年,他在这草丛荆棘之中,踩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

为纪念陶公,后人在这条小路上修了这条栈道,人们叫它“潜栈”。先前,传说巴人迁徒到此,所以又叫它“巴人栈道”。

潜村

是为纪念陶渊明而修建的。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时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家道原本殷实,后来败落贫穷,官至彭泽县令。后来不满朝政黑暗,弃官还家,息交绝游,隐居田园,躬耕南亩。

这里有曲径通幽的良田美池,有绿树掩隐的桃花岛,有土家风味的吊脚楼,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拙村

陶渊明弃官回乡以后,亲自耕种田地。他在《归园田居》里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所谓“拙”,就是愚笨,就是不会做官,不会投机钻营。诗人就是通过这种自嘲来表现厌恶仕途,和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这里桃红柳绿,阡陌纵横,有乡土风味的农舍火堂,有古色古香的茶室茶具,水缸水桶,竹器木器,再现了当年的“小桥、流水、人家”和古拙简朴的村野风光。

秀才看榜(聪明泉)

在桃花源头,有一泓绿阴水潭,传说它叫聪明泉。泉水东暖夏凉,经年不断,泉边有嘉木美竹,平时不易被人发现。泉水上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壁,陡然直立,光洁天成,传说叫“秀才看榜”。

据传秦儒藏书,为酉阳播下了文化种子,大凡读书人要想举秀才,取进士,都要来这里探源溯流,唱聪明泉的泉水,然后就得高中,中榜以后,文人学士都争取到这里看榜,以拜祭这一孔神泉。

松峰耸翠

相传唐朝有个姓方的道士曾云游到此,见洞天佛地,桃花盛开,便向一砍柴老人打听此为何地,砍柴老人答道:“这里叫‘观音洞’,人称‘古桃源’。”道士说:“亲临佛地,永生难忘。不过,洞里桃峰和平地色彩有失阴阳,如峰植青松,松峰耸翠,使阴阳平衡,交相辉映,那就锦上添花了。”

道士抓出一把种籽,交给老人说:“这叫赤松子,及时种下,三年可以成材,松籽可以充饥,也可以延年益寿。”这则传说,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石窟藏书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有几个咸阳的儒生,为躲避祸乱,背负诗书,携妻带子,来到大酉洞中,生息繁衍,自食其力,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这就是传说中的藏书之屋。

在洞碧上还雕刻有罗升桔提写的“太古藏书”四个大字,虽时过境迁,风雨剥蚀,至今仍清晰可辨。后人有诗赞曰:“千卷遗书秦火后,几人负笈酉山阳。”

飞泉洒玉

相传这洞中有一姓徐的老者,年高九十六岁。一天夜里,太白星君托梦给他:“你一生勤劳,又乐于助人,赐给你飞泉一孔,三年之内,将有珍珠宝贝流出来……”老人和他的大儿子、二儿子都以为是梦,没有当真。

唯有三儿子又懒又贪,偷偷来到飞泉之下,果真寻得几颗珍珠,瞒着凶父悄悄变卖,将银钱挥霍一空。后来老人知道飞泉真的洒玉了,再去仔细一看,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些细微的雨花洒落下来,于是气绝而死。由此看来,桃花源也并非人间净土。

石鸣钟鼓

大酉洞中有两个巨大的钟乳石,一个象钟,一个象鼓,以石击打,轰然有声,人们称之为“石鸣钟鼓”。

相传,明代酉阳州抚使冉公表在洞中修道时,正与人商议铸钟制鼓的事情。忽然洞中狂风乍起,飞沙走石,撞击在石鼓上,发出洪亮浑厚的声音,在洞中久久回荡。冉公表顿然领悟这是神的启示:不要劳民伤财。不再议论制钟制鼓,狂风终于停息下来。冉公表精诚修炼,终日以石钟石鼓为号。

玉盘仙迹

这里有一个钟乳石盘,直径三尺六寸,盘面光洁,石质坚硬。

相传有一年,青城山来了一个老道士,在洞里炼丹习法。他面对石盘,口中念念有词,用手指画了一个“玉盘仙人承露”的图案。不一会儿,图案清晰可见,仙人从盘中凸现出来,每天清晨,周围几丈之内,草木上的露珠被吸进盘中,玉露琼浆,香甜可口。后人有诗为证:“寄语他人如学道,满斟玉液洗凡心。”

机织烟霞

相传大酉洞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姑娘叫易嫦,她靠种桃为生,侍奉年迈多病的老母,栽下了万棵桃树,还培育出了一棵果实累累的桃王树。由于她善良勤劳,积雨露之精华,桃花之灵气,十分美丽,面若桃花。

洞里的蜈蚣精时时心存歹意,想加害于她。西王母遂封她为“桃花公主”,赐给她“天机”一座,在每年的元日,以云为梭,以雾为杼,织出万朵红霞,把蜈蚣精挡在洞门之外。

龟鹤遐龄

相传洞中有“灵池”一方,“神田”一块,据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除病祛邪,可以长生不老。

曾有一只大乌龟,一支大白鹤来到这里,乘凉休息,由于饮了这池中灵泉,田中圣水,大乌龟飞出洞外二里多,钻进了泉孔河的源头,只留下一方“灵池”(乌龟池)。大白鹤化而为石,立于“神田”之中。后来酉阳州宣抚使冉公表,来此修道炼丹。后人有诗云:“玉盘注水何晶莹,饮之年如白鹤龄。”

观音坐禅

相传大酉洞原始初开之时,观音大士曾在这里座禅讲经。只见这洞口深处,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宝阕。观音大士端坐于莲花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童侍立台下。相传不少游方高士,曾来这里所经讲法。

酉阳桃花源的讲解就此结束,大家可以随意四处看看,自由体会世外桃源的感觉……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佳节清 baihuawen.c n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5、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6、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____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7、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

8、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____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9、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____王维《桃源行》

1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____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1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1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1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5、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____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6、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7、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____赵孟頫《东城》

18、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____李白《箜篌谣》

19、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____李贺《将进酒》

2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____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2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____白居易《长恨歌》

22、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____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____秦观《点绛唇。桃源》

24、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____王维《桃源行》

25、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____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26、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____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27、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____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28、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____黄图安《闲咏二绝》

29、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____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宴梅道士山房》

30、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____元稹《连昌宫词》

31、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32、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____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33、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____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34、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____薛道衡《昔昔盐》

35、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6、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____李白《山中问答》

37、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____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38、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____戴复古《淮村兵后》

39、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____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40、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____王维《酬郭给事/赠郭给事》

41、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____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42、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____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4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____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4、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____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45、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____王昌龄

46、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____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47、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____纳兰性德《送荪友》

48、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____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49、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____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0、夭夭园桃,无子空长。____曹丕《煌煌京洛行》

51、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____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52、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53、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____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54、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____王维《洛阳女儿行》

55、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____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56、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____白居易《牡丹芳》

57、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____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58、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____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59、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____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60、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____李白《鹦鹉洲》

61、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____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62、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____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63、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____李白《上之回》

64、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5、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____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66、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____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6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____戴叔伦《兰溪棹歌》

68、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____元稹《离思五首》

69、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0、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____韦庄《菩萨蛮》

7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____徐俯《春游湖》

72、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____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73、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____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74、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____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75、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____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76、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____李白《独不见》

77、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____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7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____张旭《桃花溪》

79、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____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80、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____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81、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____李白《长歌行》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桃花源的桃花依然羞涩地含苞待放。沿桃花溪而上,大约一英里外,你会到达陶渊明笔下的渔民可以看到“山有一个小口”的地方,然后摸索出“有光”的洞穴。你面前是一座农舍,灰色的墙,绿色的秦建筑风格。

看到我们四处张望,一个红脸女人热情地邀请道:“喝点茶吗?”坐下来谈一谈,知道秦仁村的第一家人住在秦伯君老人家和他的后代。他的两个儿媳在家里开了一家茶馆,他的儿子在村里工作,维持村里的旅游环境和秩序。

他的大儿媳妇王九志说:“村里的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男人去工作,女人卖茶。”导游小姐说,打茶是桃园人的最爱,也是人们评价媳妇是否贤惠的重要标准。

据导游王九芝和戴小姐说,正是旅游业使秦人村变得富有。最初,农业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为了让游客觉得这里有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交通,鸡和狗互相听到对方。"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旅游局要求他们保持农业传统. "正是陶渊明的文章和开放给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前村长秦伯君严肃地说道。

王九志于1987年在山外结婚。这个村庄被群山环绕,没有出口。当时,这个洞穴太小了,只能一个人爬上去。所以村民们基本上不进出山洞,只有她的家人偶尔会钻出山洞。人们走另一条路,爬山,去山外的城镇。那时,我一大早就起床,在步行去镇上之前吃了午饭。“现在很好,只要半个小时。”

她非常喜欢她的生活。"有些游客白天很忙,晚上很安静。"另外,在过去的十年里,秦仁村的人们开始变得富有,每个家庭都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好处。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用洗衣机洗衣服。她和她的弟弟、嫂子开了这家茶馆,除了一年的所有费用之外,还节省了一万美元。她还说,其他九个家庭的收入几乎一样,靠路边吃饭更好,也不方便。

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如果有更多的人行走,它将成为一条路。

2:渔夫出了桃花源,顺流而下,心里想:既然我在山里找到了这群人,到了秦朝之后,如果我向太守报告的话,太守看到我对金朝的忠诚,就会给我很多银两。主意已定,渔夫在沿途的桃花林中做了一些记号,注意着四周的风景,他的心更加骄傲,仿佛那闪闪发光的银器已经获得。但是他不知道,在黑暗中,一个人出了一身冷汗:村里的智者的话是肯定的,这个人贪得无厌。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后,他试图用他们赢得银两,但幸运的是他被派去暗中跟踪,否则村务会被泄露。只想一下子上前拿下这个奸诈的男人。这个人的心突然变了。你为什么不让他离开孩子并承担后果呢?村里聪明勇敢的人用草叶盖住了渔夫留下的所有痕迹,不留痕迹,然后悄悄地跟着渔夫。我身上的衣服是村里聪明的女人模仿渔夫的衣服做的,所以应该没问题。那个人跟着渔夫来到一座大厦,在看到渔夫进去后不久,一大群人跟着渔夫来到了小溪边。然而,渔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找不到清晰的标记,所以他们不知道该把他们引向哪里。太守手下的士兵见渔夫找不到桃花源的方位,以为他在欺骗太守,就把他打了一顿,抢走了渔夫从太守那里得到的银子,愤然离去。村子里跟在后面的那个人看到了他面前的景象,喜出望外。他匆匆驶回桃花源。

村庄听说这个人回来了,聚集在一起,听这个人讲故事。心里害怕之后,我特别难过。从那以后,了解外部世界的人下定决心,封锁了与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我希望在这之后没有外人会打扰我。

然而,刘子骥,一个南阳人,性格自持,高尚,愿意去那里与桃花春的人们共享宁静的生活。但是他在离开前因病去世了。迷信的人谣传传说中的桃花源会诅咒那些想去的人。从那以后,没有人试图去寻找这个像仙境一样的天堂,所以天堂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它可以自给自足地供几代人居住。

我给你两个。~你可以随意使用它们~我是一个住在武陵的渔民。一天,我乘船沿着小溪走。突然,我不知不觉来到了桃花源的外面。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沿着河岸划了数百步。花、草和树是明亮而美丽的。“这里太美了!”我非常惊讶。他沿着这条河一直走到桃林的尽头。我面前是一座高耸的山,山上有一个小洞。我的好奇心驱使我放下船,向洞里走去。这个洞很窄,只有一个人能穿过。走了十几步后,我发现我面前有一幅美丽的画。

这里天气好,土地肥沃。田野里的小路纵横交错,鸡和狗分开吠叫。它似乎在互相吹捧。男人和女人都在田里努力工作,老人和孩子都很开心。我看着我的心充满喜悦。

突然,一个孩子跑过来问我,“叔叔,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我没看见你?”我告诉他我是怎么进来的。所以这孩子邀请我去他家玩。当我和他一起回家时,他的父母杀了一只鸡,请我吃,并告诉我:“我们的祖先在秦始皇当政时,为了躲避战争,躲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他们已经与世隔绝了。他们不知道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所以我把秦始皇之后的历史都告诉了他们。我的到来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所以我挨家挨户去拜访所有的村民,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美味的食物。

几天后,我决定回家,所以我对每个人说再见。每个人都对我说,“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情况!”我点头同意。

离开后,我一直标记着它,以便下次能找到它。一回来,我就告诉这里的太守。他很高兴,立刻派人和我在一起。然而,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是我们找不到出路,在桃树林迷路了…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61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61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1、虽然现在花果林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远远望去,美极了。

2、这桃花初开是白色的,如脂,如玉,如雪,是那么娇嫩,那么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

3、那桃花,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红点的小花苞。

4、桃树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儿,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5、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统开笑脸。

6、从远处看,一株株桃树活像一个个张开的大花伞。

7、这棵桃树一人多高,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褐色的娇嫩的骨朵。

8、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几枝在春风里欢快地摇曳着,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红雨纷扬的世界。

9、春天,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

10、一株桃树,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11、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

12、门口有一大片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娇嫩得仿佛吹口气就能化成水。

13、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14、到了春分,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15、桃林蓓蕾初绽,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挂满了银色的微型的灯泡,串串洁白的花苞珍珠似的晶莹闪耀。

16、桃花园的桃花,远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似少女初妆。

17、车到山脚下,上万株桃树缀成粉红与雪白相间的花潮,沿着绿色的田野,向我们眼前奔涌而来。

18、惊蛰以后,桃树枝头的蓓蕾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喷出醉人的芳香。

19、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富饶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团团云霞,映着充满生机的大地。

20、桃花凋谢了,枝头残留着几片花瓣,仍像点点跳动的火苗。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61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61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2022桃花岭杏花谷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着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着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着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专门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杜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杜会圭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着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着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0xx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的母亲果然用此方治好了乡亲们,从此,所有的药行都用“橘井泉香”来作为宣传招牌了。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着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站在“少帅亭”上面,可以远眺四处风光。苏仙传说的“奇”、松荫古道的“幽”、壮丽河山的ⅱ雄”、山水胜景的“奇”,齐入胸怀,美不胜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