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8:01:41 页码:14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篇)
2023-11-13 18:01:4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生活经历的深度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要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全面回顾所经历的事件或经历。心得体会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可以反思过去,还可以启迪未来,指引我们前行。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20_年,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从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去“拷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去“探寻”共产党人拥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情怀、又怀揣怎样的担当与奉献。简单深邃的语言,激发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迸发出我们拳拳爱国心和报国志。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安排部署,对引导人民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激发和培养中华儿女强烈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爱国,怎么才算真正爱国?爱国,该是什么样子?其实,爱国,就是要有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担当。只要我们锤炼自身坚定不屈的信仰、敢于奋斗的情怀,无畏无惧的担当,就是践行爱国主义生动体现。

要有一种信仰“因相信而看见”

何为信仰?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拥有崇高理想信仰的人都是“因相信而看见”,怀揣着对梦想、对未来的那份执着和坚守,付诸行动去看见未来。中国共产党就是拥有这样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这样一种信仰。在国家面临危难危亡、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相信革命能够胜利、坚信能够看见未来。南昌起义22500余人,两个月之后剩1000;秋收起义5000人20天后剩1000。就剩1000人时,毛泽东写了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他坚信一定能够存在。正是这种“因相信而看见”信仰的存在,中国革命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建国志,毅然决然赢得最后胜利。今天,我们的中国已撼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面临风口浪尖、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环境,更须传承这种信仰,始终坚信必能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行。

要有一种情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何为情怀?情怀,就是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一种坚持、一种挚爱。拥有爱国情怀的人,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永恒的信念去实现情怀所赋予的伟大抱负。金一南教授讲:“追求胜利,它的前提是敢于胜利,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份子心中,今天都需要腾起这样一团火焰、光明。”回看我们自近代以来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奋斗史,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人无畏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与信心,是不可能追求到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你看长征,敢于在经历无数次围追堵截后还毅然前行;你看中国革命征程,敢于在无数惨败中勇敢站起来与帝国主义斗争。正是这样一团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火焰照亮了新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大的风险,更须我们将内心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实践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魄力与勇气,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展,为国为民为社会创造新的佳绩。

要有一种担当“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何为担当?担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境界。说到底,担当,就是一种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过去我们讲“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这一套大行其道,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内国外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讲“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样一种语言,将这种自信、这种志向、这种担当深化到每一个国人心中,激发出排山倒海、摧古拉朽的爱国主义磅礴伟力。你看,从“洋枪洋炮占据主体”到跃居世界上最大的制造者,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走向复兴”的新时代,短短几十年中国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实现的,这当中无不是那必胜的信念与担当。未来,我们更需要有这样一种担当精神,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就要有这样一种自信、一种豪迈,这样一种志向。不因和平安定的局势而自满骄傲,不因前路荆棘而畏步前行,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坚定追求新的胜利,赢得新的胜利,阔步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二

爱国情怀之“大爱无疆”与“小爱有情”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力量指明了实践方向。爱国,需要“大爱无疆”,也需要“小爱有情”。既要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融于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之中,胸怀国之大,奋斗国之强,也要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寓于小事、见于日常,心系群众之难,情牵百姓之需。

立根塑魂,胸怀家国,爱国是矢志不渝的忠心,是坚定不移的初心。“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华民族曾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千难万险,才得以“站起来”,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才换得“立足之基”。历史在前进,时代在更迭,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始终滋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正因如此,我们的爱国情怀有着浓厚的历史感、时代感,既爱新时代的“强国自信”,也爱历史中的“大国足迹”。只有把爱国情怀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助我们明晰初心、寻准方向。我国导弹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冲破重重封锁,漂洋过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终身。他用矢志不渝的忠心、坚定不移的初心书写了动人的爱国“诗篇”。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无论途遇多少挫折和诱惑,只要坚守爱国之心不动摇,便可寻对方向不“迷路”。

凝心聚力,奋斗事业,爱国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恪尽职守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爱国主义“主旋律”是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时,立足岗位、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也是爱国之情的充分体现。常言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爱国之情只有寄予工作上的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古有为治水翻山越岭、淌河过川的大禹,为治国苦读诗书、勤政务实的范仲淹;今有为基层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李连成,为救国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张富清。英雄们忠诚、勇敢、执着的爱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时,我们要始终坚持学习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履职尽责的行动力,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在追梦圆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共同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固本培元,情牵群众,爱国是将心比心的理解,是亲力亲为的关怀。爱国之情如雪花一般,看上去仿佛高屋建瓴,实则落地即化为一种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上下同心、齐头共进是爱国爱民的重要体现。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血脉相连、心心相惜,每个人都是大国“肌体”不可或缺的“活细胞”。为“细胞”提供活力的,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小爱”,也有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大爱”,而最温暖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真切关爱。党的根基在群众,党的力量在群众,为群众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诠释最质朴的爱国情怀。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是爱国之心;在落实政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恪尽职守是爱国之情;做到将心比心爱群众、亲力亲为办实事是爱国之举。做好群众每件“小事”,才能实现以“小爱”见“大爱”,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而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若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不仅需要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的“大爱无疆”,也需要全心为民、默默奉献的“小爱有情”,用爱国之心、忠国之情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三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发展不断努力。我国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物质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然而,爱国这一概念并没有像我们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淡化,反而在新时代下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需要我们去发挥作用。

从小到大,我们都听过“爱国”这个词语,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随着个人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也逐渐明白了这个概念的内涵。爱国并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而是在心中明白自己是属于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并且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着想。因此,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向国家贡献,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个新时代,爱国主义应该有新的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普及,国家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挑战,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对付,必须与世界各国形成紧密联系,找到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实力和自信。在这个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能仅靠国家的努力,我们也应该每个人都做出一份贡献。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处于不同场景时,往往无意中体现出我们的爱国行为。比如在旅游时,我们应该保持礼貌,尊重这片土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在看到公共设施被人破坏时,我们应该积极举报,维护公共利益;在工作中,要以诚信为本,为国家的声誉站台。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视其为责任之外的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要时刻警惕一些不正之风,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利益影响到社会或国家的整体利益。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不能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这不仅会造成损失,而且会破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形象,让我们怀疑我们是否真的热爱和为自己的国家付出。

总的来说,爱国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心中呈现不同的面貌。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们仍然是要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贡献一份力量。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力量,向世界展示出我们的实力和自信,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强大,我们的民族也将更加充满希望和自信,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四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从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去“拷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去“探寻”共产党人拥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情怀、又怀揣怎样的担当与奉献。简单深邃的语言,激发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迸发出我们拳拳爱国心和报国志。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安排部署,对引导人民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激发和培养中华儿女强烈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爱国,怎么才算真正爱国?爱国,该是什么样子?其实,爱国,就是要有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担当。只要我们锤炼自身坚定不屈的信仰、敢于奋斗的情怀,无畏无惧的担当,就是践行爱国主义生动体现。

要有一种信仰“因相信而看见”

何为信仰?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拥有崇高理想信仰的人都是“因相信而看见”,怀揣着对梦想、对未来的那份执着和坚守,付诸行动去看见未来。中国共产党就是拥有这样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这样一种信仰。在国家面临危难危亡、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相信革命能够胜利、坚信能够看见未来。南昌起义22500余人,两个月之后剩1000;秋收起义5000人20天后剩1000。就剩1000人时,毛泽东写了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他坚信一定能够存在。正是这种“因相信而看见”信仰的存在,中国革命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建国志,毅然决然赢得最后胜利。今天,我们的中国已撼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面临风口浪尖、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环境,更须传承这种信仰,始终坚信必能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行。

要有一种情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何为情怀?情怀,就是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一种坚持、一种挚爱。拥有爱国情怀的人,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永恒的信念去实现情怀所赋予的伟大抱负。金一南教授讲:“追求胜利,它的前提是敢于胜利,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份子心中,今天都需要腾起这样一团火焰、光明。”回看我们自近代以来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奋斗史,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人无畏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与信心,是不可能追求到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你看长征,敢于在经历无数次围追堵截后还毅然前行;你看中国革命征程,敢于在无数惨败中勇敢站起来与帝国主义斗争。正是这样一团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火焰照亮了新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大的风险,更须我们将内心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实践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魄力与勇气,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展,为国为民为社会创造新的佳绩。

要有一种担当“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何为担当?担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境界。说到底,担当,就是一种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过去我们讲“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这一套大行其道,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内国外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讲“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样一种语言,将这种自信、这种志向、这种担当深化到每一个国人心中,激发出排山倒海、摧古拉朽的爱国主义磅礴伟力。你看,从“洋枪洋炮占据主体”到跃居世界上最大的制造者,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走向复兴”的新时代,短短几十年中国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实现的,这当中无不是那必胜的信念与担当。未来,我们更需要有这样一种担当精神,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就要有这样一种自信、一种豪迈,这样一种志向。不因和平安定的局势而自满骄傲,不因前路荆棘而畏步前行,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坚定追求新的胜利,赢得新的胜利,阔步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五

让“爱国”成为中国“最强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像一个前进号角,奏响新时代爱国主义强音。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

我国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有着50年的党龄。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一回到祖国,他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钱学森一生获得的荣誉众多,但他最看重、最令他激动的只有一项——“优秀共产党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根本,立足自身岗位实际,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和汗水创造业绩,将我们的一切力量和智慧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勇于胜利,敢于胜利。

爱国,就是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本”思想,《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从孔孟思想的“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无一不在诉说着热爱人民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从上海不远千里到云南接力脱贫。宋杰的父亲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上海援滇干部,二十多年后,宋杰接过接力棒,成为上海第十批援滇干部,并在挂职期满后主动提出申请继续留任,只因为他想完成父亲的事业,亲眼看见云南人民脱贫摘帽。像这样的援滇、援藏、援疆干部有很多,他们把他乡当成故乡来热爱和建设,把人民当成亲人来看待和对待,他们的扎根和坚守就是他们对人民最深的热爱。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有句话叫“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就是我们可爱的人民。他们是驻守边防保家卫国的战士,是救火救灾的最美逆行者,是辛勤劳作的每一个劳动人民。热爱人民并不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孝老爱亲是热爱人民,尊师重教也是热爱人民,助人为乐更是热爱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收入、医疗而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河山国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就是热爱我们祖国的河山国土,热爱她的碧海蓝天森林草原和每一寸土地。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如此形容王继才王仕花这对“守岛夫妻”,他们的爱国是具体的、实践的,他们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开山岛,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海岛,用青春守护祖国河山国土。

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爱国,就要保护她、建设她、捍卫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捍卫祖国统一,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祖国更富饶、更美丽、更和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永葆爱国本色,激扬奋斗精神,争当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使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爱国”成为中国“最强音”。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六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笔者认为,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是一项涉及多个主体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扬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老师那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一个都不能少”,内容和形式“一个都不能少”,阵地和渠道“一个都不能少”,打一场“多位一体”的陆海空天的立体战、协同战。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和客体“一个都不能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能“撂挑子”给学校,也不能“甩锅”给家庭,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配合。党委、政府、社会、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学校、家庭,这些主体责任者“一个都不能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同违背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各类媒体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学校要承担起“主阵地”的责任,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头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日常导师、终身导师,是子女爱国主义教育的“暗力场”,要发挥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的榜样示范效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还要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不能重智轻德,也不能抛弃、放弃对“后进生”的帮助教育,要用崇高的爱国主义唤醒每一个还在沉睡的学生。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一个都不能少”。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多,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匹配性,也要注意其对青少年年龄、心理、认知特点的适应性。比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内容该怎么给青少年学生传播呢?如果仅仅让学生记诵条文,效果会好吗?显然,这需要传播者下一番功夫,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能不能结合一些案例、一些史实,能不能创新一些方式,将其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呈现给青少年呢?再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容易搞成机械教条式的照本宣科,让青少年学生望而生“戒”。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相对独立,但其内容却是水乳交融的。因此要防止人为割裂、主观片面、形而上学。在形式上,要尽量避免填鸭式、灌输式、说教式,应努力创新,让青少年喜闻乐见,让爱国主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是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活动等,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进去;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进去;通过组织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参加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进去。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渠道“一个都不能少”。对学校这个传统的主阵地我们不仅要牢牢坚守住,还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让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互联网、新媒体这些新的渠道,我们要始终保持进攻态势,随时抢滩登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大城镇青少年与山乡、村社的联系日益生疏,再加上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广大学生与社会生产生活日益疏离,这些都使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丧失了许多天然的良好阵地和渠道。因此,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拓展校外阵地、丰富实践渠道。

须知,做到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阵地与渠道“一个都不能少”还只是表面功夫到了,要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还必须大力发扬魏老师那种“一个都不能少”的责任担当精神。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智能AI语言模型,我没有国籍,但我可以通过读取和理解大量的文章和文化资料来体会和认识到什么是爱国,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爱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爱国”的理解和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首先,要爱国,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祖国,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和维护它。一个爱国的人应该有深入的国家文化知识,掌握国家历史文化和时事新闻资讯,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和开放。

二、珍爱和保护国家的资源。

作为一个国民,我们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国家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应该养成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好习惯,尽可能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同时关心和维护公共设施,正确对待环境污染,保护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三、发挥自身的作用。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且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高枕无忧,有些人可以出一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爱国建设。

我们可以参与到各类社会事务中。社区建设、环保运动、依法行政、消防安全、道德建设、义务劳动、社会调查等等。要有良好的品德、道德、良好的习惯,从自觉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

五、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好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像炎黄子孙一样的勤劳善良的民族,把它传承到下一代,做一个赛国的党员,做一个人文关心社会环境的人。为了更好的国家、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用行动和言论来呼吁人们来共同推动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让祖国越来越强大、更为繁荣。值得一提的是,正能量也是我们共同发掘和传承的力量。

总之,爱国是一种无需支付任何代价、却能换来国家和人民幸福的情感表达。让我们纵使生在异乡,也要保持一颗爱国的心,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国家和民族。最后,我们应该理解和认识到,爱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口号、符号或者姿势,更是全体人民一同呼吁的铮铮誓言。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八

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在其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创造了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得以规范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变迁和现实需求,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断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爱国主义教育新局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新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主要经验,旨在为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

本论文由导论和四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代,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括国家观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利益与安全观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二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回顾。笔者在查阅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划分阶段为依据,以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为线索,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恢复发展时期,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爱国主义教育的规范发展时期,深化了党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时期,与时俱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通过回顾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描绘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成就。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坚持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日益理性化、人民群众的爱国行为更加理性自觉、爱国主义已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祖国的精神力量。

第四章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启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历史回顾,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二是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教育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四是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这些经验对创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启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赋予。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爱国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谈一下我对爱国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段:爱和国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情感,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基础,它能够连接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彼此相互感知和理解。而国则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思考的一个载体,它需要人们爱和关注。当爱和国相互作用,就会使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深刻和具体,让人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和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积极贡献。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干扰和误导。而爱国文章则是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惑,在反映问题状况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引导人们思考问题解决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爱国文章能够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让人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奋斗。

爱国文章内容丰富多样,它可以是对国情社情的点滴解读、可以是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思考、也可以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设想。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章,它们都应该在自己的领域中有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感受到爱国情怀。

爱国文章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新闻报道、时评社论、学术论文、网络博文等等。在表现形式上,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要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能够让人们听得懂、看得懂、接受得了,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起到启示和教育的作用。

爱国文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探讨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感受到爱国情怀,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和责任。同时,在读完爱国文章之后,我们也应该有所行动,把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付诸实践,在实际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爱国文章是呈现出国家被热切关注的新时代特色,它是传递爱国情感和爱国精神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实现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树立起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倡导爱国主义思想,筑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爱国文章心得体会篇十

20_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也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上下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当其时,对于引导大学生“守初心、担使命”,以爱国主义情怀激荡青春力量,为实现教育强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忆初心,吹响知史爱国“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是一部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坚持斗争、砥砺前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铸就了辉煌,在不屈中挺直了脊梁。吹响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集结号”,有助于学生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探寻初心、牢记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组织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历史著作,特别是重要时间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和重要精神,用好本校、本地区红色资源,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切身感受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忆初心中强化使命担当。

悟初心,鸣响理性爱国“主题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将爱国主义转化为了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理性实践,进而探索出了中国发展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契机,把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深对初心使命的感悟。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坚守和奉献中成就出彩人生。

守初心,唱响教育报国“主旋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战线初心使命。要守住这份初心,关键就在于紧紧抓住并做好立德这一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本、立功之源。立德首要的就是立大德,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和人民重托,以高远的志向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践初心,奏响协同育人“交响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调动各类育人资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