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8:25:41 页码:8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4篇)
2022-12-29 18:25:4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一

仅有读了他的诗,读了他的词,读了他的文,读了他的故事,我们才会明白苏东坡的才能与多情,豪放与达观。进入他的世界,我发现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达观;他的达观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人生。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所以他的诗,他的词成了我的最爱。请跟着我在子瞻的诗词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达观……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后写下的悼亡诗,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下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你最柔情!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兄妹互相取笑嘻戏。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兄妹对诗,何其趣味,最见人的真性情。

你最娱情!苏轼的好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美貌少女为妾。苏轼作诗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高明之处,他总能将婉约与豪放融合到巅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与浪漫。

你最活力!“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豪迈活力的语句喷薄而出,成了豪放词的先河。

你最豪情!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应对这古战场,应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自己的过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观了。于是挥笔而就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来应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达观!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

苏子瞻,他为我们弹奏了旷世的高山流水,他为我们吟唱了极致的诗词曲赋,他为我们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韵……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二

豪,有人说是李白的专利,有人说是辛弃疾的特点。但我觉得,李白的豪带有一些癫狂,辛弃疾的豪带有一股悲凉,只有你苏轼,有最纯粹的豪。

那是嘉祐元年,你首次赴京赶考。你清新的,洒脱的文风震动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让欧阳修误以为是弟子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使你只得第二,你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梅尧臣为你的文章而赞叹,问你这几句话的出处,你答道:何必知道出处呢?欧阳修赞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比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你名声大噪,名动京师,正准备一展宏图之时,身后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你随你弟弟奔丧,可等你返回京师,再次准备大展宏图时,朝廷已在王安石变法下变得面目全非。你的许多师友,包括从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内都因为变法而离开京城。

熙宁七年你又被调往密州任知州,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你写的诗辞,就像你做的事,挽雕弓,如满月。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颇有政绩。

元丰五年,你又被贬黄州,你多次来到赤壁岸头,望望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望望那皎洁如雪的明月,长叹一声,一股报国的热血涌上胸膛,且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所冷却,你潇洒地举起笔,豪迈地昂起头,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挥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谁说举杯邀月的只能是李白?你,有李白的豪迈,有李白的热血,有李白的潇洒;还比李白少一分癫狂,多一分稳重。配得上把酒问月的不只有诗仙,还有东坡

之后,你又开垦了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人民爱戴你,在此之后,你有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称号东坡居士。

多年后,你,走了,带着你的豪迈,最纯粹的豪迈走了。那么,子瞻,让我用你写的佳句来总结你的一生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有关苏轼的生命历程心得体会范文四

古代的文人中,我最欣赏的一直是苏轼。苏轼,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深厚广博,诙谐幽默;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亲切热情,慷慨厚道;他清高孤傲,飘逸不群,又谦虚谨慎,率真自信;他热爱生命,关怀百姓,又享受生命,善待百姓。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在众多的文学家中,有谁能像苏东坡一样诗、词、文、赋无一不会,无一不精?书法,丰腴遒润,名列宋四家之首。绘画,高洁空灵,尤精于墨竹写意。甚至在今天,当我们与朋友推杯换盏之际,也能从“东坡肘子”、“东坡肉”中感受到他的生活意趣。

苏轼最自由最真实的性格应该是展示在他的弟弟苏辙面前的。有时候常常觉得苏辙才像哥哥,沉稳成熟,包容着苏轼的纵情性格,孩童心性,还时不时地帮忙收拾苏轼闯祸留下的烂摊子。这般手足之情,又能举出几例呢?他们一同考试、做官,苏轼可以缺了任何一人,却不能离了苏辙。苏轼二十六岁时去凤翔当官,苏辙留在京城史官修书,这是两人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分离,苏辙把苏轼一直送到郑州。分别时,苏轼怅然而语:“今我何以慰寂寞?”苏轼在《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中写道:“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表达了对苏辙的思念之情。知兄莫若弟,苏轼看似和谁都能相处,但唯一的知己却是苏辙。

我想,最能体现苏轼豪放性情的应该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吧:

当时苏轼正为密州太守,时年四十,本是老成持重的不惑之年,不料在他那里没有严谨,只有随性。人生难能可贵的是年轻之心,时时能对周遭之事感到新鲜、激动,即使曾是莽撞不计后果,相信那些年华已逝的人们也会遥忆当年轻狂之事。东坡却不必遥忆,他本就是如此:度过岁月,心性却留下。词中提到“酒酣”,而我认为东坡的性格恰如醇酒,挥洒于世。

苏东坡平生的灾难无过于“乌台诗案”的迫害。他踉踉跄跄,伤痕累累,从京城逃到黄州。经历了一场从死到生的突围,也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反省。正是在黄州,这个穷苦的小镇,他开始自称“东坡居士”,开始走向成熟,走向更广阔的人生空间。

苏轼达生,源于他内心之纯,他的诗多有讽刺时弊之意,有人颇不以为然,友人也常劝慰他改变,文同给他寄诗道:“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然而苏轼一生没有易性。没人会乐意降官外迁,他的固执出于那种人之初的认定。他的直言,真可谓豪壮。有真性情者应当有洒脱之意,嫉恶如仇而宁死不屈。苏轼对官场的讥讽与他对常人的真诚的对比,正是他的善良的写照。在江西时,他常背着一药囊,遇到有病的人便给人写药方、发药。时人狂爱他书法,在他行游之地放上上好的纸,以求一书。东坡看到微微一笑,挥毫洒墨,随纸送人,直至等候众人皆雀跃而归。

东坡人生跌宕起伏,晚年更被远放。若是没有豁达的性子,只怕也要抑郁半生。他曾说,世上的事大多不能全美。好砚台会费笔,草书无章法,苦茶不美,美酒不辣。“万事无不然,可以付之大笑也。”

这就是我最眼中的,可亲又可爱的,豪放率真的苏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