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 佛学 执着(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21:36:26 页码:8
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 佛学 执着(五篇)
2022-12-29 21:36:2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推荐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ge”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__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推荐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推荐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推荐佛教我执的心得体会报告五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张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