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 上海疫情防控总结(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23:40:00 页码:10
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 上海疫情防控总结(五篇)
2022-12-29 23:40:00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一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外滩。诸位左侧就是著名的黄浦江。我们以后会到这儿来的。

为了节省时间,在没到豫园之前我先讲些中国园林和豫园的情况。

在中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豫园属于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的私家花园是在江南,就是因为这儿多水源和适宜做假山的石。豫园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建。园主姓潘,是个大官。他建此园是取悦于双亲,让他们安享晚年。所以豫园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见豫园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后代变卖此园于当地行会。豫园之所以成为名胜,还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园内一厅堂曾被用作指挥部。今天豫园是个必游之地。所以我建议到了那儿我们千万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离,好吗?

这儿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个数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发生这类事。我会举着小红旗,你们全陪张先生会殿后。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因为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还有,据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所以你不必为遇到鬼怪而担心。

在桥的中间,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约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馆。老人们喜欢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

确实,能在这儿喝上一壶也是一种享受。试想一下,在一个夏日,你来到茶馆,临窗而坐,俯视着开满荷花的绿池。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你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飘然若仙。

你们也想喝一壶?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们去。等我们看完豫园再做决定,行不行?

这儿就是豫园的入口。当你走进一个私家花园,视线总会被什么东西挡住,有时是假山,有时是这肃的照壁。这是园林一技巧,称之为障景。不让你一日了然,却让你看到一部分,然后才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于一冲积平原,市内无山、无林。所以此”山”就指对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吨。它过去乃至今天一直是个奇迹。因为四百多年前没有水泥和熟石膏,人们就用烹煮过的糯米,加上明矾和石灰,把石块粘起来。至今安然无恙。看见山顶的亭子吗?四百年前,这是上海城最高点。从那儿可看到黄浦江上的渔船、帆影,可这些今天只能在电影中见到了。你也仅能看见他们上移的头顶。因为盘旋的小径皆被树、石遮住。这实在是园艺大师张南阳的杰作。也被公认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后,有座龙墙。这是本园一特色。总共有五条龙墙。这边走,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那儿能清楚地看见另一条龙墙。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条龙墙。龙实际上是想像出来的动物。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赛珍珠的《龙籽》。如果看过的话,这儿很多东西令你觉得熟悉。请看这条龙,你会发觉这是个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你看它头似牛,眼似虾,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们通常说角似鹿,身似蛇,鳞似鱼,爪似鸡或者鹰。请告诉我,你们看见几个趾。三个对。但一般龙应有五趾。为什么是三个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员才配有龙的图案。园主潘允端用了龙做墙,他有野心。不知怎么,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来调查。潘允端得悉后,立即令人敲下两个趾。当朝延官吏一到,园主说:”瞧,这本不是龙,只有三趾。”真是个聪明人,不然他性命难保。

你们说想拍一集体照。我看以龙墙为背景,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来替你们拍,别忘了说”cheese”。

这儿我们可看见三块石头。中间那块称作”玉玲珑”。这并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蚀而成。这原来是给宋微宗的贡品。宋微宗广收奇花异石,称”花石纲”。可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原来,在运往当时京都遗失了。多年之后,又成了地地方官绅的玩物。后来他把该石送给潘允端做嫁妆,因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儿。玉玲珑因有”瘦、透、皱、漏”等特点而著称。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犹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烟香缥缈,非常美丽。园主以前常凝视此石多时,留连忘返。这也是园林功效之一,一个景物使你沉思,结果达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园之游就到此结束,希望胸们喜欢它。最后,大家必须做出选择:是喝茶还是购物。我看,还是举手表决。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么?我愿不愿去?说实话,这正合我意。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大家走吧!

推荐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二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早晨,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徜徉在这里,我们领略着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着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感受着绿树花坛间大都市园林的别样风味,享受着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

外滩得名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关于黄浦江的源头,以前有的说在淀山湖,有的说在太湖。但以湖泊作为江河源头的在世界地理中很少见,况且太湖是个浅湖盆,有多方来水,不能算作完整的源。找到太湖的源头才能找到黄浦江真正的源。经过考察考证,龙王山下的西苕溪以145公里长度、18亿立方水量、28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供给量占太湖水的70%,为太湖水源之首。龙王山为黄浦江源头的结论便据此得出。)

在150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外滩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为形成期,时间从1843年上海开埠至1885年。外滩开埠之初,楼宇多为2至3层的外廊式建筑。最早的建筑是1849年落成的原英国领事馆。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时间从1886年至1920xx年。20世纪初被称为“远东华尔街”,外滩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时间从1920xx年至1937年。30年代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终成现在的规模。

新中国建立后,外滩在20世纪90年代和20xx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造。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是着重解决交通功能和防汛安全问题。世博会前夕改造目地是提升外滩滨水区域的环境品质,更加凸显了“万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岁月与特色,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成为高品质街区和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

景点介绍

黄浦公园

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浦江潮

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它是大型青铜人像雕塑。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而动感强烈,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光辉业绩。

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外白渡桥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此处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十六铺上海客运总站附近新建绿苑商厦、申客饭店、龙申大酒家以及适应中高档消费的碧玉池豪华浴室,加上一批中小旅馆,总共可提供近900套客房,20xx多床位,为过往旅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十六铺logo于20xx年8月7日亮相,新十六铺logo在20xx多份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出自一位对十六铺具有特殊情怀的广告设计师的设计。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十六铺建筑中浦江之云、浦江之荷的造型,三条水纹揭示了十六铺依江踞城的地理特质,新十六铺的华丽转身由此开始,蓝色象征了十六铺文化底蕴的深邃,水纹和新地标建筑的外形巧妙结合在新logo标志中,赋予十六铺独特的视觉识别特性。

在十六铺630米的建筑带上,将竖起三栋体积小巧的建筑,它们如同镶嵌在黄浦江这一华丽皇冠上的璀璨钻石,引人注目。作为十六铺宽阔绿地与无垠江景的完美点缀,它们必将成为外滩建筑典范之作。在约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内,三栋小楼建筑面积总和仅有5000平方米,这使得项目绿化率高达52%。市民游客停留小楼之中,能感受到徐徐江风、婆娑的树影;闲坐空中花园般的屋顶平台,能眺望黄浦江烟波浩荡,感叹浦江两岸的巨变。

外滩城市雕塑群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陈毅广场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

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xx年底竣工。建成后,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箱体美观、舒适、轻颖、透明度高,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同时,隧道还利用空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隧道内演示反映人物、历史、文化、科技、风景等各种图案、景象及背景音乐,使过江过程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推荐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三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早晨,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徜徉在这里,我们领略着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着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感受着绿树花坛间大都市园林的别样风味,享受着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

外滩得名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关于黄浦江的源头,以前有的说在淀山湖,有的说在太湖。但以湖泊作为江河源头的在世界地理中很少见,况且太湖是个浅湖盆,有多方来水,不能算作完整的源。找到太湖的源头才能找到黄浦江真正的源。经过考察考证,龙王山下的西苕溪以145公里长度、18亿立方水量、28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供给量占太湖水的70%,为太湖水源之首。龙王山为黄浦江源头的结论便据此得出。)

在150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外滩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为形成期,时间从1843年上海开埠至1885年。外滩开埠之初,楼宇多为2至3层的外廊式建筑。最早的建筑是1849年落成的原英国领事馆。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时间从1886年至1920xx年。20世纪初被称为“远东华尔街”,外滩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时间从1920xx年至1937年。30年代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终成现在的规模。

新中国建立后,外滩在20世纪90年代和20xx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造。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是着重解决交通功能和防汛安全问题。世博会前夕改造目地是提升外滩滨水区域的环境品质,更加凸显了“万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岁月与特色,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成为高品质街区和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

景点介绍

黄浦公园

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浦江潮

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它是大型青铜人像雕塑。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而动感强烈,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光辉业绩。

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外白渡桥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此处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十六铺上海客运总站附近新建绿苑商厦、申客饭店、龙申大酒家以及适应中高档消费的碧玉池豪华浴室,加上一批中小旅馆,总共可提供近900套客房,20xx多床位,为过往旅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十六铺logo于20xx年8月7日亮相,新十六铺logo在20xx多份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出自一位对十六铺具有特殊情怀的广告设计师的设计。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十六铺建筑中浦江之云、浦江之荷的造型,三条水纹揭示了十六铺依江踞城的地理特质,新十六铺的华丽转身由此开始,蓝色象征了十六铺文化底蕴的深邃,水纹和新地标建筑的外形巧妙结合在新logo标志中,赋予十六铺独特的视觉识别特性。

在十六铺630米的建筑带上,将竖起三栋体积小巧的建筑,它们如同镶嵌在黄浦江这一华丽皇冠上的璀璨钻石,引人注目。作为十六铺宽阔绿地与无垠江景的完美点缀,它们必将成为外滩建筑典范之作。在约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内,三栋小楼建筑面积总和仅有5000平方米,这使得项目绿化率高达52%。市民游客停留小楼之中,能感受到徐徐江风、婆娑的树影;闲坐空中花园般的屋顶平台,能眺望黄浦江烟波浩荡,感叹浦江两岸的巨变。

外滩城市雕塑群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陈毅广场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

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xx年底竣工。建成后,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箱体美观、舒适、轻颖、透明度高,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同时,隧道还利用空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隧道内演示反映人物、历史、文化、科技、风景等各种图案、景象及背景音乐,使过江过程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推荐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四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 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现设古玩店。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 颇惬观赏"。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海上名园"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万花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

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推荐上海疫情抗疫心得体会实用五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季节,学校组织我们去了上海科技馆,那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如:动物世界、生物自然、地壳探秘……

我们坐上车,开始出发。当车走过一个隧道时,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是在江底下。江底下?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有同学开始担忧了:“万一隧道顶上塌下来怎么办?会不会被淹死?”

一路谈笑间,车已到站。看着眼前的球形建筑,同学们觉得很好玩,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老师在后面追着喊:“慢点慢点,注意安全!”

我们组先去了动物世界,那里的动物栩栩如生,有正在玩耍嬉戏的羚羊、有准备捕食的老虎、有悠闲的大象、还有凶猛的猎豹、可怕的狮子……我们赶紧用手机拍下了它们。

我们又去了生物自然。一路参观了植物、蝴蝶、鸡。各种生物。我们看鱼的时候很高兴,因为附近有表演,就是一段小影片,说的是小乌龟慢慢长大的故事。自然生物界的蝴蝶标本更是美,身体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黄的、红的、蓝的……加上热带雨林中特有的景色,生物自然变得很漂亮。回走的时候,竟有东西向我头上洒绵绵细雨。

之后,我们还去了地壳探秘,地震体验等地方,里面主要是讲述关于地球的故事。

这次出去我们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懂得了很多科学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