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 新中国的发展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03:59:31 页码:10
《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 新中国的发展心得体会(7篇)
2022-12-30 03:59:3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一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审刘青山、张子善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54宪法”颁布

·1955年 海陆空三军大授衔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1957年 马寅初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新人口论》

·1958年 大跃进、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大庆油田被发现

·1960年 苏联单方面召回全部在华专家

·1961年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从善战犯获特赦

·1962年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3年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年 八个样板戏风行中国

·1968年 各地开始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9年 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张铁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并开始发掘

·1975年 中国农林科学院鉴定并推广杂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帮 十年文革结束

·1977年 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1981年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82年 计划生育定位基本国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届春节晚会举办

·1984年 新中国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1985年 邓小平宣布我国政府裁军100万

·1986年 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开始实施

·1987年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1988年 价格闯关

·1989年 团中央、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证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2年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

·1993年 “汪辜会谈”

·1994年 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开始

·1995年 双休日改变生活

·1996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1997年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8年 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全国抗洪救灾

·1999年 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

·2000年 成克杰、胡长清、厦门远华贪腐事件被处理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03年 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

·2004年 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私产入宪

·2005年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2006年 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2007年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

·2008年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二

轻松愉快的暑假已经过去了,我们又要把精力投入到紧张而富有激情的工作中。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幼儿园领导的带领下,继续贯彻《新纲要》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努力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给幼儿一个独特、快乐、安全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随着新学期的开始,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班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活动已基本适应,在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势表现

(1)幼儿的自理能力已初步形成,会自己穿脱 衣服和鞋子,自己大小便。

(2)幼儿会说简单的普通话,能听懂老师的普通话,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

(3)对幼儿园里的玩具及活动环境有较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4)幼儿对音乐活动特别感兴趣,能有兴趣地跟着老师一起唱唱跳跳。

(5)大部分幼儿、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能基本画出简单物体的形象。

(6)同伴间能有好相处,逐步形成了互相帮助的意识。

——薄弱因素分析

(1)安静听讲的习惯比较差,喜欢插嘴,打断别人的话。

(2)在区域活动中,不能爱护地使用各种物品,做到轻拿轻放。

(3)上课发言面不广,大部分幼儿不能大胆举手发言。

(4)幼儿的合作意识缺乏。

一继续加强常规和德育教育。

二、教育教学

我们将针对本班的不足:在教育教学上注重一日活动的规范与完善,将德育渗透一日活动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望,引导幼儿主动有序地学习,大胆发言,促进全面发展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一些初浅的知识与技能。

2、逐步养成安静听讲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能大胆举手发言,能用清晰的语句回答各种问题。

3、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并能为自己所表现出的能力感到自豪,也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4、对周围新奇事物感兴趣并经常提出各种问题,继续学着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喜欢观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社会、自然现象。

5、喜欢阅读,能有顺序地小心翻阅图书,学习将语言的含义与图像进行联系并能丰富地想象,能用简短的语言讲出图书内容。

6、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掌握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数数、分类、排序等。

7、喜欢参与各项艺术活动(音乐、美术活动),学习一些表现美的方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8、乐意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快乐。

9、建立值日生制度,乐意为同伴和集体做事,学做班级小主人。

三、保育工作

1、保证活动室的采光度,注重保护养幼儿眼睛,防止幼儿用眼的.不正确方法。

2、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进餐习惯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根据天气的变换及时更换被褥。

3、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做好每天的各项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坚持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阳光、紫外线、消毒水消毒玩具、被褥等物品,预防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传。认真书写消毒记录表等,并按时上交。

四、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会及家访工作,使家长了解本学期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内容,让家长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的教学思路,引导家长调整教育观念,及时配合班级各项教育活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并记录分析改进工作,使家园教育更协调。

2、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确保每周天向家长公布各项活动内容安排,并且丰富联系栏的内容。定期在展出幼儿活动照片,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情况。

3、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意识,为家长排优解难,切实做好幼儿在园的各项保教工作。要耐心做好个别家长的配合工作,取得教育共识:要想锻炼幼儿的能力,家长必须解放孩子的双手,不束缚他们,有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不事事包办代替,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工作。在做好父母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好“隔代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4、充分挖掘利用家长的“才艺”资源,邀请家长参加“开放活动”等,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交流。

五、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十月份:

1、庆“国庆”教育活动。

2、早操评比活动。

3、秋游活动。

4、开展重阳节尊重老人活动。

十一月份:

1、家长半日活动开放。

2、教育活动观摩。

3、班级文档检查。

十二月份:

1、迎新年幼儿故事,朗诵比赛。

2、庆元旦环境布置,亲子活动。

3、圣诞节主题活动。

一月份:

1、期末工作总结及交流。

2、幼儿测评。

3、资料归档。

4、期末发展评议工作。

希望我们能在新的一学期中,将所有的工作做到更好,与孩子一起共成长!加油!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三

提要: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1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对新中国外交制定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共与苏联、美国的关系分别进行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加深了对新中国外交起源的解释。有关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大致从1948年底开始考虑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便确定下来了。按提出的顺序,这些原则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后来被简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在1949年1月上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领导人讨论了与对外政策有关的问题。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看,这些讨论并不很充分,通过讨论初步确定了对帝国主义国家不急于承认和先与苏联等国建交通商的大原则。会议后发布的《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主要体现了针对帝国主义的"不承认"原则,并对相关的具体问题作出了规定。1月政治局会议结束不久,中共领导人在西柏坡接待了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这次会晤促使中共中央最终决定建国后与苏联结盟。在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与此同时他发展了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承认"原则,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新中国的外交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4月1日,毛泽东在与张治中的谈话中,针对后者提出的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主张,首次使用了类似"一边倒"的说法,即"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用驳论的方式重申了他与张治中谈活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并首次提到了"一边倒"的概念。此时刘少奇已经踏上访问莫斯科的旅程,他此次访苏基本奠定了新中国与苏联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从"一边倒"概念提出的过程看,它被赋予了双重含义,即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方针和新中国发展战略的形象概括。首先,从毛泽东最初提出"一边倒"概念的针对性看,是要回答在一个被认为是分裂成两大阵营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新中国将站在哪一边的问题。在这个层次上,"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方针,也是对未来新中国外交格局的形象概括,与苏联结盟和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承认"都是这一大格局中的具体政策。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详尽揭示了从1948年未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共处理对苏对美关系的复杂过程,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主导这一过程的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及基本质特点。

"一边倒"方针是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革命运动在即将取得胜利阶段的产物。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作为制定这项政策的主角,是从革命者的角度、或者说主要是从革命者的角度,根据中国革命的理念和经验,认识世界和未来新中国与世界之关系的。脱离开他们对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政治关系的理解,既无法深入解释"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不能解释后来新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在限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在中国旧式的民族民主革命屡遭失败后、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之下兴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造成的国际局势大变动,是这场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国际背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经历和处境,几乎从一开始就铸造了中共对国际事务、中国革命与世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框架,即"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列强企图协同宰割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所以中国革命运动"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劳苦群众要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只有走这条惟一的道路".后来的历史证明,建党时期形成的这种认识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共在各个时期的战略和策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时期,中共中央曾经提出,应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主张中国与英美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共领导人对国际政治力量的基本分野和所持的立场并没有动摇。1940年1月,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与美英法等关系严重恶化和国共斗争尖锐化的背景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再次强调,中国革命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在当今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英雄好汉们"要么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要么站在苏联领导的世界革命战线方面,"二者必居其一,其他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此时提出这一论断表明,一旦苏联与西方国家转向对立,中共领导人作出的选择必定是站在苏联一边,并在国内斗争中采取比较激进的革命政策。

1941年末苏联与美英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使中共领导人修正了关于国际上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不可调和的观点。他们认为美英苏结盟导致了一种"世界新秩序",在"世界新秩序"中,重大的国际问题必须以美英苏"为首的协议来解决",各国内部的问题也"必须按照民主原则来解决".在美英苏合作的大格局影响下,国民党不敢大举反共,中共也不宜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整个国际局势战后一时期仍是民主派各界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民主共和国局面,中国更必须经过民主共和国才能进入社会主义"自1942年夏季到抗战结束,中共中央的内外政策曾几经变化,但不论其调整幅度有多大,从未超出过这个基本框架。

战后初期,中共领导人已经注意到美苏两国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不过并不认为它们合作或相互妥协的局面会很快结束。毛泽东决定亲赴重庆谈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信全世界"都进入了和平建设的阶段","苏、美、英也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美国不公开帮助蒋介石,决定苏联也不能公开帮助我们".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共能走法国式的道路,建立"资产阶级领导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尽管重庆谈判的实际成果相当有限,毛泽东回到延安后仍然重申,美苏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还是会妥协的",中国局势再有半年的动荡,"和平建设阶段"终将到来。重庆谈判结束后不久,国共在华北爆发了军事冲突,中共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争取东北的战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人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及其革命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共中央当时的方针是在向和平时期过渡的半年中,争取奠定华北和东北自治的基础。随着苏联调整在东北的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和国共谈判出现转机,中共中央即宣布"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国共达成政协协议后,毛泽东发表谈话说,实现和平民主的最初推动力来自国际上美苏妥协的大趋势。事实表明,中共中央曾经是准备执行已经达成的协议的。全面内战爆发和国际上美苏冷战的发生,促使中共领导人开始修改1942年夏季以来的基本看法,"中间地带"思想的提出便是重要的标志。"中间地带"思想无疑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是美苏之间的争斗并不能决定性地影响中国的局势。不过"中间地带"思想是当时中共领导人的认识处于过渡状态的产物,而且这一过渡阶段是相当短暂的。1947年9月,欧洲几国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并发表宣言称,世界已经形成以苏联为首的民主反帝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虽然报告中并没有提及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仍然毫不犹豫地表示接受"两大阵营"理论,并宣布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大约是从1948年春季开始,中共领导人表明了加强与苏联关系的迫切愿望,同时在党内加紧进行政治和思想准备。

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破裂后,中共中央即表示坚决支持苏联的政策,尽管毛泽东本人曾经在党内表示过对铁托的佩服和赞赏。四个月后,刘少奇在文章中干脆提出,在当今的时代"中立"是不可能的,是否联合苏联是"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是一个民族"走向进步或走向倒退的界限".中共领导人的上述表态既是出于密切与苏联关系的战略考虑,也是认同"两大阵营"理论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即美苏"两大集团的冲突,是根本的冲突,两大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一如前述,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

界的结果,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只不过使之强化而已。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国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指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其中之一便是联合苏联阵营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一边倒"的另一层含义正如有学者曾经指出的,它是被"作为一项总揽全局的大政方针"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一边倒"同与张治中谈话时的针对性有所不同,他要回答的是比外交战略更广泛的问题,即主要是要阐明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在毛泽东这时的思考中,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同新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确立是同中共领导人决心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互为因果的。

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探讨中共领导人在争取与苏联结盟的过程中,是如何不断地调整其国内的大政方针的。新公面的档案也表明,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和刘少奇访问莫斯科的过程中,中共领导人都将相当多的精力用于与苏联方面协调中国国内的方针政策上。特别是刘少奇,在访苏期间将主要精力用于与苏联协调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学习苏联建国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他回国时不仅带回了一批苏联专家,而且带回了完整的苏联政权与经济建设的模式。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当时中共与苏联在中共的国内政策上不能协调,要苏联接受新中国成为其盟友是相当困难的。进一步说,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两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中共的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高度协调的最终结果是,新中国一诞生便跨入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政策经济体系。

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认识"一边倒"与新中国建国方略的关系,才能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调整的限度和难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即使国际形势发生变动,要改变新中国外交的格局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边倒"包含着与苏联结盟和对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两个方面,后一个方面同样展示了处于形成期的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中共中央在决定成为苏联"盟友"的同时,也确定了对西方国家的"不承认"原则,即在当前和建国后一个时期里,不急于解决与美英等国建交,以便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中共党史研究的权威部门出版的论著证明,中共中央原准备新中国成立后用五六年的时间来"打扫干净屋子",然后再考虑与美英等建交。中共中央的决定产生于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为了彻底结束百年来屈辱的外交,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追求。中共领导人从开始考虑新中国外交之日起便提出,"总的观念是百年压迫现在站起来了……应有这样的气概".具体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打倒它,不是承认它".在中共领导人看来,惟其如此才能彻底摆脱以往屈辱外交的束缚,在世界上确立新中国的平等地位。

第二是防止美国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的进程。相比较而言这一个原因的影响更直接、更突出。一些论著已经指出,中共领导人在1948年11月间曾经考虑过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但很快便抛弃了幻想。导致事态如此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中共中央于12月初接到一份秘密报告,该报告记录一位美国记者声称,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新中国政权中"造成一有效的反对派",这也是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毛泽东对此作出强烈的反应,粉碎美国的此类阴谋成为他此后一段时间里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共领导人反应如此强烈同他们的基本认识是分不开的,即美国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革命的敌人和最危险的外部威胁。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国家一定要干涉"是客观规律,当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威胁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它们就会"完全公开地"站在反革命一边进行干涉。实际上中共中央一直在准备应付几乎可以设想出来的美国各种形式的干涉,"从内部破坏"则被认为是美国当时采取的主要干涉形式,其目的是要分裂革命阵营或使革命"带上温和的色彩".如果说黄华与司徒雷登的接触对中共领导人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使他们更加断定美国人居心叵测。根据辛亥革命和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如果不粉碎美国的此类阴谋,中国革命将重蹈失败的覆辙。

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立即受到中共的严厉批判。毛泽东连续发表的五篇评论文章表明,围绕新中国发展道路展开的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被中共领导人确定为新中国与美国对抗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对中美对抗性质的定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与苏联结盟和迅速彻底地清除美国在华势力与影响等等措施均表明,即使没有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的调整也是相当困难的,很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总而言之,"一边倒"方针从本质上说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即赋予新中国外交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既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也在某些方面塑造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行为。

与苏联缔结同盟条约、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中的三大决策,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后来中国外交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一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已经从不同角度阐述过,尽管并不是很有系统的。更重要的是这三大决策在其形成过程中,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内在品质和矛盾。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均强调新中国外交与以往中国外交在各个方面的截然不同之处。事实上新中国外交与以往的中国外交在深层次上是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内向性".这里所谓的"内向性"是指中国的对外政策总的说来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并受到国内政治的严重影响。它从19世纪中叶起便存在了,而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一直是中共中央在制定对外政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新中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外交行动就是与苏联缔结同盟条约。

在确定"一边倒"的大方针后,新中国与苏联结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和刘少奇访问莫斯科的过程中,中共领导人和苏联领导人已经讨论过如何处理旧的中苏条约和签订新条约的可能性。中共领导人对旧中苏条约的性质和具体条款予以否定是中国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苏联领导人含糊不清的表态使他们难以确定,能否促使苏联同意签订一项新条约。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在中共方面主动要求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同意签订新条约,它包括何种内容才能得到国内各方面的拥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刘少奇向斯大林提出了处理中苏条约的三种办法,即:1保持旧条约,新中国予以承认;2签订新条约以取代旧条约;3通过政府换文暂时维持现状。他同时委婉但明确地告诉斯大林,中国国内在苏军驻扎旅顺、外蒙古独立和苏联拆迁东北厂矿设备等问题上存在不满。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共领导人的要求和所面临的问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访苏时,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缔结新条约了。12月26日,毛泽东在第一次会见斯大林时便声明:"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和稳定全国的局势".他实际上指出了与苏联结盟的目的,即希望苏联提供安全保障、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签署一项新的中苏条约将使这些内容得到保障。斯大林最初明确地否定了重订新条约的可能性。根据毛泽东1950年1月2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直到当晚与莫洛找夫等会谈时,苏联方面才表示同意签订新条约。

毛泽东告诉他们,签订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此后毛泽东继续说服苏联方面,应在新条约中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他强调"中国人民当中的某些人一直对现存的中苏条约不满".毛泽东显然以在国内面临的困难作为促使苏联让步的重要理由。从当时的情况看,没有理由怀疑国内政治的需要并不真是毛泽东关心的重要问题。

迄今为止尚不清楚,中共中央在毛泽东访苏前是否以及如何讨论有关签约的问题。从毛泽东的电报中透露的态度看,他对新条约的内容可能会在国内引起反响这一点,并非全无准备。所以毛泽东要求,中共中央在周恩来出发前应在党内和政府内进行解释。根据刘少奇给毛泽东的有关电报,民主党派均不反对签订新条约,但在具体问题上并非没有不同意见。同样不清楚的是,周恩来赴莫斯科前,中共中央是如何讨论新条约所涉及的问题的,以及他到莫斯科后是如何与毛泽东协商的。不过周恩来在后来的缔约谈判中确实展现了相当顽强的立场,以至苏联代表时时"感到很惊讶",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进一步研究(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北京的中共领导人的讨论情况和国内各有关方面的态度是有重要价值的,因为这样可以澄清国内政治形势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共中央的有关决策。毛泽东回国后一再强调,中苏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它符合中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3月中苏签署石油股份公司和有色金属股份公司协定在国内引起的风波,间接地证明了他做上述声明的必要性。从刘少奇起草的文件中可以看出,该两项协定公布后曾遭到学生的质疑和强烈批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分析并不是要否定签订中苏条约的积极意义,只是要说明新中国诸多的内在需要和国内政治形势始终是支配中国领导人作出有关决策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一诞生,其外交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外张力".这里所谓的"外张力"是指对中国境外的革命运动的关注和支持,它部分地来自中国革命运动的内在冲动,即渴望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全世界、至少也要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既然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应该也必然会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动。另一方面,新中国对外关

系的发展和周边形势的变化,也是导致"外张力"产生和加强的重要因素。

新中国外交中存在"外张力"并不难理解,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对新中国的外交产生压倒性的影响,其原因即在于新中国外交中存在着"内向性".

与苏联谈判签约同时,中国领导人作出了援越抗法的决策。不论从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还是从对后来中国外交的影响看,援越抗法都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指示阐述了援越抗法的主要目的。他说中国革命胜利后,"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援助亚洲各被压迫民族中的共产党和人民争取他们的解放,乃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不可推辞的国际责任,也是在国际范围内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新中国一成立便开始向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提供支持和援助,而且在作出这一决定时,中国领导人对越南革命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北朝鲜的关注。

在陈庚部队向云南进军时,中共中央已经主动考虑向越共军队提供援助。1949年12月24日,根据越共中央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决定。此后双方关系迅速发展。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军事顾问参与越南境内作战。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帮助越共军队相继取得了边界战役、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等重大的军事胜利。这期间中国向越共提供了所需的几乎全部军用物资,参战的越军主力部队大部分在中国受过训练,中国的军事顾问在历次战役的指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对越共的另一项支持是率先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12月24日,在接到越共中央关于建交的请求后,中共政治局经过讨论认为,应接受越共中央的请求,理由是在法国没有承认新中国之前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利多害少".毛泽东在当天的回电中,只同意先派罗贵波前往越南了解情况。1950年1月17日,在接到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正式要求后,毛泽东即电告刘少奇"应立即答复同意",并指示外交部帮助越南方面向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转达其建交声明。继中国之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及北朝鲜也相继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中国领导人的决定既与中苏谈判的进展有关,也是"不承认"原则的结果,即中国当时并不急于与法国建交。实际上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确实影响了法国的态度,是它当时没有像英国那样寻求与新中国建立关系的重要原因。中国援越抗法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它既没有将中国拖入境外战争,也没有影响中国国内的议程,因此有关的政策从未在中国决策层引起任何争论。何况刘少奇当时也解释过援越抗法与中国安全利益的关系,即如不帮助越共,敌人待在那里,中国的"困难就会更大,麻烦也就更大".与援越抗法相比较,抗美援朝的决策要复杂的多,它更突出地涉及到新中国外交的深层次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开始向北朝鲜提供帮助。1950年1月批准第四野战军中的朝鲜籍战士携带武器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北朝鲜的援助不断增加,包括提供军用物资、允许苏联援朝物资免税通过中国境内运往朝鲜,以及派遣人员赴朝鲜了解战场情况和加强与北朝鲜的联络等。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从7月中旬起,中国开始大规模组建东北边防军。随着朝鲜战局的变化,中国领导人在8月上旬即开始考虑参战问题。据薄一波回忆,在8月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参战的设想。周恩来也认为,要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必须加上中国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的设想".周恩来在8月26日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揭示了中国领导人对朝鲜战争的基本认识,即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朝鲜战争"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它既是"兄弟国家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国东北地区。他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判断是,朝鲜战争还不会扩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如得手就有可能在亚洲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后果。所以中国要有参战的准备,参战的目标则是帮助北朝鲜打赢统一战争,包括"最后将美军各个歼灭".可能是为了说服部队接受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计划的决定,他指出北朝鲜如取得胜利,将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10月1日,中国领导人几乎同时接到金日成关于中国出兵的请求和斯大林类似的建议,这时他们面临的军事形势比8月设想的最糟的情况还要不利,参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毛泽东还是立刻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0月2日起草的给斯大林的电报中,突出强调了美军占领全朝鲜将给朝鲜革命造成的损失和对"整个东方"的影响,却没有提到中国自身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而这一点恰恰是后来中国领导人为向国内证明出兵合理性时所反复强调的。毛泽东的决定很快遭到他的同事的反对。在参与决策的人中到底有多少人对出兵持反对意见,目前仍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这一点应可证明其为数不少。根据苏联驻华大使罗申10月3日给斯大林的报告称,毛泽东请他转告斯大林,"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于出兵朝鲜"必须谨慎行事",因为一旦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末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的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中国出版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毛泽东对中国决策层中反对意见的解释是真实可信的。

中国决策层的分歧反映在两个层次上。首先是决策层中一部分人不赞成出兵,其理由非常明显,就是要优先考虑国内的需要。其次,即使是充满革命激情因而力主出兵朝鲜的毛泽东本人,在内心深处也存在严重的忧虑,担心如果军事失利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严重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的压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可能是10月5日发出的给毛泽东的电报中,斯大林阐述了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利害关系。他声称美国还没有做好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而且即使美国真的将战争扩大到中国也不要紧,因为那时苏联就会与中国并肩作战。他还特别指出,如果中国出兵,就会迫使美国让步,"并被迫放弃台湾",反之中国"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斯大林在台湾问题上有可能不予合作的暗示肯定会给中国领导人留下印象。斯大林在10月11日会见周恩来和林彪时,发出了更严重的警告。他强调美国占领北朝鲜将对中国的安全构成长期威胁并影响东北的经济,而且如果北朝鲜陷落,北朝鲜的干部和军队有生力量将迁往中国东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将被动地陷入与美国长期的军事冲突,而且东北会长期面临战争威胁。目前公布的资料间接地证明,在北京的中国领导人在10月13日以前已经获悉斯大林的观点。毛泽东10月13日给周恩来的电报表明,他已经将中国的安全作为出兵的首要考虑。毛泽东在电报中说,"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在同一份电报中,他指示周恩来争取用租借方式得到苏联军援,以保证中国的财政预算用于经济文化建设和一般军费,如此中国才可以放心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同一天,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提出中国无法用现金购买苏联装备,故希望采用代款方式,这样既可以不动用中国1951年的预算,"也容易向民主党派讲清这一点".当毛泽东终于下决心出兵朝鲜时,他关注的重心已经从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转向维护中国的安全利益,其中也包括为了未来的考虑而维护中苏同盟。与此同时,他也在尽可能地减少参战对中国恢复经济的冲击,并将其作为减少国内阻力的条件。可以设想,毛泽东最终说服他的同事支持出兵朝鲜的决策,主要是因为他证明了那样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他采取的措施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参战对中国恢复经济的影响。中共中央也正是以同样理由说服民主党派的。由此可见,中国出兵朝鲜并没有根本改变新中国外交中的"内向性",只是在"内向"与"外张"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而且是向"内向"倾斜的平衡。

从与苏联结盟到出兵朝鲜的决策较突出地证明了"内向性"所包含的特征之一,即外交决策的形成与执行取决于国家内部的整合情况。所谓内部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涉及执政党内部的团结、建立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以及能否凝聚更多的政治支持。其二涉及对重要的决策达成共识的程度。"内向性"的影响力恰恰表现在每当一项政策更多地表现出"内向"时,不论在高层还是在民众中,都更容易达成共识。

以往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描述其提出的过程和论证其内容的合理性,本节拟通过探讨新中国外交的过渡性,揭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含义。

从战争后期为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到新中国诞生后三大决策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一个以往研究未给予重视的重要方面,即新中国外交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过渡性。在新中国外交形成的过程中,作为外交决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也有一个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两个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言而喻的是,从革命运动的角度考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它起码包括通过外交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处理对外关系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两个方面的不同。

这里有必要说明,新中国外交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存在密切的联系,不仅是因为它的指导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而且还在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逐渐实现的。中共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有自己控制的地域、自己的政权和军队的非执政的政党,党的领导人有时是从政权领导人的角度考虑和处理有关问题的,并从中积累了独特的经验,当时的一些文献突出地反映了他们认识和处理对外关系的这一特点。指出这一特点有助于理解新中国外交的过渡性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内涵,因为在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曾经以共产党领袖的身份

,同苏联和共产国际代表共同工作;以非执政党和根据地政权代表的身份,与美国的总统特使和军事人员谈判,与西方国家的政府官员接触;以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的身份与亚洲革命组织的代表交往,等等。

如前所述,1949年1月至3月,中共中央所确定的基本上是未来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发展方向和基本格局,几乎未论及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上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国家的关系准则。

1月政治局会议以后不久发布的有关外交工作的相当详尽的指示,涉及的主要是如何处理革命胜利阶段面临的与外交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不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公布新中国的建交原则是在解放军渡江后不久。4月30日,毛泽东以解放军发言人的名义宣布了与外国建交的两项原则,即新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外国"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目前尚不清楚起草和发表这一声明的具体过程,不过从发表的时机看,它有可能是对这一时期美国方面试探与中共建立联系的一种回应和为进一步排除外国军事干涉而采取的策略,即主要还是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提出的。当然不能因此便低估这项声明的意义,因为在9月29日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有关外交政策的第七章重申了上述两项原则。从建交两原则提出的背景看,它们同"一边倒"的大方针当时在实践上并没有表现出矛盾之处,因为中国领导人首先要解决的是确定新中国外交的战略和基本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建交两原则的确立同"一边倒"基本上是并行不悖的。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苏联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朝鲜战争的冲击,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自己"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限制等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新中国不对最初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要扩展建国第一年取得的成果肯定是有困难的,而要调整外交政策,首先就需要超越两大阵营理论的局限,并且需要深化对国家关系的认识。

中共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而对苏联两大阵营理论的认同更严重地框定了他们对国际政治形势的基本认识。这里重复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的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所掌握的国家。刘少奇在访苏期间曾就东亚地区的革命策略问题向斯大林提出报告,认为在东亚如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的中心".其含义无须解释,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刘少奇一个人的观念。根据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阐述的观点,这类国家显然不在新中国首先需要建立密切关系的国家之列,中共领导人更关心的是同那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已经具有了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但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观念和思考有关问题的角度也立即随之转变。在11月召开的亚澳工会会议上,刘少奇明确地将许多国家定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畅谈亚洲国家的革命形势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他还宣布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那里的"民族解放战争"既是鼓舞更是榜样,而且新中国还要承担援助那些国家革命的"繁重的责任".问题是新中国既然公开宣布,以支援许多国家的革命运动、特别是支援武装斗争为己任,它同那些国家的政府便难以发展正常的关系。

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决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新中国安全的目的,但一些亚洲国家更倾向于将它们主要同新中国援助革命运动的立场和政策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对新中国产生恐惧感的一个原因。显然,革命胜利阶段制定的外交原则及其反映的世界观、革命运动与生俱来的巨大惯性等,已经成为制约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1951年初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便认为,经济建设现已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并提出经过22个月准备,然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情况表明,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国内的经济建设,朝鲜战争成为其工作日程中的一个部分,而且肯定已经不是主要部分了。

1952年秋,中国领导人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认为过渡阶段已经结束,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国内形势的推动下,外交政策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新中国在安全方面当时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朝鲜战争,它不仅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使新中国必须随时提防美国扩大战争,而且严重地消耗了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中共中央原准备1950年大规模削减军费,但朝鲜战争使这一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根据周恩来1952年9月向斯大林透露的数字,1950年军费占了国家预算的44%,比原计划超出14个百分点。根据周恩来在第109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财政支出的50%以上用于军事,用于朝鲜战争的费用占总支出的30%以上。对于如此沉重的负担,中国领导人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不给予严重的关注。1952年8月,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任务》作出的基本判断是,"如果朝鲜战争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仍然需要并可能开始五年建设".由此可以看出朝鲜战争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和压力,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当然是最佳选择。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对中国领导人是重要的鼓舞,他们相信"目前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应"加紧国家建设".其二是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美国在亚洲的扩张和遏制中国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针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等,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威胁。另一方面,新中国一成立便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两场境外战争,不论其原因是什么,后果都是加大了对国家安全的压力。可以说朝鲜停战后,改善周边环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最迫切的任务。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确切地说,新的对外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给新中国外交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1953年夏决定签署朝鲜停战协定、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坚持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印度支那战争、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大力开展对亚洲国家的睦邻外交等等,都同这项新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有直接的联系。目前公布的历史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清晰地揭示这项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不过在它形成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中国领导人的思想变化确实是明显的,而且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实施这项政策需要与周边国家形成睦邻友好关系,那么重新评价这些国家的特性和作用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从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自1952年始,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试图调整对两大阵营理论的认识,提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以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划分敌友。他们虽然坚持认为世界政治是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块组成的,但不是"铁板两块",资本主义阵营中有三类国家,其中除了以美国为首的主战派以外,其他差不多都反对战争并因此被列为团结的对象,尤其是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与中国"更接近一些,统一战线更强一些".

1954年毛泽东重新提出一度被放弃的"中间地带"思想,是上述认识合乎逻辑的发展。

其次,与上述转变相联系的是对国家外交的认识的深化。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看,周恩来在1952年4月30日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了外交"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这一论述在当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表明新中国外交与中国革命运动对外关系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终于被认清并揭示出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共与除北朝鲜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基本上没有来往,不论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中共的非执政党地位和紧张的战争环境使中共中央无暇考虑对亚洲国家的政策,是导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领导人继续从革命的角度考虑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北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如果说周恩来在1952年的阐述主要是对此前经验的认识和总结的话,那么,开始实施新的对外政策以后,其针对性就相当清楚了,即新中国外交这时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而且首先是与周国亚洲国家的关系。由于以往处理的主要还是与苏联阵营中"兄弟党"领导的"兄弟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与处理革命运动对外关系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这种原则显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且即使在处理"兄弟国家"间的关系方面,它也是有问题的。正是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需要导致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

1954年4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键性实践。从新中国外交发展的角度看,有两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参加多边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会议通过有关印度支那停战的协议这一事实在新中国领导人看来足以证明,作为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实践性的"求同存异"原则是行得通的。

第二,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

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领导人,促使他们在7月7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打开大门走向世界。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首先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与临接国家的边界问题的政策、处理与亚洲国家在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上的政策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等。

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在结束本文时有必要说明,本文的三个部分是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分别探讨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内向性和过渡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三个特性分别存在于本文涉及的三个不同阶段,实际上它们基本是同时存在,本文采取的方式不过是为了论述起来更方便一些。进一步说,"新中国外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占据着重要而又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所具有的那些基本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正因为如此,本文的研究也只能是初步尝试,希望能引起对有关问题的更深入广泛的争论和探讨。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我的校长任期内,面对全体教职员工述职今天虽不是第一次,但我依然感到述职这一话题的艰难和沉重。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无形的担当和压力,更是一种有力的使命和鞭策。

当然,工作中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机会静下心来伏案反思。在回顾与总结中发现亮点,感受自己的进步;在分析与梳理中寻找缺憾,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就即将过去的20____——20____学年度个人各项工作向在座的同志们予以汇报,希望能得到实事求是的肯定、属实的评价、中肯的批评,以期我个人能得以良好的再续发展。

人的行动都是在一定理念支配下进行的。自从挑起校长这副担子的第一天起,我便要求自己呼吸清新的空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清晰的思路,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学校工作的共同目标.

几年来,我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对组织负责、对同志们负责、对学校负责,为了教师们的幸福尊严、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悔无怨,全力以赴,并必定要倾注我个人的全部心血。

几年来,我走过了一段虽不平坦,但却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足迹。使得学校整体工作迅速走出低谷,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一、强化自身修养,丰富完善自己

要办好学校,必须先武装自己,并不断与时俱进。因此,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管理业学习是我的第一要务。积极参加__上学习、校长提高培训、研修培训,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知识,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做校长一任,出成绩一方。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在工作中,我尽职尽责,身先士卒,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以权谋私,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积极肯干的教师队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担任校长以来,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创建了民主、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协调合作,以学生为中心、教研为主导、教师为主体,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学校实行分工负责,全员管理的模式,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管理。其次,明确分工,各尽其责,经常深入教室、,

进行全方位督查,确保学校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三是大力落实学生到校考勤制度,文明习惯养成准则和住校生检查制度。四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常规教育。

三、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任职以来,我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抓质量”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明确办学方向,强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效益和质量,落实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教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定时举行教师的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办学经验、育人观念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型。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教学管理和课改力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定期举办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请优秀教师上“公开课”、

“示范课”,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坚持公开课引路,示范课促教,积极进行教法变革、学法指导、改革考核形式,严格实行考教结合,深化学生评教,认真进行教学分析研究,努力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教学业绩与教师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安全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一是利用班会等时间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突出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探索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上__吧、早恋、心理脆弱、厌学等问题,研究对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保持教学楼秩序井然。三是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文化育人、文明育人。学校及时修正、张贴了校风教风字牌,校园内、楼道内张帖了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理念、名人名言、日常行为规范等标语,规范和约束了教职工和学生行为。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存在的问题:

1、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不尽人意。

2、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效益不佳。主要是创新精神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氛围不浓。

3、学校有的局部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

4、关心群众,贴近师生做得不够。

5、在德育工作上,过程还不是十分具体,个别班级管理不到位,教师师德建设还需继续加强,教育方式有待转型。

6、在教学工作上,常规管理有些细节待改进,教研专题研究力度还不够,部分教师教改意识不强,学校“名师效应”有待凸现。

7、部分教师敬业有待加强,部分学科教学质量跟兄弟学校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继续努力。

今后的奋斗目标:

1、抓好学校常规管理。要着眼实际,要在细、严、实上下功夫,细处着手小处抓起,使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优质化。

2、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不能动摇、方向不能改变、创新机制和条件要进一步优化。

3、对于“老大难”问题,必须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攻克难题达到运转流畅。

4、对待群众、师生努力做到既严格要求,又人文关怀。

5、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6、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时时刻刻起模范表率作用。

7、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又好又快的长足发展。

“顺境逆境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尚寨初中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家长的期待。今后,我将和同志们一起,不辱使命,克难奋进,勇立潮头,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满怀信心为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中共鹤壁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鹤壁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百题竞答”活动,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来挑战。

本次竞答活动主要涉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鹤壁历史、“两个高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共设置了100道竞答题。活动可通过鹤壁日报、鹤壁新闻网等微信公众号进入答题程序;答题完成后需要提交答题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参与者可从100道试题中随机抽取30道进行答题。本次竞答活动从即日起至6月25日为学习阶段,6月26日、27日为答题阶段。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鹤壁日报》予以公布。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2.鹤壁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何名臣。

43.1992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浚县大赉店镇及郊区庞村镇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

44.1927年4月,经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淇县支部秘密成立,这是鹤壁市现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45.1940年,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抽调干部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组建地下党组织——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

46.2018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55”总体发展部署。

47.1965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1978年5月7日,鹤壁市体委承办全国田径分区赛。这是鹤壁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

49.2019年2月7日,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在鹤壁召开。

50.2019年4月2日,位于鹤壁东区的中国鹤壁5g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51.鹤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的创建目标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

52.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请考核验收应是2021年。

53.1994年鹤壁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17年鹤壁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54.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55.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5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57.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58.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重托,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的目标是农业强省。

59.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60.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2.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64.《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6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6.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6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9.“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70.《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71.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75.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76.《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7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7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79.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80.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8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82.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83.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84.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5.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

86.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87.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88.河南“三大精神”是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89.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9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9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92.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93.我市提出“1567”党的建设高质量总体思路。“7”指七项重点工程,即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

94.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抢抓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强化基础能力这个支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巩固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打造中原文化这个名片,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奋勇争先。

95.“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坚持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97.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98.《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9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

10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满怀信心为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中共鹤壁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鹤壁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百题竞答”活动,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来挑战。

本次竞答活动主要涉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鹤壁历史、“两个高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共设置了100道竞答题。活动可通过鹤壁日报、鹤壁新闻网等微信公众号进入答题程序;答题完成后需要提交答题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参与者可从100道试题中随机抽取30道进行答题。本次竞答活动从即日起至6月25日为学习阶段,6月26日、27日为答题阶段。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鹤壁日报》予以公布。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2.鹤壁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何名臣。

43.1992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浚县大赉店镇及郊区庞村镇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

44.1927年4月,经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淇县支部秘密成立,这是鹤壁市现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45.1940年,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抽调干部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组建地下党组织——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

46.2018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55”总体发展部署。

47.1965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1978年5月7日,鹤壁市体委承办全国田径分区赛。这是鹤壁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

49.2019年2月7日,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在鹤壁召开。

50.2019年4月2日,位于鹤壁东区的中国鹤壁5g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51.鹤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的创建目标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

52.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请考核验收应是2021年。

53.1994年鹤壁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17年鹤壁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54.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55.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5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57.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58.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重托,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的目标是农业强省。

59.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60.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2.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64.《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6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6.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6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9.“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70.《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71.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75.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76.《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7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7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79.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80.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8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82.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83.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84.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5.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

86.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87.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88.河南“三大精神”是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89.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9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9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92.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93.我市提出“1567”党的建设高质量总体思路。“7”指七项重点工程,即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

94.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抢抓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强化基础能力这个支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巩固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打造中原文化这个名片,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奋勇争先。

95.“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坚持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97.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98.《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9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

10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描写《新中国的诞生》心得体会报告七

琐琐碎碎,千头万绪,平平凡凡,忙忙碌碌,校长述职报告。辛勤中品尝着耕耘的酸甜苦辣,前进中记录下跋涉的艰辛足迹,收获中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依靠团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勤奋踏实工作,勇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一、自加压力,坚持学习忙充电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想带领全校教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真正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如果校长仅凭原有的认识、经验,甚至落伍的、错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不仅难以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更严重的是贻误一部分,不,是一大批学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学年,我积极参加了ra市十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wz市首期校长新课程通识培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培训,听取了三个xx大精神专题报告;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学习计划,学习了四本专著:《xx大报告辅导读本》、《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培训,观念更新了,思想端正了,思路清晰了,方向明确了,信心增强了,干劲鼓足了。闲里偷忙,不亦乐乎!

二、身体力行,树立正气讲奉献

大量事实警示我们:一个充斥不正之风、邪气压过正气、只讲私利不讲奉献的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里树立正气刹邪气,服从大局讲奉献的关键在校长。我认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班子;有什么样的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校长,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以律己不损公肥私;履行职责不玩忽职守;宽以待人不包庇姑息;一视同仁不亲疏有别;坚持原则不感情用事;发扬民主不独断专行;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求真务实不贪慕虚荣;善于自省不固步自封;勇于改革不因循守旧;一心为公不图谋私利;讲求奉献不斤斤计较;深入一线不高高在上;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

在森拉克台风袭击我市时,我坚守抗台第一线;在无偿献血、爱心捐款活动中,我身先士卒;在执行制度中,不搞双重标准,对于自己的两次值日迟到坚决扣罚;在作风建设中,我自觉改掉工作时间上网下棋的恶习;在节假日的修理督工中不拿补贴;金钱面前我不动心,毫不犹豫将岗位补贴降为每月150元,工资册审核时严把自己的工资关,不该拿的决不拿;待公款如待自己的钱不随便挥霍,购物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出差不坐专车、不住高档宾馆;不用公款做人情、请私人的客、拉私人的关系;自掏腰包合资在学校装宽带上网……

在别人的眼里,我很傻,傻得可怜甚至可恨。但我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民公仆的形象。

四、积极激励,建设队伍出新招

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渴求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依赖于高质量的学校的培养,高质量的学校依靠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师的支撑。所以我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

我相信: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一年里,学校酝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1)评选师德标兵。学校制定师德标兵评选条件,每年一次评选师德标兵。

(2)设立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奖。学校制定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凡达到要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对掌握课件制作技能并开出一节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在ra市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中,成绩优秀的教师获得一次跨地区的省内外出学习机会。

(5)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对于课题被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如果课题研究成果第一个获ra市一等奖的,那么该课题组组长直接吸收为班子成员并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

(6)在ra市教坛新秀评选中,过一关的教师获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500元;过二关的教师获二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1000元;获ra市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每年获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xx元。

(7)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取得大专学历予以1500元的奖培金。

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求实效

规章制度以其强制性约束着大家的行为,能防止滥用职权,避免暗箱操作,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更好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完善的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证。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制度约束了校长的权力,我想校长的权力不在于逃避约束、逃避监督,而在于把大多数人的意愿、利益体现在完善的制度之中,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公示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评议班子成员制度,班子成员坐班制度,评先评优制度,听课制度,德育月工程制度;完善值日制度,门卫制度,请假制度。

班子成员坐班、教师民主评议班子成员,树立了领导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按实绩评先评优,大家纷纷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差距、知不足,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听课制度,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学习、交流,保证了校领导深入一线。分学段管理制度,调动了老师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月工程制度,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创造条件,服务师生转职能

我们知道,人具有很大的潜能,一个人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在于他的潜能是否得到很好地开发。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机会,满足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推进之时,为满足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掌握新课程理论的需要,学校审时度势,制订了走进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为每位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的《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购置新课程教师培训光盘进行校本培训。

为满足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学校不惜血本花了4万多元安装了多媒体教室,为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可能。

为满足教师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提高自我专业水平的需要,学校出台了教师外出听课计划,使每位教师三年中至少有一次跨地区的省内外出听课学习机会。

为满足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风采的需要,我们向学区争取到了大型公开课活动承办权,期望籍此使青年教师更加自信、更快成熟。

为满足教师解决教学中困惑的需要,我校请教研员、名师为他们开导。

七、警钟长鸣,常抓安全不松懈

安全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一直以来,我以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把三月份作为安全教育月,以大力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主题,采取开主题队会、收集安全知识资料、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刊出专刊、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展出交通安全知识图片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家庭生活、户外活动、社会生活、交通、消防、禁毒、预防传染病等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为配合安全教育,学校还订购了《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片》、《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

加强校园周边占道经营、违规摊点整治,坚决禁止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健全了门卫管理,防止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坚持点名制度,严明校规校纪,防止学生在校外发生伤害事件;加强节假日值班护校,做好防盗工作。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如召开后朱学生家长会研究接送车超载问题,配合交警治理超载接送车;严禁接送车进入校内;禁止未满12周岁学生骑车上学;在教室里安装电风扇,便于通风,降低闷热天过高的室温;规定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加固旗杆、风雨操场铁柱;在排水管边安装铁栅栏;改建南河小学厕所;筹建教学楼、办公楼隔热层等。

八、循规蹈矩,公开校务行廉政

校务公开是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我很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及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学校的改革方案、教职工的奖惩办法,召开教代会通过;多媒体教室小平台的配置通过政府采购;2千元至5千元的物品采购、维修项目在教师会上通报;评先评优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教育收费、教师聘任实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校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

厉行节约是我使用学校经费的一条主要原则。学校按公务接待的规定,认真执行七个不准,落实四项制度;不用公款向上级领导赠送礼金、礼卡、礼券;由学校自行组织公开采购的,力求货比三家、价廉质优;加强对电话、用电器的使用管理;裁减报刊的征订;辞退不必要的工勤人员。

与此同时,我还狠抓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工作。大幅度裁减行政岗位补贴,不巧立名目乱发补贴,严格审核差旅费的报销等。

一年来,有限的经费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九、回顾成绩,体验成功增信心

有付出总有回报,有耕耘总有收获。20xx学年,我校被评为ra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学区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获ra市二等奖4篇,三等奖23篇;获wz市优秀奖3篇;一项教育科研课题被ra市立项;3位老师进入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1位老师进入wz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5人取得大专学历(现今,大专以上学历和大专在读的占教师总数的50%);27位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乙以上(48岁以下的达标率为64%);xx大精神主题教育演讲比赛,2人分获学区一、二等奖,1人获市鼓励奖;xx大精神主题教育征文比赛,1人获学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学区教工乒乓赛,获女子团体第6名,女子单打第8名;交通安全征文比赛,2篇文章分获学区二、三等奖;市艺术节,2位学生分获书法二、三等奖;学区科技节评比,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小学生实验操作比赛,2人分获学区二、三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学区学生乒乓赛,获小学男子团体第4名;学区元旦文艺汇演获三等奖;学生课本剧表演获市二等奖;3位学生在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展中获奖。

一次次的获奖,一次次的体验成功。大家暗下决心,鼓足干劲,把握机遇,再创新高。

十、自我反省,直面困难找不足

事必躬亲,常被事务所困,易因小失大;不重创造良好的外部人际环境,学校硬件建设后劲不足;缺乏小学一线工作的经验,难以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指导;档案建设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完小的管理缺乏力度,完小的人事调配是当前的一大困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