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 乘法估算的实际运用教学反思(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17:59:54 页码:9
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 乘法估算的实际运用教学反思(6篇)
2022-12-30 17:59:54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二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出示102×( ).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2.教学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

(1)计算102×43.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

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计算102×24.

订正时说明怎样简算的?根据是什么.

(3)计算9×37+9×63.

启发提问: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

提问:这题能简算吗?什么地方错了?应怎样改?

启发学生明确:题里两个乘式没有相同的因数.应该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加起来应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式子用“=”连接起来.

讨论:2,3两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式子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改哪个地方?

在讨论基础上得出:

第2题,如果左边算式不变,右边算式应改为35×12+45×12,使两个加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右边算式不变,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45,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两个不同的因数就是两个加数,改为(35+12)×45.

第3题右边两个积里相同的因数是4,不同的因数是11和25,应改为(11+25)×4.因此

要特别注意: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反过来,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而三个数连乘则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它是乘法结合律.必须要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区别.

练习十四第5~10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新理念还体现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

2、能正确地运用7的`乘法口决求积。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想象推出几个7是几。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操作,想象推出几个7是几。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1、出示:○○○○○ ○○○○○ ○○○○○

○○○○○

用乘法算: 口决是

四五二十是什么意思? 还可以计算哪道乘法?

2、 出示帆船图讲述:小朋友这么多的帆船,你能能用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吗?学生动手操作。

3、 提问:你摆一只小船用了几个

4、 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整。

5、 提问:21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提问:摆1只小船用7个▲ ,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 ?摆3只呢摆7只呢?

照样子摆一摆

2、你能编出7 的乘法口决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只船是1个7 乘法算式是:71=7

谁能编成一句乘法口决?

板书

1个7 7 1=7 一七得七

二只船:▲ 的个数是几个几?乘法算式: 编出句口决

板书

2个7相加 7 2=14 二七十四

三只、四只▲的个数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口决怎样编?

3、学生在书上填写

交流并板书

3个7相加 7 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相加 7 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相加 7 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相加 7 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相加 7 7=49 七七四十九

4、齐读口决 说说每一句口决有什么变化?熟记口决

1、完成想一想

2、 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个7 17=7 (一)七得七

2个7 27=14 二七(十四 )

3个7 37=21 ( 三四十二 )

4个7 47=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57=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67=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四

本课时的内容是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8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 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8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 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 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 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8的 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 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

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82 28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 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 —— 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 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描写乘法估算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报告六

“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将学习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直达主题。

先进行口诀的常规复习,对口令,口算乘法题,再直截了当地揭示课题,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

2.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紧扣教材主题图,把它作成课件的形式,利用声音来吸引孩子,“快听,是哪里传来这么动听的音乐呢?”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继续学下去的欲望。然后出示主题图:学校仪仗队演奏。在主题图的处理上,选择了他们都非常熟悉的动画人物——蓝猫来作为纽带,激发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

3. 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4.课堂活动:同桌对口诀。

这一环节算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班有53个孩子,一节课

短短的四十分钟,很难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再者,大班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够现实。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安排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同桌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监督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孩子们先通过顺背、倒背的环节熟悉8的乘法口诀过后,在进行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一个人说口诀,另一个人说相对应的乘法算式,或者一人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相应的口诀。一段时间交流后,请同桌站起来展示。一般课堂上能够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采用同桌互说的形式后,即使没有机会公开展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用口诀。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8的乘法口诀吗?”有的孩子很快地想到螃蟹有八条腿,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