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微课观看后的感悟(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5:27:21 页码:10
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微课观看后的感悟(九篇)
2022-12-31 05:27:21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的梦”,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中国梦”四个篇章,邀请袁隆平院士、试飞英雄李中华、电子商务应用大师马云、武术高手李连杰、电影明星成龙等知名人士参与录制,还有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节目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邓亚萍心里那永不服输,必夺冠军的信念;梦想是卖火柴小女孩眼中那飘香的烤鹅,奶奶温暖的怀抱;梦想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的美好希望……梦想能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

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对同济大学学生即席演讲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今年《开学第一课》,把主题定位“我的梦,中国梦”,就是想提醒孩子们要仰望天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创新进取的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上帝没有给我们翅膀,却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心有多高,梦想就能飞得多远。

李连杰,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他说,如果他是成功的,那么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梦想。他一生做过三个梦:武术、电影、公益。有了梦想,并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梦想开出了美丽的奇葩。他还告诉大家,记住我们有两个胳膊,两个脚,一个是你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将来上好的大学、干好的工作,为你的父母、亲人去创造财富和梦想;另外一个,就要用一份感恩的心,去为我们承担一个炎黄子孙,承担一个公民要为社会尽到的责任、义务,去帮助更多的人完成他们的梦想。

邰丽华,她是一朵绚烂夺目的鲜花。当人们惊叹于《千手观音》的神奇、高超时,谁能够想到,那竟然是出自一群残疾姑娘的杰作。如此和谐、完美的动作,对正常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更何况是一群聋哑姑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了梦想,为之不断努力,就会实现梦想。“坚持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邰丽华最终以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芬芳和梦想的力量。她冲开包裹,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莱特兄弟,他们是一架“理想的飞机”。牧羊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为别人放羊,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引起孩子的好奇和羡慕,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变成一只会飞的大雁多好!”牧羊人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想,只要你们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飞到想去的地方。”这两个孩子后来果然“飞”了起来,因为他们从那时起,就萌发了“飞翔”的梦想,最终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

孙中山的三峡梦,茅以升的造桥梦……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在为追逐梦想而努力着,精彩着。在苞裹之中,重压之下,他们不断努力,用自己的心书写生命的华章。

记得一句歌词这样唱道:“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是的,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有多大,有梦就有未来。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最近有部电影《隐入尘烟》被人们吵得沸沸扬扬,我忍不住就在电脑上观看了,尽管看得不是很流畅,但所有的情节内容,我也明白了。

影片讲的是一对普通农民夫妻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生活磨砺中建立起来的相濡以沫的一份感情,最后女主翁曹贵英由于送饭不慎落入池塘淹死了,男主翁马有铁最后在还完所有的债务后自杀了。

看完后,我有几点感受写出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试问他们两人最初有爱情吗?

有人评价说电影从头到尾没有说出一个“爱”,但却爱入骨髓了。试问他们最初有爱情吗?

他们两个人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男主人翁马有铁除了一头驴,一无所有。女主人翁曹贵英腿有残疾不说,左手还抖个不停,关键是她还不能生育,更狼狈的还有她存在严重的尿失禁,动不动就尿裤子了,不是把尿尿到人家车上,就是看电视尿到人家的凳子上。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老大难光棍汉,一个是女大难残疾人,两个人的结合纯粹是没得选择,迫不得已而为之。在我看来,谁也不要嫌弃谁,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之间是互相怜惜,相互疼爱更多一点。就是这样一份感情也是在生活的磨炼中才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二:他们所干的农活,在我们那个年代都是人人干过的最普通的农活。

也许是现在的有些年轻人都没有干过农活,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两个夫妻真是苦透了,他们为之流泪伤心。

在我看来,他们所干的所有的农活,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基本上全都干过。耕田、播种、除草、打药、翻地、打土块、抹房泥、盖土房、割麦子、扬麦子、捡麦子、掰玉米,搬煤炭、盖棚子我都帮忙干过,相信你也是干过的。

所以对于他们夫妻二人来说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勤劳才能浇开幸福之花。

第三:相濡以沫的感情算不算爱情?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这对结伴鸳鸯是不是有真的爱情?实际上这对夫妻就是在形影不离地干着这些农活中,在日常生活里彼此体恤疼惜建立起了相濡以沫的感情。确切地说我认为他们彼此相伴,相依为命,所以贵英死了,有铁没了精神支柱和寄托,他也服农药自杀了。这样一来好像真的感觉有铁是为情而死,真的是爱到骨髓的爱情了。

但最后我仔细想想觉得这个结局不好,没有正能量。现实中再美好的伉俪情深的夫妻,大多数不会因为一方的离世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何况马有铁身体真的很棒,他太能干了,他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一时也迷惑了:这算不算爱情?他的离去让为此我感到遗憾。

第四:影片始终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缺乏美感

女主角曹贵英是由大牌明星演员海清主演的。且不说她到大西北体验了十个月的农村生活,为了演绎这部片子,她把自己几乎整成了丑八婆。她是把农村女人表演得淋漓尽致,逼真形象,但我们看起来真没有了一点美感。加上甘肃方言以及听不懂的一些土话,整个影片真的没有美的享受。关键是一个农民马有铁时不时还能说出一番哲理的话来,显得与他的形象格格不入,觉得很不真实。

缺少美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好像整个村里的人都非常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马有铁是好人,老实人,又成了每次都无偿献血的人。被献血的人家有钱有车有房,而马有铁什么都没有,居无定所,被迫搬家。最后他自己是盖了土房子。

关键是每次献血时,他还要为村里人说话,让这家有钱人赶紧给其他的农民工发工钱。而这家算的上是村霸的人家却总有借口延迟再延迟,而其他的村民就说只有马有铁能献血后全都躲得远远的。

当曹贵英三番五次举不起来捆绑的麦草时,反而每次都会摔倒在地,遭到马有铁的责怨,说她把麦草压坏了,从毛驴车上下来后一把把她推倒在地。关键是居然没有一个村民来帮助他们。包括马有铁为那家有钱人无偿献血了好几次,也没见人家来帮助他。

整部影片看得人感觉很压抑,除了显示出他们夫妻二人之间有感情外,其他的正能量没有得到闪光的地方。这到底是宣扬的一种底层小人物的高尚爱情,还是要把以前的落后无知再走一遍?我不得而知。但无论什么结局如何,最后是人间疾苦,生于尘土而归于尘土。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我对对分配给我的六节课节课进行了仔细观摩,并书写了听课记录,收获很多。我对这六节课的观察视角包括三个方面:问题情境、课堂提问、错误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下面是具体的观察分析。

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新课的导入情境,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在我观看的六节课中,不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实用、富有新意、耐人寻味,值得学习与借鉴。

1.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新颖、独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兴趣盎然。独特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频率的稳定性》一课的教学,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了一则新闻联播,说的是美国奥运选手的选拔由掷硬币决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的情境如下:从体校学生的兴趣点和自身相关性出发,选取了现实中与体育相关的掷硬币的视频材料,从而引发体育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并没有及时解惑,而是放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和探究的欲望进行下一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新知,如此设计,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2.问题情境的思考性

好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情境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匠心独运的情境中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点拨和碰撞,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之中。本次展评课中在这方面,我认为比较理想。大部分的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空间属于“适度”,少部分的问题提出属于“一般”。

3.问题情境的指向性

本次活动课中教师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指向性大多比较明确,能根据新知创设情境,学生基本上能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顺利进入主题。大部分的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这一特点。比如:《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首先呈现形式简单的代数式,让学生猜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让学生尝试得出答案,引出本课课题,如此设计,衔接自然、目标明确、指向性强,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4.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新课的进一步展开而服务,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不具有探究性,反之,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本次活动中,教师大多能抓住新知的联结点和生长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出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频率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并做详细记录,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结论,过程自然流畅,易于操作。

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的发

展一再地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本次我对课堂提问观察的具体内容包括:1.所提问题具有思考性的频数;2.提问后给学生思考时间的频数;3.教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能否让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4.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否适时提出便于学生理解的相似问题或降低问题的难度;5.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能否准确把握,能否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处理教学预设。

根据六节参评课课堂提问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思考性问题的频数在10次之间的有4节课,10次以下的有2节。我认为,大部分课中具有思考性问题的频数比较合理;个别课中思考性问题的频数偏少,多数提问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当然频数是否合理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课题之间的差异也有关系。

另外,大部分课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了1~2个相对开放的问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创设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问题总体设计方面还存在整体性不强、缺乏层次感等问题。

2.给学生时间思考的次数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开放的有难度的问题,教师都能让学生相互交流,这样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充分。很多难度中等的问题,教师会因为要赶时间,就不能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而是在问题提出后的2、3秒时间内喊起思维相对敏捷的少数学生回答。其结果要么回答缺少深度,要么大部分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在提出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后,还必须要适当的留出一些时间,使学生可以积极地思考问题,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答完问题后再停顿数秒,往往可引出该生或其他学生的更完整、更准确的补充。即使是难度中等的问题,教师留有适当的停顿还是必需的,我们不能用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大家的思维。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善待错误,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错误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课堂上温暖地对待学生的错,与其说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如说是教学的策略智慧,它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痴迷课堂、心存感激中生成、发展与完善的教学人格。善待错误的课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价值也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痴迷课堂、心存感激中创造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中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回顾不全时,张老师追问道:我们研究图形都是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的?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对称性?一系列的追问既帮助学生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了梳理,也让学生掌握了研究图形的一般方法,为终身学习服务。当学生的交流有些肤浅时,张老师总会及时追问,如“你这个想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简单提炼一下你的思路?”“能不能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思维引向了深处。最后是追着学生的“节外生枝”,问出“意外收获”。

让课堂看似不和谐的表象中生成精彩。我觉得整节课教师追问及时,问题问的恰到好处,有效的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天气渐渐地炎热起来,夏天悄悄地来临。很多人会为了享受水中的那份清凉,纷纷下河游泳,却不料其中有很多安全隐患,甚至有人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生命至高无上,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因此,了解防溺水知识非常重要。

今天,我在家人的陪伴下观看了防溺水的视频。节目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得我触目惊心。通过这个节目我了解了防溺水的知识:

1.不要去不知水情的偏僻地方游泳。

2.不做准备活动不要游泳。

3.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4.游泳时不要嬉戏玩闹逞强好胜。

通过这个节目我还学到了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

看完这个视频,我和家人都觉得它制作得非常及时和有必要。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为我们敲响了珍惜生命、远离危险的警钟。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观看警示片心得体会

“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是2018年安全生产月主题,近日,长沙地铁6号线二项目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观看了《湖南省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警示教育片》,片中所述安全事故触目惊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要始终坚守安全红线不动摇,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纵观安全警示教育片里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大多是管理不严、操作不当、违反规程引起的。无论是安全隐患的存在,还是违规违章的暴露,倘若多一分红线意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一分。安全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最大的效益,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就如同健康平安,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长沙地铁6号线二项目自进场以来,就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全面谱写安全生产“四部曲”,推动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做到思想到位。从前期的骨干成员到新进场的劳务队工人,每一次进场之前,项目安全监督部都会组织进场安全教育培训,牢牢把握“不培训、不进场,不安全、不放行”的底线,引导大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中落实。同时,和相关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做到整改落实。项目部每周组织人员对驻地及工人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违规情况的进行通报批评及安全教育,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对其进行处罚。每日对现场进行巡查,对习惯性违章、违章指挥、违规作业等行为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方制定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并限期整改进行闭合,及时消除各类缺陷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可控。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牢筑思想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项目部注重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扎实开展每日一讲、每周一课,对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进行宣贯,学习业主、指挥部、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和制度,强化员工安全生产观念。对现场工人进行每日班前安全教育,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施工。

扎实开展安全举措,确保工作取得实效。项目部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五个100%要求,施工现场增加雾炮机、围挡喷淋系统、pm2.5扬尘监测系统等,大力组织对扬尘污染、污水排放进行整治,用实际行动保卫蓝天。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行为安全之星”等活动,奖罚并行,全力保障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安全生产,重如泰山。抓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之工,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坚决担负起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让安全生产为项目守好门、为履约把好关。

观看警示片心得感悟

近期,部机关组织收看《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迟到的悔悟》等警示教育片,并要求撰写观看心得体会。片中落马干部们后悔不已的言语、泪流满面的画面让我想不通、让我觉得不值,他们怎么这么傻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答案是他们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忘记了组织的培养,遗失了感恩之心。

通过观看此次专题片,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每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心。作为受到党组织关心和培养的党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懂得感恩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务实的精神状态、坦荡的工作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多替组织分忧。

一是常怀感恩之情,锻造优良作风。干部的成长进步既靠个人的勤奋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长期培养。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只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后来考上乡镇的公务员,去年换届我从乡镇调到县直机关,更有幸成为一名组工干部。是组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长历练的机会,让我成长成熟。是组织的教导和培养让我从青涩懵懂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副科级干部。我感恩于组织的培养,感恩于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给予宽容、给予经验的那些人、那些事。俗话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为此,我会把感恩组织作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把服从组织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纪律,感念组织哺育,牢记组织重托,拥护组织决定,在感恩中前行,立足本职工作,以严谨的作风和细致的工作,切实扛起责任担当。

二是常思报恩之举,牢记担当职责。感恩组织,就是要多想一想“我为党做了什么”,而不是惦记着“党给了我什么”“自己比别人多做了什么”;就是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增强党性,坚持不懈向高标准努力,把入党的誓词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到县委组织部工作以后,我在严格、严谨的组织工作氛围中得到了锤炼,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光荣。感受光荣也要承载光荣,组织部培养了我,但是我又能为组织部做什么呢?组织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来不得一丝马虎、容不得一点懈怠。为此,我要始终牢记组织部门的神圣职责,把公道正派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始终担当在肩。要事事为公,一个标准贯到底,一把尺子量始终,不搞含糊变通,不搞亲疏远近,切实做到谋划工作立足大局、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评价干部出于公心,让干部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要大力发扬“安、专、迷”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

三是常练报恩之能,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常练报恩之能,切实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履行组织工作职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作为组工干部,从事的是党的重要组织基础工作,更应该强化本领危机意识,练就过硬本领。

要着力提升勤学善思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身“强筋壮骨”的有效“药方”,自觉养成勤于学、敏于思的好习惯,坚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着力围绕自身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建设,不断在学习思考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着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

要着力提升建言献策能力。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党委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这也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组工干部要善于围绕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组织工作发展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发挥自身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着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工作无小事,组工干部在“能说、能写、能干”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综合素质,不仅能谋事决断,更会沟通协调。要善于抓好“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做到集思广益,多谋善断,提高联系工作、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善于从点面、纵横、内外等角度把握沟通协调的时机、方法,提高协调工作质量,力求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圆满实现党委的真正意图。

观看警示片心得体会范文

身着警服,彰显浩然正气;

头顶警徽,绽放熠熠光芒;

心怀警魂,弘扬为民情怀;

铭记警钟,坚持防微杜渐。 ——题记

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观看《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是两年前,那时刚入警队,在公安处对新警入警培训的的课堂上,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警钟”的画面,伴随着视频中传来的声音,萌生出一种震撼感,接受着最初心灵的洗礼。而后,每当听到“警钟”这个词,便不再陌生,也更加多了一份对自我的约束,对警服的严肃,对法律的敬畏,对事业的忠诚。

一起起鲜明的案例,最终的落幕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但回想悲剧的起因,简单普通,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但在庆幸自我身上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下,我们更加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剖析查摆,明确今后的政治方向,谨慎走好每一步, 时刻鸣响公安工作的警钟。

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有自己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呢?身边有这样一个同事,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三不”:不交别有用心的朋友、不收请托办事的礼品、不去灯红酒绿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三不’是黄线,如果这都做不到,那肯定要踩雷区”。

是呀,党纪国法不容挑战,政治底线不容触碰,一旦漠视了警纪条例,淡化了党性修养,恃权轻法、心存侥幸,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开了私心贪婪的闸门,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贪欲必如洪水决堤般一泻千里,不可收拾,最终必将在这条不归路上落马坠地,等待的也会是接受法律制裁,沦落为时代的罪人。

这让我联想到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贪剧的第一集中,侯亮平为调查赵德汉涉险巨额受贿的情况,便对其家里、办公室等地进行搜查,而此时的赵德汉住的就是一栋破旧的居民楼,晚饭就是一碗简单炸酱面,上下班就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我多么希望镜头到这里就能戛然而止,心中默默祈祷着赵德汉没有贪污受贿,阳光下一切都是风清气正。但触犯法律的他,最终落入了法网。“警钟”告诉我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中国有句古话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只有真正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思想,慎用手中的权力,才不会因为手握权力而滋生贪欲,才不会频频碰触红线,以至最后无法自拔,身陷囹圄。

作为人民警察就要心中有民,心中有民才能不忘本;身为共产党员就要心中有党,心中有党才能不忘恩。我们行使着人民赋予的权利,背负着惩恶扬善的重任,应时刻牢记入警誓词,时常重温入党宣誓,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用实际行动诠释这那份对党和人民不变的衷心、不改的痴心。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在认真观看了优秀老师课例后,感触根深。严谨的教学设计,广博的知识、严谨的课堂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我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探究活动,构成自主学习的潜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带给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潜力,获取科学知识,构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教会学生透过自行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材料和时空,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大胆尝试。设计出合理、新颖、独特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中,获取知识,磨练潜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真正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本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有了兴趣,探求知识就会成为“心理需要”,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重视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科学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构成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的阐述自己的科学观点。因此,科学课上,我们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准确精练,不就应念叨不断。科学课上,教师的语言指向性应更明确,评价性应更中肯更直白,要讲的更少更精。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只有老师少讲,才有学生真正的学,只有学生的学,也才有教师的教,不教才是真正的教,我们要永久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潜力。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份支撑自己的力量。

--题记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让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也让我们看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在这特殊的时期,我观看别样《抗疫第一课》,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节目中邀请援鄂抗击疫情的医生跟我们分享了抗击疫情的故事。钟南山院士教我们如何继续做好群防群控,自我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向同学们表达了美好的期许:“学好本领,以行证道,将来报效祖国!”李兰娟奶奶也发来对我们殷切寄语。

最让我感动的是福建省援鄂林佳群医生,计划今年三月去武汉看樱花。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在距离武汉300公里的宜昌第三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迎接这个特殊的樱花季。她说的话震撼我的心灵。“每个生命都是无价的,病人背后是一个家庭,即使希望渺茫,哪怕病人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了,我们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会放弃,也会拼尽全力地去救他。这种高度责任心、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们是最美的人!

抗疫第一课,让我们听战"疫"故事,在战"疫"中成长。最美逆行者的精神,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让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感恩,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是他们舍生忘死奔赴危险的的前沿,为我们筑起抵御疫情的坚固防线;懂得了珍惜,珍惜今天的平安来之不易;也学会了自律,在最美的花季要认真学习,不负韶华;不吃野生动物,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理解了人生的价值,人的一生,应以天下为己任,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发光发热。

我的力量,就是你---最美逆行者。你们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的成长的力量,前进的力量。

这场疫情,既是灾难,又是成长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语文组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自我评价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教学思路。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对于观看微课后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3、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①、《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③、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5、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