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6:08:59 页码:9
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7篇)
2022-12-31 06:08:59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景区的主要景点归纳起来有: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蜡像馆”;

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

“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

碑廊内有《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0xx年)湖北督粮道、书法家宋湘以竹叶代笔蘸墨书写的《琴台题壁诗》。

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

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

伯牙台,是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台的中央刻有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琴台内有专门的古琴馆,琴台太和琴社坐落于古琴台内印心书屋对面的琴园内,院内专设古琴社,对外开放,教授古琴演奏技法与古琴知识,琴社环境典雅,师资过硬,是武汉爱好古琴和学习古琴的理想去处。

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和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神农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区为湖北省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给合部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90。56,—110。58北纬31。15—31。37,现有人口近八在万,林区政府设在松柏镇。神农架位于长江上游与汉水之间,秦岭山脉和大巴山交汇地段。东距襄樊市313公里;老河口市271公里:南距沙市345公里,宜昌市248公里:西距秭归县香溪口205公里;北距十堰市214公里。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林区内有3000米以上的高峰六座,最高峰神农顶3105.4米,高出武当山947.4米,峨眉山6.4米,黄山1161.4米,是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年平均气温7.9。c,年降雨量1500毫升,是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前寒武纪(五亿年前)地质结构的地方,加之处于亚热带气侯向温带气侯的过渡地带,因此,立体气侯异常显著,有“山下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之景观。

神农架相传是炎帝神农氏采药之地而得名,这里不仅具有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还保存着许多第四冰川时幸存下来的古老、珍稀、濒危树种和我国特有树种100种以上。药用植物类1800种之多,其中有珍品:“头顶一颗珠,池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有60多种药物具有抗癌作用,100多种药物堪列高级名录。

神农架又是一座野生动物王国,不仅鸟类、鱼类繁多,仅神农顶,大、粘神农架和金猴岭一带,就发现有数十个种类的金丝猴20xx只以上。原被认为只能生活在北极的白色动物,如白熊、白獐、白蛇、白猫头鹰等,在神农架也相继发现。世界上几乎绝迹的驴头狼和神话故事中的千里驹--羚羊,凌空飞鼠,都自由地生活在神农架。

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湖北最高峰,也是秦岭以南华中第一高峰。横空出世,傲立华中。冬春两季,时而漫天飞雪,时而滂沱倾盆,时而啸啸狂风,时而云雾层层,唯夏秋之季晴朗,云开雾散之日,万千景观尽收眼底。

神农顶西侧有一迷人的山口若悬河,名风景垭,垭南幽幽,深谷中石林竞立,参差缭绕,时隐时现,如人间幻境。 风景垭西首屹立着一嘹望塔,塔基海拔高2900米,此塔为护林防火观察之用,登高视野东达老君山,西达大九湖,南达小神农架,北达金猴岭。

红坪画廊:红坪十里画廊位于天门垭南麓,长达15公里,在这底宽不过百米,河流横贯其中的红坪画廊将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及三十六峰浑然融为一体,令人倾倒,如其中的刀笔峰、宝剑峰、层楼峰,相传它们分别是炎帝神农氏的文房四宝,随身佩剑和居住的楼阁,而其中的独秀峰、莲花峰则相传为炎帝公主的化身。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 家的导游小李,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 名,是三国古战场,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则兴, 和则昌。

宜昌, 这是一个求富, 还求活,求美,求和谐, “宜居、宜旅、宜业”的现代都市、美好 家园,让美丽的宜昌永远留在您的记忆里清朝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 2400 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在这片崇山峻岭中绵延了四百余里。

从数千 米以上的高空俯瞰下去, 蜿蜒的峡江犹如一条华贵的玉带飘浮于群峰 与云霞之间。

作为万里长江的结晶,千古三峡的儿子― ― 宜昌,就是镶嵌在长 江三峡这条华贵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三峡西陵峡口, 是举世闻名的三峡 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就横卧在宜昌市中心城区 的地盘上。它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鄂、渝、湘三 省市交界地, 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于世。

宜昌东接武汉, 西连重庆,是进入中国西部的重要入口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 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 市。

宜昌历史悠久,有着 2400 多年的历史,从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开 始,史书便有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宜昌号称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发祥地,由于葛洲坝的兴建,带来了宜昌的第一次振兴,实 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跃, 而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兴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当然宜昌的发 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 1994 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经济科技与西 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角战略的 一个支撑点。

如今的宜昌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电城,宜 昌下辖五县三市五区,市内有三条主要干道,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城区,市内横跨长江两岸。宜昌的魅力 就是水的魅力。

宜昌市市域内江河纵横,除长江、清江外还有 10 公里以上的河 流 99 条。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有亚洲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以及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 纽工程,此外还有 300 多座星落密布的中小水电站,拥有如此丰富的水电资源,如此充分的开发密度,世界上是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基地,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山青水秀,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随着三峡工程建成,“高峡平 湖”的出现,这里将形成一批世界级旅游品牌,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三峡电站为代表的现代工程奠定了宜昌在国内乃至国 际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与之相配合的是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关羽,学者杨守敬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 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国古战场、三游洞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以神龙架、大老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胜地,构成 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城市旅游形象,到宜昌看 大坝, 游三峡, 访屈原, 问昭君,将成为中外游客者的一种时尚追求。

另外在咱们在宜昌有一个非常幸运的阿拉伯数字,从 1——9 之 中,你们猜一猜是哪一个,有人说是“8”,要发;有人说是“6”,要顺;其实是“3”!惊讶的你肯定要问,为什么是“3”呢?下面请 大家细细听我道来 宜昌之旅也可以称为重温三国故事之旅,因为《三国演义》120 回就有 46回发生宜昌。在当阳玉泉寺那儿至今还有三怪,一怪是玉 泉山,从山脚到山顶,树木都是一般高,二怪是青蛙在玉泉寺内不鸣叫。三怪是玉泉寺外小溪不论发多大的水,始终漫不上玉泉寺。

旅游和“3”相关的地方太多了,譬如在南津关有三游洞,又分 为前三游、后三游,前三游是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游于此,后 三游是三苏游于此,就连其中的至喜亭也是分三层, 呈“品”字形状; 有旅游热线大三峡、 小三峡、 小小三峡; 长阳土家文化有“三民”——民俗、民风、民情;如今又热门起“三大溪”——车溪、泗溪和九畹 溪。宜昌有三宝——柑橘、盆景、彩陶,就连市内的南北主干道也是三条——东山大道、夷陵大道和沿江大道,就连在宜昌开餐馆的只要 和三带边的生意都火爆——譬如山庄大酒店、 山野大酒店和三五大酒 店等等。

在宜昌还有十三怪 1 喜事又哭又闹乐开怀指的是土家女子的“哭嫁”)2 丧事又唱又跳 算悲衷指的是土家的办丧事)3 四月水中桃花开指的是宜昌当地小溪的一种“水母-桃花鱼”相传是王昭君的眼泪) 4 用电要到外地买指的是宜昌市民用的电是从十堰丹江口水电站买来 的)5鲟鱼上岸生子回大海指的是修建葛洲坝的原因,中华鲟要人工 打捞繁殖)6 半山坡上设站台指的是宜昌的火车站是修建在半山腰, 宜昌处丘陵城市)7.轮船航行坐电梯指的是三峡船闸)8 山山水水 在阳台指的是花草盆景)9 石头当宝藏起来指的是三峡奇石)10 草根当作上席菜指的是学名:鱼腥草,可以做中药,清热解毒。)11 萝 卜饺子馅在外指的是油炸的,不是用面粉做的饺子)12 水果肚脐露 在外指的是秭归的脐橙)登高壮阔天地间,高峡平湖惊世界!来到宜昌,我们看到万里长 江凿开上游的崇山峻岭冲出南津关, 展现出“山平水阔大城浮”的美 丽画卷,看到雄踞在城市怀抱中的长江上仅有的两座大坝三峡大坝和 葛洲坝的交相辉映,看到这座承古老传统、挟三峡长风的世界水电之 都的奕奕神采,看到她那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江波飞浪涌的强劲发展势 头!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各位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是大家这次行程武汉段的导游,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陪同各位一起游览。 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知为各位解答。希望大家今天可以在武汉玩愉快并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因为大家初到武汉,对武汉这个城市一定充满了好奇,我先就武汉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武汉是湖北的省会,也是我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城市,华中重镇。从地图上向下看,武汉市的形状就像一只自西向东翩翩飞舞的彩蝶。长江和汉水在武汉纵横交汇了以后,把武汉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历史上所俗称的“三镇顶立”的格局。“三镇分别是哪三镇,三镇名字具体是何种原因来得来”? “武汉”是长江之南的武昌与长江之北的汉阳、汉口的联称。“武昌”原指今鄂州。三国时吴王孙权迁都来此地,取“因武而昌”的意思,改鄂县为武昌。而今武昌则叫“夏口”(处夏水入长江口而得名)。由于这里地处冲要,成为军政驻节地。南朝刘宋设郢州,治所在夏口;唐代设武昌军节度使,治所在夏口;元代设武昌路,治所在由夏口改称的“江夏”;明代设武昌府,治所亦在江夏。这样,作为府城的江夏称“上武昌”,作为县城的今鄂州称“下武昌”,而“上武昌”名声更著,“武昌”之名渐为其专之。江北之城曾称“却月城”。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前,这里在汉水之北。遵循“水之北称阳”的传统,自随代起即称“汉阳”(汉水之阳)。汉水改道后原汉阳离析,汉水东北称“汉口”,取义“汉水入长江之口”。简而言之,这就是武汉三镇名字的由来。

武汉“地当天下之中”,若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台北、广州、南宁、成都、西安、太原均在圆周线左右。武汉恰置中国经济地图的中心。

武汉又是中国内河航运枢纽。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在三楚腹地的龟蛇逼锁处,接纳其最大支流汉江。所谓“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须分”。江汉交会奠定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自然基础。充沛而又广延的长江水系,使这里“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清初思想家熊伯龙称汉口为“九省通衢之地”。《大清一统志》说“汉镇适当五达之行”。《汉口业谈》则谓“七省要道”、“九省通衢”。后人沿用“通衢”说而不辍,因为它反映了近古至近代交通地理的实情。当代交通走势、物资聚散情形发生变化,武汉也在新格局中再造其水、陆、空“通衢”地位。

长江、汉江穿行武汉。诗仙李白赞之日“江城”;东湖、南湖、月湖、马沧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人称“湖中城,城中湖”。淡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重要性只有空气可与比拟,连石油都不能并肩。而武汉是中国富水区集结点,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均淡水拥有量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这为武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至于江河行地之雄阔,湖光山色之娟秀,更使楚风汉韵兼具壮丽与柔美,因而古今文豪吟咏此地的诗文,豪放与婉约辉映,激慨与幽怀并蓄。

具有优越地理条件的武汉,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其进程如同长江奔腾,不舍昼夜。早在8000—6020xx年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朝,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3520xx年前,商朝在今黄陂区府河北岸筑城,揭开城史帷幕。经城堡时期到镇邑时期的发展,江夏(今武昌)、汉阳自三国以降,既是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又是商贾往来、士民聚居的通都大邑;汉口在明中叶崛起,清初即跻身全国“四大镇”、“四大聚”之列。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清末张之洞治鄂,武汉进入近代都会时期,工商业发展规模真追上海。正由于近代文明的积淀、蕴蓄,这里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民国初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勾勒中国现代化建设蓝图,对武汉有“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殷殷期待。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全国有数的工业建设基地之一,武钢等一批大型企业巍然屹立,使武汉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市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武汉驶入现代化建设快车道,沌口汽车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崛起,水道、铁路、公路、航空线纵横交织,展示了武汉作为华中主要发展极、中国中部地区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宏伟前景。

武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优雅、丰赡的楚文化是其深广根系。近代以来,文教科技又获长足进展,今日的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87家,专业技术人员45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34万以上。武汉东湖周边是中国有数的智力密集区之一,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人文社会科学实力雄厚,富有特色。

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实施沿海沿江发展战略,武汉1992年成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其江海枢纽功能突现;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发展战略,武汉上衔横空出世之昆仑,下联明月生辉的碧海,其承东启西战略支点的地位日渐彰显。作为正在兴起的五大产业基地(钢材及新材料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五大功能中心(华中科教中心、华中金融商贸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华中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华中信息中心),武汉充满空前的活力。而放眼未来,武汉因其区位优势明显、淡不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腹地市场广阔、科教实力雄厚,更被海内外有识之士称作21世纪世界最有发展前途的超级城市之一。

武汉,白云黄鹤的故乡,梅花迸放的江城,从幽远的历史走出,正迈向辉煌的未来!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

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

,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谢谢大家!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东湖风景区!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则有美丽的东湖。在到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东湖的概况:东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面积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到车窗外东湖广阔的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东湖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

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的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东坡居士所写。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刚开始楚怀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后来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当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眼前的这尊塑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了一个山形的长廊。由于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

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有名。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想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个叫陆凯的人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而到解放后,毛同志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在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游览的行吟阁刚好的听涛区的南面,而鲁迅广场正好在北面。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纪念新文化运动先驱,一南一北,正好遥相呼应。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东湖之行即将结束了,我们这个临时的大家庭也即将分散到大江南北,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便下次再见时,可以为各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再见了各位。

对于湖北公安英烈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据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两岸壁立,白石隐现,状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峡。过去江中礁石密布,险象环生,航行十分艰难。枯水期航道宽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著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著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屹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然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