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 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篇(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9:42:36 页码:12
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 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篇(九篇)
2023-01-07 19:42:36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一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撑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长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逝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巢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竖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于恩施市城区西北,占地面积⒛余公顷,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庙、土司校场、九进堂、土司城墙、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及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人现在叫“清江”(古称“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到达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人国。

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邻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宋代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土家族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3代,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人中央王朝户籍。

土司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土司管辖范围包括恩施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土司校场

这是土司爵爷点练兵丁的场所。梅花桩是用于士兵练习步法和迷踪术的地方。石杠是士兵练习气力的工具,石杠训练,与现在的举重运动类似。人物雕像上展示的是土司头领及亲将英勇善战的杰出代表。左侧是一代名将容美土司田世爵,右侧是“土家花木兰”――施南女官冉氏,旁边手执流星锤的是她的随从。

九进堂

它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宫廷,展示了鄂西南土家族“文脉”文化的无限神韵。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九进堂由333根顶梁柱、333个石柱基、333道门、90余个窗、数千个雕花门窗、上千个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

纵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首先,我们看见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现在到达第一进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3门。土家崇虎虎门居中,左为死门,右为生门。门内为土王宫卫房,王府的卫兵主要有三大职责:

一是保卫王府及土司等人的安全,对前来拜见土司和办事的人验帖登记;

二是在土司迎接贵宾的时候,举行相关礼仪活动,类似现在的军队仪仗队?

三是护卫土司出巡、出访、朝贡的安全。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第三进是看台,它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正中的雕花木椅,就是土司当年常坐的地方。

第四进为“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勹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人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各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常喜库”和“储各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人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第九进为“惹巴楼”,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杈即“初夜杈”,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人内的禁地。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身弓耕园”。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以上就是为您带来的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和恩施土司城解说词。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炎帝神农故里旅游区参观游览。炎帝神农故里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距随州市西北约18千米;316国道、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是去三国古隆中、武当山道教圣地的必经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适中。

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171.3万平方米,投资约4.4亿元,主要包括“寻根谒祖朝圣区”“圣迹观光体验区”“农耕文化展览区”和“自然生态景观区”。20_年起,以炎黄子孙寻根谒祖为核心,以体验炎帝神农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贸易文化、原始艺术文化为根本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活动在此举行,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风景区现拥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炎帝神农故里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湖北省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所处位置为景区人口。我们眼前的文化雕塑壁是为展现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的文化墙,在石板上雕刻几何抽象图案的浮雕。大家看照壁正面“炎帝神农故里”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

各位请看,这是九拱桥,全长117米,横跨烈山湖,将景区入口和神农大殿相衔接。以九为模数进行设计,桥身由九个券洞组成,桥上栏杆间跨度和引桥长度也采用九的倍数。跨国九拱桥,穿过华夏始祖门,经过圣火台,我们来到谒祖广场。谒祖广场长117米,宽117米,为正方形。面积13689平方米,9的倍数。采用福建产上等花岗岩铺装,可同时容纳2万人参加拜祖活动。旭日园、弯月湖分别位于谒祖广场的东西两侧,共同构建了一个“天圆地方、日月同辉”的景观。

各位请看,这是八大功绩柱,采用产自福建的编号606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高9.9米,直径1.27米,九九之数,示意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八大功绩柱以图腾柱的形式分布组成一组雕塑,用写实的手法,生动的画面,通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充分体现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丰功伟绩。在此设立八大功绩柱雕塑,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对重拾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必将激励我们承先启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髙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它位于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对面的九龙山,形成一条中轴线。大殿采用庑殿顶,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筑形制,是对早期楚汉高台建筑大尺度的空间技术方法和早期大空间的建筑空间组合的运用和提炼。神农大殿建筑平面柱网采用面阔九间,以反映历史上荆楚以九为尊地方文化内涵,同时也隐喻炎帝神农故里九龙山的含意。在平面布局上由内外两圈石柱围合而成,外圏柱36根,象征36天罡,在人口处四棵方形石墩柱上分别雕有炎帝神农画像及图腾,一方面隐喻着四个季节及炎帝恩泽华夏大地,另一方面是对楚汉建筑特有建筑形式的抽象再现。大殿内墙裙将布置展现神农功绩的石材浮雕,大殿顶部为长方形,刻有祥云浮雕。神农塑像高4.4米,神农凝视前方,双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严。

各位请看,这是万法寺位于烈山的耕耘山山巅,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随州古代名刹、佛教圣地之一,有“百川汇海,万法朝宗”之誉。

各位请看,这是功德殿古建筑群,是由清华大学徐伯安教授主持专家组设计的一组秦汉风格建筑群,高大雄伟,外观威严、庄重。整体占地面积10320平方米,建设面积2466平方米,由日月门、天门、碑苑和功德殿组成,它是景区重要景点之一。用于集中展示炎帝神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神农井位于功德殿中心广场,为烈山九井之一。

各位请看,这是神农碑,是明代万年间随州知州阳存愚所立,高2米,宽1米,重数吨,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神农洞相传为炎帝神农诞生之地。

各位请看,这是神农泉位于炎帝神农大殿西南侧。传说炎帝神农诞生时,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连,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由此而来。随着时间流逝,九井现存一井,即为神农泉的所在。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神农纪念馆。神农纪念馆由门厅、神农生平展厅、祭祀活动展厅、五姓宗亲会馆、书法展厅、神农坐像联合组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东湖风景区!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则有美丽的东湖。在到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东湖的概况:东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面积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到车窗外东湖广阔的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东湖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

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的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东坡居士所写。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刚开始楚怀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后来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当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眼前的这尊塑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了一个山形的长廊。由于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

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有名。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想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个叫陆凯的人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而到解放后,毛同志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在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游览的行吟阁刚好的听涛区的南面,而鲁迅广场正好在北面。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纪念新文化运动先驱,一南一北,正好遥相呼应。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东湖之行即将结束了,我们这个临时的大家庭也即将分散到大江南北,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便下次再见时,可以为各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再见了各位。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五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烟店镇,距 市区14千米。

诗仙李白“酒隐安陆”十年,即以白兆山为居留地,留下了大量诗篇和诸多遗址遗迹在白兆山。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李白,先后涉足古城安陆,如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坛巨匠都曾览胜题咏。

白兆山是文化之山,同时还是一道教圣地。

史料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州(今安陆),开始了“酒隐安陆”十年的生活。后同唐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结婚后即居住于此,白兆山距大安山(许圉师旧宅)仅5公里,期间李白以安陆白兆山为活动中心,以文会友,发奋制作,写下了《山中问答》、《蜀道难》、《送孟浩然之广陵》、《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近百篇著名篇章。白兆山留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等与李白相关的遗址遗迹。

传说

玉皇大帝手下有一位专司起草圣旨,发布圣俞之职的官儿太白金星。这太白金星姓李名长庚。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是天廷难得的文官。但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一天,玉皇大帝令太白金星向人间下达一道圣旨,要人们三天吃一餐饭。谁知他接过圣旨后,见天色尚早,就跑到广寒宫里同吴刚一边饮酒一边下起棋来。俩人一局棋没下完,酒却喝了一壶又一壶,都不知不觉的有些醉意了。蒙胧醉意中,太白金星的衣袖拂掉了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自天而降,“轰隆”一声巨响,落在了安陆西北三十里外的地方,变成了一座高千仞的大山。由于棋子落地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砸得地上乱石滚滚,烟尘蒙蒙。于是人们就把那地方叫做“烟店”。

而乱石滚滚,也震动了当地六个卧龙潭。已在潭中修行千年的六条神龙闻声而出,其中一条潜入巨山,喜其灵气,遂盘踞于山内。后遇真武神,感其神猛,授以宝剑,助其白日飞升。其余五龙守于原处,镇守此地,与仙山遥遥相对。后人希望庇其佑护,遂将此地命名为五龙冈。

而那棋子落入下界的“轰隆”一声巨响,把太白金星的酒给震醒了一大半。他突然记起了玉皇大帝令他向人间传达圣旨的事。就似醉非醒的慌慌张张地来到南天门,向人间发话道:“玉帝有令天下百姓今后一日只准吃三餐饭,不得有误!”。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太白金星因为贪杯误传了旨,就把贬到凡间让他投胎到四川江由一位李姓人家,取名李白。

一天,一位云游高僧来到安陆烟店,见那枚棋子化作的大山被红光普照,紫气升腾,有神灵仙气知是太白金星所造化,便为它取名叫做“白兆山”。后来,李白仗剑出游,来到白兆山,顿有所悟,感慨道:“山名曰白兆,始知李白来”,就在山上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十年。大家都称李白是“诗仙”,以为他诗作得好,才称之为“仙”,其实他是“谪仙”,就是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六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撑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长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逝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巢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竖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七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麻城龟峰山风景区的导游,今天很高兴由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麻城,一同走进龟峰山,一同走进那美誉神州大地的杜鹃花海。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正在崛起的中部新兴城市——麻城,是一座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它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开皇十八年设县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16载,有136名文武进士入朝为官,史称“麻城现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乡”为明清移民圣地;近代的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红军之源,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两支中国红军主力部队;当代的麻城是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和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20xx年4月,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从此“红杜鹃,美麻城”红动春天,天下闻名;麻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别山,面向大武汉。一市跨三省,枢纽通天下。其中纵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铁路、大广高速与横贯神州东西的沪汉蓉快速铁路、沪蓉高速四条国家高等级主干干道在麻城呈“井”字交汇,麻城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麻城资源富集,物产驰名,已形成汽车配件、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优质农产品加工、高素质劳动力培训“五大基地”,全市特色农业形成了“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油茶之乡”、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桑茶药产业等“三乡三业”。麻城可谓享天时之惠,占地利之优,得人和之盛。近年来,麻城经济社会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最快的县市之一。

近年来,麻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线一大片”的旅游板块,已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龟峰山、麻城烈士陵园,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华巨龙—明山水库等经典景区,今年四月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映山红第一城”花落麻城。作为全市旅游事业的龙头—龟峰山,已走出湖北,叫响全国,面向世界。一路上我们不知不觉已来到了龟峰山风景区。景区自20xx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aaa级景区、国家aaaa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先进旅游景区、省级优秀旅游景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这些成绩的取得,被众多媒体称为“龟峰山速度”、“龟峰山现象”。

龟峰山是长寿之山,杜鹃之山。它位于麻城东部山区,距离武汉市区120公里,麻城市区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龟峰、雄伟的龟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龟尾等九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320米,规划总面积73.6平方公里,从龟峰到龟尾全长16公里,宽7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因其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问天的巨型神龟而得名龟峰山。龟峰山禹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他的位置恰好处在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北坡是南温带针叶与落叶混交林景观,而南坡则是北亚热带绿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7月份最好气温为23℃,盛夏时节是避暑纳凉的休闲胜地。景区以奇、险、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游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看龟峰旭日、踏青;夏日,休闲避暑,品岩绿新茶、看民俗风情表演;金秋,山上万紫千红、层林尽染,赏红叶、登高、采野果儿,其乐无穷;冬季,在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里踏雪寻梅。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奇龟峰、万亩杜鹃花海、杜鹃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龙床、迎客松、升子井、春秋古战场—雁门寨、世界杜鹃盆景园等三十多处,有大小宾馆70多家,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

神奇龟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瑰宝,也是景区标志性的奇特景观,它是由一块巨大的裸露花岗岩石形成的山体,俊俏挺拔、气势宏伟,海波1260米,堪称世界地质奇迹。说到龟峰山的来历,相传在远古时代,龟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龟经潜心修炼千年终成正果,神龟用它修来的千年道行为人间疾苦的人们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阳,被贬落人间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龟峰山,从此神龟就在这里日日夜夜守护着这一方的人们。大家请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龟昂首问天,好像正在张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阳一样。神奇的传说为龟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不仅有天然神龟,还可以颂龟、观龟、赏龟、品龟、饮龟、食龟等以龟为文化核心的长寿文化。

龟峰山是长寿山:一是从龟峰到龟尾全场16公里,宽7公里,方圆100多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二是龟是动物界寿命最长的动物,自古作为长寿、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龟峰山有“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称,景区森林覆盖率95%,生态环境一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四是游客来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饮岩绿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悦,延年益寿;四是龟峰山民风淳朴、勤劳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您能看到老人们即使年老体迈,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微的农活,看到他们那种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您会想要和他们一起去生活、去劳作、去运动、去锻炼当地还流传一句顺口溜:“经常运动,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户户,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寿,仁者寿,这就是龟峰长寿的奥秘吧!

我们赏完龟峰胜景,接下来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禅寺。能仁禅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汉桓帝年间,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毁于兵火之中。相传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亲笔撰写了“名山名刹名僧此日名传原是龟峰名胜境,古寺古人古圣当时古迹俨然天竺古能仁”这一千古传颂的楹联,既赞美了龟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对能仁禅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证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当时已颇具名气。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中原,也曾游幸龟峰山,并在能仁禅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时期,寺内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寮房等近百间,僧众达千余人。东晋仁法禅师、唐代真应禅师、虚应禅师、灵应禅师、宋代圆喜禅师、明代道一禅师、修一禅师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这座殿是20xx年4月动工兴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楼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众念佛修行之用。中间供奉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边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她们协助阿弥陀佛弘扬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二楼是玉佛殿,因为殿中供奉的是由缅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这尊佛像高达4米,重达15吨左右,是我们华中地区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释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右边的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他们侍奉释迦牟尼佛的两边。在殿内的左边是“普贤菩萨”,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骑是大象,寓意吉祥、谨慎、稳重!在殿内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萨”,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骑是狮子,寓意佛法的威严,如果我们的香客是学生的 或者家里有读书或要考大学的一定要来拜拜文殊菩萨 心诚则灵 确保金榜题名!

殿内释迦牟尼佛神态和善、安宁,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为能仁禅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积德,不在多少,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缕黄金,蓄财富,取之不尽,福相随;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龟峰山的核心景点—万亩杜鹃花海。在龟背岭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连片面积达十万多亩,生长周期上百万年得原生态古杜鹃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龟峰山的红杜鹃就相继争先斗艳的盛开了。一山连一山都被这犹如红地毯般杜鹃花所覆盖,整个山峦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远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们把这种红色的杜鹃花,叫映山红,花开的时候那种如火如荼的鲜亮光彩把整个山都给染红了。北宋诗人杨万里曾礼赞过映山红的这种质朴高雅的品质: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浓。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龟峰山地处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气候、水纹和土壤的巨大差异适宜杜鹃花的生存环境。龟峰山上的杜鹃花生自天然,分布较广,是大别山自然风光的经典,她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小灌木,适宜在潮湿酸性土壤中生长,她的习性是由长绿到落叶,花开的时候没有叶子,花落后才长出绿叶。这里的杜鹃除作观赏,叶子、花瓣可入药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养颜果脯,树皮可提制烤胶,木材可做工艺品等,这种高山杜鹃树根系发达,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见杜鹃有着很大的观赏价值、医学价值、使用价值。

在杜鹃花海里神奇的生长着一颗杜鹃树—杜鹃花王。也许是大自然对龟峰山的宠爱,偏将这一颗奇树播撒到了这里,据专家考证她已经有600多年得树龄了,她是同一个兜同一个根上长出56枝杜鹃树。“56”一个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数字,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56种语言汇成一家—爱我中华。 20xx年龟峰山风景区对这颗奇树的高度重视和珍爱,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其投保960万,象征在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同一个根同一个兜上长出56枝杜鹃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根相系,血脉相连,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历史复兴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全世界杜鹃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四十多位专家,他们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龟峰山,他们一致认为湖北麻城杜鹃杜鹃是他们见到过该种杜鹃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麻城杜鹃甲天下。

在龟峰山不仅有神龟,有红杜鹃,还有原生态的民俗表演,龟峰山组建的民俗艺术团演绎麻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麻城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传承发扬鄂东民间艺术,让游人深入了解麻城传统民间文化。“中华长寿山,世界杜鹃园”。最后我们要游览的是龟峰山杜鹃盆景园。为了弥补只有春季看杜鹃的遗憾,实现“四季看杜鹃,麻城龟峰山”,景区在龟峰胡畔投资6000万,占地30余亩,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鹃盆景园,园区分为入口区、温室展区、户外展区、原生态餐饮等多功能区。盆景园是景区一大靓点,能满足游客对杜鹃花多样性和综合性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杜鹃花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天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

谢谢大家!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八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推荐湖北公安英模事迹心得体会实用九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