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3:39:34 页码:10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7篇)
2023-11-19 23:39:34    小编:ZTFB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并从中获取有益的教训。在写作心得体会时,可以先梳理自己的思路,做好提纲,并逐条罗列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社会的发展进步,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群众交口称赞。但随着转作风的深入,部分干部身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

比如,一些人觉得要求严了,“当官没劲了”,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有的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该下乡的不下了;甚至有的离开宴请吃喝,就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有一则寓言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以“虽无功,但总无过”自辩。阎王斥道: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故事虽为虚构,道理却很深刻。老话说的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天我们评价一个干部,除了“不贪不占”,更要看其能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坛摆设”,状若“公堂木偶”,不仅个人蹉跎岁月、庸碌无为,更把职责挂了空挡、让承诺放了空炮,到头来误了事业、伤了民心。就此而言,庸政懒政之害,不亚于贪污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

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为官不易”的抱怨也好,“为官不为”的懈怠也罢,从根子上说,都在于私心太重、杂念太多。如果“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贪占无门就消极无为,如何对得起百姓的供养?倘若“藏着小九九用权,捂着乌纱帽做官”,要求严了就止步不前,怎么可能造福一方?有公心者方为公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正是为了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时时自省,方能不负组织的培养、百姓的期望。

管住吃吃喝喝的嘴,更要迈开勤政实干的腿。当前,深化改革百事待兴,各级干部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职责所系、群众所盼、现实所迫,都要求干部不仅要干,更要干在实处、干出实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才是从政必备的素养,这才是干部应有的风貌。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4月至今在*区政府办公室做秘书工作,负责法制、行政复议、侨务、外事、地方志工作,负责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负责社会事务方面的文稿起草、政务督察、调研和信息工作。现将两年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改造主观世界。

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正确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理论精髓。在坚持好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政府办支部每周的集体学习。二是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树立良好学风,提高学习效果。把政治理论学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二)努力改造世界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共产党员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时,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照自己的实际深刻进行剖析,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三)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我能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经常查找自身在思想作风、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坚决加以改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服务工作。

(一)认真做好政务工作。

一是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年来,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文字综合工作。积累素材,掌握资料,认真准备,为使文字综合材料质量能够达到要求,经常加班加点,确保文字材料按时保质完成。所起草的文字材料基本达到了领导满意的程度,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三是做好请示、报告的办理工作。两年来,共办理请示、报告180余件。每一件请示、报告都认真按照程序运转,及时转到各承办部门,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的督促检查,将结果反馈到领导手中,基本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目标。

四是认真办理好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在每年的“两会”结束之后,对代表和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都认真进行分类整理,提出初步的解决意见,提请区长和各位副区长批示,适时召开交办会,落实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并于每年的6月份和年末邀请人大、政协有关人员对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进行跟踪视察,征求代表、委员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效。在到间共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260余件,办复率达到了100%,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五是认真做好信息、法制、行政复议、侨务、外事等工作。20*区信息工作列全市第一位,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500余份。个人被评为市法制工作、市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二)团结协作,做好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机关的事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两年来,积极协助领导做好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认真编排值班值宿表,建立建全值班值宿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起草后勤工作中的文字材料,做好两会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机关后勤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积极协助信访部门做好群众来访工作,保证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细致周到,提高服务质量。

认真做好会务服务工作。对召开的各种会议,都能够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会前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日程顺利有序进行,不出现任何差错;认真做好领导的日常服务工作。为了使领导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解决*区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做好领导的日常服务工作是最根本的保证。认真搞好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清扫工作,准备充足的`办公用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为领导查阅各种资料,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临时性工作。区政府办公室人员少,事务性工作多,经常出现一些紧急情况,这就需要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使各项工作都能圆满的完成,做到不延误时机,不拖拉工作,不降低工作标准。

在过去的二年时间里,尽管自己在思想作风建设和做好本职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领导的要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倍努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与进俱进,勤奋工作,重实际,讲实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参与政务,抓好事务,搞好服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区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学习掌握这一思想,既要全面准确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深入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实事”的客观实际情况,这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深入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完全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新时代新征程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二、坚持战略定力。

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在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大有希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行道路。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坚持战略定力,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同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他反复强调,“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每当遇到严峻挑战,党中央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当前,随着我国改革不断全面向纵深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问题上,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使我们长期致力维护的和平环境受到破坏,耽误和平发展大局。善于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在复杂形势下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坚持战略定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也好,“进”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推进各项工作,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由此全面把握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需要党员干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全面协调,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坚持全面协调,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科学统筹,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以达到更好效果。

坚持全面协调,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把握全局与服从大局是内在统一的,要摆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执行,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五、坚持底线思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我们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比如,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六、坚持调查研究。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经常开展调査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坚持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调査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坚持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査了解情况,既要调査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优、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坚持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健全完善、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自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身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七、坚持抓铁有痕。

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也是这样,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做到真抓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八、坚持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阐明中国的复兴道路,联系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大视野、发展大趋势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历史意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勇扛千钧之重,以胸怀天下、戮力复兴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感召,也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还有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风险挑战需要面对。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只有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历史担当精神,始终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当新时代新征程之先锋,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要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切实把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担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起来,把本职工作责任担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是党的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做战士而不做绅士,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决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为党分忧、为民尽责是天职,不担当、不作为与合格党员标准格格不入,从而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是一门讲述欧洲法律发展史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但包括法律制度的演变,还包括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哲学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欧洲法律思想史上的经典文献、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第二段:课程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欧洲法律思想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其中包括罗马法的传承和法学家的成长、教会法和民法的分离以及人权思想的发展等。同时,教授也为我们分析了这些事件所背后的人性本质和社会发展背景,让我们能够窥见欧洲法律思想史发展的深刻内涵。

第三段:课程重要性。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的内容对于整个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提醒我们法学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模型的研究,而是需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法律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能深刻理解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段:对个人的启示。

个人而言,在修习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后,我有了对法律学习的全新认识。我们不但需要理论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德行和规范。法律学研究涉及到的是人类与人类、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固定关系,持续学习并提升人文素养是必要的,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学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论。

总之,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的内容对于整个法学研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也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法律对社会乃至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研究所涉及到的人文素养,并从中获得了启示。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学习掌握这一思想,既要全面准确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深入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实事”的客观实际情况,这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深入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完全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新时代新征程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二、坚持战略定力。

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在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大有希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行道路。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坚持战略定力,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同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他反复强调,“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每当遇到严峻挑战,党中央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当前,随着我国改革不断全面向纵深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问题上,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使我们长期致力维护的和平环境受到破坏,耽误和平发展大局。善于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在复杂形势下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坚持战略定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也好,“进”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推进各项工作,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由此全面把握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需要党员干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全面协调,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坚持全面协调,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科学统筹,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以达到更好效果。

坚持全面协调,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把握全局与服从大局是内在统一的,要摆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执行,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五、坚持底线思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我们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比如,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六、坚持调查研究。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经常开展调査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坚持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调査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坚持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査了解情况,既要调査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优、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坚持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健全完善、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自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身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七、坚持抓铁有痕。

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也是这样,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做到真抓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八、坚持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阐明中国的复兴道路,联系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大视野、发展大趋势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历史意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勇扛千钧之重,以胸怀天下、戮力复兴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感召,也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还有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风险挑战需要面对。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只有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历史担当精神,始终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当新时代新征程之先锋,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众所周知,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规律,能动地推进教学工作开展便成为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创新思维展开来说,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还说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这学期,我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的说教课,多是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义正言辞;而学生是无动于衷应付式的呆坐在教室。更不要谈思维的能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下来,可能连最基本的道德常识都没能及时灌输进学生的大脑。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乐意听我的课,从而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了科学的思想做指导,我们还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都知道,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宣传部人员少、事物杂,但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一件件去做、脚踏实地去做,像钉钉子一样,那就一定能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阐述让人豁然开朗,这一阐述将持续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自6月6日开始,_市上下开展“学先进、找差距、促赶超”集中学习活动,学习市委书记段喜中5月16日在_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以及_市党政考察团赴豫鲁苏7市考察综合报道、评论和“四个专题片”。我们在学校领导的的组织下,集中学习并观看了相关材料,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大家表示,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活动,发现了差距,查找了不足,明确了赶超目标。我也感触颇深。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同事之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承认差距,这是不断进步的前提。直面差距,需要的是一种勇气,涵养的是一种境界,展示的是一种追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找准差距,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要敢于和别人论高下,敢于同先进比高低,以此来发现差距,修正自身的定位,确立赶超的目标,端正前进的方向。

当看到自我满足这个词,我心中受到很大触动:从教二十几年来,我也明白当一名好老师不能永远停留在教书匠的层次。但出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满足心态,以平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为托辞,虽也做过努力,但从未静下心来反省自我,加强学习,以致从教十年来,教材掂来掂去,烂熟于胸,教学也认真负责,可自己的工作毫无建树。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已的思想是多么的狭隘,固步自封是多么的可笑。与那些教育大师和身边的名师比起来,自已的成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思想解决的程度,决定了自已进步的尺度,我要以这次学先进,找差距促赶超教育活动为起点,不断解放思想,多反省,找差距,多学习,培养自己宽阔的胸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修养自己的品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育自己的涵养。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不发无谓的牢骚,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和睦相处,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保守,不藏私心,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荣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总结,努力提高,不断学习名家的知识。

俗话说得好,有差距并不可怕,对于强者来说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机遇所在,落后和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也是发展中的常态,落后可以变先进,先进也会变落后。以后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找准目标,赶超先进,缩小差距。只要我不气馁,不懈怠,埋头苦干,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为_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见困难就推托,见矛盾就躲闪,是当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聚焦查找“四风”根本目的是转变干部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前边教育边整改,就是要立言立行转作风,急群众之所忧,急企业之所难,舍得付出心血,敢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办实事。

为政贵在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必须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胜过讲十个道理。省委要求把解决问题办实事作为检验作风转变成效的第一指标,让作风转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决不搞“客里空”,使之成为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实践工程。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省委常委会带头边学边改,雷厉风行转作风,真说真改见实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根据群众意见,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禁赌及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犯罪的专项斗争。省政府、市县区削减机关办公经费1亿多元,将之用于民生支出、服务基层。省委将进一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实化,切实解决“四风”问题,用行动转变作风,用实效取信于民。

实施“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主题活动。习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是海南发展的一大不足。我们要求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投入真情实感、拿出真金白银,通过真抓实干发展好热带高效农业,为农民兄弟多渠道增收多做实事。目前,各有关厅局和全省19个市县都相继出台具体措施深入推进“三农”工作。

通过领导包案,努力解决一批群众上访积案。这是开门征求意见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省委决定领导带头、迎难而上,对历年的信访积案进行了清理,实行省委常委“包案”,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带案下访,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深入解析,直面矛盾,查找症结,庖丁解牛,敢于碰硬,周密研究化解办法,并以此下力量带动全省把涉及民生、稳定信访积案解决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针对企业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将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和网上审批作为近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通过更加规范、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努力构建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

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显得尤为急迫。当前正值全省村级组织换届,省委大力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素质,努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我们坚持群众路线,营造良好选风,积极引导群众把有能力、讲正气、顾大局,能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大学生村官、青年党员等选进两委班子,同时查办了套取、侵吞、挪用强农惠民资金的农村基层干部50余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从严、务实、管用上下功夫,围绕领导干部出国、用车、住房、职务报销等建章立制,目前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扎紧笼子”形成约束,公开监督、严格执行,为实现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常态化提供长远保证。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我局开展“促发展、学先进、找差距”主题教育以来,全局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我深深地被这股学习讨论的热情所感染,并积极参与到这场主题教育中。

听了全局的动员报告,我深深地认识到开展这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认识到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认识到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凝聚创业合力的必然要求,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上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大家一样,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学习中,接受时代的洗礼。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解放自己。要解决思想上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松懈厌倦、消极应付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畏难发愁、缺乏信心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缩手缩脚、观望等待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上要有新的转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真正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做到只要有利于推动东营发展的,就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决不能把解放思想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在接触到具体问题时,就这个也不可能,那个也不能办。要对照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膨胀经济总量,突出抓好专业招商、油地校联合招商、园区招商、环境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工作。

以上是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初数研究课在研究初等数学问题时,大多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果过分强调自身完整的逻辑系统,容易导致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内客及方法有很多重复和交叉。

如数与初等数论中的相关内容,解析式的恒等变形,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几何证题法与证题术排列、组合及数列的一些解题方法等。如果不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追求各门课程自身体系的完整,既不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思想的建立,又制约了他们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占用了很多的课时,所以,对于相关课程中己作详尽讨论过的知识及理论,应作为工具来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

1.知识系统的探究。

课的锲子,留待后面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将整个教学内容串起来,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集中学习资源有针对性地去探究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一个问题的解诀并非探究的终结,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新问题,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合作交流的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2.解题方法的探究。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未说,解题过程是独立的发现、探索与积极思考的过程,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就是真正的创造与发现。应该说,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设置初数研究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结合中学实际对解题作专门的训练。

3.条件与结论的探究。

对一个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探究是对问题深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数研究课程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问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的培养,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思想方法不仅要在理论上做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与完善,才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为进一步引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上,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工作开展,运城市邮政管理局开展“深化学习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专题活动。

开展此次专题活动目的就是在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在深入查找问题上下功夫,着力在提升整改效果上做文章,力求在转变工作作风上见成效,切实把市局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结合当前工作实际,重点解决“两个责任”落实问题、党组织作用弱化问题、党员意识淡化问题、规矩意识缺失问题、干劲闯劲不足问题等。

此次专题活动从11月上旬至月31日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深化学习阶段、查找问题阶段、集中整改阶段和总结提高阶段。

运城局表示要将此次专题活动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认真部署,强力推进,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进一步树立先进典型,形成为官敢为、会为、愿为的工作导向,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全市邮政业稳步健康发展。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11月28日下午,我县人民法院召开“深化学习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专题会议。荆世星院长和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永师同志主持。

会上,荆世星院长带领与会党员共同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重温了“右玉,吕梁,太行精神”。并就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书记王宇燕关于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会议精神进行了重点学习。班子成员分别就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发表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针对如何更好地全面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荆世星提出明确具体的“五项要求”:一是全体党员要围绕“增强文化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两个内容分别撰写发言材料;二是列出问题清单,根据发放的清单列出自己的问题,找准具体表现;三是组织开展讨论,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围绕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开展学习讨论,围绕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学习讨论;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各党支部要广泛宣传好的典型和经验,每周至少报一篇活动开展信息,信息报送情况纳入督查检查和考核讲评;五是做好会议记录,党员干部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好全程留痕。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xx年4月26日县委书记冯克坚传达了全市“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会议精神县委决定从4月下旬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县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开展这次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内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需要。主要目的是要以发展为标杆、以实践为导向,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通过认真学习徐光春、张广智等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及单位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动员会上领导的讲话,我深深的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当前开展的“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首先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认真查找工作思想上的不足与差距。解放思想就是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的促进事物的发展。通过这场活动我们应该破除旧的思维,树立科学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为促进工作的全面有序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求我们针对思想上的差距及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从而促进工作的发展。在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二是必须把问题找出来。三是必须与目标挂起钩,四是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才能真正找出自身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只有把问题找出来,才能使自己取得进步;只有与工作目标挂起钩,才能创造出新的业绩;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成果。

通过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一是要树立服务思想,能够认识到自身是窗口单位,从思想上先做到服务高标准、高要求;二是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其次,通过解放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着如服务热情不够,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责任心不强等种种不足,从错误中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从严要求自己,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积极的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工作的长远发展,促进个人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部,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统筹兼顾,跨越式发展,真正做到在解放思想中查找问题,在查找问题中更新观念,在更新观念中转变作风,在转变作风中真抓实干,在真抓实干中跨越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和作风的大转变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以思想解放的新成效、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四

11月16日,校党委组织召开“深化学习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党委书记李晋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瑜主持。

在听取各支部第一阶段工作汇报后,李书记指出:深化学习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而且要深入进去认真学习。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我们的“师专梦”,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体党员本领不断增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也只有全体师专人的本领增强了,我们的“师专梦”才能尽快实现。我们学校要发展、上进,就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中层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李书记还强调要注重制度落实,增强学习的规范性。要认真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每次学习情况都要及时报送校党委。要通过深入学习,要强化同志们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校纪委要勇于亮剑敢于亮剑,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师专梦的早日实现。

刘瑜书记就开展“找差距促发展”第二阶段的的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各支部书记、专题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五

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思想认识的高度,更要有落实工作的力度,不仅要带头改作风,还要带头抓作风。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管用的改进办法。”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加强作风建设应着重在以下“五抓”上下功夫。

一、抓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点。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作风是建立在对世界观、对人生观、对价值观的正确感悟基础之上的,作风建设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广大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从源头和“总开关”上入手,从修身养性的基础开始,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为作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抓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这个重难点。领导干部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让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领导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上处于重要位置,一个单位的作风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立言与立行的统一,时时处处自觉用高于群众的标准衡量自己,用严于群众的要求规范自己,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好。

三、抓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这个关键点。作风反映制度,制度影响作风。分析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还是制度上的原因。只有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建立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靠制度建作风、正作风、管作风,才能真正实现作风转变上的新跃升。

四、抓求真务实这个切入点。作风建设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改进作风关键靠求真务实,一切工作都要贯穿一个实字,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切实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培育实实在在的作风。

五、抓科学发展这个落脚点。改进作风,核心是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改进作风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衡量作风建设的好与坏、优与劣,应以难点问题是否解决,广大群众是否满意,工作成绩是否提高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准。这样的作风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也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六

学习法律思想史是一项复杂而枯燥的任务,但它极其重要。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在本文中,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这门课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法律源头。

通过学习法律思想史,我首先了解到了西方法律的起源。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在诉讼中使用理性来解决争端。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罗马帝国时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这些初步发展奠定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此外,也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基础是通过文学作品和口头传统来传递下来的,这种传统在我们现代的法律体系中已经消失了。

第三段:品味西方思想家之智慧。

在这门课上,我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其中一个例子是托马斯·阿奎那。他在中世纪的文化变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思想为哲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个例子是约翰·罗尔斯,他是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方面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对于正义、自由和公民权利的探索非常深刻,其影响力至今不减。学习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和作品,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巨大力量。

第四段:认识法律文化。

在学习法律思想史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法律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法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也影响了法律的发展。从希腊到罗马,再到基督教。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影响了法律制度的制定。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思想史中的许多观点和决策。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总之,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法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还让我们从深刻的思想家和文化中领悟智慧和启示。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影响对法律体系和思想的巨大作用。我认为,对法律思想史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和发展现代法律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悟思想找差距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七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扎实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作风问题的重大举措,在党的建设史上写下厚重一笔。

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这次活动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

从出台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到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新建楼堂馆所,再到提倡节俭办晚会;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发出“月饼禁令”“贺卡禁令”,再到狠刹公款送节礼等不正之风,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治理,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见事见人,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不搞形式、不放空炮;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形成高压态势,形成严的标准和氛围;驰而不息,一环扣一环抓,不间断抓,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教育实践活动积累了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

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刹不住的歪风,兑现了向人民的承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