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44:25 页码:10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优秀9篇)
2023-11-20 15:44:25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赘述和重复,使内容更加精炼。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央主要领导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在集体献词中许下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有我”坚定信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史为鉴,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

强国有我,“有我”责任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要以忘我的热情、激情,勇于担当,冲锋在前,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在一线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强国有我,“有我”无私奉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更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发扬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防止好逸懈怠,防止消极腐败。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不计较得失,不贪图享受,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定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强国有我”的誓言。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史记》、《汉书》、《晋书》和《宋史》这四部重要的史书,被称为“四史”。这些史书记录着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之瑰宝。在阅读这些史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四史强国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以下将分五段展开,分享我在阅读《四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在阅读《史记》时,我被书中的各个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从黄帝伏羲的神话传说到历史上的诸侯国和战国时期的列伯,我见证了那个古老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渊源。同时,书中巧妙的结构和章回小说的写作手法,使我无法自拔地沉浸在这个世界之中。通过《史记》,我深刻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中国强盛的重要原因。

其次,《汉书》是一部详细记载了西汉、新莽和东汉三个时期的史书。它让我全面了解了中国历史上汉朝这个伟大王朝的兴衰史。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期,不仅贡献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还对社会制度和政治规范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读完《汉书》后,我对于中国古代史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这部史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历史的前进脉动和历史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晋书》记载了晋朝及其前后几个朝代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官修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在阅读《晋书》时,我被作者优美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所吸引。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高度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完《晋书》,我不仅了解到了晋朝的兴衰史,也更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变革性。《晋书》让我明白,中国作为一个四史强国,有着悠久而璀璨的文化传承,正是这种传承造就了中国的伟大和强盛。

最后,《宋史》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南宋时期的史书记载。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次成功展示。在阅读《宋史》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伟大性。从北宋的山水画到南宋的诗词,中国古代文化在宋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书中对于官僚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详细记载,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宋史》告诉我,中国作为一个四史强国,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四史》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史记》、《汉书》、《晋书》和《宋史》,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史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也让我明白了中国作为一个四史强国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国史,我更加热爱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也更加坚信中国人民能够创造美好未来。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进取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包括: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

感恩教育(主题有:感激父母、感激教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

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我、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

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黄太福教师的主题班会——感激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教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梦想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礼貌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十分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学校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广播室每一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一样时段设计了不一样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学校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立安全礼貌学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学校”、“节俭从我做起”、“做一个礼貌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六一游园活动”等课外活动,为学生供给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经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学校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学校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寓卓越于平凡,寓成功于细节”等理念,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团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师生讲学习、讲礼貌、讲礼貌、讲卫生已蔚然成风,已经构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人人是赤小形象,个个是赤小环境的保护者”的局面已经构成。

三、创立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学校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构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研究,构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学校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学校整体布局。

我们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以创立“县级名校”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新建了特色鲜明、寓意深远的学校大门和硬化了宽敞美丽的校道;美化绿化了整个学校,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2、重视人文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们力求让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学校建设原则。走近校门,“改变自我从今日开始,良好习惯成功的起点”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学校,“礼貌、自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奋斗改变人生,拼搏创造辉煌”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着学生;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经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供给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供给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

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班级有不一样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职责;“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我的点滴提高,骄傲的告诉同学和教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

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作用必然更大。我们十分重视挖掘师生中的进取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如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教师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劳动进取分子,及时经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提高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提高的学生。

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职责,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让榜样成为鞭策自我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我的教师和学校。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

近一年的工作,我们最深的体会是:

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和谐学校,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学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市礼貌单位这一崇高的荣誉为目标,激励自我,要求自我,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立礼貌和谐的学校,使这枝精神礼貌之花越开越红,越开越艳。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索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特别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如果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治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央主要领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点燃了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无限激情。

一百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个崭新的时代由此开启,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此改变。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7岁投身新文化运动的李大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呕心沥血,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岁参加五四运动的瞿秋白,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立志要给苦难的中国“辟一条光明的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用坚定的信仰与信念,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烛照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穿越百年风雨,青春的力量始终在华夏大地激荡,始终为国家和民族凝聚着无限的活力和激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35岁及以下党员达2367.9万名,占比近四分之一。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都是30多岁;在脱贫攻坚战场,涌现出一批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先进个人;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以青春之热血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明确人生目标,在抱定必胜信心中奋发有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一百年前,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曾这样激励青年在黑暗中走向光明。一百年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展现新时代青年对党和人民的庄严,传承着接力奋斗的澎湃力量。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为青年人搭建起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勇担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一个个立志于“强国有我”的奋斗青年,定能凝聚在鲜艳的党旗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爱国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话;一个举动;一件事情。说它大,我们中国14亿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看了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的,顿时受到一阵感触,活了这么久,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要知道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强盛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你住免费的宿舍,让你用免费的课本,为的就是要培养你这人才。

要知道,我们并不是为了吃饭而读书,并不是为了兴趣而读书,我们现在的努力是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如果说,你读书为了吃饭,那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到街上随便找个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会有饭吃,而且还有人伺候,有人为你做饭,睡觉的时候还有人为你站岗。你的东西一样都不会少,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强盛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国人的梦想,可终究是要付出行动的,一个国人如果不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那他还有什么国人可言。

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流传至今仍不灭,这就是精髓所在。而有些人崇洋媚外,摒弃老祖宗的东西,去看那些外国人的脸色,这跟叛国贼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学英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字体优美,发音文雅。多么神圣的文字啊。而我们的学校却给我们安排了英语课这一项课程。要明白,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不是为了去伺候他们,为他们端茶倒水的。我们必须要学,我们不能不学。因为他们这个国家比我们的国家强大,所以我们要用他们自己的科学来打败他们。

东方的节日是非常热闹的,象征颜色是红色。而西方的节日冷冷清清,跟我们的节日完全不搭调。在我们东方的国家里,过着西方的节日,实在有损我们国家的国威。

我们的国家比不上别的国家,我承认,但我们必须要振兴我们的国家。有人说:你看人家外国人真好,住着高楼大厦,开着迷你轿车,我想当外国人。这样的想法是坚决不对的,我们只要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振兴中华。

国家在哪里,我看不到它。其实,我们就像那诗人一样“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你现在所在的领土就是国家的领土,吃的粮食,买的东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国家的。所以,从地上捡起一块垃圾就是爱护国家,节省一粒粮食就是爱护国家,所以,这就是爱国。

许多人对于留学生的观点很多,少数人认为,留学生不应该留学,万一学了知识不为祖国贡献,反倒胳膊肘往外拐,这不就麻烦了。其实去留学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一去不回这才是一个可耻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论你已是个多大的官,你的官职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你命名的;不论你的英文有多棒,你的母语始终是汉语;不论你的国籍迁到了哪里,你的祖先始终是炎黄!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被称为中国的“四史”,这部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参考书。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史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还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二段:政治智慧(250字)。

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治国之道,这对我们今天的政治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李斯的“六国论”和汉高祖的“刘邦论功行赏”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国家统一和治理的重要思路。我们应当认识到,一个强国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高效的治理能力,只有通过善于治理,才能营造出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

第三段:经济发展(250字)。

通过四史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例如《史记》中记载了汉朝的铸币制度、农田水利建设等,以及《后汉书》中后汉兴起时的税制改革。这些经济制度的实施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并演变为后来的制度和政策。我们今天需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竞争机制,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文化传承(250字)。

四史所记录的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也传承了古代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今天需要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人才。

第五段:军事国防(300字)。

叔孙通在《史记》中阐述的《兵法》和孙武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孙子兵法》等都是古代的军事经典。这些著作不仅对古代战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也为我们今天的军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结(100字)。

通过研读四史,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还能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智慧和经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体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强国需要政治的智慧、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军事的国防。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智慧和经验,我们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启示,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中国有一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体现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有四部史书被誉为“四史”,即《史记》、《汉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四部史书是中国历史的宝库,涵盖了从上古到近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汲取智慧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四史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祖国的历史,也能够启迪我们的思考和学习方式。

第二段:认识优秀的历史人物(200字)。

四史中记录了众多杰出人物的故事,如《史记》中有司马迁、项羽和刘邦;《汉书》中有吕后、王莽和光武帝;《三国志》中有刘备、曹操和孙权;《资治通鉴》中有李世民、李白和杜牧等等。这些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智、坚定的意志和伟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榜样。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同时也可以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三段:推崇团结和合作的精神(200字)。

在四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人物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史记》中,项羽和刘邦原本都是楚汉敌对关系,但最终通过团结合作,成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在《三国志》中,三国鼎立的时代看似混乱无序,但曹操和刘备等领导者的善于整合资源和团结纳才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迎接挑战和战胜困难。

第四段:重视知识的重要性(200字)。

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四史中的历史人物们都对知识持有高度的重视。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了完成纪传体全书而再三求教于各方大儒;在《汉书》中,刘邦为了执政后能够有条不紊地治理国家,积极学习典籍;在《三国志》中,刘备和曹操都创立了文化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都表明,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内涵,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段:对于阅读的启发和体会(200字)。

阅读四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体会。首先,通过阅读四史,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其次,四史中的历史人物故事启示我要勇于面对困难,不畏挫折,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后,通过阅读四史,我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

总结(100字)。

阅读四史强国不仅能够让我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启迪我们的思考和学习方式。通过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经验,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团结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战胜困难。同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四史给我带来了关于自我认知、面对困难和学习的启发,我相信这些体会会对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史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悠悠中华五千年。回望历史,我们仿佛看见了“孔融让梨”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美德是无价之宝,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一生都助人为乐。雷锋利用他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当他做了好事,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他却不以为然:“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这句话,被人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吴斌——最美司机,就在去年的5月29日,有一个不明铁块击碎车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他从容不迫,强忍剧痛将车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做好停车措施,确保了24为乘客的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事过后,乘客都很佩服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千万亿的人。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20__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刚巧被她看见了。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孩子无生命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大家称为“最美妈妈”。一提到她,无不让人称赞。

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因为我们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幸福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