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 高考出征壮行致辞(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4:09:41 页码:12
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 高考出征壮行致辞(4篇)
2023-01-01 04:09:41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一

2.对命运承诺,对承诺负责

3.乐学实学,挑战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

4.请老师放心,我是你最骄傲的学子;请父母放心,我是你们最争气的孩子。

5.再苦再累不掉队,再难再险不放弃

8.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9.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10.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11.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将平时考试当高考,高考考试当平时。

12.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13.我心飞翔,路在脚下。

14.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15.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6.学练并举,成竹在胸,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得。

17.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8.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19.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20.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描写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很高兴能再次充满勇气站在这个舞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激情、冲刺胜利》。请同学们记住三句话:一、选择奋斗;二、磨练意志;三、矛盾中发展能力。

一、选择奋斗

高三,只是整个高中阶段中一个特别的阶段。请大家相信,高考,并不是我们无可奈何的应付,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总结那些已取得成功的高三学生的经验,我们会发现,他们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能以的状态迈向考场。既然我们选择了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那么高三的奋斗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应该像那些让我们感到骄傲的师兄师姐们那样,勇敢地面对高三、面对高考、面对人生。其实:“奋斗,又岂只在高三!”

二、磨练意志

既然是奋斗,是拼搏,就必然会有艰苦。正如七中高三学生所言:“高三,较以往少了些闲情逸致多了些紧张忙碌,少了些轻松愉快多了些苦苦思索。”‘苦’,并非我们所追求的生活,但它是需要实现某种理想,达到某种目的时付出的代价。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高三的艰苦不仅是一种代价,更是磨练我们意志的机会。

三、矛盾中发展能力

高三学习生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面临更多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高三的矛盾是不可回避的,如:教师复习计划与自己复习计划之间的关系;自己的系统复习与对付考试之间的关系;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些众多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真正的矛盾。

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得坚持思考,就得寻求老师的指导,就得经常对自己做出科学的调整。这些不仅是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是在培养自己整个的综合能力,甚至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总之,高三我们将不可回避的面临艰苦面临矛盾。如果我们勇敢的面对它们。将它们当作我们成才过程中的一种契机——意志力增强的契机、自学能力培养的契机、智力能力发展的契机……,那么我们在高三整个奋斗过程中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功,而是综合素质、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成功。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更祝愿我们的高三学子们六月折桂、金榜题名!

描写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三

老师说,作文加上真人事例,30分变50分.

1.史铁生,高考作文一号人物,反正只要提到身残志坚除了三天光明就是他了.没有人在乎他自杀未遂了多少次.

2.苏轼,因为在作文里出现频率过高,现在已经成为禁忌型选手,反正只要是怀才不遇就是他.虽然明明他的才华在同时代里都已经名满天下了.

3.这几年突然开始流行梵高,当他终于从文青的世界退隐,他就进入了高考作文的世界.提到梦想就是他,吃不饱肚子疯了还想着艺术,谁能比他更纯粹?

4.所有人都会记得屈原,因为他爱国爱到丧心病狂,因为他的《离骚》实在太难背,保证了所有人遇到爱国题材时都第一个想到他.

5.当作文里需要一个为事业牺牲自我的人时,就一定少不了居里夫人.高考作文里能拿来用的女人本就不多,她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6.挫折就是爱迪生的代名词,所有人写作文时能准确写出他失败了999次,以及他流过的99%的汗水.

7.在高中生眼里,陶渊明就是淡泊本人.虽然作文里需要提到淡泊名利的时候并不多,但是只要一淡泊就是他.古代隐士很多,但属他隐得特别出名.

从小家境败落,一直做着小官混饭吃,还不认真干活,时不时就跑到乡下度假.到了41岁好不容易混到了彭泽令,干了80天就辞职走人……感觉是个射手座.

8.为国为民奉献牺牲的典型并不是袁隆平,但他是个还活着的当代人,所以在作文里就有了极高的曝光优先权.

9.司马迁反复出现在语文和历史课本里,是永远的重点部分,最终把我们童年被司马光洗的脑给洗了回来,高考作文里当然要有他的一席之地.最棒的是,不管是勇气梦想希望坚持无畏……反正大部分关键词他都能靠上,是最喜闻乐见的万能选手.

描写高考出征壮行心得体会四

我是倾向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小李作为风采人物的。我们之前预测过今年高考作文题,在创新的话题下,列举过三个参考子题:《美丽的创新之花》、《创新的意义》、《为有创新活水来》等几个题目。这并不是说因为我们预测的方向如此,我们就要强词夺理或者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是审题的主方向。实际上,我认为这个题目反应的是我们国家未来、现状和历史的重大问题。

中国在前些时候出台了“中国制造20xx”,这被认为是德国“工业4.0”之后,中国制定的中国版“工业4.0”。“工业4.0”被人们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革命,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命题。不同于改革,改良。而是一场将颠覆现有工业模式,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革命。

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席,第二次工业革命缺席,导致了中百年屈辱。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幸运地上了末班车。使我们在沉重的历史中缓了口气。

这次高层果断提出中国版工业4.0。其抓住机遇实现中国崛起的意义十分明确。

作为教育者,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中国和德国同为制造大国,两国的制造业区别是什么?毫无疑问,中国大而不强。沦为世界的工厂,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而缺乏创新的许多“山寨技术”,使我们多了许多“工匠”,获得的却是低附加值的报酬。这是不是和“大国工匠"“老王”几分神似?而其中“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看似褒扬,却有点暗藏杀机的意图。也是命题者的智慧表现。

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有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高中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

"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这是“点”的中庸式的生活。这不就是“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界美景”的小刘吗?

这是历史的记忆。

所以我说,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小李代表了国家的需要的人才,“老王”代表了中国的现状,小刘,则是属于历史的追忆。

时代呼唤的是小李式的创新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