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 生命誓言违法变道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4:59:06 页码:11
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 生命誓言违法变道心得体会(6篇)
2023-01-02 04:59:0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一

1、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通过学习冯新柱案通报,冯新柱毫无“四个意识”对党不忠诚,组织观念淡薄,党性意识缺失,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对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不力,消极应付;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对抗组织调查,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吸取冯新柱案严重违纪违法教训,对照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言行,自己能够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还要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掌握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

2、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赢打好全区脱贫攻坚战方面。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但面对艰巨、重要、严肃、复杂的脱贫攻坚,回想前一阶段帮扶工作,虽然对历次上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进行了整改,但自己感觉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认为脱贫工作和我们信访干部关系不大,只要把接待群众做好,局里有驻村工作组组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平时有空了到村上转转、看看,把自己帮扶的两户走到就行,在脱贫攻坚工作关注少。对各项脱贫政策照抄照转,理解不深,群众问到脱贫政策,存在现学现解答的现象。对帮扶的两户贫困户(朱亮、周建荣)没有立足客观实际,制定的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大而化之。

3、在始终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牢牢守住党纪国法底线方面。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明辨大是大非,真正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4、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变方面。对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寻找自身不足和差距,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净化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做到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没有参加过乔迁、满月、生日等宴会,也没有随礼;到北京、西安出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5、在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方面。能够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坚持抓部署、常教育、严管理、勤督查,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自己和全体部门干部对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做到防微杜渐。在工作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处处起表率作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决服从局党组统一安排,按照分工找准、摆正个人位置,紧密配合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局党组的各项决定以及各项中心重点工作的推进,没有搞个人主义和部门主义。同时,能够珍视和加强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和互相支持,努力做到沟通及时,配合密切,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融洽相处,共同促进,自觉维护班子的整体形象,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树立一盘棋的工作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局党组的决策,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局党组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第一,理论学习不扎实。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论述,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导致在工作中存在以偏概全现象,没有及时转换角色,还是用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不主动导致事业心、责任感淡化,对工作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第二,服务群众观念淡化。在思想深处,对群众工作重要性认识还存有偏差,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内涵理解的不够深入,在为群众工作的时候,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党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导致群众观念淡薄,主观意志成份多,形式主义成份多,服务群众意识少。对群众诉求换位思考不够;面对上访群众,讲的最多的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事情得不到解决,我们也没有办法,请理解;而不是真正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拉远了与群众的情感距离,从本质上看这是群众观和政绩观出现了偏差。

第三,艰苦奋斗精神减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过去的艰苦奋斗只在电视、电影中看到,奋发进取、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的意识逐渐淡化。觉得大事、难缠的事都有主要领导定,自己现在跟着学就行,执行好就行,毕竟人年轻,提拔时间不长,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对分管工作要求不严,不能精益求精,工作效率不高,习惯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是怎么干,缺乏创新;对自己分管的事,也很少去了解、学习、掌握。深刻反省,这些都是意志消沉,艰苦奋斗精神减退的体现。

第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对照典型案例,深入查找自身不足,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自觉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省委部署和要求,正确把握工作定位,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第二,扎实做好脱贫脱贫攻坚工作。脱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的是党性。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深知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在其位谋其政,在追赶超越活动中签订的有关脱贫攻坚的军令状必须一诺千金、奋勇向前。当前,脱贫工作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自己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这是党中央明确的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当前的首要工作;深刻认识中央对精准扶贫的高要求、把关之严前所未有,用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推进;深刻认识我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差距较大、形势严峻,秉持从严从实的态度,自觉担当,不折不扣兑现签订的军令状。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意见规定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特别是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第四,强化宗旨意识,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树立宗旨意识,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始终以最强的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事业观,切实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带头厉行勤俭节约。注意从小节做起,讲操守、重品行,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正派朴实的生活作风,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坚决杜绝请客、送礼现象的发生;培养健康情趣,习惯简单生活。坚决摒弃任何以权谋私的杂念,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树好正气,始终保持信访干部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二

根据全县统一安排部署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聚焦主题、对标对表,认真学习研讨、深入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结合自身实际,以案为镜、以案为戒、以案示警,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做到对镜反思、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思想认识、严明规矩、作风整顿上,受到了一次激荡心灵的思想洗涤、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升华、一次终身受益的党性锤炼。通过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纵观自己的成长过程,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经得起诱惑和考验,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照要求,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政治敏锐性不强。有时从政治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做得还不够,政治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各类问题与当前政治形势的内在联系思考不深,认识事物停留在表面,未看到本质,对事物的了解不深刻、不全面。二是落实行动不快。平时总是感觉自己身处基层单位,在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方面,站位不高、理解浅薄、行动迟缓,有时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态和想法,没有做到事不隔夜、案无积卷,迅速落实、快速部署。有些工作即使布置下去,立足点搞的不明、切入点找的不好、结合点选的不准、支撑点抓的不实,致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大局意识不足。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时,有时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站在全局发展角度考虑不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抓落实的态度不积极、不坚决。

(二)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方面

工作中,我反复研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中央《八项规定》等党纪党规并自觉加以实践,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坚决抵制“四风”问题,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改变,但是同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碍于情面,不愿管。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错误思潮、违纪问题,自己有时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怕得罪人,缺少斗争精神,不敢直面、不敢直言。二是缺少碰硬,不愿抓。对自己分管领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有时盯得不紧、抓的不死,对一些棘手问题,有时存在躲开走、绕着行的想法,特别是对一些年岁较大的老同志,他们执行纪律不严、工作作风不实,总认识不是自己这一任上形成的问题,就不愿去抓、去管。三是警示不足,不愿思。综合运用发生在身边的xxx、xxx等案例自我警示教育不够深入、全面,对相关案例有时候抱着看新闻的态度去对待,觉得自己不触碰纪律红线,严格遵守规矩即可,没有严格对照反思,未能做到防微杜渐。四是参谋决策,不愿说。民主决策作用发挥不充分,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不足,没有履行好民主参谋、协助决策的作用,在党组会上,只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直接分管的工作发表意见不主动,不充分,多数时“没意见”,不愿说。

(三)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方面

工作中,本人能够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旗帜鲜明的批评和纠正分管领域的的违规违纪言行,但用对应新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在履行“一岗双责”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倾向,工作谈业务多,谈正风反腐少,到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参加考核,有时候讲个话就走,帮助基层找问题、挖症结、出对策少,在落实“双重责任”上还需要加大力度、抓紧抓实。二是压力向下传导不到位。对自己分管的领域,有时满足于规定下发了,开会讲到了,平时提到了,对基层党组织及领导干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和跟踪问效,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上还有提升空间。导致少数党组织对党风廉政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系统性、行业性、领域性违法违纪易发多发,群众身边的腐败时有发生。比如我去年联系的xx乡镇,今年出现xxx违纪行为,虽然是事件发生时,我已经没有联系该乡镇,但对此我仍负有较大的责任。

(四)在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强化党内监督、防控岗位风险、健全制度机制、严格制度执行方面

工作中,本人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相较以前纵向对比,有较大进步,但横向与其他班子成员对比,差距仍大。一是理论研学不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两个维护”方面的相关重要论述,学得不深、理解不透、掌握不全、解读不准,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理解和只言片语的掌握,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学用结合、以知促行。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多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碰到需要才找依据、查资料。二是风险应对能力不强。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不能时时刻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发展。对一些隐性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破解难题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多。有时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自觉运用新思想、新理论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还不多,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足。

经过深入认真反思,感到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放松了学习知识的坚守。早年工作期间,始终充满着对学习的热情,时常秉烛夜读、努力专研,精神上是丰富的,工作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工作时间长了,学习的劲头有所减退,产生了吃老本的思想,主观上认为自己工作几十年了,经验丰富,知识储备的够用了,在学习上积极性有时不高,产生了惰性,滋生了“偷懒”的想法。客观上,为了锤炼队伍、历练干部,往往把工作担子压给了下属,满足于安排和指导,却忽略了自身对工作的学习、研究和思考,虽然队伍整体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但是自身的学习却下降了。

2.放松了宗旨意识的强化。自己出身农民,从小长在农村,自我感觉与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参加工作后又在乡镇工作过多年,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自认为党的宗旨意识是比较强的。但是对照焦裕禄精神,却发现在强化宗旨意识方面,自己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做的不到位。无论是在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过程中,还是平时工作安排中,会议讲话里,都把宗旨意识时常挂在嘴边,说的比较多,而在具体工作中体现的不好,究其原因还是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3.放松了自我要求的提升。觉得自己参加工作20余年,从小接受的就是革命传统教育,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很深的感情,工作尽职尽责,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群众公认度都很高,是能够经得起组织检验的,于是便产生了自我满足的思想,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拿自己的成绩去比别人的不足,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只求过得去,不求标准高的问题,致使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自己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殊不知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干工作没有休止符。

(一)加强理论学习。从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特别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将理论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工作细节上,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授课,不断增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举措,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强化宗旨意识。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将其作为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个人利益坚决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与群众交朋友,以平等、谦和之德温暖人、感召人、凝聚人。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百姓的当家人。

(三)改进工作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和名利,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积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决策发扬民主,摒弃长官意志,坚持分工不分家,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克服消极思维和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强化大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保持清廉本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荣辱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抵制歪风邪气。严守廉政纪律,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有违党规党纪的坚决不做,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坚决摒弃。坚持“一岗双责”,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决不触碰制度底线,作廉洁自律的表率。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能从简的一律从简,明令禁止的坚决不办。

(五)创新思路举措。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干到关键处,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碰头会议制度,每周坐到一起,沟通工作进展,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面对复杂的工作形势,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力量,认真吸取好的经验做法,着力破解融资、用地、人才等制约瓶颈。打造高效务实、团结奋进的机关形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三

根据市纪委安排,按照《关于汲取黄在新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认真开展专题警示教育的通知》文件要求,现联系自身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纪法意识的现实情况,对照六个是否,进行了自我检查。

1、是否存在对党不忠方面。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到李曹镇纪委书记,工作勤恳,尽职尽责,能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老实,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保持思想清醒。

2、是否存在用权不廉方面。

我能做到廉洁用权,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规依纪依法办理相关案件并正确行使权力。能按时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以端正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3、是否存在律己不严方面。

我能讲规矩、守纪律,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工作中主动性较差,思想上懒于创新。

4、是否存在家风不正方面。

本人生活中不存在奢靡、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的倾向,有严谨而又良好的家风家教,家属及亲人都能自觉遵纪守法。

5、是否存在交往不纯方面。

本人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保持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三观”正确,交友谨慎,并经常提醒自己,尊重他人、信守承诺,不存在与服务对象交友的情况。

6、是否存在监督不力方面。

做为基层纪检干部,我能坚守初心使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中,严格监督执法程序,在本镇范围内运用多种形式开张监督检查工作。存在问题:一是怕监督得过细。李曹镇整体工作推进顺利,各班子成员的尽责发挥,监督得过细怕挫伤其积极性,产生心理压力,因此仅限于会上要求、面上强调,致使有些工作拖沓,不能及时完成。二是怕监督得过严。全镇干部从上到下都很辛苦,如果监督过严容易抵消其工作热情,显得自己小题大做,这些都说明我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还有待增强。

(一)理论学习仍不够系统。

一是对纪检工作要求学习的《规则》、《条例》研读不够深入,存在以实际工作代替理论学习的现象。二是对个人时间分配不合理,工作和学习存在矛盾,没有利用好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的自学,缺乏主观能动性,理论学习有所放松。

(二)宗旨意识需不断强化。

思想上有忽视群众的倾向,没有真正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感情上有疏远群众的倾向,下基层倾听民意,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时候比较少。

(三)开拓创新意识不足。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架还不够清晰。就如何结合乡镇工作,干出乡镇特色存在观望思想,本职工作也是上面推着走,缺乏率先示范的创新勇气,不能求新求破,不敢身为人先,根源还是开拓创新的意识还不足,决心和勇气还不够坚定。

(一)强化意识,坚定自信。

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时刻对照党章党纪,牵住四个意识,看得清大势,站得稳脚跟,辨得清方向,不当糊涂虫、墙头草、两面人,始终与党中央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拍。

(二)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

工作摆进去。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敷衍应付,不拖泥带水,努力让群众满意而归。学会在细微处看实质,现象中看本质,不被表象所惑,不被人情所困,不搞无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真正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把群众摆到最高位,沉下身子,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把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作为干事情、做工作的首要问题,主动到群众中去,善于从问题中查找不足。基层调研不再停留于支书、村长一级,要做到走访入户,真真切切的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实际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提升纪检干部队伍的形象,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四

按照省、市地方税务局提出近期在全省地税干部中开展以罗发玉违法违纪案件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努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罗发玉违法违纪案件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很好的明断得失的镜子,作为我个人,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警示。思考这个典型案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养和领导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和权力观,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筑牢思想上的防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罗发玉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子弟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也曾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随着权力和地位越来越高,周围的赞扬和吹捧越来越多,他逐渐地不清醒了,把廉洁自律的要求和接受监督的要求置于脑后,逐渐开始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最终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蜕化变质为人民的罪人。罗发玉的落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思想上的蜕变始于思想防线的崩溃,由生活作风的失检,到想方设法以权谋私,逐步发展到经济上贪得无厌,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最后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之路。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面对各种诱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经得住考验,迈得过关口,罗发玉走向自我毁灭,再次印证了这样一条真理: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作为组织的一员,既有监督的权利,也有接受监督的义务,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对象。身为领导干部,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不论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绩,都应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组织,任何人离开了党的组织,离开了领导集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终将一事无成。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大小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是密切相联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办人民群众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作斗争,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能不能正确对待名、权、位,是对领导干部十分现实的考验。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表率,才能把一个单位的风气树起来。如果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图美色,最终会在权力、金钱和美色考验面前跌跤翻船。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五

根据上级《关于开展**违纪违法案反思剖析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违纪违法案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反思,重点从“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为民情怀”四个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明确了今后整改和努力的方向,现反思剖析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以工作忙、事务性工作多等理由,很少挤出时间静下心系统全面的来学习。二是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遇到问题才去翻理论、找政策,往往一忙起来,就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有时认为是生活小事,警惕性不高,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对党员干部谈到一些低级趣味的观点和言行,没有第一时间亮明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态度,直面提出批评,自我要求不严格。

(二)精神状态方面

一是开拓创新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认为尽心尽力抓好落实就行了,思想上有按部就班,不求创新的思维定势,在一些工作上惯性地用老办法去处理,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干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在面对复杂工作局面时的一些新举措、新办法还不够多。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和研究不够。二是谋事创业的激情还不够高。作为局党组班子成员,对于全局性工作的谋划主动思考问题不够,组织协调工作不大胆,顾虑多,怕干得过头了。对自己分管和牵头负责的一些重要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但督促检查和推动落实的措施跟进不够,对于上级部署和比较关注的一些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推动工作,但与上级沟通和主动汇报工作很不够。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工作上还存在急躁情绪。有时布置下去的工作任务,总想着尽快完成,尽管知道一些事情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但还是不断催促,给分管科室同志解决问题预留的时间和空间不足。二是坚持深入基层不够扎实。自己下企业的次数不少,也多次深入园区和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但大多数时候是向园区和企业相关负责同志了解下情况,提出一些相关要求,直接面对基层企业工人了解情况的机会不多,很少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具体、专题性的研究,缺乏钻劲和韧劲。

(四)为民情怀方面

一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对服务对象反映的小问题、小事情,总是以有具体的科室负责,应该由他们先行办理,产生了高高在上的错误思想;二是联系群众不够紧密。习惯召开科室会议来了解社情民意,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不经常,到企业开展工作存在提前打电话现象。对企业生产困难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彻底;三是抓工作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顾眼前多,顾长远少,对上级关注的事、领导安排的事抓得紧,对群众期盼的事关注不够。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还不够牢靠。从工作经历来看,经济一线部门呆的时间短,遇到的坎坎少,缺乏对经济工作的真正了解。随着实际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职位升迁,逐渐滋长了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理想信念逐渐减弱,开始产生了一些惯性思维和懈怠思想,觉得革命奋斗的道理大家都懂,理论学习是老生常谈,忽视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持不懈改造,消磨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气。面对具体困难问题,办法不多、点子很少,一筹莫展。客观上是缺乏精神意志的磨练,主观上根源还是在于忽视了对我党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运用,理想信念有所减弱,造成在面对矛盾和困难时,锐意进取精神不足,攻坚克难作风不强。

(二)宗旨意识还不够主动。认为自己在部门工作多年,经验不少,加之工作、事务缠身,以致学习理论的劲头没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矛盾的时间少了,精神状态和进取心也不够了。深入剖析这种思想,还是考虑个人的利益多了一些,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了一些。由于宗旨观念在头脑中扎得不够牢,总认为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没有很好地针对问题沉下去。说到底,是主观上思想放松了改造,精神产生了懈怠,党性修养出现了滑坡。

(三)党性修养还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事务主义”思想,从党员领导干部的角度出发主动抓好自身思想建设的自觉性差,强化党性修养不够深、不够硬。把主要精力放在具体工作事务上,放松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以为患、反以为荣,觉得自己党性修养还可以,没有静下心来细学党的文献,研究领导讲话,造成理想信念不够清晰,不能够用党的理论正确指导工作,不能够用良好的党性修养及时纠正自身出现的偏差,造成自己同“三严三实”的要求存在差距。说到底,是主观上思想放松了改造,精神产生了懈怠,党性修养出现了滑坡。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及其原因,本人将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原则,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

(一)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坚持落实好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每周安排1次自学,每月安排1次集中学习,做到反复温习、熟记于心,切实形成敬畏纪律、遵规守矩、不踩红线、不越雷池的良好氛围。同时,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依据,在任何情况下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将始终坚定政治信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思想,做好心无杂念、行不乱章。始终强化党性修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增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自觉性。

(三)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认真践行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方针,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制度,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愿、所缺所需,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集中力量办好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做到解决不到位不放过,确保为群众排忧解难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四)进一步严守纪律规矩。本人将始终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把牢政治方向,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始终按照《党章》、《准则》和《条例》要求,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自觉按原则和规矩办事,坚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最新违法变道心得体会模板报告六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4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5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7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1.3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4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

1.5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1.7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二)自尊自强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7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2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

2.4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

2.6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三)心中有法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3.3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3.4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一)交往与沟通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4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1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1.3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1.4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1.5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二)在集体中成长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4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1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2.2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2.3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

2.5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开展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

(三)权利与义务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2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4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3.2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3.3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3.5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3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4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1.1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1.2开展“假如没有网络,我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1.4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1.6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内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1.7举行“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主题班会,认识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2.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2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3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4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5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7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8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9 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2.1调查本地区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讨论共同设计一条珍惜资源的宣传标语。

2.5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2.7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9以世界地图为依托,开展“我在地图上旅行”的演讲活动,收集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素材,积极感受“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三)法律与秩序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3.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1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3.2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3.3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3.5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关于活动建议的说明

以上表格中的课程内容不全配有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的编号是依据与之相关联的课程内容的编号进行编制的。活动建议仅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境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合理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

教材编写者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本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体现课程理念,紧扣课程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二)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

(三)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教材编写应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含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