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心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5:04:14 页码:9
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心得(8篇)
2023-01-02 05:04:1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佳木斯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有哪些变化?11月,小学部分三组深入到全市各小学进行调研。

我们这一组一行5人,先后进入佳木斯第六小学、郊区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实验校、东风区松江小学、二十三小学、农垦小学等7所学校,平均每人听课14节,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业、试卷。

从总体上看,老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示。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方向稳步发展。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感触最深的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阳光开朗的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师组织折纸、填图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发展:线段、长方形、圆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师与王丽丹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佳二十三小李玉荣老师“珠心算”一课,展示了数学课堂灵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师的《可能性》教学,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学习任务单”后,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孩子们分工明确,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王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导入精彩,从教学楼照片抽象出基本图形,情境生动、贴近学生。导入部分的铺设、面积公式复习等,关注了各层面学生发展。发挥了“小班额”优势,学生数学思维处同龄孩子领先地位。生生间的深层次互动得益于王老师的独特教学艺术。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能让我说说自已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在十五小,所听课题是:《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农垦小学张海虹老师、王英涛老师、赵健老师、赵化连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得益于校长、主任办学理念新与创新意识强。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东风区松江小学王桂凡老师的《笔算除法》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说、试商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还需加强,加强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调研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很多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思考、认识与理清。

3、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挖掘不够深刻。缺少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4、评价。调研过程中发现,有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及时,但,激励作用不足。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对发展性的评价的理解有所欠缺。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结论性的语言。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4行7字诗中含有字的个数,一名孩子汇报说:2_4加5_4我得到28个字。教师评语说:“错了,老师的要求是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你没有按老师要求做。”课后与老师的交流改进建议:激励为主;先肯定孩子把诗歌分两部分后求字数是很好的办法。之后,再追问孩子:如果用7的口诀,你怎么做?这样一来,即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关注。

5、作业。教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还可有所创新与突破,教给学生科学的作业方法;比如:可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簿”,将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标注,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也可尝试学生编题,互评、互批等。开放性作业与评语、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设等,我们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努力。

6、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体现的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外显,如何让学生把思考表达清楚?教师的重视与培养是关键。

三、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加强读书学习。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教研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与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这块的阵地,加强集体备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

3、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近十年课改的实验,趋于成熟。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扎实实验。

4、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难忘的20xx刚刚过去,憧憬着xx,我迎来了我的第一件大事——实习。2月28日我就踏进了实习学校——xx县第一中学。这是我县的重点中学,以前我就在那里读书,那里培养了我,走在校园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时常为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教师而担心,不过这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上学期我就和以前的教务主任联系好了,她也很高兴答应愿意带领我进行实习,并安排了几位指导老师指导我实习,在此也向李老师表示感谢。

我将实习时间定为两周:第一周(xx月xx日——xx月xx日)主要实习内容——听课、熟悉教材、了解实习班级的基本情况、讲课。第二周(xx月xx日——xx月xx日)——辅助管理班级、讲课。

在实习期间,我要安排好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同学的上课课程。还要督促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辅助管理班级,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把实习情况及时反映给教务主任,还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先介绍一下我将要带的班级情况:xx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xx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这两个班每天都有两节数学课,即两个学时,晚上还会有晚自习。没有课的时间我就在数学教研室里批改作业、准备教案,或者到别的班级听课。

我的教学实习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听课。

所谓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教学特点,还可以与他们

交流,探讨教学方案,这样自己在教学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在初一年级组听取了xx等老师的授课,他们各有特点。如张老师在讲课时选取典型例题介绍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实习的第一周里,我就经常坐在后面听老师讲课。这种听课和我以往的听课不一样,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要学习的知识真的很多很多。

2、讲课。

讲课是实习最重要的内容,是锻炼一个实习老师最有效的方式。首先,上课前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怎样安排教学过程等。在课堂上除了将课讲明白,还要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因为有许多问题可能发生。例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朱老师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适当开点玩笑,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管理课堂纪律,排除外界干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这些都是一个老师应锻炼和具备的应变能力,只有管理好课堂,讲课才能达到效果。

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些新授课,习题课。每次上课前,特别是上课前我都会去和朱老师讨论教案,希望他指出不妥的地方,尽量减少在课堂上犯错。

我上第一节课时自我感觉并不紧张。我对这节课做了充分准备。当自任口才还不错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我从此也就明白到,我要上好每一节课,一定要做到以学生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以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授课。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备课更认真了,课前也在心里反复试教,我后来上课时的效果就好多了。虽然时间方面掌握得不是很好,可要传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听懂。作业反馈学生的掌握效果也不错。可以算是成功的开始。

在任课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和反复琢磨后,我的课一节上得比一节好,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都能做到突出重难点,板书清楚,语言流利,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授课时间,也能够适时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上课时的课堂纪律也能完全在掌握之中。可是做个好老师并不是只要做好这几点,还有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等方面都需要有所突破。

这两周我主讲“二元一次方程”这章,本来这章的内容是不用两周的课时的,但是教务主任考虑到我是实习老师,以前没有过经验,为了避免我讲不好同学们掌握不好,最后还得请别的老师重新讲一遍,所以多给了我四次课时,让我循序渐进的学习讲课。

以下是我的教学内容安排:

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4.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

6.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7.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8.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10.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问题,即怎样把实际问题建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

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习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

础分占总分(120分)的8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

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

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

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

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

分要合理,主要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4)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5)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

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6)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7)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

(2)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4)详细统计中等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中等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中等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6)评讲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7)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8)注意总结考试方法与技巧。

平时教学的方法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重视复习备考工作,要解放思想,改进教法。努力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调整意见及考试说明,人手一份,上每一节课之前,认真推敲,把握好教学标高,找准重难点。积极探讨如何改进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基础。重视发挥教材的作用。a、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b、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迁移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经常发动学生联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协作,发挥好集体作用。每周一,备课组成员在一起研讨下周所要复习的内容,每课的重难点,例题、习题的选择、处理,做好具体的分工。每人负责写好一课时的教学案,然后个人根据自己情况修改后使用。

3、抓好落实。精选习题,认真及时批改每一次作业、每一张试卷,每天面批2——3个作业。搞好分层,分层作业,分层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进步,特别是踏线生。搞好辅导,每天解决踏线生1——2个问题。

4、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等。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单元 数一数 1课时

二单元 比一比 2课时

三单元 1至5的认识 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六单元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七单元 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单元 认识钟表 2课时

九单元 9加几 3课时

九单元 8、7、6加几 4课时

5、4、3、2、加几 3课时

十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只看题不做题

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不断翻书,却不肯亲自动笔练习。考研专家提醒考生,看懂了题不等于就会亲自解题,要以动手练习为主,锻炼好自己的运算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正式考试时会做的题而因为运算不过关而拿不到分。

没有明确分阶段

不分阶段复习是复习无计划的表现,分阶段复习,分清阶段复习重点至关重要。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阶段,结合考试大纲,从头至尾复习,达到记住所有公式、概念的目的。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通过练习,强化能力。

选错了“研友”

数学基础差,没有搞懂基本概念、公式的学生不适合直接上暑期和秋季的强化班。因为不同的班次有着不同的辅导目的,强化班解决不了学生的基础差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上强化班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强化班的目的在于强化,如果大家的基础不好的话还是参加一些基础课程,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

公式还没记清

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以高度综合题为主,是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公式、概念的阶段,绝对不应该作题时还要不断到书上去查找公式。其实,无论是作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作整套试卷,都要总结规律。通过作同一类型试题可以总结考试重点;通过作整套试卷,可以总结答题方法和时间分配方面的经验。

只顾闷头作题,不经常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少到可以多探讨出一种解题方法,交流的好,可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和坏习惯。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尽可能找到上课老师交流,谦虚好学,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让自己站到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高度。考研专家认为,这些都也只是一个片面地了解,真正的数学高分就是靠大家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复习,一步一步地总结归纳,将典型题型汇总复习,相信这样就不存在那些错误的学习方法了。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经过连续两年的高三教学工作后,我开始投入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平时也研读教材,探讨过新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但是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如何落实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为我平时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课题。白板技术的应用,为攻克这一问题增添了催化剂,推动数学课堂逐渐走向动态的课堂。也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次很好的反思。

这节课存在很大的计算量,如果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计算,就会减少思维量,减少解题的数量。如果只做分析,不求解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一部分内容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常规、典型的习题留作学生课前预习题。实践表明,学生很重视这次展示,做得非常认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内容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解决,从而带来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它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一堂有实效的数学课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广度,深度的发展。这节课是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复习,但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学生的思维开阔不起来。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我设计了让学生类比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探究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学生通过探究即找到了共性的方法又发现了差异的所在。在解决椭圆中点弦问题时,让学生主动去比较曾做过的双曲线的中点弦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领略数学知识的联系、丰富,且富于变化的一面,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树立数学发展过程的数学思想。

以往数学教学一根粉笔讲到底,缺少生动性,很难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如今白板技术的应用,能给学生提供数学动态的演示过程。在整合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时,我应用白板轻松的将直线动起来。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位置关系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体现于问题的呈现方式。好的问题呈现方式对问题的求解,学生思维的拓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探究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时,我采用了连线题的形式,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分别联立后消去y得到关于x的方程,让学生区分哪个是椭圆的,哪个是双曲线的。让学生发现不同,进一步探究产生不同的原因,再去探究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在探究“点差法”求中点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时,我设计了“找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找错,改错,最后应用几何画板演示轨迹,让学生切身经历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学习始于疑问,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积极参与,经历不断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了的思维、情感发展的空间。但本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教学中能关注到学生情感变化,但安慰,鼓励的语言没能跟上,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熟练。在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真正的主人上力度还不够。学生能总结的,能发现的,而在教学时无意中又抢了学生的角色。所以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平时课堂上尽量多地放手让给学生去做、去活动、去完成,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进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变书本的知识、老师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 有待改进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考虑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数学作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课前第一次的备课感觉内容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应该能够轻松接受。但是在第二次集体教研后,才发现本单元并不是那么容易,感觉有点难,就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吧,本节课有五个知识点:

1.加法的意义;

2减法的意义;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按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要求一节课把这几个知识点全部学完。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还沉浸在假期悠闲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组商量着第一节课只学习1、3两个知识点。上学开始后,按照惯例介绍青藏铁路,顺势出示例题,找条件问题,画图,学生很轻松的列出了算式。然后我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学生不加思索说:因为是求“一共的”,所以用加法。看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只停留于字面上。继续追问:求“一共的”一定用加法吗?思考片刻后,有学生说求“一共的”也有可能用乘法。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我引导说:看来很多求“一共的”运算大多都是用的加法,但也可以用乘法。继续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题,问题中都有“一共”两个字呢?请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可难住了部分学生,一分钟后,大约有20位学生举手,一学生说:小明有10本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小华有几本书?这道题用加法。根据条件,我画图,学生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说:因为有个“多”字,小华比小明多5本,所以用加法。

我追问: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减法吗?生摇头,这是一学生立刻举出带有“少”字的加法题:小明有10本书,比小华少5本,小华有几本书?从孩子们诧异的表情看,对此类的加法应用题很陌生。打破了他们思维的惯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加法应用题的线段图,找出共同点:由此顺利总结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反过来,只要是加法计算,一定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至此,加法意义学习完美收官。这节课这个点也是我从教20多年来首次突破,原来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刻领会加法的含义,学生学完加法后,按照思维惯性,还是认为“多”了就加,求“一共”的就用加法。所以遇到解决问题就会出错。教学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作业上看,有两个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1.根据203+147=350,写出另外两个等式。有学生写成:147+203=350和350-147=203。

写成147+203=350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也拿不定主意,和组内的成员讨论,朱玉老师认为正确,是根据加数+加数=和得来的,李丽和焕业认为不对,那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不是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观点都有道理。后来我又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这两个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这里看出,教材导向是要把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可能怕有学生改写成加法算式,所以先出示一个例子。所以加法算式也不算错,但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研究这样才有意义的吧。

2.根据67-55=12,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我要求写出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有学生写:12+55=67(根据加数+加数=和),晕……,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我想我可能没有给他们讲清这两个算式的“母子”关系。67-55=12是母亲,各部分名称已经固定,而12+55=67是孩子,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不知道我这样讲对不对,希望同仁们看到切磋切磋。有了以上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乘除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时,相对轻松了一点,特别是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其他两个等式类型题出错的也较少了。第一单元最后一节课是四则运算,关于小括号中括号的学习,课前备课,预设的是四则运算的格式学生会出错较多,于是课堂是除了把运算的顺序当作重点外,运算的递等格式也是强调了又强调。可是从作业上看出,部分学生运算顺序背的滚瓜烂熟,可应用时又不按运算顺序来计算。这部分的内容只有加强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