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 产业建设与培育的对策(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5:26:32 页码:11
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 产业建设与培育的对策(九篇)
2023-01-02 05:26: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一

黔江洞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其东连本镇大坟山村,西毗本镇楠木坪村,南接满店村,北邻小梅庄村,距大河集镇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3 户,总人口 983 人,国土面积为5.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耕地面积775亩,水田535亩。其中贫困户 47 户,贫困人口 143 人,已脱贫 19 户,已脱贫 56 人。当前贫困发生率 8.86 % 。

黔江洞村与国内众多小村庄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随着村庄宜居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陆速返乡,村民家用小汽车日益增多。由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导致村民交通出行比较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尽可能的改善黔江洞村村民出行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我村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此谋划《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该方案的项目工程对黔江洞村脱贫出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方案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黔江洞村与许多偏远贫困地区村庄一样,村民久居村庄结构存在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全村500余亩良田大面积流转,少数面积抛荒。流转出来的土地主要种植了百合,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水田没人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溪流及山泉水干枯。为了把黔江洞村建设成为宜居、脱贫、和谐、致富的新时代文明新村,《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该方案的编制符合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建设目标与各项规划目标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有利于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建设方案

一、主导产业

1、计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500亩,主要种植时令蔬菜,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有机无公害蔬菜品牌。前期以2、3组做试点,村集体出资建立20-50个大棚,前2年免费租赁给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批发价高的时令蔬菜,以点带面,扭转老百姓传统耕种的落后思想。在销售环节上,要打通大都市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

2、引进高品质水果500亩,以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扶持农户种植新型高品质水果“硒都金果”。硒都金果的特点是果体大,单果最重可达4至5斤,果子能抵御严寒冰冻;成熟周期长,挂果时间在240天以上,通常在冬季成熟,错开了普通梨成熟的高峰期;保质期长,果子成熟后还能在树上挂几个月;深加工优势大,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果醋;开发第三产业有较好前景,利用梨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3、发展油茶基地1000亩,把全村两边山上的坡地开垦出来,种植油茶,可以让荒废的土地得到利用,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以奖代补政策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同时也可以利用茶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在2018年春节之前,解决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困难,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汇集在村里的两个大水池,搞好安全饮水管理,自来水到户安装水表,按吨位收取自来水管理维护费,对两个漏天水池进行安全、卫生维护,加装水池盖板。

2、在2018年春耕播种之际,尽力做好耕种灌溉用水沟渠维护,让老百姓春季耕种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3、请求交通管理部门对村级公路扩宽硬化,目前的交通道路状况十分复杂,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轿车日益增多,我村的公路弯多路窄,坑坑洼洼积水严重,两辆车错车都很困难。

4、请求电力部门对我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我村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极大,是在1998年农网普时的设备,高低压电线裸露,变压器老化,老百姓生活生产用电得不到满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对马家湾鱼塘进行维护管理,加装防盗网、安装防盗监控,雇佣专人喂养商品鱼。

  2、申请政府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对所发电量实行全额并网。

  3、成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发农副产品的线下收购、线上销售渠道。

四、加大水资源、环境治理

  1、对村里的大型养殖场所要求业主做好污水、粪水排放处理。

  2、新建垃圾焚烧池、垃圾收集池,对公路沿线及老百姓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清理村内河流沿线的垃圾,劝导全村村民不能往河流倾倒、排放垃圾及废水。

4、做好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劝导。

五、搞好村级组织建设

  1、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年久失修,致使现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面积狭小,无法正常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陈旧,无法满足村民办事需要,墙面涂料脱落,电线老化,大门不好关锁。为了规范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办公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丰富基层党员组织生活条件,村支两委计划申请政府资金对其维修。

  2、完善村民办事不出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有事到村里办,办事到村里。

  3、做好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的宣传,实现村务、党务、财务、服务四务对外公开;搞好党建、精准扶贫的档案管理。

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1、着力打造黔江洞通黔江的山洞旅游开发。

  2、发展乡村田园农家乐旅游开发。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xxxx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xxxx年x经开区(汉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办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xxxx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共x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x万元,省级资金xx万元,共计xx万元。

xxxx年围绕主导产业培育xxx名农民,依托x市x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培训,x楚湘农业发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实训基地。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xx人,时间累计不少于xx天,跟踪服务不少于一年(或一个生产周期),每人培育经费xxxx元;技能服务型xx人,累计不少于x天,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

1.生产经营型

生产经营型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及辅导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青年农民以及农业乡土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兼顾其他层次不同产业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主要围绕市场营销、“互联网+”、规范管理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生产服务能力和安全生产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2.专业技能型

专业技能型以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服务人员以及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农业生产安全知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含农药化肥“两减”技术、土壤污染防治等)、农业政策、金融政策、农药经营与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坚持“选准对象、确定机构、创新模式、配套扶持”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区主导产业,组织农民培训。

(一)选准培训对象

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为年满xx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我区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让有需求的农民得到所需要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登录“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报名。xxxx年、xxxx年已培训的学员,不得参加同一类型培训。

(二)科学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我区主导产业,按照行业指导和技术推广职能,确认x市汉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育机构承担本行业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培训机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定培训机构,按照产业、类型、区域,确定培训、实训、实习基地、农民田间学校。

(三)创新培育模式

根据农民特点,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交替式”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农村习俗,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和时间。综合能力课要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三农”思想、农民工权益等相关知识,培养“爱国、尚农、勤勉、诚信”的农民精神;专业能力课要注重乡村治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内容的讲授,着力提升创新、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本领;能力拓展课要着力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技能,提升科技兴农本领。要结合疫情,把疫情防控、艾滋病及公共卫生安全、农村消防安全等课程纳入培训内容。

在生产经营型班级,探索“xx天+xx线上学时”或“xx天+xx线上学时”模式,逐步建立“线上培训、线下集中、实训参观”一体化培训。大力开展农民智能手机应用培训,促进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加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推广应用,鼓励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指导服务。

    (四)强化教学管理。

我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学管理,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学员反映不好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整改或叫停。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意见。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未经批准,培训基地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培训基地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要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xxx%上网;培训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开展在线评价,学员参评率不低于xx%。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加大培训效果第三方评价,推动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职称评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培训有用性、实效性。

(五)加强跟踪服务

按照一个完整农业生产周期的需要开展跟踪服务。各培训基地要建立稳定的跟踪服务导师团队,结合农时季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信息、法律、政策等服务,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员跟踪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qq(或微信等)群,搭建学员交流平台和跟踪服务平台。确保参训学员问有所答、疑有所解。

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做到每个班都要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费有预算、核算,实现“班班清”。

(一)补助标准

1、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特色种植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x天(或x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x万元。

2、乡村振兴综合培训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万元。

(二)开支范围

 按照“钱随事走”原则,项目资金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和培训机构(或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过程支出。主要包括:

1.教材费。指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声像教材和“云上智农”在线课程制作、线上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教师费。指用于授课教师(含实训指导老师、线上服务专家)的课时费、课件制作费、交通费、食宿费(或误餐费)、师资培训等方面支出。

3参训学员费。指用于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材料(耗材)费、培训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费、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典型案例等方面支出。

4.其它费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所发生的对象遴选、需求调研、场租、宣传发动、档案整理、资料印刷、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绩效评估等方面支出。

    (三)强化资金监管

(1)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管理制度。建立资金“谁使用、谁审批、谁负责”的监管机制。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好第一责任,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科学测算培育成本和人数,做好资金预决算管理,规范资金拨付和审批程序,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按照“钱随事走、以钱养事”的原则,核定各项开支成本。原则上培训经费不低于总资金量的xx%,跟踪服务、需求调研、信息化服务等经费不高于xx%。

    (4)严禁变更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发放给培育对象。严禁大额现金支付来往业务,对于挤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xxxx年是十三五规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着力实施好今年的项目,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一) 加强组织领导。为更好地开展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立农业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相关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汉南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办公室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争取组织、教育、财政、妇联、共青团、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我局要牵好头,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层层抓好落实,促进农民培训从“一产”向“三产”、从农业生产向产业振兴、农民全面发展转变。

(二)加强项目监管。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坚持属地管理原则,x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是项目实施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区农业局加强对培训过程实施监管。培训班开班前,培训机构需要向区农业局提交开班申请,明确办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老师、培训专业、培训人数等内容,区农业局对培训机构提交的办班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培训班开班后,区农业局将派人全程跟班监督,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机构和教师授课情况等进行考核、测评。要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农民教育培训台账。区农业局在做好本级实施项目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本辖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电话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强化实时监管。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顺、管理服务不力、培训工作不规范的,及时督导整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办理。邀请审计或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组织实施、验收和监察,形成监管合力。

(三)强化对培训人员(贫困户)政策扶持。要加大政策技术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认定的农民培育培训的农民和贫困户,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保险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政策,积极参与培育工作,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宣传信息。努力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良好氛围。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x+x”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为引领,聚焦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x+x”乡村产业(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乡村旅游两个新兴优势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x年时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村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优势特色农产品比重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xx%;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达到xx%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二、推进措施

(一)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做强“x+x”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区域推进”的原则,立足xx流域浅山区、干旱山区、xx地区、xx区、林区林缘区不同地域特点,不断优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区域布局。林果产业重点做强xx(xx河)流域浅山区xx苹果、早实核桃,xx流域高山区花椒, xx流域和xxx山优质葡萄。畜牧产业重点抓好xx鸡、生猪,xx林区林缘区xx,xx河及xx江流域冷水鱼。蔬菜产业重点抓好河谷xx区设施蔬菜、xx流域浅山区旱作蔬菜、东部林区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xx干旱山区、林区林缘区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食工程,落实“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项科技增粮措施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积极推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

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果品、畜牧、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果品产业以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和果园提质增效为抓手,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xx等xx苹果,xxxx流域、xxx山葡萄,xx等xx浅山区花椒为重点的果品产业发展质量。实施好xx等xx万亩xx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xx等镇x万亩花椒,xxx山、xxxx流域x万亩xx等镇x万亩核桃基地提质增效工程,到xxxx年全区干鲜果面积稳定在xx万亩,总产量达xx万吨,储藏能力达到xx万吨以上,创建一批果品产业强镇和专业村。畜牧产业按照“提升猪鸡优势产业,发展xx特色产业”的思路,以做好生猪、(肉)鸡等畜禽产品稳产保供为重点,在xx片区及中xx片区建设生猪、蛋(肉)鸡、休闲渔业、xx养殖等四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到xxxx年,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xxx个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xx个以上,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xxx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按照建绿色基地、创绿色品牌、兴绿色市场的要求,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河谷xx区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x万亩,在xx山区建设标准化高原xx生产基地x万亩,在东部林区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x万亩,到xxxx年,全区蔬菜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xx万吨以上,创建高原xx和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标准化示范园x个。劳务产业按照提高劳务素质、稳定输出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返乡创业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到xxxx年全区年输转务工人员稳定在xx万人左右,创劳务收入xx亿元以上。

做大中药材产业。实施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工程,充分挖掘中药材发展潜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xx等xx高寒区重点抓好xx等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xx等林区林缘区重点抓好xx等中药材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到xxxx年,全区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养生旅游,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做靓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农业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体验区、休闲农业精品点、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园区(农庄)、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加大农耕文化开发,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一批彰显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的田园综合体,积极谋划实施好xx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到xxxx年,全区创建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x个。

做特乡土特色产业。实施乡土特色产业培育工程,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搭建多元载体,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区和农业园区集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支持种养大户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开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促进多主体紧密合作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资产、对接各类经营主体的平台作用,组织引领农户、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

做精农产品加工业。聚焦果品、蔬菜、畜产品、中药材及农产品包装等加工业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扎实推进xx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xx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引进xx食品生产线、xx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建设智能分拣线、冷贮保鲜、烘干晾晒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

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关键环节,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农机维修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构建乡村流通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立健全广泛覆盖、精准对接、高效流通的营销网络。统筹规划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在xx工业园区建成农产品物流集散、配送与交易中心x处,在全区重要流通节点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综合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x个,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xx个。引导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发展格局。

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多主体产业、多要素聚体、多业态发展格局。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启动xxxx花椒产业园、xxxx苹果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和果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将xxxx苹果产业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xx国际葡萄酒庄、xx核桃产业园规划选址和项目建设。

(三)统筹协调推进,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强化区域统筹发展。立足四个经济片带(xx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xx特色产业区、xx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xx旱作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统筹城乡产业,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搭建人才培训、产品营销、就业创业、金融支持等服务平台。

推进镇村联动发展。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小镇创建,引导产业强镇、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打造以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辐射和带动周边镇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支持贫困镇村发展。全面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消费扶贫,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加工流通、采购销售企业与贫困村或扶贫龙头企业对接,通过定向采购、集中团购等形式,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合作创建绿色食品、特色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加强产销对接,促进农民增收。

(四)突出绿色兴农,引领产业振兴发展

加快绿色发展。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引导农业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扶持力度,加快认定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到xxxx年,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xxx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xxx个。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x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xx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示范点xx个。

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

全力打造特色“甘味”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做大做强xx等优势品牌,培育壮大xx等企业品牌,积极创建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持续办好xx苹果推介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鼓励农业企业在主销区建立形象店、品牌店、直营店,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地区、国家的交流合作,巩固拓展xx苹果等农产品的出口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五)深化创新创业,激发产业振兴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合作社“万人培训”计划等项目,打造标准化实训基地和田间课堂,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扶贫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三大类培训,每年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xxx人,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基层农技人员xxx人。

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才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兴办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乡村产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积极培育电商主体,打造电商平台,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督促落实。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统筹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梳理总结乡村产业发展经验,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和发展模式,营造产业振兴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区级财政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优先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创新金融服务。加大政策性银行对乡村产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提高商业银行乡村产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区域内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挥风险分担作用,支持乡村产业贷款担保。稳妥支持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向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领域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农业保险对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完善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围绕重点产业培育,构建中央、省级、市县补贴品种互为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工作。

(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化种养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到贫困村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要依法依规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财产权益。

(五)落实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在编制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应预留不少于xx%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有序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

(六)健全人才机制。鼓励引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和巾帼行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兴办产业。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向基层一线倾斜。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加大科技特派员多元化选派力度,探索市场机制下利益共享机制。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四

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第三,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最后,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因此,毕业生应当立足长远,做好职业规划,学会全面分析自己的“求职小环境”。

学会分析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走势

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便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发展的小环境。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些行业逐渐衰落甚至被淘汰,而新兴的行业则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逐渐被高附加值、走品牌路线的企业所替代;行业的冷热随时在发生变化等等。所以要能够及时感知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分析所在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出调整,在变化中寻找机会,趋利避害。

充分认识和分析自身价值

结合专业背景、资历、经验、年龄、所从事行当在职场上的竞争态势等,来分析自身目前的价值,这是确立个人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在客观认识和分析了自身价值之后,要深入考虑工作与自身的匹配程度,即将要应聘的工作是否能够体现并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

了解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

职场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所做的工作往往只是工作流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在工作中更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同事进行沟通协作。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注意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特别是那些与工作发生协作关系的岗位的相关知识,对谋职更加重要。

能够结合地域发展定位分析机会

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地域环境,个人发展倘若能结合地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则能够寻找到更多的机会。比如,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职业人士在上海能够找到更多机会,而一名石油开采专家可能到中西部发展更加有利。

需要关注与工作相关的外围知识

外围知识是在平常的工作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同样是成功谋职的准备。就像一名房地产公司的hr不仅要懂得hr工作的专业知识,还要知晓他所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业务领域。倘若是到房地产销售公司,则不能不了解营销方面的业务知识。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动态,大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小到银行贷款流程等等。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五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六

县委、政府: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xx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xx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xx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 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 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七

根据《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xx镇xx村、xx镇xx村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将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各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产业项目发展  

xx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xx镇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xx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xx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xx年经济收入xxx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xx镇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xx年经济收入xxx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xxx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一)局领导要主动到xx镇和xx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二)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夯实工作作风。落实好责任完成好任务,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工作队具体负责。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八

今年以来,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强市”总体目标,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季度,我市各地以抓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开拓客源市场为关键,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全力推进旅游升级,着力打造幸福景区,努力塑造“温泉之都•禅宗圣地”旅游总体形象。据统计,全市列入财政预算的旅游发展资金高达3366万元,旅游产业经济运行呈稳步上升态势:1-3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6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68%;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2%。具体体现为“四个明显”:

1、旅游形象明显提升。我市出台了《宜春中心城区接待大型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和旅游宣传奖励办法》;在央视四套《城市1对1》栏目播出了“中国宜春•日本福井——长寿密码”专题;组团参加了“江西风景独好”20xx江西(海口)旅游合作恳谈会和“欢乐健康江西游十大首选地”、“秀美江西十大旅游名片”等活动;“‘博’动江西•风景独好’”的“博”士团对我市温泉、禅宗赞不绝口,发表微博近千篇,网上关注宜春旅游的微博粉丝和听众数量高达23万;在人民网投放了以“养生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广告宣传片;联合宜春报社举办了“‘推进旅游升级,打造幸福景区’大家谈”征文活动;新出版的《畅游宜春》、《宜春多胜游》、《导游丰城》等宣传资料广受游客欢迎。经过全方位的宣传,宜春知名度大大提升,全国各地20多个踩线团来宜春考察,明月山景区与浙江、上海、广东、武汉等地达成“畅游明月山”系列活动协议,3月,来自浙江的千人团队在感受“富硒温泉,禅宗圣地”后,直夸“宜春的温泉真是太神奇了!”。

2、旅游项目建设进展明显。一季度,全市新签约旅游项目11个,合同资金146亿元,超20亿元的有3个(江钨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靖安江钨森林温泉度假村项目,湖南新太阳投资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铜鼓汤里温泉项目,江苏汇康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袁州碧水山庄项目)。我市各地发扬“5+2”、“白加黑”精神,抓质量、抢进度,稳步推进在建旅游项目,一季度,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有39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温泉项目有11个:明月山国际温泉禅修中心主体工程、明月山维景国际温泉度假酒店主楼均已进行装饰装修阶段,明月山月之泉硒温泉康疗中心正在报批用地许可;已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的樟树易达盐温泉养生天堂和丰城富硒森林温泉旅游开发在进行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靖安恒茂金罗湾温泉度假村主楼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8月建成营业;已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的铜鼓温泉小城镇综合开发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入尾声)。此外,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的崇圣禅寺已奠基,客服中心和接待中心封顶;旅游公路明月大道主车道预计8月底通车;靖安中部梦幻城和宜丰九天峡谷漂流预计5月份营业。

3、旅游精品工程明显推进。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谢亦森和市长蒋斌就到明月山景区指导工作,谢书记要求旅游战线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景区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核心竞争力;二是项目不在于大,而在于精、在于高质量;三是资源利用不在于快,而在于可持续,明确提出了“推进旅游升级,打造幸福景区”目标要求。3月底,谢书记又带队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专题考察利用硒温泉康体旅游项目;明月山温汤镇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村和省级示范镇”为目标,2月底启动了“六位一体”改造工程(建筑特色化、街道景区化、管线规范化、空间明净化、配套设施标准化、集镇休闲化);靖安县为深度打造“油菜花观光游”、“农宿文化”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旅游公路两侧栽种十万亩观光油菜,成为环三爪仑百里休闲长廊的一道亮丽的乡村美景;此外,我市旅游项目单位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市场定位和旅游新业态带动等,拟投资12亿元的明月山月之梦欢乐谷项目,仅规划设计费就达300多万元。

4、旅游环境明显优化。一季度,全市以旅游标准化为抓手,健全和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狠抓了旅游服务质量建设;集中开展了导游员培训和清理整治假冒星级饭店“春风行动”,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净化了旅游市场;召开了全市旅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完善了旅游协会组织和机制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了协会的发展活力、履职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全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截至3月底,全市受理旅游投诉6起,投诉解决率100%。

面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围绕“打造幸福景区”的要求,结合年初确定的工作总体目标,按照“两区一线一重点”的发展格局,突出做好“四进四着力”:

1、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着力提高“温泉之都•禅宗圣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构建立体宣传体系。推进县市区“五个一”旅游形象宣传工程建设,编制《宜春旅游攻略》,积极参与省局组织的系列旅游宣传活动;在国家、省级旅游报刊杂志发表宜春旅游报道及图片,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登门走访旅行社、投放线路广告等活动,扩大宣传效果,力争开通1-2趟上海旅游专列。二是开展特色节庆活动。积极筹备第六届月亮文化节前期准备工作,支持各县(市、区)依据各自特色,办好温泉节、漂流节、采摘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支持各县(市、区)推出一台固定为海内外游客演出的旅游文化娱乐节目,使其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三是大力发展境外旅游市场。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境外推介;借助匈牙利蒂萨铁堡市和马来西亚医药康体旅游理事会,以温泉疗养旅游为依托,力争撬动欧洲和东南亚温泉旅游市场;以禅宗旅游为突破口,加大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进一步加快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功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旅游产业体系,突出“宜春春汤,十泉十美”特色,高起点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温泉、生态、禅宗等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积极走出去,引进大客商、大项目。二是加强重点旅游项目调度。加快开发明月山太平山、十八排和铜鼓温泉小镇等旅游景点,加快推进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明月山月之梦•欢乐谷、樟树易达盐温泉、靖安恒茂温泉、铜鼓汤里温泉、丰城隍城温泉、奉新九仙温泉、宜丰洞山普利寺扩建等旅游项目,形成大项目带动效应。三是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和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开发建设。引导3a级以上旅游景区修建一条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街),提高娱乐、购物等非门票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3、进一步推进精品化工作,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做好明月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做好靖安中部梦幻城、奉新百丈山和铜鼓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做好樟树阁皂山、奉新仰天峡漂流、高安贾家古村和宜丰东方禅文化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试点工作。加强对明月山风景区作为省级温泉度假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早日完成标准的制定,迎接省局验收;三是积极申评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完善宜春迎宾馆、丰城花园大酒店的软、硬件设施,力争早日进入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创评程序。四是培育星级旅行社。力争1家四星级旅行社和3家三星级旅行社落户我市。

4、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构建游客满意的旅游环境。一是强化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市场秩序整治,严肃查处“零负团费”、“黑车”、“黑导”、冒用星级饭店称号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好“五一”小长假安全检查,保护游客权益,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二是积极推动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设施和经营管理行为。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实行摘牌和降级处理,坚决维护宜春旅游服务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导游员队伍,培训一批优秀讲解员。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政府和省旅游局的高标准、严要求相比,与兄弟设区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设区市的经验,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于产业培育政策解读心得体会实用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做强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奶业振兴和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五)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六)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负责)

(九)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一)推进镇域产业聚集。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二)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负责)

(十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十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十九)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二十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地方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二十五)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鼓励地方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围。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负责)

(二十六)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不能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二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政策。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二十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面向农技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二十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

(三十)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测体系,研究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负责)

(三十一)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