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 内蒙古袭警案(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5:50:41 页码:12
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 内蒙古袭警案(七篇)
2023-01-02 15:50:4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一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_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_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20_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0_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三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首脍炙人口的南北朝的民歌《敕勒歌》,流传了十几世纪,无人知道是谁创作的,却是每代人孩童时就朗朗上口的经典传承。

辽阔的敕勒平原啊,就在那千里阴山下,那天空啊仿佛就像圆顶的帐篷,那么的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那蓝蓝的天空下啊,那原野是那么的辽阔无边。当那风儿吹过,那牧草低伏,那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啊就露了出来。

多美的画面!这美丽的画面一定在有着草原梦的每个人的心中!

带着这样的梦想,这样美好的画面,云儿和雪儿再次踏上了行程——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来了……

时间不是问题,距离也不是问题,瞧!云儿从千里之外的南国厦门奔来,与故乡沈阳的闺蜜雪儿相约,哈尔滨辗转,跨越几个省市几千公里也只在咫尺间,只要心中有梦就背起行囊,出发!

8月22日晚当我们从哈尔滨乘上k7091,轰隆轰隆,火车长鸣,一路北上西行,草原就进入了我们的梦中……

一夜好梦,8月23日8点左右到了海拉尔,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的驻地。而呼伦贝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呼伦贝尔的总面积比英国还要大,40%是草原,60%是森林和湿地,亚洲最大的湿地就在呼伦贝尔。与我们相约接站的小常师傅,早早已经到火车站等候了……

做旅游攻略时,四天的草原行程,自助游,希望穿越草原,寻觅越野自驾车。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穿越草原……在收集资源时,也许是一篇游记,也许是一段好评,因由已经不记得,或许哪一点走入自己的内心,或许就是一个偶然却成就了一段缘分,包车司机小常,一个帅气的大男生不经意走入了我和雪儿的世界,走进了我们的草原梦!也成了我们信赖的朋友!他由最初腼腆的司机,到后来变成与我们打成一片的玩伴!那几日他也随我们一样发了好多微信图片,知道他这次不仅仅是工作,一定也玩得很尽兴,快乐的情绪总会彼此感染,真诚的情谊也会彼此感化……

站在海拉尔火车站,清晨的内蒙古,空气有点清凉却更多的是清新。深呼吸,深呼吸,就似乎洗去了一路颠簸的疲惫。清晨,金色的阳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也洒在云儿和雪儿身上,小常为我们拍照留念,肆意妄为的我们则挥洒着快乐和兴奋,摆着各种pose,那美丽一刻成为永久定格,也开启了我们四天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快乐之旅……

从海拉尔火车站出发,大约车行20多公里,就到达了我们第一日行程的第一站,金帐汗。这里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争雄,最终占据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点点毡房,袅袅炊烟,篝火狂欢,精彩套马,蒙古式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返璞归真的点点滴滴似乎就在眼前再现,一个偶然就穿越时空回到那游牧的时代……

中午吃的手扒肉,鲜嫩美味!实在尽兴解馋!

下午越野车继续穿行,一路美景眼前划过,我们到达了第二站额尔古纳湿地,这里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也叫根河湿地,远观景色十分壮观,额尔古纳河的枝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可惜旅游景区规划了游览线路,与那湿地咫尺之遥,生生地木栈道隔绝了彼此,仅能远观无法亲近,远处清澈的根河静静流淌,曲水环抱的草甸,矮树灌木丛生,栖息的各种候鸟也只在画面中,仅在想象中,遗憾与可惜,此刻竟然开始羡慕古人的随性游走……

常年出门旅游,一向不喜欢跟团,也不太喜欢去最为热门的景点,不是景点不美,景点大约都是自然景观的精华,可惜一旦人为的修建,那自然的美就会大打折扣,不得不去,却每次都会略为遗憾,人声鼎沸也让自然景区多了世俗的繁杂,少了无为的清静……每每出行也总是患得患失。

临近傍晚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白桦林,游人已经散去,太阳渐渐西下,柔柔的光洒在美丽的白桦林,林中只有云儿和雪儿,我们幻化成林中仙子,尽情嬉戏,身披白丝巾与白桦林融合一体,那是纯洁的精灵,身披火红的披巾在白桦林中跳跃飞舞,那是快乐的精灵!自然,天地,人尽融。起风了,风吹过白桦林,沙沙作响,那熟悉的旋律轻轻响起,弥漫着点点忧伤……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在飞翔

白桦树上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

轻轻抚摸上白桦树,感受着点滴忧伤,夕阳尽去,夜悄悄降临,忧伤的旋律在心中淡淡回荡……

第一天大约行驶了280公里,入住恩和。恩和小镇不大,小镇矗立在草原上,蓝天白云下多是木式建筑,俄罗斯风格,我们就住在俄罗斯小木屋—木刻楞,小木屋很温馨,古朴典雅,轻柔的暖暖的被,让我们感到很舒适,并没感到草原夜晚的凉,一夜好睡。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黎明的小镇与晚上的感觉又不同,逛了一圈,算是热身,小米稀饭,酸奶,包子,鸡蛋,小菜,早餐吃得简单却很惬意,这几日的旅行酸奶可没少喝,来到草原,这边原生态的牛奶,雪糕,酸奶,牛羊肉,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旅行在外美食可不能少。

大约八点半我们从恩和出发,踏上了第二天的行程。听小常讲我们这一路四天都会沿着中苏界河西行北上,这条界河就是额尔古纳河。从第二天开始我们似乎才开始了真正的草原穿越,没再进入特别的景区,都是自然风光,草原的风貌也越来越美,沿着界河一路草原穿梭,遇到风景美的地方我们就停下车来,玩个尽兴,与牛羊马为伴,与鲜花绿草嬉戏。

一路玩得尽兴,下午快三点才到室韦午餐,室韦是一个美丽小镇,依山傍水,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仅一江之隔,这里有60%的人都是俄后裔,我们就在一个俄罗斯大妈家吃饭,吃的烤羊排,她家比较特色的是近距离欣赏了俄罗斯大妈,呵,人文景观也算千金难买。界河一定,界河两岸的人曾经的一家人就分属不同国家了。听小常说这俄罗斯大妈家的女儿非常漂亮,可惜上班,没在家,无缘见到,俄罗斯美女噢,只能想象了。大妈家的烤羊排实在一般,没吃出什么特色,也许不是现烤的缘故吧,不过她家自酿的酸奶却是极棒。

吃饱喝足继续草原穿越,室韦界河,界碑,中俄友谊桥,这些都是必须去看的,今日的目的地是临江小村落,原计划临江看日落,可惜风云多变,快到临江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只能提前入住临江,有些遗憾,这次草原行有两次赏日落的最好点,这临江是其一,可惜错过,不过听小常说明日在黑山头还可以看落日,期待吧……

第二日雨中入住临江,这里也是住在木刻楞,不过这里的木刻楞和恩和的略有不同,我们住在一楼,推开门隔着一个木走廊就是草地田园,比起恩和更喜欢这里。恩和在一片草地中铺起了板油路,现代化的气息有点明显,而这个临江却是一个村落,点点桩桩木屋都在丛林草地中。乡村古朴气息浓厚。

雨中闻着泥土芳香,是一种特别久违的感觉,伸手可及的苞米,向日葵在风中雨中向我们招手。

在小木屋中放下行李,整理行囊,怎么越整理越凌乱,心在这小木屋中根本呆不住,小常前些日子有些感冒,雪儿带来的药给他送去,让他好好睡一觉,而我俩趁着雨小些就又跑出去玩耍,在自家小院前,一个破推车,一个湿漉漉的秋千摇椅,就玩了半天,直到暮霭沉沉……

第三日,天还沉浸在暮色中我们却早早爬起,准备好好欣赏这昨日隐蔽于雨中的小村落,雨后的小村落静悄悄地在宁静中迎来了黎明,小村庄的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渐渐发出柔和的光辉,清澈又飘渺,我们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城市郁结已久的阴霾在这一刻全部呼去。吸入甜甜清香的草原气息,唯愿伴我们长长久久。星星点点中已经有些许早起的游客,还有牵着马儿的村民,问要不要骑马到山头转转。心有些雀跃,我是一向喜欢骑马的,也喜欢亲近马,不知道为何?雪儿有些怕马,云南之行的那次骑马走茶马古道还记忆犹新。算了,早上的时间可贵,草原骑马还有机会,我们还是爬上那个小山头去看日出吧……

同行中总会遇到些游客,在自然中大家自然而然成了片刻的朋友,互相照应,彼此都成就了对方最美丽的风景。没用自拍杆,云儿和雪儿依然也留下美丽合影。站在小村落的山头我们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有刹那似乎忘记了呼吸。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转身就是美丽的临江小村落,当太阳渐渐地升起,远处的草原在光下呈现了美丽的幻景,交替变换,远处的马队,由远而近,小村落也从朦胧中渐渐苏醒渐渐清晰,光是此刻最美丽的天使,装扮着人间万物。

清晨的临江,清晨的小村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地方真想再来……

小常果然年轻,吃了感冒药,据说发了汗,一夜好睡,病说好就好了……吃过早饭的我们,神清气爽地在小常的带领下,坐上我们可爱的越野车继续我们第三日的行程。

一路九卡,八卡,七卡,正阳,草原中穿行,有时走到小路上,偶尔碰到一两辆穿越的熟悉的车,大家彼此召唤都是快乐,穿越的乐趣也在其中,偶尔路上还会有牛穿过!大摇大摆无视后面的车辆,它们是悠然的马路警察——牛!而穿越的我们就不时地被这马路警察拦阻,越野车在后面跟着牛,比牛还慢的蜗行,欣赏它们摇曳的风姿,不时还看到一些不雅场面,比如尿一泼,便一坨,还要小心别溅到我们的宝贝车上,一个不小心牛的尾巴还差点甩到开着车窗的我们……车上看风景亦有危险,穿越草原的朋友,小心牛!呵!

沿途越发进入了草原的深处,这里的草原更肥沃,这里牛、羊、马更加成群。不过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感觉还是没有,这样的感觉在现代的如今大约不常见吧,一般草长高了,牧民们就开始打草,沿途我们看到不少草垛,我们这边还有界河那边的俄罗斯,都一样,很多草垛,现在都机械打草,成捆,这些草就是冬天牛羊的食粮,如果不打草,任其荒凉,那草应该就会很高,几个世纪过去了,过去的牧民在这片辽阔的草原是如何生存的呢?不时思绪又会被眼前的风景带得虚无缥缈……

第三日为了赶到黑山头看落日,午餐也就随便对付,又没正点吃饭,小常跟着我们两个也已经玩疯。草原上我们用手机全景拍照,照合影,一个个奔跑交换手机,那一刻哪里还有大小年少,都成了自然的孩子。帅气的小常为我们草原之行的画面增加了一丝沉稳,阳刚!

车飞快地始上黑山头,与落日争跑,快点快点,落日只在瞬间!我和小常已经准备好,雪儿却还在那儿换衣服,急煞人也!还好,当我们占据有利地形,落日还真是瞬间,刹那就躲进云层不再现身,弄得我们还一脸茫然,一脸眷恋,手捧落日还没照到啊,美丽身姿还没展现啊……小常说,有云,今天有云,云遮了太阳,不然落日还会溜达一会的……嗯!就这样吧,残缺之美,遗憾之美!想象吧!

草原之行,我们和落日的约会不知道算不算错过……

第三日我们入住黑山头蒙古包,弘吉剌部大营,在这儿我们遇见彩虹,而且还是双彩虹,意外惊喜。可以从从容容拍照,彩虹给我们留了充足的时间。给足了我们面子。

夜幕在草原再次降临,金帐内奏起了迎宾曲,大家在帐内享受着晚餐,饭后金帐外开始篝火晚会,我和雪儿也跑出帐篷,加入舞蹈的人群中,围着篝火,围成大圈,大家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蒙古舞,这里不分老少,不分民族,不分男女,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8月末的草原之夜有些凉,夜幕下的点点篝火却点燃了温暖,温暖不只这天,也温暖了五湖四海而来的宾客的心。

篝火晚会在烟花中化作流星悄然落幕,草原之歌在耳畔轻轻回荡,云儿和雪儿在部落的帐篷中穿梭,来到我们住的蒙古包,在欢乐和疲惫中入眠……

第四日我们从黑山头出发,昨日的篝火,昨日的部落,昨日的帐篷依然在身后,我们继续顺着界河,顺着边防公路西行北上,黑山头的一个牧场,云儿和雪儿换上骑装开始骑马,来到草原这个项目怎样也要体验一下。雪儿这次骑马表现极好,没看到她丝毫的害怕,她的那匹马很乖巧漂亮。我骑的这匹马,马马虎虎,感觉和它有点互动不起来,它只听马倌的话,还是想念茶马古道上的那匹马~~~带我驰骋,为我放慢或加快奔跑,那匹可以听懂我的话,感知我的想法的马……

穿越了黑山头,胡列也吐胡,呼伦湖,我们来到了这次草原行程的终点满洲里,到了满洲里,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建筑越发的多了,不过这些只为我们的草原之行做了些许点缀。

回哈尔滨的火车是晚上八点多的,所以我们还有些时间,小常又带我们去看了套娃广场与国门。

快乐的呼伦贝尔草原四日行,就这样结束了,小常独自开车踏上了回海拉尔的行程,虽然没有了我们的陪伴,但相信他一定会想念我们,正如我们也想念他一样,这四日容纳了太多的精彩,我们塞给他的水果可记得吃?看着他分享的回程的视频,快乐的旋律在唱响,知道他是快乐的……

清茶一杯,共祝友谊!那呼伦湖的大鱼和小虾真是鲜美!期待有天再次重逢,草原之行还有另一条线路没走呢,阿尔山的精彩就留给下一次吧!下一次我们还会找你小常弟弟一同游玩!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期待草原的再次相见!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四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六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

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

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

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 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

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

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

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旅游业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

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

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描写内蒙古袭警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七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然而,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蒙古袍。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_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