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革命文物的有关论述(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21:59:50 页码:8
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革命文物的有关论述(六篇)
2023-01-02 21:59:50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参与或领导了四大战争,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顺应全国各民族的心愿,高高树起反帝反封建、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旗帜,把全国人民紧密地聚集在这一旗帜之下。党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者,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和捍卫者。党积极地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千百万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在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党领导全国人民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为民族争独立求解放的大旗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经过延安整风洗礼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4年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至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终胜利。

19世纪20年代初期,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之后,党集中力量组织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1923年1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血腥镇压,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经过综合分析后,党决定首先应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1923年6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随后,在1925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史称“大革命”或“国民革命”。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到来了。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着。然而,伴随着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次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的五大于1927年4月5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却没有对武汉国民政府各派作出正确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即便如此,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中国大地依然闪耀着星星之火,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为革命而斗争。“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场大革命,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这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为了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大屠杀,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党走上了大规模武装起义之路,建立并发展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党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他说:“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同志正是基于血的教训和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与此同时,在秋收起义进军长沙失利后,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引兵井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召开的党的六大,决定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此次大会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胜出,11月便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围剿”与反“围剿”成为国共双方军队的主要斗争形式。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党领导建立的中央苏区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党内的“左”倾错误又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拒不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建议,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胜利地结束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由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党之所以能够号召大量群众参与到抗日游行之中,是因为党不仅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把握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党是以国家大局、民族大义作为出发点的。

在此局势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自此以后,内战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党终于摆脱了内战的阻碍,开始全力投入一致对外的抗日战争上。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革命道路虽是坎坷曲折的,但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从思想上武装了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二

公文君:写作,是一个把“文字原料”加工成“文字产品”的过程,会经历“点—线—网—面—体”的形态转换,由点成线,织线为网、组网为面,合面成体。这个过程中,“点”是前提,点踩得准不准,写作就会“跑偏”。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7页3500字的普通党员2021年年末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对照),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以伟大号召为指引,牢记初心使命……把各项工作干好干实干到实处。

二是对照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标准方面: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仍然那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是对照入党誓词方面:能够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的要求,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四是对照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方面:能够始终以史为鉴、观照未来……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有所弱化。觉得以现有知识储备和以往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没有问题,加上事多、任务多、工作繁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二是宗旨意识不够牢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认识有待深化……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干事创业标准有所不高。由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进取心理不强,目标定位不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从而懒散拖拉,降格以求,损耗了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动力量。

四是纪律规矩意识有所淡化。有时存在对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上思考不深刻,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认识还不够……也缺乏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韧劲,不自觉地放松了纪律约束。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意识。

二是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

三是注重务实创新,强化担当意识。

四是坚持清正廉洁,强化纪律意识。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三

根据县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关于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的要求,会前,聚焦主题深入学习,坚持学深悟透,主要看“四个是否坚定,四个强不强”(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四个自信”强不强,看对党忠诚是否坚定、“两个维护”强不强,看责任担当是否坚定、斗争精神强不强,看自我革命是否坚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强不强),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深刻剖析,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四个自信”强不强方面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自己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四个自信”强不强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学不主动。参加集中学习多、落实计划要求多、被动听课摘录多,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欠缺,有实用主义、拿来主义倾向,没有逐字逐句、反复咀嚼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二是学不刻苦。缺乏把理论武装当责任、当需求的自觉意识,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学深悟透的恒心韧劲,用心、用情、用功不够,有时紧时松、事忙学停的现象。

三是学不系统。对党的创新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多为提纲挈领地学、浅尝辄止地记,学习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客观存在,没有系统吃透思想体系、重要内涵和思想精髓。

四是学不致用。改造思想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真正内化为价值取向、思维素养、理念思路、工作方法。不善于运用政治的眼光、全局的头脑,分析思考现实问题、解决处置热点难题,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还有短板。

五是对道路自信认识不深。只知道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不深。不能从本质上分清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区别。

(二)看对党忠诚是否坚定、“两个维护”强不强方面

   是政治敏锐性有待加强。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思考研究不深,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性、复杂性认识不够深刻,警惕性、敏锐性欠缺。犯颜直谏的勇气不够,忧谗畏讥的心理时而存在,“做人要实”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一些自认为无关宏旨的事情,能够不管的就尽量不管,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没能立足群众需求思考问题。担当作风有所弱化。对标初心使命找差距,担当精神与使命意识还有一定差距,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日常习惯于固定思维与老套的工作方法,工作做实做细存在欠缺,提出的工作举措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纪律规矩有所弱化。党支部在“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落实上仍有差距,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有时碍于情面,疏于对党员干部的严格管理,谈心谈话不够深刻,效果不佳。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突出“三个结合”,抓实学习整改。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大调研力度,确保调研有针对性,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集中学与自己学相结合。自觉克服工学矛盾,认真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到不请假、不早退。每天抽出专门时间开展自学,借助“学习强国”等载体,认真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三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扩展视野、丰富知识面、提升思维层次。积极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前来授课,提升自身和全体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三用三真”,抓好作风建设。一是用真心服务群众。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到基层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全面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用真情开展工作。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在位一天干好一天”,工作任务抓一件成一件,积极主动抓好人大工作的落实。三是用真格强化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督查督办,推动个性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担当,真正担当。

(三)突出“三个坚守”,抓严廉洁自律。一是坚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养成遵守纪律规矩的自觉。二是坚守“一岗双责”。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纪律,牢固树立带头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三是坚守净化生活。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八小时内注重用学习充实自我,八小时外注重朋友圈交往。不因个人工作或生活上的困难向单位和领导提任何要求,自觉抵制他人各种带有目的性的关照和帮助,做到不为名、权、利所诱惑。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四

★知识拓展

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面临着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

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

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

盾.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背景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共.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

战”策略.

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补]

结果:1945.10.10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斗争焦点: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2、防御阶段(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重点进攻(地区):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秋)

经济措施: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影响):(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1947.6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注:①“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②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中原兵力空虚;战略位置重要。)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五

【重点讲解】

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在新时期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五四精神的新篇章。

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1.必要性:一战后,中国又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可能性:孙中山等一贯坚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且当时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难点分析】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与旧三民主义

(1)联系:新三民主义直接继承了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区别: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权的广泛;在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最大的发展在于明确了反帝的内容。最大不足是反封建方面未真正发展。

2.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1)人民权力方面:缺乏彻底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

(2)反封建方面:缺乏彻底的土地纲领;前途方面指向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两者的区别体现了两大阶级阶级立场的原则区别,因此两党的分歧是原则性的,这也为分裂埋下根源。

推荐革命文物的论述心得体会报告六

一战后,帝国主义无视中国是战胜国的地位,强行把山东割让给日本,爆发了以北京大学为燃点的、著名的“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30年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作为xx人我们不忘初心学党史、学历史,怀着敬畏的心情我从侧面来浅述一下“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

一、从1919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人口80%以上是农民,他们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因为农民所希望的就是:“夺取地主的土地,使他们不再强迫农民服工役。”唯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广泛发动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土地政策的演变经历过四个阶段。从1927年7月20日党中央发布第九号通告到抗日战争爆发,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主要手段是没收地主土地、打土豪充财政经费、征收地主富农钱财等经济政策。这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参与到革命中来,壮大了革命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党经费不足的情况。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已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国共合作,有利于全国同仇敌忾团结抗日出发,实行了适应抗日民族战争的新的经济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没收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减租减息政策,虽然是在不改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品分配关系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种特殊政策,但削弱了封建势力,使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逐渐下滑,并为农民经济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前提条件,激发了农民生产与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了地主及其他阶层的利益,从而达到了依靠群众、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的政策目的。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前,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日益完善并得到切实实施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政策转变为核心,全面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这是中国共产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开始向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它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7年7月,全国解放战争转为战略反攻,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1947年1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第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概括为:“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提出,不仅正确的解决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力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直接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回望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的几点感悟

(一)我党的几次政策调整都是顺势而为,牢牢抓住大多数;

建党初期无权、无钱、无人仅仅依靠工人学生运动不断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和镇压无从发展。建军后握了枪杆子,总结了起义经验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必须团结大多数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党对于地主、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政策,所有的一起都反映了我党高度的自咎自变、审时度势能力。

(二)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经济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我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一系列经济政策操作,促使了我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持续向好向快发展,完成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完美过度,为新中国初期打下了经济基础。

如今我党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光辉大道之上,我们xx人更当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围绕着xx战新产业、新兴产业,xx引资、持续发力、殚精竭虑,为xx经济腾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