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22:55:57 页码:9
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五篇)
2023-01-02 22:55:5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区委召开这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充分体现了区委对这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作了重要讲话。××的讲话,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经讲的非常全面、非常具体、非常明确了,我在此不再重复。最近,区里决定为未成年人办好十件实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短时期内取得新的成效。下面,我着重就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正确把握对外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出了不少精品力作,为全区的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履行职能,通过各种渠道,整体宣传,立体推介,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对外经济宣传的力度,很好地宣传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并重点宣传了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现有企业以及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等,为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和朋友了解××,关注××,投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v二是发挥优势,创出特色。依托节会优势,通过积极参与××会、××会等活动,追求节会对外宣传的规模和效应,营造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浓厚氛围。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集中搞好招商引资活动宣传和重点项目的对外推介,并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我区良好的对外形象,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些做法,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三是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外宣工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借兵打仗、借水行舟。在××节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家新闻媒体××余名记者与会报道。××节期间,我们在广造声势、大造舆论的同时,大力邀请各级新闻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同时开展了××风情摄影展,邀请全市摄影爱好者来××采风。并广泛联系新闻媒体,编发了多篇关于×××情况的专题专版。期间共播发新闻稿件国家级×篇、省级×篇、市级×篇。其中多篇稿件,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香港文汇报、大众日报、××电视台、××日报等采用,影响广泛。另外,我们还借助外宣网络和民间文化组织,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文化交流关系。

对这些在外宣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要十分珍惜,很好地把握,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使我区的外宣工作搞得更扎实,更有特点,更富有成效。

二、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对外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也是一个地方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宣传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最近,中央和省委、市委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区委、区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外宣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外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是大势所趋,目标所需,任务所系。一方面,从加快发展的需要看,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确保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的知名度,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从存在的问题看,必须要切实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我区外宣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全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作为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全社会的外宣意识还不够强,整体宣传的声音还不够大,尤其是基层宣传设备的配置和宣传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的整体宣传效果。下步,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通过强化检查督导、严格奖惩考核等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对外宣传工作。总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三、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上级外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本着“河口以外就是外”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外宣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宣传重点,营造舆论强势。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准确地宣传区委、区政府加快发展的思路、政策和措施,重点宣传“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深入宣传我区优惠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宣传我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精神风貌,树立河口良好的外部形象。特别要大力宣传我区的主导产业、优强企业和名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二是要用好载体平台,提升宣传层次。利用各种节会开展对外宣传,是我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要很好地利用节会这些载体和平台,不断强化措施,提升宣传层次,把对外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当前,要集中力量抓住召开河口经贸洽谈会的有利时机,搞好以河口为重点的民俗旅游宣传、以南阳开发区为重点的经济发展宣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各项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大范围、高密度的对外宣传声势,掀起新的对外宣传高潮。

三是要发挥特色优势,展示河口形象。我区西靠市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又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下步要重点围绕这些特色优势做文章,努力把河口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文化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人到河口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四是要整合宣传资源,增强外宣活力。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健全报道队伍、搞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强化通联,借助外力,寻求对外宣传新突破。同时,要认真研究外宣工作规律,讲求外宣工作艺术,增强外宣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注意研究和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推动力。

五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形成各级党委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局面。同时,要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人员设备配备、稿件数量指标等,强化考核,狠抓落实,增强外宣工作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要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投入,确保外宣工作走得出、转得灵,不断跃上新水平。要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那些政治强、素质高、懂宣传的干部及时充实到外宣队伍中来,对做出突出贡献、群众公认的优秀外宣干部,要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外宣队伍建设,强化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切实关心外宣人员的成长,注意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工作,关系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努力开创对外宣传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河口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豫卫医〔20xx〕22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实施“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为主线,以强化基础护理为重点,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进护理服务,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一)患者满意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社会满意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政府满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全院各临床科室。

各科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16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2.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3.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二)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临床护士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5.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6.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7.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减轻患者负担。

(三)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8.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9.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四)充实临床护士队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0.医院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

11.医院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

(五)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12.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

13.护理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4.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鼓励科室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

(六)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15.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医院“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明确和落实医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在全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

16.医院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加强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实行同工同酬,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一)筹备启动阶段(20xx年3月)。

医院成立“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做好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全院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使其自愿、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各科室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全面开展“示范工程”活动,对临床护理薄弱环节进行自查,扎实推进活动16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医院活动领导小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三)总结交流阶段(20xx年11月)。

医院将对创建“示范工程”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科室、病房及个人进行表彰。在科室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推荐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个“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参加全市评选。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科室要统一思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落实改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

各科室要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作为提高护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周密部署,鼓励科室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同时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

(三)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医院活动领导小组要适时开展指导检查,注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受和评价,避免“走过场”。通过指导检查,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根据县文广局的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开展好我乡各项文体活动,把农村“三项”活动组织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文娱活动,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我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我乡实际2015年度“三项活动”安排如下: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农村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是集中组织县赣剧团、各业余剧团来我乡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演出,确保演出质量,使群众满意;二是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工作,精心组织,不漏场次;同时与各村签订演出(放映)安全责任状,防止群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政策的娱乐大餐。

1、“庆七一”建党九十三周年篮球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7月1日,参加人员:全乡各村委会篮球队,参加人数:110人,经费支出共计11500元,详见附表1;

2、“庆国庆”腰鼓、军鼓大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日,参加人员:各村委会腰鼓队、军鼓队,参加人数:150人,经费支出共计9800元,详见附表1。

按照《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2.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山东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1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县及县以下宣传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社科理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专兼职理论宣讲员的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进乡入村进行讲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1.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建设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018年实现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95%以上。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推广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和“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家书屋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络,争取到2020年全省县乡村出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60%。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农民群众欢迎、实用性强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到2020年,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通有线电视任务。着力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以奖代补,激发各类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场所发展活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发挥“泰山文艺奖”“群星奖”导向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引导全省群众性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全省性文艺评奖突出农村题材,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制定山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意见,建立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齐鲁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到2022年,培育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影视基地。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推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形成孔子故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2025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组织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通俗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山东卷),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

2.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制定《关于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工作方案》,深化研究阐释,厘清新乡贤文化发展脉络,明确新乡贤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建设一批乡贤馆、农耕文化展馆,弘扬传播新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把一批群众公认、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选出来、评出来。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运用传习中心、乡村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阵地,把新乡贤请到中心、讲堂,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把新乡贤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村志编修,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家规家训,引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把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深化“新礼仪新礼节”培育行动,涵育文明校风。开展弘扬新乡贤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开展“齐鲁乡风·美丽家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出新乡贤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发展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践行“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沂蒙精神研究阐发,成立沂蒙精神研究院,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组织创作一批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戏剧、影视剧、音乐等优秀文艺作品。突出沂蒙老区、冀鲁边、胶东、渤海、冀鲁豫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推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建好用好山东省党史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讲好山东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建设革命历史档案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vr虚拟现实展馆建设。编辑出版《红色齐鲁365》《山东省红色旅游指南》,组织拍摄“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文献记录片,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牌栏目。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扶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游、生态游等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实施“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亲情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新时代山水圣人”红色旅游线路。

4.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制定《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整理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充实、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把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第一批“乡村记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到2022年,在全省打造10个“乡村记忆”乡镇,推出50个“乡村记忆”民俗节庆项目,建设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1000个“乡村记忆”村落(街区),10000个“乡村记忆”民居,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农耕文化、优秀习俗等乡村文化,建立数字影像馆,加大传承弘扬力度。

1.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2018年探索启动试点建设工作,2019年形成示范模板并总结推广,2020年实现全面推进,将其打造成为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载体平台。省市县乡建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村(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发挥学校教师、党校教员、在职或退休干部、民间文化文艺人才等作用,在信息服务、农技传授、文化活动、移风易俗、邻里互助以及关爱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中宣传普及科学理论,到2022年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率达到80%以上。

2.深入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加强对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县动态管理,以组织媒体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巡礼活动为抓手,深化基层道德品牌创建,打造一县(市、区)一道德品牌。总结推广基层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街道、社会组织等四德工程建设经验,命名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广泛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建好用活善行义举四德榜,推动全省建立一批四德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社区、主题街道。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3.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文明理念,突出庄重感仪式感,用蕴含优秀民俗、体现时代风尚的婚丧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在婚事办理上,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慈善婚礼等现代文明婚礼形式,推行免费颁证和婚礼式颁证服务。提倡厚养薄葬,倡导仪式从简办理、文明办理。实施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殡葬改革综合试点,加大对殡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推广“沂水经验”,把公益墓地建设作为民生需求和移风易俗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推动文明祭祀,改变农村陈规陋习。

4.深化家风村风行风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以家庭、村居、行业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带行风,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淳、行风清、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家风建设,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广大群众晒家训、传播治家格言、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开展村风建设,以村居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民间舆论褒贬是非、扶正祛邪;围绕思想道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评议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开展行风建设,以行业为切入点,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信用至上、诚信兴业、履约守信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农村行业品牌;加大信用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农村行业领域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治机制,促进由征信到诚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信用山东。

5.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总抓手,明确“十三五”末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80%的目标要求,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将文明村覆盖率及上升幅度等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镇评选指标体系。推进“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在加强乡村文明行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实施“乡村文明家园”项目。开展科普示范乡村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培训,围绕居家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化娱乐、身心保健等内容,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到2020年,实现农村中青年妇女培训全覆盖。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家庭素质、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家庭责任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以及“村村都有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教育,建立完善文明家庭标准体系、推荐机制、动态管理、尊崇礼遇等长效机制。举办家庭文明建设巡礼活动,宣传文明家庭建设新成效,充分展现家庭文明建设新气象新风貌。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进一步健全村、镇、县、市、省梯次推进的选树机制,到2020年选树省级“山东好人”群体数量达到6500人。推动开展“无邪教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一批无邪教创建示范县、乡、村。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建设。依据全省农村实际情况,统筹建设简便易用、高效快捷、资源充足、服务规范的乡村文化网络载体。高起点制定建设标准,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远程教育中心、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旅游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应用,提升乡村居民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打造全平台、多媒体、多样态的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集群,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2.鼓励乡村题材网络文艺作品创作。规划创作生产一批反映齐鲁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型文艺作品,推动全省乡村网络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利用主要媒体网站、文学艺术专业网站等平台,把农村题材代表性作品有计划地进行网上展示。充分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移动直播app等载体,促进优秀乡村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3.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网络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手机报等网络宣传平台,围绕脱贫攻坚、惠农助农、弱势群体帮扶等主题,打造各类乡村网络公益频道或专题,积极推送乡村网络公益主题的新媒体作品,推广乡村网络公益理念。聚焦山东乡村特色,创新挖掘独立公益项目,精心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齐鲁乡村网络公益品牌。协调组织动员互联网企业、新闻网站、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公益信息互联互通、公益资源协同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形成乡村网络公益合力。

1.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入一批高层次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研究高端人才。深入实施齐鲁文化人才工程,通过齐鲁文化之星评选,加大优秀乡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资助扶持力度。加强山东传统戏曲、杂技及民间歌舞、民间音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加强编纂出版、传播推广、影视制作、创意策划人才培养。发挥高校、文艺团体人才优势,通过对口帮扶、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开展专业人才进基层活动,弥补人才短板。

2.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依托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计划,对掌握一定技艺、有学习意愿的乡村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加强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项目建设,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鼓励各地开展延伸培训,支持学有所成的传承人创新创业。到2022年,培训3000人次。

3.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对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进行登记,及时补充专业人员,做到专岗专用。探索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开展免费乡镇文化员招生试点。每3年对文化站长和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提升乡镇文化站组织管理水平。在村、社区配备宣传员,加强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大力培养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师资,建立乡村儒学人才库。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社,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等吸纳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1.狠抓工作落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乡村文化振兴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细化措施,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定期召开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解决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大问题。

2.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梳理现有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三农”各项政策。抓好相关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深入研究政策措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振兴的财政保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庄户剧团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扶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持力度。

4.加强新闻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评论引导,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使乡村振兴成为全省共识和自觉行动,调动各级各界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策划推出系列乡村题材主题采访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长流水、不断线地刊发新闻报道,讲好乡村振兴山东故事,展示工作进展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做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传播,围绕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做好报、台、网、微、端融合推送传播,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开展以来,xxx省委宣传部围绕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xx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xxx重要指示,围绕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采取领导领学、个人自学、全员比学、考试促学等形式,原原本本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剖析解决突出问题打牢思想基础,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

一、在营造振兴发展良好氛围上解放思想

总书记强调,xxx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宣传部门作为舆论引导职能部门,必须履职担当,紧紧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工作大局,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宣传战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不足。比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新闻宣传精准度、舆情防控应对处置等与省委要求还有差距。对此,必须打开思路,在强化措施手段、聚合正能量上狠下功夫。

要坚定信心,做实主心骨

把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依托“学习强国”平台提升思想境界,强化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评估,推动理论宣讲分众化大众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为x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理论指引。

要统一调度,发出最强音

发挥管的功能、统的作用,打造适应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宣传工作集团军,推进工作一体化。以媒体融合为突破口强化顶层设计,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整合内宣外宣、网上网下、传统新兴等宣传资源,围绕推进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加强议题设置,做足正面宣传,有效引导舆论走向,提振社会各界对x发展的信心。

要亮剑斗争,维护好形象

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把握重要敏感时间节点,加强舆情风险防控,对唱衰xxx、抹xxx的错误言行,要以勇士的姿态、战斗的精神针锋相对、敢于斗争。按照属地属事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做到管阵地不放松、管导向不含糊。

二、在培养担当x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解放思想

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我们深知,只有培养一大批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各方面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时代新人,才能更好地助力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近年来,xxx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力弘扬x“四大精神”,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但同时,我省深度挖掘各条战线先进典型的数量还不足,对群众身边好人好事的宣传推介还不够,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重大典型还不多。对此,必须在探求培养规律、增进工作实效上解放思想、创新实践。

要狠抓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省高校继续深入开展“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创建生动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动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要用好宝贵精神财富

把弘扬xxx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灵魂工程,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实效化。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弘扬‘四大精神’•为x振兴建功立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寻找振兴发展的动力引擎,增强全省人民立足岗位实干和热爱家乡、贡献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进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x改革发展凝聚更强劲的精神力量。

要创新典型选树机制

整合各类典型评选活动,既注重选树各层面推荐上来的典型,又善于通过媒体内参总结发现有价值的典型,更注意寻找群众身边的典型。注重发挥媒体作用,多宣传全省各类典型尤其是各行业的奉献者、领头人,营造人人争先、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注重实践标准、群众公认,面向现代化大农业、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发掘典型,确保选树的典型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

三、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上解放思想

总书记强调,xxx振兴要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这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xxx省深入实施艺术精品创作、文化惠民等重点工程,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欠缺,比如,文艺精品尤其是重大现实题材创作缺乏,基层文化氛围不浓,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对外文化交流影响力有限,等等。对此,必须坚持思想再解放,政策再落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要进一步做实文化事业

一要进一步做实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多策划一些文体项目、互动节目,把基层文化氛围搅热,把基层文化资源用好,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强化“市场化运作、项目化包装、科学化营销”理念,加强x文艺精品创作,集中打造几部史诗级的精品力作,把x精神表现出来、把x形象展现出去。

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探索“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整合放大我省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的市场价值,着力打造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区域代表性的产业旗舰和骨干企业,通过核心带动、多点支撑、圈层辐射,实现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大力推动省报省台改革,抓住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突破口强化顶层设计,用媒体改革成功范例撬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全省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要不断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打好“边境口岸”“文化企业”“民间交流”三张外宣牌。不断提高对外讲故事的能力,多一些情景化设置、时代化描述、特色化展示,充分展现“中华气派”“x气派”。

四、在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战斗力上解放思想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xxx振兴,一定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这是宣传战线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遵循,必须毫不动摇抓好贯彻落实。

我们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要强起来,干部队伍必须首先强起来。深刻审视,当前宣传战线队伍建设还有一定短板,比如,作风还不够硬朗;知识更新迭代率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够强;文化骨干、领军人才缺乏,优秀人才流失,等等。对此,必须从练内功做起,树立良好导向,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要抓住“关键少数”

全战线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以上带下、以下评上的机制,对履职尽责不力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

要着力提升素质

认真开展“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全战线开展业务能力系统培训,推动队伍素质强起来。每个宣传干部都要对全国全省大局大势熟烂于胸,当行家里手。打破唯资历的观念,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容错机制,为懂宣传、善管理的干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对工作中的尖兵、台柱子真关心真爱护,该压担子的压担子,该推荐的推荐,让更多优秀的宣传干部愿干爱干会干宣传思想工作。

要切实转变作风

从机关作风抓起,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实”,力戒“虚”。完善督办督查机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多讲百姓话,多说百姓事,拿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宣传作品。把宣传的根扎在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多到群众身边调研,向人民学习、拜群众为师,在转变作风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加强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x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一)坚持先进引领。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主体。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要从各村镇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要求做到“一村一策”。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围绕实现农村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创业美“美丽乡村”目标,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为载体,突出文明城市创建、碧海蓝天治理等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六大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行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组织县委讲师团、道德模范宣讲团等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见报见屏见网。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为载体,采用文化长廊、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作品中,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各乡镇。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要求各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火葬、网络祭祀等环保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监督、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简朴办婚丧嫁娶等事宜。

明确红白事标准,红事标准为:餐标为正席十菜两汤,酒限三十元一瓶,每桌不超过两瓶,烟限十元一盒,每桌不超过两盒,限三十桌内。饭菜价格农村每桌不超过二百元,县城不得超过四百元;本村乡亲不坐席,帮忙人员一律吃大桌菜。本村乡亲随礼最高不超过一百元,县城随礼最高不超过二百元。白事标准:操办丧事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带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逐步消除在殡仪活动中请民间乐队吹奏、演唱和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糊纸扎等带有封建色彩的活动。提倡每人一碗菜,不出桌。不准在村内、街道搭建奠门。不得做道法等封建迷信色彩活动,不得妨碍公共秩序、挤占交通道路,危害公共安全。除正常的红白事,其他如二胎满月、老人过寿、升学当兵、乔迁、开业、搬家等禁止上下通知、发请帖、请客操办。

责任单位:县纪委、文明办、各乡镇           

(三)殡葬改革民生行动。加强碧水蓝天整治,深化殡葬改革,形成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新风。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四)道德讲堂、文化礼堂教化行动。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从规划建设着眼,引导群众将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道德讲堂、文化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从活动内容着手,围绕重大节庆,深化全民阅读,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宣讲内容,开展绿色清明、文化端午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挖掘浓厚的戏剧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具有xx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小品,在道德讲堂、文化中心展示展演,切实把道德讲堂打造成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和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心,以惠民优势、文化优势、便捷优势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各乡镇

    (五)乡风评议推动行动。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要求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妇联、各乡镇

(六)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要大力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推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切实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文明办、各乡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张聿亭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克见为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林业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广播电视台、今日xx报社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县文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纪委、县委农办、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全县开展此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要按照县文明委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要强化“县、镇、村”三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加强过程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方法,保质保量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县属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权威评论、专题节目、文艺汇演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报道一批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移风易俗的公益广告,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当地村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机制,确保成效。县委办、政府办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县纪委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工作,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和婚丧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将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县文明办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促进我县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