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 革命活动感想(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3:53:38 页码:9
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 革命活动感想(九篇)
2023-01-04 03:53:38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7月9日17时,院团委书记曾华、14级辅导员管文娟老师、新进团委老师王健出席了“三下乡”出征仪式。7月10日,实践队远赴红色革命老区瑞金,在近六个小时的车程中,老师们讲述红军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增强集体意识;队员们唱着红歌,拉近彼此距离,驱散路途疲惫。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立刻投入到“三下乡”活动中。

环境质量监测组在南昌、瑞金的红色革命景点——八一广场、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叶坪革命旧址群等地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pm2.5检测。这不仅帮助了当地居民了解空气质量,还让队员们获得了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锻炼机会,充分了发挥专业特色,提高了动手能力。

环境保护组带着前期准备的调查问卷,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环境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革命旧址环保问题,如旧址垃圾回收,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等。参与调查的村民都十分支持,认真填写了问卷并对瑞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环境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体验红军生活,实践队吃着红军饭,体会着革命战士们食宿条件的艰辛,接着来到了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学习,旧址内有“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多处文物。在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当地文艺团重现了革命时期的会议场景,先烈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每个队员的心中久久回荡。

当年的毛主席不忍心看百姓和又脏又臭的塘水,于是亲手和其他百姓一起挖了井,从此让百姓们喝起了又干净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红井旁石碑上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先烈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实践队在此重走了一段红军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

二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军队卷土重来,被下令拆除。现今的大礼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复的,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队员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向先烈学习,传承革命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201x年7月11日,为了体验共产党建国的艰 辛,学习红色革命精神,我院实践队在早上9时抵达了瑞金有名的革命根据地“罗汉岩”。实践队踏着先烈足迹,感受革命时期恶劣的战斗环境,体会革命先辈那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紧跟党的步伐,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前,面向党旗,高举右手,紧握拳头,许下自己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庄严承诺。

本次的活动内容可总结为“十个一”,即看一部红色电影,唱一首红歌,听一个红军故事,吃一顿红军饭,走一段红军路,做一次问卷调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品一杯红井水,为群众做一件好事,拍一张全家福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队员们不仅互相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而且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新一代的大学生应勇于承担“继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历史使命,积极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

7月14日下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郑山村的革命老战士,在采访过程中,他目光深深地向远处望去,眼眶里带着点点泪花,面带沧桑的叙说的他的革命情怀。

这位战士名为李春标,出生贫穷,目不识丁,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当我们在父母编织的摇篮里幸福生活时,7岁的他就参加了游击队,看岗放哨,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被200多斤的炮弹炸伤,头破血流。在那战乱的时代,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的爆发,每天都有炸弹飞机袭击,伤亡无数。在一场战争中,他机智灵活,英勇擒敌,但胸部仍被敌人射中一枪,一个排48人,45人壮烈牺牲,他侥幸存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和朝鲜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每一场战争都是冷酷的,容不得一点失误,曾今在一场战役中,由于指挥员发错了一个信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牺牲了70%的战士,这让他消沉了一段时间。但是爱国的情怀一直深藏在他心中,消沉过后便是不懈的抗战动力,1953年8月,他再一次加入战争,为中国挥洒着他的青春,他的生命,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为祖国服务。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采访结束后,老人对我们寄予厚望,嘱咐道“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需要你们不断努力”。 老人的话语真挚而朴实,“三下乡”正需要队员们学习老一辈革命战士克服一切障碍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信念。我相信,闪闪红星实践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最棒的,他们不会辜负老人的期望,只会做得更好,更棒。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上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守。”信仰、信念、信任、信守构成了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可以说,百年建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胜利之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的“管总开关”、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坚定理想信念,就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站得高、站得直、站得稳、站得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直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顶得住,站得出才能打得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百年坚定理想信念,百年与党同心同德?重在坚守、难在坚守、成也在坚守,我们要时时坚守、事事坚守、一生坚守,一以贯之的坚守、一往情深的坚守、一往无前的坚守。

党的十九大闭幕刚过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自动脱党,有的成为叛徒,最终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同一起点、同一征程,不同结局、不同人生。实践表明,决定党的组织及成员能“走多远”的根本一条,就是初心能否坚守、信仰是否坚定,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如此,伟大复兴新时代更是如此,百年建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不”:一是要坚定信仰不动摇。心之所善,虽死未悔。对党忠诚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是来自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绝对忠诚才能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信仰、信念、信心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人无信仰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信仰和信念好比人体身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杨xx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因为心中有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才锤炼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无论顺境逆境,无论何时何地,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避免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干着干着就蜕变了,努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二是要毕生践行不放松。初心纯不纯、使命牢不牢,既看心之纯度,也看行之笃定。要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真章,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前,要在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解决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强化上下功夫,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越深入、理解越深刻、掌握越透彻。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刻领会真谛要义,准确把握方向要求,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把经常性自学与专题性研讨交流、主题党课、系统培训等结合起来,久久为功、常学常新,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总是想不通战败的原因,当他看到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忽然明白,打败他的不是军队,而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把中国的劳苦大众集中起来,“一卷书雄百万兵”,学哲学是有好处的,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三是要终生奋斗不懈怠。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和“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的教诲。杨xx老书记说:“入党时我们都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作为xx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不懈奋斗、竞相奋斗、团结奋斗、永远奋斗,不断用奋斗建功xx新时代、描绘xx新画卷、推动xx新跨越。

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意义上说,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对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对党的恩情。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0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100年风雨兼程,100年岁月如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经过一代代前辈们的艰辛努力,饱经战乱屈辱与落后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为我们树立了坚守信仰不动摇的楷模。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自然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失败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

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二是对国家的深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他对年轻人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对人民的感情。领导就是服务,服务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党的主要领导的称谓是“书记”,这个称谓最早源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谈话,恩格斯问马克思应该怎么称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负责人,马克思回答就叫“书记”。为什么称“书记”呢?就是要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在资产阶级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中,“书记”是最低的事务级、办事级的小勤务员。这一称谓体现的是根本性质上的不同,表明我们党的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办事员、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党员领导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就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上,心中永远装着“两头”——即上头的党、下头的民,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焦心事。四是对工作的激情。没有激情,难干事、更难成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就是要把工作当事业干、当学问干、当享受干,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当前,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x委x届x全会精神,做到固投增长托底、建筑业增加值增长托底、作风建设托底、忠诚干净担当托底,推动全x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因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这其中,每一位党员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不忘初心不能有口无心、牢记使命不能有气无力,“百年定方位、忠诚守初心”要重点做到“三方面”:一是要心忠。忠诚源于理论清醒,追随来自信仰坚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信仰的人,是心有所依的,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念活着,是真正幸福的;

而没有信仰的人,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能力内心永远无法得到充盈和富足。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只小船,人生征途就是茫茫大海,而信仰就是大海行船的“指南针”。有人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来源于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敢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我出来工作,就是抱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来的。共产党的目标远大,就是要使我们整个民族都富裕起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二是要行正。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xx老书记“不要总想着人民、党对不起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现在我们工作、生活条件这么好,都是老一辈革命者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还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的发展巩固才有希望。”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少一些情绪、多一些情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抱负,认真践行初心使命。比如,我们xx提出的“戒赌酒戒赌博”就是这个道理。本来酒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之一,但绝不是猛喝爆饮、劝酒拼酒。我们通过电视看周总理在一些外交场合与外宾祝酒敬酒,那是优良文化的展示。一定要杜绝过去我们的干部群众动不动就摆开“战场”,吃饭把打牌赌酒放在第一位,经常醉醺醺,神志不清。三是要做实。全x明确要求:“以焦裕禄、张富清等为榜样,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用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教育身边人。”我们就是要像自己身边的典型一样,坚持把初心使命举过头顶、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严守敬业奉献的本职,谨防不抓落实的失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当留声机、不做假把式、不搞花架子,说到做到、做就做好。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

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据《中共__区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全区党组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办工作实际,4月份主题党日定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二、活动方式

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

三、参加对象

__区新农办全体人员。

四、活动内容

(一)重温入党誓词。支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红色文化奇石乡中秋起义:解放军桂中支队之首战。

(三)发表一句话感言。支部党员结合学习的内容,发表一句话感言。

按照就近就便原则,4月11日组织支部党员参观我区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奇石乡中秋起义纪念馆),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增强党员干部爱党爱国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情感。

祭奠活动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大家对烈士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深怀感悟,也对爱民精神有了更加切实的理解,督促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永葆忠诚本色,继承英烈遗志,以实际行动践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铮铮誓言。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科学把握红色文化体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并延续至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条件、性质和任务不同,红色文化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在本质精髓上一脉相承,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上丰富多样。革命战争年代孕育而生的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体系中的光辉坐标之一。

长征精神一方面继承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中诸如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清廉为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等优秀品质;一方面又启迪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对形成内容完整、逻辑缜密的红色文化体系产生了特殊作用。从途径14个省,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殊死搏斗,到啃树皮、吃野菜,战胜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伤病,长征将红色文化中坚定信念的精髓予以发扬光大;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到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作坚决斗争,长征将红色文化中听党指挥的信条予以发扬光大;从长征伊始就明令“严格执行阶级路线,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到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提出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我们党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将红色文化中清廉为民的宗旨予以发扬光大……可见,长征精神为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长征精神既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深刻理解红色文化价值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有血与火铸成的红色文化,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由长征铸成的长征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缘由的一个窗口、洞悉文化自信精髓的重要管道、彰显红色文化价值的一面旗帜。

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不畏强暴和不怕牺牲的写照。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受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扯断自己的肠子后壮烈牺牲;在法国传教士薄复礼的笔下有“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的场景。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爱国爱民、勇于担当和顾全大局胸怀的展示。长征期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交织缠绕,我们党却在最艰难的时候,以民族利益为重,高扬北上抗日的大旗。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知耻后勇、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的再现。在长征路上,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为我们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长征既是一场与国民党军队真枪实弹的较量,又是一次与国民党政府争取民心的博弈。长征中,红军每到一地,都深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废苛捐,严守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国民党和白军则军纪涣散、盘剥百姓,失道寡助。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将反法西斯的中国力量壮大为一支争取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升华。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长征中,我们党始终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为己任,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联系在一起,以长征的胜利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的先进文化,遵循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集中国力量的迫切需要,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增强文化自信中走好新的长征路

在宁夏考察时要求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并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长征呈现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有平均每三百米就倒下一名战士的纪录;有冻死的红军战士仍紧握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费的场面;有泸定桥上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链冲锋的身影;还有张闻天“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这一发自肺腑的话语;等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将促使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力量。

要弘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期间,武器简陋的红军将士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四百场以上的战斗,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指出,长征是“震惊世界的行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是长征取得胜利的保障,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品质。这种品质能够使我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在曲折的局面里得到勇气、在失败的逆境中振奋前行。

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途中,红军没有飞机和足够的枪支弹药,缺医少药,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却在极其艰难的自然和战争环境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红军中传唱的“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的《牛皮腰带歌》,恰好证明了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中的评论,“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证明了法国女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在《长征》中的赞叹,“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品德。这种品德能够使我们不忘根本站得牢、不移壮志立得住、不忘初心行得远。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之前说过“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怎么走?目标在哪?方向在哪?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加强自信!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又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学党史、懂党史、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课,是分内事。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熟悉党的历史,就能够使我们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就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之前说过“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怎么走?目标在哪?方向在哪?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加强自信!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又对党肩负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学党史、懂党史、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课,是分内事。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熟悉党的历史,就能够使我们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就能够时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九周年,再过1年,将迎来党的百年xxx。回顾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不胜感慨。一句话,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贪得无厌,你争我夺,竟然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而中国政府竟宣称严守“中立”。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忡忡,为民族的生存寻找出路。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引进西方种种时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义。但是,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幼小的民族工业,经不住洋货、洋资本的冲击。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教育也难有所为。至于西方思潮,更是不着边际。

中国向何处去?正在中国人民感到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稳住了阵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各地人士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xxx一家不起眼的房子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件事震动全国,它给灾难和迷惑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好比漫漫长夜,看到东方呈现出一线曙光。早期的共产党人不一定明白共产主义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任务是把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拯救过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己任。

还有一个人对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孙xxx。由于两次革命失败,他正寻找新的出路。他认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同盟者;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通过了联共、联俄的方针,中共代表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看起来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是好景不常。1925年孙xxx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带有遗憾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了孙xxx的主张,在列强和江南财阀的支持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无数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存下来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反帝、反封建,后来又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大旗,继续前进。自称是孙xxx忠实学生的蒋介石,至死也不敢放弃“革命”两个字,但谁都清楚他要革谁的命。

历史证明,复兴中华民族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日军迅速夺取东北,向华北渗透。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演变成以夺取全国为目的的全面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但是日本打错了算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结局表明,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强夺取的大部分领土或特权,百年耻辱为之一洗。这一胜利终止了民族的继续衰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国思想,并且付诸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35年,在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中共多次题注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在发生xxx事变时,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建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各地方军队也停止了相互争斗,在抗战中有良好表现。当时地方军队有100万,超过中央军的80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挥、桂军、川军、西北军、鲁军等地方军队参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国内人心浮动。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也意见分歧,有人说抗战必败,中国必亡;也有人说打几个台儿庄战役就可以把日军逐出国门。蒋介石高喊“保卫大xxx”的口号,集中尚存的百万军队,要与日本做最后决战。xxx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谁都知道难以取胜。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38年写出《论持久战》一文,在xxx出版,迅速传遍全国。党中央指示周恩来在xxx会见蒋介石,说明共产党关于打持久战的主张。蒋介石接受了这一主张,在xxx外围进行一定的阻击后,有序地把军队撤出,把大量战略物资运往xxx,为打持久战做好准备。

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毛泽东为八路军、新四军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放手发动群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军队所到之处首先实行“二五减租”,解除了农民群众生存之忧,抗战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核心,民兵队伍协同,广大人民支援的抗战队伍,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三、四万人,在民众支持下迅速发展,民兵队伍最多时达二百万。日军陷在人民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xxx失守后蒋介石曾说今后要以游击战为主,在xxx设立游击战训练班,还聘请叶剑英为教官。但国民党军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遭到失败,蒋介石只好把军队撤回。

全国抗战统一战线、持久战、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克敌制胜的三件法宝。与中国不同,日本没有从战略高度对战争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它妄言三个月结束战争完全脱离实际。日本军国主义过分相信主观意志的作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非理性思维的倾向,这一特点现在还可以在日本右翼势力中看到。很多人认为,在二战中日本不止一次发生严重的战略错误。日本所以失败,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根本原因,而战略上的失误是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在全面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日军占领xxx后感到兵力严重不足,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前进。已占领的华北地区,是掠夺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的重要地方,却受到八路军、新四军的骚扰。1938年10月,日军在东京的大本营做出决定,日军不再占领更多的地方,对华战争以军事手段为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把主要兵力调到华北,清剿共产党军队。日军的调整,标志着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转为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达到诱降的目的,日本近卫首相连续三次发表声明,呼吁蒋介石和谈,和平解决争端。日本还邀请英美驻华大使为说客,劝说蒋介石接受和谈。日本保证,不会伤害英美的在华利益。所谓和谈,实际上是要中国投降,遭到蒋介石拒绝。但日本还是争取到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投敌。在日本用“联合反共”为诱饵,对蒋介石进行诱降的同时,日军把作战兵力的60%左右调到华北,加上几乎全部伪军,对根据地军民进行残酷的扫荡。这样的兵力部署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八路军、新四军寻找机会主动出击,消灭敌人。1940年8月,八路军、新四军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出动兵力40万,历时四个月,以破坏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对敌人发起攻击。这次战役毙伤日军xx0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0余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这是相持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整个相持阶段五年多的时间里,正面战场发生大小战役约15次。这些战役规模较小,时间较短,一般都是日军首先进攻,中国军队回击,日军退回原地。除xxx等个别地方,日军没有占领更多的土地,中国军队也没有收回失去的领土,国民党军队很少主动出击。日军进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震慑蒋介石,迫使他投降。正面战场战线呈稳定状态。蒋介石感到对日战场压力减轻,也调整军事部署,从主要对付日军,改为主要对付共产党,除停发军饷武器外,指使军队在各地制造摩擦,使八路军新四军两面受敌。

八路军、新四军顶住了敌人的残酷扫荡,不断壮大自己,兵力已从抗战初期的3至4万人发展到1943年末的50万。到1943年日伪军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这时日本国内物资奇缺,没有力量在中国战场增加投入。1943年12月,日军大本营决定停止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大规模扫荡,意味着战争已经从相持阶段转为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开始共产党军委发出局部反攻的通知,到1945年战争结束解放中小城市约一百座。

为了解决国内物资奇缺的问题,1944年春日本发动一次军事行动,称为“一号战役”,目的是打通平汉、粤汉铁路线和越南进入广西的公路线。日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连克xxx、xxx、xxx、广西等省,日军占领xxx重镇独山,xxx震动。对于这次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国内同声谴责,蒋介石也说是从未有过的耻辱。不过日军已是强弩之末,1945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反攻,进入8月,广西全境收复,15日,日本投降。

国际上曾有人否定中国抗战的意义,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没有中国吸引着大量日军,太平洋战争将是另一种情况。从上面简单描述的过程看,不难看出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战争中的作用。

第三,在重要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力挽狂澜,保证抗战进行到底。

抗战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惊涛骇浪。在战争过程中,曾经发生一些严重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抗战失败。遇到这些事件,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沉着应对,有理、有利、有节,保证抗战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936年12月12日年末,正当日本侵华形势十分紧张之际,发生“xxx事变”。xxx政府中的亲日派组织大军准备向xxx进攻,新的内战一触即发。如果发生内战,就为日本扩大侵略战争提供最好的时机。东北军内部思想混乱,有人主张放蒋,有人主张杀蒋。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中共领导人名义致电xxx政府,建议和平解决事端。16日,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谈判代表团赶到xxx,向张学良、杨虎城表达中共中央的态度。为了统一思想,周恩来在东北军中做了大量工作。22日,宋子文、宋美龄到达xxx,作为蒋介石一方的谈判代表参加了三方谈判。谈判取得了联合抗战等多项共识。要做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关键是要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周恩来在张学良、宋美龄陪同下与蒋介石见面,提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主张。周恩来耐心说服,终于得到蒋介石首肯。事出突然的“xxx事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1939年初,汪精卫投敌。汪精卫是国民党第二号人物,在国民党内部有一定迷惑力。他投敌后,有20名国民党中央委员;65名高级文官;58名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投降日本。有些军队成建制投降,伪军最多时达到一百万。这些高级军政人员大都成为伪政府、伪军的骨干,使日军控制区的政权得以大大加强。为了遏制这股投降风,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在汪精卫投敌前中央就致信蒋介石提出警告,没有得到蒋重视。汪等投降后毛泽东著文,批驳汉奸理论,一针见血指出,投降派理论是“和则存,战则亡”,而我们的理论是“战则存,和则亡”。毛泽东还指出:,所有投降派都打着反共旗号,反共的实质就是向日本投降。由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努力,这股投降逆流得以制止。

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末,共五年多时间,是抗战的相持阶段,是最困难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得失决定了整个战争的成败。在这阶段,蒋介石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最严重一次是皖南事变。新四军主力约9000人奉命向长江以北转移,途中遭到蒋军近十万人伏击。新四军奋力抵抗,有xx余人突围,其余全部牺牲或被俘,政委项英牺牲,军长叶挺出面交涉被扣。蒋介石做了一件日本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共中央发出严正抗议,要求立即释放叶挺,调查事件真相,严惩凶手,蒋介石不理,封锁消息,禁止中共报纸《新华日报》发行。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揭露蒋介石破坏抗战的行为,争取到广大人民的同情。蒋介石召开参政会,共产党代表拒绝参加。在中央努力下,苏联政府向蒋介石提出严正抗议;美国表示,如果参政会上没有共产党代表参加,美国将停止提供财政援助。无奈下蒋介石只得在参政会上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发生像皖南事变这样的事情。出于大局考虑,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共产党没有过多纠缠,一场威胁到统一战线存亡的严重危机得以妥善解决。当事变发生时,中央军委迅速做出决定,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赖传珠为参谋长,重振新四军。经过努力,新四军重新活跃在大江南北抗战第一线。

在共产党努力下,抗战得以克服一个个艰险与危机,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简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在抗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国民党始终承担并领导正面战场的战斗,消灭的敌人数量比敌后战场多,牺牲的人数也多。在相持阶段,蒋介石拒绝了日本的诱降,坚持抗战。在反攻阶段,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有出色表现,等等。同时,国民党在战争中也有重大错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错误方针指导下,对日军侵略不抵抗,步步退让,导致日本军国主义野心不断膨胀,错误估计形势,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相持阶段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几乎使抗日统一战线破裂。他的军队抗战意识下降,导致1944年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总反攻的大好形势下出现大溃退的怪事。蒋介石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汪精卫叛国,也没有阻止大批党政高官投敌,对此蒋介石负有领导责任。总之,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战中有功也有过,既不能否定它的功绩,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抗战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由低潮转向新的高潮的重要转折。全面抗战发生的时候,党领导的军队只有四、五万人,到抗战结束,已经发展到百万。尽管军队数量和装备上与国民党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洗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不可能被蒋介石战胜,中国革命必将走向高潮。抗日战争的历史,无论在国史上还是党史上,都是重重的一页。虽然时间已经越过七十多年,但重温这段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仍有重要意义。

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从此走上复兴道路,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是强大的国家。尽管当时被称为四强之一,其实当时仍旧贫穷落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没有过去。

在此以后发生了复兴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件大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他们是: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成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解放了除xxx等少数地区外的全部国土,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解放后不久,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古老的民族,日新月异。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新中国,而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民族复兴。为什么呢?这是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本来,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它的任务是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影响,发展经济,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是中国原有的民族资本十分幼小,历史证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因具软弱性,无法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孙xxx奋斗终生,最后发现革命尚未成功,他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没有能够实现。蒋介石掌握政权后,既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也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没有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国际人士在评论中国的发展道路时,往往将它与印度相比。这两个国家国情相近,中国在1949年10月建国,印度在1948年取得独立,1950年1月建国。建国时两国经济总量相近,但按人均计算印度高于中国,印度工业化水平也高于中国。印度建立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被学者们誉为发展中国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典范;中国则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们把这两个国家当做两种发展道路的竞赛,很多人不看好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两国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先印度人均gdp高于中国,1980年两国人均gdp基本相等,xx年中国人均gdp约超出印度近一倍,xx年以后差距继续扩大。建国前两国人均预期寿命都是35岁,现在印度是64岁,中国是73岁,每一个中国人要比印度人多活九年。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xx年印度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没有超过第一产业,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承受着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往往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两国都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公认为中国取得了成功,而印度则失败了。为什么呢?国外有些人归之于印度实行民主制度,如果印度官员实行中国这样的刚性的人口政策,他就会落选。中国所以成功,是与共产党对人口问题的理念有关。建国初期有人提出,中国的人口极限是8亿,超过此数社会就不能发展。但是人口增长快,一是因为生的多,二是因为死的少。人们可以限制生育,却不可以限制寿命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有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国建国后农民有了土地,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即使一个不生,8亿的指标也不一定控制得住。共产党对人口问题有自己的理念,不把人多看成是消极因素。毛泽东说,人是宝贵财富,人多好办事;同时说人口也要计划,不能增长过快。中国是最善于利用人口资源的国家,所以发展快,至今还是利用劳动力优势。生产发展了,人民收入提高,人们自然会接受强硬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政策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也是不行的。印度不发展工业,不利用人口优势,贫困的问题解决不了,怎能对生育实行严格的控制呢!

此外,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制定了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维护了团结,为民族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也是优于印度的因素。

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0年6月,朝鲜爆发战争,美军在仁川登陆,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要不要出兵,是个严重的挑战。政治局扩大会议长时间讨论,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出兵!我不知道毛泽东当时有多少胜算,但战争的结果出于全世界很多人的意外。证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英明的。

美国说,双方打了个平局,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取得胜利。从现象上看,中国人把美国赶回三八线,从深层次的影响看,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胜利,终结了百年多来不间断的战乱,保证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和平。抗美援朝胜利后,除了少数边界冲突以外,中国人民免受国际国内战争之苦。这就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朝鲜战争的胜利成为一种强大威慑,任何外部势力都不敢轻易对我挑衅,也迫使美国改变策略,放弃用军事手段推翻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目标,改为用政治手段,依靠中国内部反对势力促使和平演变。这就使中国创造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的胜利,也給国内各种敌对势力构成重大震慑,对稳定全国形势十分有利。

其次,朝鲜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趋向。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美国后院到处着火。战争的结局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促使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战争的结局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威信,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第三,战争使解放军向着现代化方向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战争的第二年中国空军就出现在战场上。通常,训练一个空军驾驶员到参加战斗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战争中的中国飞行员只需要一年,而且取得不错的战果。中国使用的米格15型战机是苏联最新型飞机,性能不比美国差,中国击落的敌机不比美国少。美国人惊呼共产党中国一夜之间变成空军强国。用苏制喀秋莎火箭武装的火箭部队在战争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战争是军队成长最迅速的时期。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不仅于此。朝鲜战争以及以后的越南战争的失败,大大打击了美国好战分子的嚣张气焰,军队士气低落,民众反战情绪强烈,加上财政困难,美国再也没有力量同时与中苏两个国家对抗。美国做出了二战后第一次战略收缩的决策,主要目标是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西欧国家迅速跟进,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事态发展之快使人眼花缭乱。八十年代被人认为是中美两国的蜜月时期。正是由于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改革开放,大量压缩军费开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1990年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中国已经不重要,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民间咨询机构纷纷制定进攻中国的计划,但是终因朝鲜战争的余威还在,美国没有敢动手。

抗美援朝的影响至少维持了四十年,至今美国要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因素。

第三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八十年代初成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原因是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当今世界潮流。当今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特征是全球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就是全世界实行统一的市场经济,各国经济都要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各国的目标不是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经济中正确定位,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经济。经济全球化也是给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机遇,有些国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以资源型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有些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以信息产业、软件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选择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吸收劳动力很多,这一选择符合国情。中国改革开放,正值发达国家加速将现代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国由于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发展制造业条件较好,自然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国。中国成为除美国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国外资本和技术的进入又促进中国资本和技术的发展,因此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发展中国家中领先。有些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等优势,经济发展一度很快,但因忽略了工业化,因而后劲不足。

中国以制造业为重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本身规模巨大,是使用高新技术最多的产业。例如,大约95%的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使用。制造业是发展其他产业的重要基础,高铁、核电、航天、军事装备等产业无不需要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也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中国的登月工程已经显示出很强的软件能力。美国认为军事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国,但承认软件能力不及中国,对中国的导弹感到忧心忡忡。有人说笑话,说美国需要引进中国教师给学生上数学课。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也为今后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奠定了可靠基础、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它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民族复兴需要党的领导,而共产党只有在民族发展中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在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也曾经遇到很多困难,也犯过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很严重。但共产党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也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这是因为共产党把自身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很高兴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广大海外华人共同目标,并且取得很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的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兴。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任务还没有完成。好比万里长征,现在已经到了xxx,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清晰,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前方的道路仍很遥远,存在很多艰难险阻。中国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国内经济承受着下行的严重压力;还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任重而道远,今后的重任将落在今天的青年们身上。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之前说过“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怎么走?目标在哪?方向在哪?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加强自信!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又对党肩负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学党史、懂党史、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课,是分内事。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熟悉党的历史,就能够使我们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就能够时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推荐重温革命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九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97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

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7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之前说过“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怎么走?目标在哪?方向在哪?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加强自信!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又对党肩负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学党史、懂党史、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课,是分内事。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熟悉党的历史,就能够使我们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就能够时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九十多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