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 观察小灯泡实验报告(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5:56:43 页码:7
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 观察小灯泡实验报告(4篇)
2023-01-04 05:56:4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一

1、测量实习时间:8月29日~9月2日

2、测量地点:长江大学东校区第十区

3、测量实习目的:利用《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完成实际中的测设和测定工作。通过测量实习,除了验证课堂理论外,还可进一步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实践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作业的操作、记录、计算、地形图测绘等基本技能,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应用测绘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打下基础。

4、测量实习任务:测绘150m*150m、1:500地形图一幅

5、天气状况:基本为多云晴朗天气

6、每天工作安排:

8月29日:测量实习动员会议、测量准备工作(测量道具的领取、测量场地的选定、

测量任务、时间及人员的安排)

8月30日:控制点的设定、测量、数据整理

8月31日-9月2日:碎部点的设定、测量、数据整理及绘图

7、出勤情况:每天每人基本到齐

二、实习内容

1、测量准备工作:

(1)测量实习动员会议

(2)测量道具的借领

(3)踏勘测区,选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测量的地块

(4)测量任务安排:

8月29日:测量准备工作

8月30日~9月1日:测量工作,包括控制点、碎部点的测量;数据整理工作;

9月2日:后期数据整理;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成果数据表

(5)测量时间安排:

上午6:30—11:30,下午3:00—6:30

(6)人员安排:

测量时间段,全体组员须到位

2、控制点测设:

(1)踏勘选点:在所选测区进行踏勘,根据测区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

使各级控制点的密度能覆盖整个测区,并便于碎部测量。点位确定后,

用黄油漆在地上作下标记。

(2)测量方法:

a.水平角观测:利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一测回

b.边长测量:利用经纬仪和皮尺进行测量

c.高程测量: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3)精度要求:

在水平角的测量过程中,盘左、盘右两个半测回的水平角之差小于40″

在高程测量中,fh=fh容

(4)实测结果:

数据整理,计算出各控制点间的水平角,长度及高程数据,并得出各控制点在所选

测区上建立起的平面控制网中的坐标。

3、碎部测设:

(1)踏勘选点:将控制点周围能反映地物平面形状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口以及

独立地物的中心等,在一些凹凸较多的房屋,也只是在其主要的转折角

设点,用卷尺来进行细部测量,画出几何关系轮廓,碎部点确定后用黄

油漆进行标记。

(2)测量方法:

a.采用经纬仪进行测量,通过角度交会法进行计算及点位确定。

b.采用钢尺进行细部测量,以便画出几何轮廓

(3)精确要求:

道路、围墙、管线等曲折在图上小于0.5毫米时可忽略不计将其拉直。

(4)实测结果:

数据整理,计算出各碎部点间的水平角,长度,并得出各碎部点在所选测区上建

立起的平面控制网中的坐标。

三、实习体会

测量学实习应该是我们经历过zui辛苦,但却zui卖力的一次实习。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付出很多,当然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们重拾了这学期学过但部分已经遗忘的测量学知识。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它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的矫正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即使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第一天由于对仪器的操作都已经生疏,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才正式开始测量。在接下来的将近几天的实习时间里,我们也陆续遇到了一些问题。像是转站之后的角度回测问题,由于数据记录错误导致下个基站无法吻合的问题,由于仪器不精准导致误差过大的问题,以及由于障碍物遮挡无法瞄准镜子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主要是通过组内讨论或咨询其他组等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虽然刚开始我们的进度比较慢,但由于我们分工明确,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再加之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zui后还是比较高效率地完成了本次实习的测量任务。本以为数据都有的情况下,做这些花不了多久就能把图完成的。但是事实却远出乎我意料,工作量也远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如:对于数据处理坎坷重重,很多数据误差偏大,也有的数据前后对不上,没办法,只能再返工重测一遍。但是全组人员都还是很认真的继续艰苦的测量工作,在太阳下扛着重重的仪器做着单调的测量。但是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在全组成员的努力下我们还是能圆满的完成本次测量的实习。

通过此次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于测量仪器的操作,学会了基本的绘图技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此外,在此次测量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相互很好的合作才有可能完成zui后的成果。任何一个人的一点点粗心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甚至使之前的工作都前功尽弃。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认为此次的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的收获。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外业的艰辛和内业的耐心还有工作的细心。它锻炼了我的各方面能力,而这些能力,我相信将使我终生受益。

关于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二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 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 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 合作 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 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

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 ,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

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 个人 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0,0,0); 总结 ,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0,0);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

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 target=_blank同学 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

关于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三

lps 工程管理器是一个基于 windows 的综合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包,可 以对来 自不同类型的航空遥感相机及卫星传感器的图像进行快速和精确地 三角测量和 正射校正,与传统的三角测量和正射校正相比,可以极大的减少费用 和时间可 以处理各种各样的图像数据,诸如来自不同的摄影相机、不同的卫星 传感器、 不同的航空 gps 数据等,处理过程涉及很多不同类型的几何模型。

1 创建 lps 工程文件

2 向 lps 工程加载图像

3 刺点

4 自动量测图像同名点

5 执行航空三角测量

dtm+等高线 dtm+等高线

6 图像正摄校正处理

处理前

处理后

控制点坐标

leica photogrammetry suitelps 是徕卡公司最新推出的数字摄影测量及遥 感处理软件系列。lps 为影像处理及摄影测量提供了高精度及高效能的生产工 具、它可以处理各种航天(最常用的包括卫星影像 quickbird、ikonos、spot5 及 landsat 等等)及航空(扫描航片、ads40 数字影像)的各类传感器影像定向 及空三加密,处理各种数字影像格式,黑/白、彩色、多光谱及高光谱等各类数字影像。lps 的应用还包括矢量数据采集、数字地模生成、正射影像镶嵌及遥感 处理,它是第一套集遥感与摄影测量在单一工作平台的软件系列。 lps 制作 dom 的全过程如下: lps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 dom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创建工程文件,选择相机类型,设置投影参数,输入相片参数,创建相 机参数,导入外方为元素;其次数据处理,内定向,人工选择一个点后,自动完 成内定向。建立金字塔影像,加载控制点文件,并在图上刺出相应的点!一般说 来,选择 6 个均匀分布的点作为控制点,其他的设为检查点。同名点自动匹配, 三角测量,直接进行空三解算,再接着生成 tin 数据;最后制作正摄影像,正 射影像拼接。拼接结束后,一般还要对影像进行匀光,消除接边缝隙等操作!

1) 、创建 lps 工程文件

2) 、向 lps 工程加载图像

3) 、定义数码相机几何模型

4) 、自动量测图像同名点

5)、执行航空三角测量

6) 、图像正射校正处理

1) 、erdas imagine 9.2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摄影工作站上操作。

2) 、实习时间:第二教学周到第五教学周

3)、上机时间:周一下午第二讲课 3:50-6:15

3) 、上机地点:x5504 地理信息系

统实验室 由于我们在航空摄影测量时采用的是 canno d450 数码相机,所以在图像处 理的时候稍不同于摄影图像。而且,因为在课程设计的前期阶段,由于测控制点 的小组还没有完成控制点的量测和刺点工作, 还有编程小组也还没有编程计算出 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所以我们 lps 图像处理小组暂时也还不能用 我们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所以我们目前只是用 erdas imagine 自带的练习 数据进行练习, 然后将练习数据相片的信息给编程小组的成员检验他们的程序是 否正确。并且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图像处理小组要根据使用练习数据 得到的信息指导整个小组的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对我来讲收获是非常大的,也产生了非常多的体会。 内业数据处理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 需要耐心, 仔细, 这样才能做好! 通过实习, 对以后的工作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基本清楚了将来的工作内容,认识到现在应 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多接触专业软件,方便以后工作。这次实习给我的体 会是测绘产品的生产是一项非常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不仅应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应该有着负责而平和的心态,立志于将毕身精力献 给国家的测绘事业。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测绘工作者,不仅要把测绘当成 一门学科来学习,更要把它当成一种技能来熟悉掌握。同时本次实习对我本人的 动手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本次实习还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测绘部门的生产环境,这 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它促使我以后要更加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技能。 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有所作为的话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只有能过 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测绘工作者。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座右铭。大学即将要结束了,我们也将步入新的人生岗位中在此, 对在本次实习当中对我们进行细致辅导的老师表示极大的感谢和敬意, 是你们耐 心的教诲和和善的态度让我们亲身感受并学会了摄影测量的过程, 这对我们以后 的工作以及人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次实习对我学习数字摄影测量有很大帮助,可以说对我以后 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这次实习在一次次失败后经过总结与坚持后成功的,可谓累 并快乐着, 让我记忆深刻, 对外受益匪浅。 希望以后能进行更多类似方面的实习。

关于测量小灯泡实验的心得体会简短四

ⅰ、概述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0日——1月16日(周一至周日)

实习地点: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第三区域

实习内容:

1).经纬仪的检验

2).测区踏勘与技术设计

3).图根控制点的水平角测量

4).图根控制点的水平距离测量

5).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6).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任务:完成指定区域的图根导线测绘任务。

测区情况简述:位于学生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澡堂、体育馆),地形大致平坦,弧形拐角较多。地物以宿舍楼、道路、停车棚及花草树木为主。

2.实习组员组成

组长:

组员:

3.实习进度说明

周日 晚上19:00实习动员,领仪器。

周三至周五 图根控制测量(角度、距离测量)。

周六至周日 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提交全部实习成果、资料。

ⅱ、实习内容

1.概述:

测区地势较为平坦,下课时段人流量很大,观察时比较困难。

2.实地选点时,应该注意:

①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③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点。

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平均边长应满足规范要求。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3.选点布局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最短边为标准距离取点,结果碎部点过多,会增加后续角度和距离测量的工作量。

解决方法:增加各段距离的长度,去掉几个多余点。

方法合理性分析:由于本测区地势较平坦,选取8个点,既保证导线点有足够的密度,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同时可以减轻工作量,节约时间。

1.使用的仪器和工具:dj6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水准尺1根,记录板1块,手簿1本,红漆1瓶,钉子若干等。

观测方案:

①水平角观测

采取盘左、盘右法。按照选定的施测路线,以b为测站,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后,先用盘左法瞄准1点,读出水平角读数a,转动经纬仪瞄准a点,读出水平角读数b,用a-b得出半测回角值,作好纪录。然后转动经纬仪,用盘右法进行重复测量, 得出另一半测回角值。将盘左、盘右测出的半测回角取平均值即得一测回角值(第一测回的起始方向读数安置在0°处,第二测回的起始方向读数安置在90°处)。

技术指标:同一测回中,上下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40″√ ̄,n为导线观测角数。

②边长测量

采取往返观测法,在两个点之间拉一段尼龙线来定方向,再用皮尺沿尼龙线方向量取长度。

技术指标:往返测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

③水准测量

采用双面尺法 。按照选定的施测路线,分别在两个选定点之间(约中间位置)设立测站进行高程的测量。先以已知点b作为后视点,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以1点作为前视点。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或目测),对中整平后瞄准,读数(后前前后),记录技术指标: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3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40√ ̄mm,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或±12√ ̄mm,n为测站数。

2.仪器的相应操作程序

1).经纬仪的使用

①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站点,再拧紧连接螺旋。

②整平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三只叫螺旋,是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调试,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中心不偏离水准管零点一格为止。

③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测钎,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⑤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⑥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⑦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2).水准仪的使用

①安置水准仪

在定点b和定点1之间安放水准仪,使仪器至电b和点1之间的距离之差不超过5米②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③瞄准水准尺

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消除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④精确整平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

⑤读数

读数时先估读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读数。

3.说明外业观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方法的合理性与分析。

①找两个已知点时,根据地图选择学宿楼最近的两个点,后来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所以选择了另一个较远的已知点,改变了已知方向,对结果没有影响。

②在确定1点时,若按平均距离来算的话,应距b点60多米,可是若放在60多米处,经纬仪观测1点视线会被台阶挡住,所以缩小了b-1距离,定点要随实际情况而定,对结果不会有很大影响。

③其他组在测距离过程中均使用经纬仪定向法,不过我组组员认为此法较繁琐。经讨论,决定使用尼龙线定向法,即在两点之间拉一段尼龙线,用来定向,再用皮尺沿尼龙线方向量取长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使用尼龙线定向法,可以除去经纬仪使用的各种复杂步骤,同时避免观测产生的误差。

ⅲ.实习体会

1.对本次实习的认识

一个星期的测量学实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也颇深。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平时上课老师理论知识讲得很多,可是测量学是一门偏重实践的课程,纵使那些操作步骤已经烂熟于心,实际操作时也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而且有些知识很抽象,不易理解,学起来也很枯燥。但通过这次实习,原本很模糊的一些概念得到了理解。其次,是小组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测距离时,大家意见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采用其他组经纬仪定向测距法,有人则认为此法过于繁琐,经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尼龙线定向测距法,从而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很多时间。最后,是测量工作的精密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细部问题而导致误差超限,面临重测的现实,所以说做测量实习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最后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此外,通过这次实习,还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使用及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并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最后,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这次实践,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课堂以外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不应气馁,而应在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中,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每个人的粗心、大意,都将直接影响实习的进度,甚至需要重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时刻保持认真和仔细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环节。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单靠个人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团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