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课改课堂心得体会和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6:20:07 页码:12
语文课改课堂心得体会和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篇)
2023-01-04 06:20:0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语文课改课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教育和实施高效教学为主线,以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为主攻方向,开展“高质轻负”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完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2、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做到精心备课、创新上课、耐心批改作业。在备课上,规范备课环节,明确细化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方法。

3、上好常态课,迎接等级鉴定验收工作。

4、全面落实《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做好减负工作。

5、本学期听课数量不能少于15节。

6、逐步完善“361助学课堂”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7、完善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和评价方案,并单独写教案。

8、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9、优化备课活动,为“高质轻负”课堂的研究奠基。

10、优化课后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11、优化辅导,提高培优补差的实效。

12优化测试,检验课堂效果。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认真完成人教版第三册的教学任务。

教学措施

教师在准确把握教科书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每组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哪些教材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三生的成绩。

利用课余时间为三生做全面的辅导,使他们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同时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规范备课环节,明确细化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按照“六项标准”和“361助学课堂”精心备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规范工作细节,耐心批改作业。规范自己的作业批改行为,规范用笔,保持作业本的整洁,注明时间、等级、评语。注重对学生写字的培养。

(五)认真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制定出活动计划和评价方案。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背诵《古诗词》的内容。

(六)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去。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参与,精心备课。并努力做好师傅的引领工作。

(七)本学期结合“减负”规定,开展“高质轻负”课堂教学研究,继续探究“361助学课堂”模式。真正把“讲堂”变“学堂”,从而打造“生动活泼,低负高效”的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抓住听课的机会,并写出心得体会。

(八)优化课后作业,提高课堂效率。把作业的安排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弹性作业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状态有选择地安排作业,不留书写作业。

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我会一丝不苟的开展各项工作,扬长补短,争取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新语文课改课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

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最新语文课改课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探讨主题: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台找寻缺失的母子、母女情

一、教学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把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个精神,新增设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它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平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社会,对人生虽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往往又不能客现、全面、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在平常的教学中,在与学生日常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缺失与障碍。为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课例,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歌唱黄河,歌唱祖国》;帮助学生端正情感态度,树立健康、高尚的追“星”观的《我也追星》;以及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明白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的《上网利弊谈》,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次研讨会所展示的课例《献给母亲的歌》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在学习了胡适《我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我们试图以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亲情的契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在伦理亲情方面,大多数学生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不愿与父母沟通,感受不了母爱,理解不了母爱,甚至摒弃母爱。这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反映出来。

:片段一::妈妈变得越来越唠叨了,一句话要说十遍以上,大事小事都要管,真烦人!

片段二:妈妈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她只爱分数,当我考得好时,妈妈会大发慈悲,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当我考砸了的时候,她会勃然大怒,俨然换了一个人,有时还会大打出手。

片段三:妈妈现在除了唠叨,还变得神秘兮兮,老用怀疑的眼光看我,还追着要看我的日记本,说是要摸清我的思想动态。唉,有这么一位老妈,真是我人生的不幸啊!据了解,学生的这些心里话,并没有跟自己的母亲讲过,他们认为与家长交流有障碍,讲了也白讲,干脆不讲。这样一来,彼此之间难免产生隔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隔膜越来越厚。家长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孩子们在家变得沉默寡言,很少主动与父母交谈,还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父母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2.不懂得向父母表达情感,不懂得感恩。今年母亲节,我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知道母亲生日的,全班不到四分之一;主动帮妈妈干过家务的,只有五位同学;了解母亲工作、身体状况的,仅三位同学;曾亲口对母亲说过问候语的,如“妈妈,我爱你”此类的话更是寥寥无几,只有一位同学说过。学生认为说这样的话很肉麻,很别扭,说不出口,而且也没必要。问卷调查的结果,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应该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为此,我们主要利用了以下方法与途径:

1.通过阅读有关母爱的文学作品,欣赏有关母爱的影视、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感受真挚、伟大的母爱。

2.通过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与追求。

3.与母亲一起欣赏自己儿时的照片,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体验母爱和至爱亲情。

4.针对以上内容,通过作文或日记的形式,反思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5.邀请母亲走进我们的课堂,与子女进行直面沟通与对话,敞开胸怀,增进理解,消除隔膜

6.为母亲献上一份自己准备的礼物,或为母亲做一件有益的小事,以此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

三、前期学习的组织实施及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其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重在学习过程。依据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拟用四周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各选出一名小组长。

第一阶段

1.学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懂你》

2.利用图书馆、影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爱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爱形象的绘画、影视、广告、摄影等作品(学生共搜集到诗歌二十首,散文十五篇,小学四部,新闻报道七篇,并编辑成册)。

第二阶段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

(1)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与追求。

(2)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对自己的希望,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3)填写“关爱母亲问卷调查表”。

由于有了亲身体验,涌出了一批文质兼美、饱含真情的学生习作,如肖剑博的《感受母爱》,李颖婕的《妈妈的微笑》,漆宇婷的《妈妈的手》等。

第三阶段

1.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2.致母亲的一封信,邀请母亲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

课堂展示

①请母亲走进课堂,与子女进行直面沟通与对话,增进理解,消除隔膜

②向母亲献礼,感恩母爱以上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对于新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不太成熟的作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了更多更好的课例。在综合性学习这张崭新的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一、导入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的伟大是因为人类有了慈爱而坚强的母亲”。是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而又最亲近的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智慧,给了我们幸福,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古今中外有哪些以母爱为主题的主题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呢?(学生举手回答)这些作品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但对母亲的真挚与深切的关爱却是同样的,母爱是人间第一情。

二、感受母爱

1.配乐诗朗诵:《永恒的妈妈》(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要求字正腔圆,饱含真情,节奏分明,

2.照片里的故事(背景音乐同上)

同学们刚才精彩的朗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亲情,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母爱,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照片里的故事。

(1)《妈妈的手》、《感受母爱》(先后展示学生与母亲的合影、背景音乐同上)请两位学生

通过自己与母亲的合影讲述倾注着母亲无尽关爱的生活小事。

①请其他同学谈谈听完后的感受

②老师从选材的角度点评

(2)老师的母女情(展示老师母亲青年、中年、老年的照片)老师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温馨往事

三、理解母爱

1.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一:《妈妈的唠叨》

①找出文段中有关妈妈唠叨的语句。

②母亲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唠叨?唠叨的目的是什么?

2.展示学生习作片段二

①根据内容给文段取个恰当的标题。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父母对女儿的爱?这种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为什么?

3.展示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

(1)找出文段中体现母爱的关键词句

(2)小组讨论:

①比较《妈妈的唠叨》、《笼中小鸟》、《我的母亲》中三位母亲的教子方法有什么不同,并对此作出评论。

②你觉得母亲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方法或者你觉得哪些方法不能接受,请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1-2种方法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各小组选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各一名;②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人人参与,大胆发言)

四、感念母爱

1.向母亲献礼(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写上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心里话,并当场诵读,将卡片送给在场的自己的母亲或回家送给母亲)

2.请母亲代表谈谈自己此时的心情与感受。

3.全班齐唱《懂你》。

4.老师赠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