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 若干问题历史决议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9:04:04 页码:7
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 若干问题历史决议心得体会(8篇)
2023-01-04 09:04:0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一

1、海南骑楼老街的由来: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2、海南骑楼街区的风格:

沿着海口骑楼老街漫步,这种南洋风格的骑楼,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度有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海口骑楼街的价值在于它的建筑形态,在于它中西合璧的特色,门窗、装饰、街道的适宜尺度。这些建筑的柱廊、敝廊、尖顶、雕花门窗和百叶窗,在南洋风格中都融入了欧洲建筑元素

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有些还保留着早年的商号,成为具有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骑楼一栋挨着一栋,邻里或者共用一堵墙。骑楼的颜色米色、乳白、嫩黄,端庄典雅,但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南洋色彩还有那些穿行在骑楼间苗条、婀娜、风情、野性的南国女子,今日的海口街头依然可以看见,衬着大朵的花瓣和高高的椰子树,深蓝的海水和五色的帆船,桃红、橘黄、宝蓝、翠绿毫无顾忌地流淌在骑楼檐下,穿着鲜艳衣物的厚嘴唇、幽深眼睛、轮廓分明的南国女子和少年,和这里的气候一样,热情、奔放、自由。

3、海南骑楼街区的典型建筑:

海口人热爱骑楼,骑楼是老海口的神韵。几代人的生生息息都在依傍它遮风挡雨。静态的老街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而动态的人间烟火更能够体现出老街记忆中的人文情怀。在这些骑楼里,有家族的兴衰历史,也有战火中人们的痛苦和无奈。骑楼,不仅是海口的视觉记忆,也是我们直接感受历史的方式。不仅是很多内地游客,就是很多海南本地人,都难以想象当年骑楼老街上外国领馆林立,更难以想象华侨、渔民、学生、革命义士等等在此探求真理谋求伟业的盛况。

爱国华侨积极为海口投资建设,海口老街上的多数骑楼是由华侨修建的。1928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海口汇兑同业工会理事长周成梅倡议集资在海口建一座钟楼,以便统一全市时间。海口商界、香港琼籍商人、海外琼籍侨胞纷纷捐助,所需款项当年就筹足。由于道路扩建,海口钟楼于1952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移建,都保持原结构。该钟楼为六层混合结构,高27米,平面为5.37米×5.37米的正四边形,立面造型采用在四角设随楼层升高而逐层收缩的附角柱,因而表现钟楼的立体感,并在底层设拱形大门和上层采用拱形小窗,衬托出钟楼挺拔俊美的形象。在钟楼顶层四面的报时大钟设在正中,并在楼顶竖起8支高低不一的箭状尖顶,使整个钟楼更和谐和完整。钟楼外墙采用红砖砌清水墙。整幢砖红色的钟楼,在绿树、内海、蓝天的映托下,秀丽出众,清雅夺目。上世纪50年代前这座钟楼旁边就是码头,不少离岛进岛的海南人都是听着钟声从这里经过的,因此对钟楼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少华侨回国后,看到钟楼就似看到了家乡,它也成为了海口人故乡的象征。历史不会停住脚步,钟楼的时间也将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

4、海南骑楼街区的文化意义:

在海口骑楼街区,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向人们讲述海口精神和气质。这种精神中带有一种博大和宽阔,也带有几分传奇和神秘。也许“满街的方言只字不懂……而满街的内容涵盖着地理、历史、气象、考古、艺术、建筑、园林。肯留心处,处处是学问”。

因为临海,大海不仅给了海口人开拓精神,也给了海口人对于未知生活的虔诚期待。无论是文化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是海口文化的呈现。作为移民岛上的移民城市,海口骑楼街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个案古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因其更显著的地域保存价值而身价百倍。

在这些风情万种的骑楼里,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民国第一楼”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前清北京格格漂洋渡海远嫁海南的旧事……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时尚珍贵……这种生活将在未来继续延续,因为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自由度,能够改变你的,就改变你;不能改变的,就吸纳你,达到一种共融共生。

5、海南骑楼街区的规划复兴

早在1996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关于海口骑楼街区的振兴已经有过规划。随着时间的推进,2007年6月1日至7月30日,海口市对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新华北路、长堤路进行全面测绘测量,编制老街测量图册,此举标志着椰城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在核心保护区,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即保护构成街区历史风貌外观的基本要素(建筑外观、建筑平面格局、建筑高度、街道空间尺度、环境小品、市政设施外观、绿化布局形式等),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进行整修、改造或拆除。

骑楼老街区对海口市来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资产,是海口城市中心区最后保留的有历史意义的商业空间……可能成为海口最重要的地标……海南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洋文化、自然风情和发展需要,在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工作日渐推进的契机,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共同体

协力运作下,为了此种发展变化趋势,保存、修复和振兴大量的和重要的老建筑,仅仅保护那些“最好的”或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并不能满足海南省和其省会海口市的需求。

发展现代旅游、精致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以一个文化制作中心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向游客进行海口骑楼街区行销。将原先的古老建筑转变为休闲业态功能标榜着一种浪漫、迷人,带有某种特殊的社会印记和文化氛围的时尚,包括会议、展览、艺术、博物馆、文化遗产、休闲活动、免税店、酒吧、咖啡和一些特殊项目等。南洋风格的骑楼紧邻窄小的街道、小巷,这些不朽的作品与世俗平常的肌理之间的对比形成老街的空间特征。

随着海口骑楼历史街区地位的确立,在受到保护免于拆除和毁坏的同时,这里恢复起来的自信必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投资。对于已经开发的商业,便捷的可达性和宽敞的停车场会把更活跃的商业活动吸引过来,同时吸引娱乐业和艺术活动在此扎根。骑楼的本质是给人方便,给人舒适,这样的设计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海口城市变迁的载体,海口精神的文脉,注重活力和生机的创造,建设科学发展的国际旅游岛,发展骑楼街区独一无二的精神传承特性,将是海口市城市整体发展的精华所在。

通过对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中学会了许多知识,如:我们了解了海南骑楼的由来、风格、文化意义等等。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尊重海南骑楼文化、保护骑楼文化!让海南骑楼文化源远流长!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我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协作讨论,提高了认和能力,养成了自己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团队精神,友好与别人相处,对于我们以后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亦有好处。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历史组组员有九位,在她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此次课题研究。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深入学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分局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照党章找差距及做好近期相关学习的通知》要求和第二党支部工作安排,本人对党章、党纪、党规的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照党章党规和自己平时的思想动态及实际工作,及时检视了自己在思想认识、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离党章对党员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对政治学习认识不到位。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为会员公司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公司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大家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会员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角度解答咨询,处理工作。未能完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加强。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爱岗敬业精神有所减弱,在工作中存有依赖性和惰性,习惯用老思想、老办法处理问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创新意识不强。面临新形势下协会工作,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还不强,在开展工作中有时缺乏自信,平时只注意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缺少统揽全局的高度。

4、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存在迟到的现象,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办公室卫生打算不够及时等。

一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和有关要求,加强对党章党规的深入学习,进一步端正思想,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习重点,通过学习,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其次,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积极服务会员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二是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刻警钟长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纪守法,努力改进作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另外,要严守工作纪律及部门工作职责,以身作则,积极发挥业管部职能作用。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协会相关管理制度,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通过认真学习和检视自查,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决心以此为活动为契机,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三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并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检视反思了自己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对照检查如下:

1.政治站位不够高。虽然自己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标对表,在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提高的空间。主要是有时政治站位不够高,自觉看齐的意识还不强,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想事情的能力不足,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觉,对照党章的要求和党的政治纪律,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或不好,缺少足够的警惕警觉,抓工作上也多是从具体问题上考虑,对政治意义、政治要求、政治影响等想得不多,更不够深入,总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而已,只要埋头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2.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高。自认为本职工作主要是为党政领导及重要机关提供通信服务,与普通大众没有直接联系,自己的群众观点的意识不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够。

3.精神状态有时不够好。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工作中忙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多,积极主动去想工作的情况少;工作中满足于完成任务的情况多,进益求精的工作少;工作情绪受当前社会功利化的影响较多,而对照合格党员要求反省自己精神世界的情况少,特别是看到有的同志工作的比自己舒服,但得到的不比自己少,“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时常存在。

4.能力素质还不够强。过硬的能力素质是跟上时代发展,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转隶到办公厅以后,相对于兄弟局室的综合能力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二是学以致用的本领不够高;三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够强。

5.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时工作比较浮躁,表现为发现的问题,上交的多,主动解决问题少,以为自己人微言轻,高位推动工作更容易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客观上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思想改造不够彻底,导致理想出现弱化、初心出现偏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改造思想不够经常,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彻底,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导致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做到融会贯通,调研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是其根本原因。

三是使命意识不够牢固,导致精神出现懈怠、作风不够求实。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的认识,有时站位不高、理解不深;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时看得不重、想得不远,实际工作中不能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能适应时代奋发有为,不能着眼使命精业强能,不能心系群众求真务实。

四是理论与实践的学用结合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适应“三服务”事业发展方面还不够全面,还有差距。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表里如一。要增强政治敏锐性,保持政治警惕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强化学习,知行合一。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领会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全面。针对自己的问题,从学深、弄懂、做实上下功夫,读原著、悟原理、学原文,一是紧跟支部学,在集中学习上下真功;二是扎实自己学,在个人自学上下苦功。做到知、信、行合一。

三要筑牢宗旨意识,始终如一。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工程建设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做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进一步增强学知识、增素质、强能力的能动性,坚持紧密联系岗位实践提升能力素质。

四要密切联系群众,勇争第一。积极参与支部组织的“四进四联”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提高认识,增进群众感情,增强群众观点,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在联系群众的活动中创一流,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勇争先,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五要勤思深悟,久久归一。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地积累,一点点的进步。向榜样看起,向先进工作者学习。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自我加压中锤炼党性,向高标准、严要求看齐,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处处严格约束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党办系统一流模范机关作出自己的应有的努力。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 由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主持的山东省与毗邻四省土地详查接边会议,于x x x x年10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这次接边会议是继西藏自治区、辽宁接边会之后,又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五省以及涉及接边的16个市(地)、44个县的土地详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山东省民政厅,安徽省区划办的有关人员,共140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土资办李研姝副主任首先讲了话,她要求大家要在“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基础上,坚持五个原则:1.省境界尽量以河流中心线、山脊线为界;

2.当双方使用图件比例尺不一致时,小比例尺要服从大比例尺图件的精度;

3.双方使用图件年代不一致时,旧图要服从新图;

4.数据变动的暂时上动下不动;

5.当双方界线一致,但双方计算控制面积数据不一致,误差在限差之内时,由在图幅上占地多的一方改正水域、未利用土地或林地,尽量不动耕地数据。山东省土地管理局副局长于朝升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希望大家“要积极认真,求同存异,依据有法律效益的文件资料,能解决的尽量解决,同时要有利于睦邻友好”。

会议自始至终充满友好气氛,由于山东省会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及接边各方均带来比较齐全的图件和资料,并认真地对涉及到的每幅图、每个控制面积数据逐一进行核对,最后双方共同签署了接边记录,接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对不同接边情况处理意见如下:

一、县与县之间原已接过边,并签了协议,这次发现图上有重漏的共72幅,由河北、江苏两省进行复核,在11月10日前给山东省答复,如逾期不答复则按原协议办理,范文《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复核时如图上双方界线基本一致,控制面积误差又不超限,则由占地多的省份改正;如重漏较大,核实后谁错谁改,如双方都错都改。

二、原县与县之间无协议,但双方村与村已签订协议,由双方共同核实边界,复核时如重漏严重,错方改正;如边界基本一致,控制面积数又不超限,则由占地面积大的一方改正。

三、根据民政部民行函(x x x x)309号“关于冀鲁线勘界工作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山东省无棣县与河北省海兴县之间的接边问题。

四、根据国务院(67)国水电字第137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关于处理微山湖地区纠纷会议纪要”,处理山东省微山县与江苏省沛县、铜山县的接边问题。

五、黄河滩地区(历来纠纷较多)如果山东省与河南省双方都同意,可以实际控制线划界。有争议的地方可作为争议区处理(约3万亩左右),由后汇总的河南省提供重叠区的土地总面积和一、二级地类面积。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五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自己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收获很大,初步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标,下面结合组织生活会有关要求,谈体会、谈问题、谈整改,具体汇报如下。

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参加一大的13个人,发展到现在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慢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总书记的讲话向全党深刻阐明了,不要忘记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就要求每个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团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

以自我革命精神锤炼政治品格,恪守“政德关”。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政治体现。在党的孕育、诞生、成长和不断壮大过程中,无数先进共产党人把涵养和实践崇高政德作为毕生的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廉洁自律、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一)学的不深。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能够做到参加局支部安排的专题学习,存在被动学习现象。平时缺乏挤时间学习的意识,有要求就象征性的学一学,看一看,要求不严就停一停,放一放,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二是学习坚持的不好。忙于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不能够把学习作为日常养成。三是学习不深入。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只满足于我学了,没有做到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

(二)悟的不透。一是思考的不多。对党的理论知识内涵知之不全,学得不深、悟得不透。没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做的不够,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二是思考的不深入。不能将小我融入大我,没有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理想有效结合起来,存在共产主义是虚呼缥缈的理论,离我们很遥远的片面认识。

(三)做的不好。一是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只是按照既定支部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落实,工作主动性上还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在工作推进方面有差距。统筹意识不强,不能统筹安排领导交办的工作,有避重就轻的想法,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整体工作,开拓精神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自己年龄大了,工作上又松劲思想,创新意识不够,紧迫感不强,不能自我加压,干工作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工作中被动应付多,缺乏系统性创造性,进取精神不足。存在好人主义。不能够做到大胆管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开展工作存在主观主义思想,有些工作不能够与部门同志进行及时沟通,凭个人经验干工作,有的工作重形式轻内容,一些工作有布置没检查,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业务工作不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经审业务不能够往深处研究,有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坐不下来,钻不进去”,对工作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理性总结不够,存在重干轻学的现象不善于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只是满足于我知道,我了解的肤浅层次,业务知识老化,不能做到自我提升。

(一)坚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不懈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能力;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核心、捍卫权威,要带头做到政治上维护核心、思想上高举旗帜、行动上紧跟看齐,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发声亮剑。

(二)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意识。树立一盘棋观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要以解决思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身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向领导多汇报,与部门同志勤沟通,多听取领导和其他同志意见建议,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推动经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要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廉洁自律。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模范带头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准则的各项要求印在心中,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时刻牢记党员干部身份,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励,心静、身正,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六

摘要: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融合了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思维,主要目的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继承人。把握党史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育外延,而在于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政治方向。教学方式决策了党史教学辐射的范畴,教学内容决策了教学者的知识视野,教学的政治方向限定了教学者的实际工作路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面,才能更好的掌握党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党史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教育中国梦现代化。

中图分类编号:g641文献标识编号:at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89-03。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高中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了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意见》以政策文件分析党史教育,显示其重要性。对广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推广党史知识是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史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历史人物为榜样,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动力,将学生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党史教育以客观的历史实际阐述历史规律,有助于进一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帮助党的合法塑造,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需要结合教育实践,结合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深入研究。

党史教育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党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明确党如何改造旧中国,增进学生对党的历史理解,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使学生认同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决策。党史教育实际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学科化和大众化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选择。

学科从专业的角度,以科学的方式研究特定范围内的知识。从逻辑上看,学科以复合逻辑的方式整合同质知识,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史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涉及广泛的党史,如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史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主题史分析;以制度变化为主轴的政治发展史研究等,这些明确的学科研究脉络对党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党史教育是否以学科史思维开展学生专业化教育是其教育方式的重要一脉。首先,学科化教学方式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党在历史各个阶段的发展主体,从根本上掌握历史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党史教育的学科化要求开展党史教育的学校设立党史专业,具有辅助学科课程安排和教师能力,从专业学科思维培养人才,加强学生对党史的深入理解,加深党史理论的研究。学科化育方式具有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未来党史理论研究培养优秀人才。

与学科化的教育方式不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是普及党史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实现党史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对党史的理解系统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方式不像学科化的教育方式那样有专业的学科术语,也不是以野史秘闻为魅力的噱头,而是以复杂的历史实际直接阐述历史意义和历史规律[1]。学科化的教育方式的目的是将党史上包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帮助学生从党史上了解更多知识。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沉默影响,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近社会的伞点。在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中,党史教育以选修课的方式表现,同时也有不同的讲座。选择大众化的教学方式会给学员带来更多的自由,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在扩大党史教学范围的同时也会优化党史教学的效果。

党史教育方式的学科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是党史教育的基本形态。现在的高中教育基本上综合了这两种方式,中学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基本上从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出发,大众容易理解、接受和传播,但理论水平稍微不足,党史知识的传播也容易误传,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党史的学科教育可以为大众培养人才,提供更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限制在于培养的力量和难易度远远超过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各有效果和问题,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与党史教育的目的和诉求有关。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党史教育未来的目的,对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党史教育,其教育内容和范围是不可逾越的话题。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即党史教育应为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合法性来源于其历史优秀的功绩,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党史教育在回顾这些辉煌历程时,也难免会对党的领导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犯下的各种错误进行回顾[2]。党史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我该怎么办?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党史教育的最终效果。从党史教育的普遍性来看,党史教育不仅要正确合理地看成绩,还要客观地对待历史教训,不要避免。因此,党史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政治敏感性和普遍性两种类型,巧妙处理复杂的关系。

政治敏感性内容一般涉及国家机密、对领导工作的评论、对焦点事件的定性等。从党的合法性和党的组织建设等因素来看,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以沉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各种版本的语言体系从网络和人际关系传播开来,最终党史对教育者普遍的历史常识感兴趣,对这些敏感的党史事实感兴趣。政治敏感性的内容也成为党史教育相关人员需要警惕的话题,教育相关人员有很大的知识需求,知识供给和需求两端有不平衡的状态。

普适性内容更倾向于正面功绩的积极史实。党史教育完全以史实表现,没有太多主观价值评论和各种趋势。这种内容是目前教育最常见的方面。党史教育应以史实为基础,消除史实以外的价值观和态度。普适性内容有助于大众普及党史知识,掌握党在各个阶段的实践,明确党的发展史实,从史实互联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普适性的内容基本上是用第三方陈述历史,完全不分析历史,而是用历史串联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动态。政治敏感性和普遍性的内容与其说有关,不如说有关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政治敏感性容易引起各种张力,在形成舆论的激烈反映的同时,也会消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严重的情况也会给本制度化的社会带来失序的结果[3]。普适性的内容正好避免了这种政治风险,完全限制了内容和方式,但这种脱离价值的单调历史记述没有深刻理解和探讨历史本身,导致党史教育的低效化。党史教育精准开展需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在四大基本原则框架内对普遍性内容进行价值探讨,掌握政治敏感性尺度,运用价值边界规范政治敏感性与普遍性的融合。

党史教育的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决定了党史教育能否开展或开展的具体构想。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前提。正确是指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党史教育政治方向的选择是党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基础,是完成其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的保证。对现代教育工作来说,正确的党史教育政治方向主要是党性和科学性。

党性是党史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思想基础。在党史教育中,教师重视党史的系统化教育,通过历史实际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困难探索[4]。在党历史的介绍中,应客观地对待党历史的一切,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和宝贵的经验,同时纠正社会上化党的发言和倾向,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党历史,理解党历史。在党史教育中,坚持从党的发展出发,具备相应的组织观念,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才能更好地推进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工作。

科学性是指在党史教育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史教育中得出的结论必须支持史实材料。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种信息能够生成和交叉传播,也会导致一些无根据的猜测出现,一些学生会受到这些无史料支持的结论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党史教育人员应立即反驳这些信息和这些论断,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逻辑,通过党史材料阐述各种历史结论,科学客观地解释党史教育的科学结论,利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党史发展的主题和历史规律。

党性和科学性是党史工作者在党史教育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方向。在党史教育中,首先要明确党史教育的目的和党史教育为党的组织领导服务,具有鲜明的组织纪律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牢牢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党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5]。党史教育还需要坚持科学的方向,科学是保证党史教育成果的关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把握和分析党史资料,得出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结论。党性和科学是保证党史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

党史教育与普通的历史教育不同,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它融合了两者,但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发言场所。从目前党史教育的开展过程来看,党史教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党史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党史教育队伍水平不足,党史教育人员政治责任和政治立场偏差的党史教育人员党史意识不强的党史教育和实践脱节的党史教育形式化等各种问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党史教育表现出低效化的状况。这也为党史教育提出了突破党史教育瓶颈的焦点话题。从其他类型的教育情况来看,党史教育在实施中可以综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

党史教育的理论化主要是深入挖掘党史资料,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党史资料,分析党史规律,把握党史发展脉络。在党史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党史的叙述,还要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读,将当时的研究史、海外党史研究等学科前沿理论引入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

与此同时,党史教育只是以理论化的线路推进,教育者只能理论上和逻辑上的自我协商,不能提高对党的历史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在党史教育中,还需要掌握党史的实践教育。利用党史教育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观,深化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主体意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党史口述史调查,通过主题的确定,分配学生访问相关任务,加深学生从微观个人角度认知党史。

历史教育的理论化和实践化是开展的两条基本途径,结合两种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度,提高学生对党史的专业素养。这两种方法是突破党史教育低效化的关键,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实现党史教育的期待目的。

党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优秀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国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史教育是全方位工程,涉及党史教育的基础。

政治方向、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方式,综合把握这些关键性因素,才能够明晰党史在教育中的重点以及方向。同时,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则主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挥双向互动的作用,共同推动党史教育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劲风,朱洪春,高锡文.高校党史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3).

[2]尚光威.党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探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

[3]陈力予.关于高校党史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1).

[4]吴静.论加强党校党史教育对于培养“四铁”干部的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2).

[5]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

作者简介:穆标(1988—)男,汉族,江苏沭阳人,硕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七

作风关乎全局,作风决定成败。一个单位要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不容易,但是,一旦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就是不能轻易撼动的软实力,就是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我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下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呈现了较好的局面。但是对照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办事效率不够高。少数干部职工办事拖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办,本月的事拖到下月干;把“急件”拖成“平件”、“快件”拖成“慢件”、“易事”拖成“难事”。对来办事的服务对象,有的干部职工只说“不能办”,不说“怎么办”,有的把审办要求不一次性告知,让服务对象跑了冤枉路,“卡壳”、“拖拉”等不良现象还时有发生。上班时间懒懒散散,不思进取,不专心干工作和钻研业务;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工作应付了事;抓工作缺乏攻坚克难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担当意识不够强。一些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不敢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二传手”现象。有的干部缺乏干事勇气,面对复杂矛盾、棘手问题时,不敢硬碰硬,不敢担当,对基层出现的难题、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去研究解决,不敢拍板定夺,只是一级转一级,一转了事。还有的中层干部对基层、职工请示的事项,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拿主意,职责范围外的事不提解决意见,只“请领导阅示”,层层上传。二是“踢皮球”现象。一些负责人和干部职工之间缺乏沟通,不相互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遇到难事往往是“踢”字当头。三是“绕道走”现象。有的干部只满足当太平官、守摊子、保位子,怕承责任,怕担风险,工作缩手缩脚,对待损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正面回应,而是睁只眼闭只眼。

(三)大局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对需要联办、协办的事项总是强调自己的难处,怕犯错,怕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相互之间沟通、协作还不力,遇到稍难一点的事情,就报请局领导召开党委会或局务会协调。个别存在对国家政策和上级规定,有利(益)的就执行,无利有责的就放一边。

(四)学习风气不浓。有的党员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整天陷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学习兴趣淡化,没有抽时间、挤时间进行学习,导致理论水平不高;有的党员干部学习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在用心领会精神实质、研读理论原著上下功夫,导致思想觉悟不高,理论功底不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业务上只能靠吃老本;有的党员干部学习不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只会照搬照套书本上的经验做法,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五)工作作风不实。有的中层干部开展工作往往是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学习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喜欢做表面文章;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强,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做指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有时即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致使第一手资料欠缺,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有的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争先创优的精神,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百姓的冷暖疾苦态度冷漠、应付了事。

      (六)苦乐不均匀。一是人浮于事。现在机关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三个“三分之一”的工作现象,即三分之一的人在埋头实干,三分之一的人在边看边干,三分之一的人只看不干,还有极少数的人在“捣乱”。二是苦乐不均。股所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苦乐不均。处于一线的非常辛苦,而个别的股所非常清闲;有的干部“5+2”、“白+黑”,有的干部“无所事事、无所用心”,“混日子”、“不作为”。

    (七)监督不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对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督工作都作出了硬性规定,但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较弱,忽视对党员干部事前、事中的教育和监督,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往往用“秋后算账”的方法处理,使监督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致使少数党员干部容易出现生活作风问题。

     通过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缺乏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的正确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淡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造成职业道德缺失;另一方面,不注重学习提高,只是停留在老经验、老方法上,没有开拓创新和敢想敢闯敢干的思想意识。二是加快发展的责任心不强。一些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老调重弹的稳当日子,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和工作激情。三是廉洁自律意识差。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使一些干部感到迷惘,思想失衡,分辨不出正确的方向,以致于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和腐化堕落行为。四是绩效考评机制软。由于缺乏严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及“做假出成绩、实干出问题”等现象。五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的落实不到位,执行制度的随意性、领导者的特权行为、监督职能弱化和制约措施不力,是造成机关作风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主要原因。

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历史原由,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干部队伍群体自身的原因,又有与整个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的原因。但从解决问题的需要深入分析,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学习提能风气不浓和行为习惯消极,是产生作风问题的两大主要因素或根本原因。干部队伍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法治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是这两大因素的集中表现。

    

(一)牢记宗旨,夯实思想基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是干部作风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着重加强宗旨教育。集中精力学好《党章》、《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增强党性和全局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业务知识,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要注重理论学习实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制度,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推动学习和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党员干部用理论指导工作和搞调研、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作为评定干部学习、掌握和运用理论好坏的标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只有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作风建设,防范和剔除不良作风的侵蚀,才能逐步形成“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养成雷厉风行抓落实、深入群众重调研、求真务实严管理的工作作风。

(二)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作风不实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不负责任,既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对群众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解决这些问题,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责任心的强弱,能力的大小,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是自己所负责部门的平安和发展的事。因此,转变干部作风就要解决责任心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责任意识教育和责任制的落实问题。

(三)发挥好教育与管理的作用,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实现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同样需要“两手抓”,要强调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因此,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深入开展作风教育。作风教育的重点是做好“四个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以疏导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作风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为民、务实、清廉。在管理方面,关键是要抓规范,抓落实,要把教育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责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实施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以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现行的制度可以说不为不全,不为不细,关键是能不能严格按程序和标准进行落实,通过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四)加大考核任用挂钩力度,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在干部考核上,要完善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办法,重点解决好干部的“能上”与“能下”的问题。“能上”要经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做到德、能、勤、绩,重绩选贤任能。“能下”要严格按不胜任现职岗位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做到职、责、权、利,重责奖罚分明。要把促进干部作风好转贯穿到日常,落实到考核。要把考核与选拔使用挂起钩来,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确定淘汰率,采取排队促尾等方法,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坚持重用“三实”干部,即;重用那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能以大局为重,勇于承担责任,诚心“实意”干工作的干部;重用那些潜心事业,埋头苦干,不尚空谈,只干“实活”的干部;重用那些善打基础,会抓根本,能留后劲,能出“实绩”的干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崇实、重实、务实的良好氛围,使浮躁难有市场,无法作祟。要加快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步伐,重点解决以安全稳定的政绩论优劣、用科学考核机制决定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通过转变干部的观念和作风,并从根本上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确保行业的生机活力和蓬勃发展。

(五)强化群众监督与评议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干部作风,群众最了解、最有发言权,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监督的问题和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意识;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监督约束之下。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落实好干部任前公示、民主评议、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使职工群众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评议成为推动干部作风根本好转的有力杠杆。坚持做人讲真实、待人讲真诚、做事讲真情。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造福群众。

(六)坚持不懈反腐倡廉,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腐败问题是对党的事业的致命伤害,也是对干部作风、干部形象的致命伤害。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教育和反腐文化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面对名利得失、进退留转,要保持内心宁静,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不为浮华所惑,不为私情所扰,始终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并以此带动整个干部队伍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总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我们要根据机关特点和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上水平。切实推动政务环境的优化,为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透明、廉洁行政、人民满意的机关而努力,为建设“六个x”作出贡献。

推荐历史问题决议心得体会总结八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继承了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并将之融入到党的血脉之中,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无论是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还是繁荣发展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着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坚定地扛起“斗争”的大旗,不屈不挠、艰苦奋斗。

当前,中国比任何时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却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行稳致远,才能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大胆作为的精神状态。正是有了顽强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在浴血奋战中摆脱压迫解放人民;正是有了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中国人民才能艰难摸索出今日阔步前行的民族复兴之路。如今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各个阶段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必须始终以顽强奋斗、勇于开拓的斗争精神去解决各种矛盾。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守底线,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敢于动利益的奶酪,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真碰硬,绝不向顽固势力低头,绝不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退缩,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斗争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斗争不仅会赋予斗争者压力与动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斗争者的潜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在风雨历练中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砥砺前行。

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深刻理解到,我们现在提倡发扬的“斗争精神”,需要提高的“战斗本领”,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更不是去搞“阶级斗争”,而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不能丢失共产党人的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当前,面对经济领域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压力集聚并存、社会领域的民生建设与利益调整任务复杂繁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管党治党工作出现新老问题交织等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如何在应对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战斗本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好的紧迫时代课题。

发扬斗争精神,需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大是大非是检验领导干部政治定力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立场和表现,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要注重自我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硬功夫,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明白应该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对那些抹黑党中央,歪曲党的政策和方针的错误言论,要以鲜明的态度主动“发声”“亮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社会舆论。

练就战斗本领,需要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创新发展。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欲有所作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要把实践作为干部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让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砥砺品质、锻炼成长,多让干部到转型跨越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施展才华、练就本领。要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寻求工作的创新点,把零散的做法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把具体经验规范化,找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对策,不断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着眼当前形势任务,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阐明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本质要求,句句嘱托、声声告诫,振聋发聩、催人奋进,激励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特别是年轻干部坚定斗争意志,直面风险挑战。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就必须从四个角度深刻理解和领会发扬斗争精神内涵。

一、理论角度: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发扬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必然要求。唯物辩证法是引领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新世界、新事物的锐利思想武器。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从世界观的高度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揭示新事物的产生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其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构成事物的常态。对立统一,说的就是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斗争精神就是人们对事物客观矛盾的主观把握与自觉反应。发扬斗争精神,就必须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尤其是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扬斗争精神,是准确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斗争性、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新事物必然通过矛盾的斗争性为自己的生成开辟道路,而矛盾的斗争性为新事物发展壮大提供根本保证。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不依外部的客观环境而生灭,也不以人们的主观好恶而增减。由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清楚认识到,新事物通过斗争方能赢得自己的诞生和发展,新时代仍然是伟大斗争的时代。今天,面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发扬斗争精神,突出表现为敢于直面矛盾问题,敢于迎接风险挑战,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斗争性、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规律与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理论指导。

二、历史角度: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验总结

斗争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品质。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突破自我、保存自我经验的总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思想体现着斗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突破自我的内在要求。但这种突破自我的内在要求不拘泥于斗争本身,而是致力于在矛盾的破解、风险的化解和在新事物的生成中保存自我、发展自我,这也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始终连续的优秀精神特质。纵观中国历史,千百年来,正是披荆斩棘、敢于斗争,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间断;正是战天斗地、敢于斗争,使华夏民族幅员辽阔,和谐共生;正是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使中华民族在历经多次动荡波折的历史沉浮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生机活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王朝;正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不怕流血、迎难而上,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沉寂一个世纪的磨难与探索之后,重新踏上阔步前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变革和开放是不断突破自我、保存自我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外在展现。正是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斗争精神,才使中华民族保存自我的基础上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三、时代角度: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一要防范外在的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步入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将由梦想变为现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前进路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才能转化风险,敢战敢胜。置身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的文明交流,但环顾世界,“文明较量”、“文明冲突”等老调依旧在弹;我们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和”的国际关系,但放眼四海,“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的国际格局犹存;我们呼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你输我赢“零和游戏”依旧盛行……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处于国际矛盾的风口浪尖,甚至遭遇形形色色的封锁、遏制和打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无不提醒我们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注定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必然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正当其时,发扬斗争精神,唤起“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卫国的英雄气概,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无疑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步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要防范内在的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艰巨的历史使命,必将迎来国际国内更为复杂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70年风风雨雨让中国人民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精神。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不虑于微,始贻大患”。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还存在斗争精神不足、斗争本领不强的问题。有的有软骨病,不愿斗争;有的有恐惧症,不敢斗争;有的有无能症,不会斗争。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队伍,如果失去了斗争意志和斗争精神,是非常更可怕的。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我们骨头要硬,不能胆怯、不能当逃兵,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涉深水者得蛟龙”。发扬斗争精神,与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更大进步。

四、实践角度: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完成各种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抓手

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党性品格,它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垂范,它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斗争定力,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品质,发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应对力,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新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不做“开明绅士”;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不做“逃避者”;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不做置身事外者;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不做凡事都是“好好好”“是是是”的“老好人”。

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斗争方向、立场、原则。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树立为党的事业斗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斗争,为总体国家安全斗争,为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斗争,为人民根本利益斗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斗争的坚定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全力打好打赢每一场“斗争”攻坚战。

发扬斗争精神,汲取斗争智慧、掌握斗争艺术。当代共产党人需要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把握善于斗争的艺术。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找到合适的斗争策略和方法;在各种重大斗争中,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临的各项重大挑战,从中汲取斗争智慧,不断强化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不断增强斗争的本领。

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干部加强斗争历练,有组织、有计划地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等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不断涵养和磨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越是关键阶段,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斗争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斗争品质,发扬斗争精神,定能克服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和“雪山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