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43:29 页码:13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3篇)
2023-11-12 07:43:2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方式。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全面的观点。现在,请大家阅读以下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共同进步和提高。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张桂梅被评为度感动中国人物,她扎根边疆,立德树人,张桂梅的事迹让人动容,她不仅用责任和担当照亮了山区女孩的前程,更塑造灵魂,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到大山深处。她是新时代的“燃灯者”,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点亮了党员干部的信仰之灯,铸就了信念之“魂”。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岁时,她满怀热忱奔赴云南支教,这一个充满情怀和梦想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无论是在大理教书,还是选择华坪县育人,抑或是决定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她博大胸怀、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从毕业开始,我们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是去往大城市逐梦,还是奔赴基层筑梦?是选择拼搏奋斗追梦,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弃梦?每一次选择,都是我们理想信念的诠释。选择基层,选择拼搏,就是践行党员干部的信仰,就是追逐党员干部的理想。这份信仰,这份理想,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定会破除万难,勇往直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不顾生死的无私奉献点亮了党员干部的奉献之灯,激发了干事之“情”。“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华坪女高的里,她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也获得了丰厚的奖金,却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仍住在学生宿舍,虽身患20多种疾病,仍咬牙坚持,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她的无私无我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也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奉献。未来的路,仍会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秉持奉献精神,点燃干事激情,激发干事热情,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新成就。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她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点亮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之灯,注入了拼搏之“劲”。她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大爱改变了许多贫困学生的命运;她东奔西走、超负荷工作,用顽强的意志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女高校园。多年过去,她老了、病了,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奉献丝毫未减。党和国家的成就是无数像她这样顽强拼搏的人取得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奇观”。但就是这样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凭借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灵活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于团结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黄大发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做到说服不压服、讲理不武断、换位思考不居高临下。修渠放炮炸山时,落石砸坏了村民房顶,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没有发火,很快说服村民平静情绪,并于当晚亲自到农户家诚恳地进行补偿。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遇到了许多阻力,他要求身边干部“做事要大气,不要气大”,挨家挨户宣讲修渠的道理,根据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了心结。大家心里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黄大发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开好“院坝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好“院坝会”则是贯彻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的有效途径。黄大发常说,有事要开“院坝会”,没有“院坝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搞一言堂,遇事召开群众会,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组织动员大家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修渠缺资金,会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饭,大家一起干”,说到了乡亲们心坎上,大家二话不说,立马把自家的鸡蛋、黄豆、蜂糖拿到集市去卖了换钱,当天晚上就凑齐了救命钱。看着一堆皱皱巴巴的钞票,黄大发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作保证,拿命来换水!”

活到老学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宣告失败。面对乡亲们的绝望与埋怨,黄大发冷静总结了症结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功。”1989年,54岁的黄大发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时间,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了水利专家。除了自己学,他还带领大家学,并且号召集资修建学校,宣传“娃娃有前途,必须要读书”的道理。现在,许多村民讲起水利建设头头是道,变成了“赤脚专家”。村里还走出了30多位大学生,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文化村。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黄大发认为,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秉承这样的信念,他始终把百姓装在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面对艰险打头阵、遇到难题自己扛。看着离地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心惊肉跳不敢动工,“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专业施工人员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栓一条绳子就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作。在老支书的感召下,小伙子们也纷纷把绳子系在腰上,开始了飞檐走壁的施工任务。采访时,记者问他当初是否紧张,黄大发很淡然地笑着说:“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么可怕的呢?”

坚持就是胜利。开弓没有回头箭,脱贫攻坚无退路。对于摆脱草王坝村贫困的命运,黄大发有着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他一辈子一个目标,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怀着这最初的承诺,24岁的黄大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山崖。几十年过去了,黄大发和草王坝人用双手凿出了奇迹。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的荒山秃岭上,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10万株蜜桔、李子已经开始有收益,牛羊养殖大户超过30户。今年年底,全村将会胜利完成出列贫困村的历史进程。那些修渠往事,记载着这位“年份英雄”的足迹,像陈年老酒那样历久弥香。

公私要分明。“干部干,群众看”,黄大发坚信,只要干部不搞特殊化,不谋一分私利,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常把“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挂在嘴边。筑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亲自运回来。有一天赶夜路遇到了暴雨,运水泥的车陷入泥潭,他担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护自家娃娃一样看护着公家的水泥。家里的灶台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补补,被他坚决拒绝,“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贪”。多年来,全村老百姓毫不犹豫地把修渠集资的钱交他手上,都说“放一百个心,黄老支书一毛钱也不会给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黄大发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位黄大发,正在自觉运用这永不过时的“黄大发工作法”,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发家渠”,用行动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军,让实干凝聚贫困群众的信心决心,拿作风把牢集体奔小康的方向盘,把不忘初心的承诺镌刻在辽阔的大地上,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近日我学习了老党员张富清的事迹,战争年代,他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下面小编整理党员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欢迎阅读。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驰而不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要进一步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老英雄张富清那样,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让信仰的力量护航奋斗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心中有信仰,才能永葆公仆之心。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坚定理想信念,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好人民,做好人民的公仆。作为党员干部首先从自身做起,带头发挥模范作用,让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补足精神上的之钙,防止得软骨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心思放在抓工作上,努力为党分忧、为民奉献,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心中有信仰,才能校准人生奋斗航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动力之源,理想信念是思想之堤,只有守住了理想信念的根源,共产党员的人生才不会跑偏,才会在正确的职业道路上前行。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之光照亮人生奋斗航向。

心中有信仰,才能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时刻有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往前走。老英雄张富清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新长征路上,我们要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要践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将坚定的理想信仰融入血脉、融入灵魂,让信仰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价值追求。

以时代榜样为标杆,追寻信仰的力量!“信念之光不灭,信仰之树长青。”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正是有了老英雄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追寻信仰的力量,就要以时代榜样为标杆,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之心、为民勤谨之心、求实进取之心,坚守信念信仰,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奋斗者。

95岁的张富清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在战场上也好,在和平时期也好,只要是党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这句话虽然朴素,但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用一生的付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对党的忠心。

一、深藏功名,默默付出:身披戎装,保家卫国;退役不褪色,张富清在永丰战役第一个跳下城墙,舍生忘死冲锋陷阵,,随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共计两次,除了特等功,还有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但是,他转业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荣誉隐瞒不宣扬,还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并且用半辈子的时间在山西县城的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在此期间,没有一次提起过自己的成绩,没有提过自己立下了大功,更没有把自己当作英雄,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二、时刻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曾经的岁月,留给张富清的,有光荣,当然也有战争的伤痕。在他看来,这些伤痕则是另一种奖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他做到了永葆初心,做到了对党忠诚”。根据资料记载了解道,2018年的11月份,张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因为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明明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然而老人只选了价值3000多元的最便宜的晶体,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精神,时时刻刻为党和国家着想,将个人利益放在最后,时刻衡量自己的价值,却不计自己立下的汗血功劳。他的党性修养与政治觉悟让我十分受震撼。

三、不忘初心永葆本色:退休后的张富清坚持读报纸,抽空阅读著作,发扬了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学习的精神,如今,老人每天仍坚持读报,剪报做笔记,看电视新闻。时刻心系国家安危,时刻了解学习大政方针。我想这一点很多年轻党员干部应都自愧不如。我们常说自己忙于工作,疲于应付,喊着需要“减负减压”,却没有静下来思考,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是否真的足够支撑自己的理论?自己走过的“群众家”的路,是否能够称得上贴近群众、走进群众?自己做过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称得上实干?而张富清老人用一生坚守了自己的入党誓言,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的先进性,用对党的忠心践行了初心的誓言,他是“初心”的榜样,是“初心”的真正践行者,愿我们90后这一代的年轻党员干部也能学习张老的低调“奢华”有,善学习,重实践,踏踏实实用功,勤勤恳恳做事,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哪怕是绵薄之力,而不是一味的把时间用在刷抖音,无意义社交和一些其他无味的事情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老同志经历过九死一生枪林弹雨的解放战争,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显赫的功绩,低调的人生,60多年深藏功与名。每一份荣誉背后的精神都如此厚重,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体悟、践行。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这是他的人生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这是张富清老同志对党的忠诚誓言,也是他一生向党的深情告白。一个个功勋章的背后是血与泪、生与死的考验,更是不怕牺牲、无畏艰险的浴血奋战。转业到地方后,张富清老同志选择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迎难而上,为民谋福的决心和行动永不停止。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一生奋斗、一生坚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所处的位置会改变,所在的地域会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要守住初心,记住自己是党的人,要做一个忠诚于党、服务为民的人,时刻拧紧这根弦,让自己的人生厚度因初心的日日践行而不断加大。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国家有困难,不占群众、公家的好处,精简人员,首先从自己脑壳开刀。“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不搞差异化、特殊化,选择和普通人一样的标准……功勋章的背后不是奢求更不是奢侈,而是淡泊是纯粹。正所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张富清老同志的淡泊、勤俭,让自己坚守政治底色、党性本色。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有个别党员干部贪欲不减,德行不高,党性低劣,从而使自己误入歧途,自食恶果。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一种选择,一种人生。党员干部们自当以榜样为方向,对照先进,对标看齐,修养党性,明志致远。

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这是他的人生追求。“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张富清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张富清在战斗中、行军中、生产中、工作中总是严于律己,英勇冲锋,勇挑重担,默默奉献。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他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校准自己。对待自己、家属,他是严厉的。对待群众、人民,他是宽容的。“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就是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正是有无数个“张富清式”的党员干部存在,才让伟大的新中国70年长歌未央。当下,则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张富清式”的党员干部为案例,用榜样激扬力量,激励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让我们用好“活教材”,凝聚强力量,在壮阔的中国道路上,接续奋斗,努力奋斗,书写忠诚于党、奉献于民的新篇章。

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具备:张富清思想品质精神境界,不忘初心使命履职尽责任、矢志为理想默默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始终践行理想,是新时代永远奋斗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军人榜样。我们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武装。真做到党指到哪就打到哪,党需要我到哪我就到哪去;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始终保持一份朴实和纯粹。真做到计利国家无私忘我,在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横下心苦干实干创造实绩。学习他恪尽职守担当使命,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担,敢啃最硬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学习他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勇往直前无穷力量;一辈子清廉自守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人格。学习他尊崇先烈内心世界,淡泊名利心怀先贤之深情,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政治本色。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这位95岁的老党员,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而最让人感动的是,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知情。要不是**年的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英雄的光荣事迹可能依旧不会被世人所知晓,从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老英雄却始终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赤诚之心。战争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冲锋陷阵在一线。从部队转业后,他放弃了更好的工作岗位,也放弃了回到自己的家乡,选择来到湖北偏远、艰苦的来凤县,先后在在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多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英雄自居,向组织提条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一股老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像张富清这样一生都在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却始终淡泊个人名利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和奋斗,新中国才能取得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大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讲话,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00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值得借鉴。聆听了的讲话,触动最深的是“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关键词。关于中华民族近代历经的苦难,以前讲过,这次再次提到,并强调回顾历史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是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更应做好“当下”。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波澜壮阔;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到百年间,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刻,的讲话系统、全面,既有对过去走过路程的回顾,也有对当下形势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但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持续发展繁荣。看到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非常振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克服近现代以来的重重困难,实现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国家,并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数亿民众脱贫。

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正是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新的辉煌,必须从过去吸取经验、找到动力。在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分别从坚持指导思想、坚定崇高理想、坚持“四个自信”等8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记历史,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表明中国共产党仍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通过不断努力,引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表示。

坚持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面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再次吹响了集结号,世界由此看到了中国和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在其领导下,中国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代,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至少温饱的生活。如今,再次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中国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并阐述了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将更加有信心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的讲话,既立足中国,也面向世界,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光辉历程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520xx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增强了国家繁荣发展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并进一步揭示了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涵。

在讲话中特别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津巴布韦津中青年论坛主席布莱恩·姆杜米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指明路线,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拥有成熟、完备的后备力量是所有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坚持做党史教育的“服务区”和“补给站”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坚持“指导先行,服务优先”的工作理念,始终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务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主线贯穿其中,通过发放“一包一册一套书”“两表一清单”等经验做法,实现“学习教育纸上谈”到“群众满意真实效”的巨大转变。

包身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包内各种资料一应俱全;

“一册”即制定《工作指导手册》,内容涵盖组织安排、任务分工、

学习。

要点、行事历等,为工作组成员提供了统一、标准、具体的行动指南;

“一套书”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学习书籍,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百年来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重大理论成果、伟大精神、宝贵经验等,达到学党史和悟思想相统一的效果。

“一清单”即制定《近期工作安排及所需材料清单》,直观清晰地分解复杂任务,使被指导单位按照清单有步骤、有模板、有条理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统一“规定动作”的实施标准。

把握规律,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状分析透,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

工作。

的办法举措,做到让服务有回应、补给有成效。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需要。今天艰苦奋斗,明天的事业就会更美好;世世代代艰苦奋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且坚持不懈的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激励、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党建经验、斗争经验以及挫折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通过开展自学和集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党的感情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让我更加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欲事立,须是心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党史中学习智慧,激活“红色基因”,用党史光辉照亮成长之路,用昌宁发展史、珠街发展史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以办实事、开新局为落脚点,助推乡村振兴。

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应放在“办实事和开新局”上,办实事是党员干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生动实践,“开新局”是我们党员干部需通过不断实践来共同推动完成的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站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和“争一流”的思想,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办好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乡村治理、文化振兴中一件件实事。通过办好一件件实事,在乡村振兴工作上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开新局。

以史可鉴今,读史能励人。作为基层干部,要持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不断提高群众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増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有着多年领导工作经历的张连印,非常明白凡事“予则立”的道理,一开始他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将对村子周围1.1万亩荒山的绿化绘制成蓝图。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合同,明确提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植树造林成果无偿交给乡村。同时,张连印多方筹集资金,雇佣工人,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绿化荒山打好了基础。

真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

堂弟张连茂劝他说:“大哥,风沙地里难栽树,村里种了几十年的树都没活几棵,咱就别费心思了。”可张连印不信邪,他坐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苦思冥想:“很显然,脚下的高原风沙源地吸水速度快,水分保养能力差,树木成活率低,没有科学的栽植办法不成。”随后,他走大同,上北京,四处求教,终于掌握了在沙化地严重地区植树造林的要领。

左云县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抢在_的几天内完成。每到这时,张连印早晨5点就起床带领工人上山植树,午饭就在山上与工人一起吃干粮,每天都干到夜幕降临才收工。由于技术得当、功夫下到,树苗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张连印暗自高兴。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04年下半年,由于没人看护,正在疯长的几万株树苗两天之内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看着被啃食的树苗,张连印眼含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牧的人啊,你可知道这几万株幼苗的成活比养羊赚钱更加艰难!”事后,张连印没有听从别人在林地撒毒药、设栅栏的建议,也没有向乡亲们索赔,他找到村里的干部,把本村的牛倌、羊倌集合起来开了一次会。张连印在会上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些小树就是要改善家乡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会后,张连印又从有限的资金中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胶鞋。

张连印以德报怨的做法感动了饲养牛羊的乡亲们,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幼林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20,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到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

张桂梅比学生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已经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

为什么要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原来,女高的作息时间与其他高中都一样,学生下了课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们的话题总绕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那个被大山圈起来的小小世界。

必须用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种更广阔的精神,将女孩们的心灵充实起来。

于是,张桂梅不得不化身“爱骂人的张校长”。10分钟早读到位,5分钟打扫校园,她用一个个严苛到分秒的要求,改变着这些女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但华坪女高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得再紧张,也从不占用音乐课,与一般高中相比,学生唱歌、跳舞的时间还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点,是女高雷打不动的红色课间操时间。20分钟里,孩子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编成的健身舞。2020年,张桂梅听说城里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让女高的学生学着跳:“‘鬼步舞’有一个好处就是快,‘快’对她们有帮助,可以提精神”。

回忆起在女高唱过的歌,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黄付燕说:“那时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满的。”

女高的学生不留长发,不打扮,她们却总能让张桂梅感到美,感到骄傲。“这个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娆来过日子的,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本事和本领过生活。我不希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们能在庄严中透露出一种美,一种精气神。”张桂梅说。

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她说过一句话。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一

6月16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在驱车探查暴雨灾情时,途遇洪水袭击,不幸遇难。这位年仅三十岁的的壮族女干部,最终倒在了她一直深爱着的家乡。

如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成了许多党员干部的口头禅,而黄文秀,却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见证了自己的承诺。

其实,从这位第一书记的履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高材生,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条件更加优渥的职位,而她却因为为了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毫不犹豫的在毕业之后报考了当地的选调生。

百色这个地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极为陌生,而即使是广西本地人,对于这个偏远的地级市也没有太多的印象,而她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块土地。这正是对“不忘初心”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学习黄文秀同志这种精神和品质。在暴雨如注,电闪雷鸣之际,这位第一书记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驱车赶往自己正在扶贫攻坚的村落,若非如此,她又何至于因洪水爆发而殒命。

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十年寒窗,她离开了大山,然而也正是十年寒窗,又给了她回到大山造福百姓的能力和决心。而这样的事迹其实也绝非个例,我们相信,在每个年代,都有这种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拼搏和努力的无名英雄,这些人无论身处何处,担任何种职务,都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的力量源泉。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二

每天凌晨5时30分,天未亮,她就站在校园中举着小喇叭高声呼唤全校同学:“姑娘们,起床读书啦。”每天深夜11时,她还在扶着栏杆、紧握着手电筒颤巍巍地上楼下楼,检查每一间教室和宿舍。

前,她经过不懈努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犹如她的手电筒,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

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

136个孤儿的妈妈。

“如果没有张桂梅妈妈,我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吃苦、自强和感恩。”在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长大的孤儿张惠华近日对记者说。,张惠华7岁,父亲因矿难身故,母亲离家出走,她和弟弟被送到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那天,张桂梅一只手抱起5岁的弟弟,另一只手紧紧地抱住张惠华,亲切地说:“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

高三时张惠华去丽江读书,张桂梅送她到客运站,反复叮嘱:“去了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一本学校。”张惠华不想让妈妈失望,每天在灯下看书到凌晨一两点钟,最终他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现在是华坪县驻村扶贫队员。

从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她只能抱着孩子们满院子走。很多孩子体质较弱经常生病,她常在医院和学校之间来回奔跑。孩子们入院不久,都自发地喊她“妈妈”“老妈”。她把孤儿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经常背着幼小的孤儿在儿童之家和学校打扫卫生。儿童之家成为温暖的家,孤儿们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

11月20日,记者走进儿童之家,孩子们大都上学去了,只有4岁多的丁小付刚从邻近的攀枝花市看病回来,他患有出血性紫癜,经常去攀枝花治疗。女保育员李光敏说:“老妈最操心的就是丁小付,忙不过来陪他去看病时,就不断打电话问病情。”李光敏11岁成为孤儿被送进儿童之家,长大后考上云南艺术学院幼师专业,毕业后放弃在昆明工作的机会,回到华坪儿童之家工作。“儿童之家需要我,老妈有重病,回来也好照顾她。”她说。

19年来,在张桂梅的呵护下,先后有136个孤儿在儿童之家健康成长,其中10多个孤儿考入大学。

1645个贫困女孩的大学梦。

20,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精神病?”张桂梅的梦想招来一些人的质疑和辱骂,许多人也感到不解。

张桂梅从儿童之家的孤儿们身上,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看到了贫困山区父母强逼女儿早早嫁人换彩礼的悲剧,看到了许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因为贫困没钱上高中,不得不去打工谋生。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为筹集资金办女子高中,张桂梅四处求助,向社会募捐。有时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昆明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整整奔波5年,只筹到一万多元。,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在北京开会期间奔走于各大媒体,讲述自己要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级党委政府投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终于实现了。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贫困山区的96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开始实现她们继续求学的梦想。

“如果没有张老师,没有女高,我和姐姐都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现在女子高中工作的周云丽激动地说。20,周云丽和姐姐一起考上华坪县普通高中,但在农村贫困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姐妹俩面临一个或两个辍学的困境。幸运的是恰逢女高建成,她们俩都进入了女高读书,如今姐妹俩都已工作。

张桂梅招收学生的原则是,只要是丽江各县农村贫困的初中毕业生,即使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她都收下。女子高中的学生不收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资料费,每人还发3套校服和箱子。唯一支出的伙食费也便宜,四五元即可吃一餐。丽江各县农村甚至其他州市的贫困女学生纷纷来报名入学,如今女子高中已有9个班、470名在校学生。

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11年来,女子高中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丽江市高考升学率第一名,1名学生还考上浙江大学。今年该校又创佳绩,118名毕业生中,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

女子高中的同学们不仅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3年每人还为贫困的家庭节约5万多元,大学毕业后她们又带动了全家脱贫。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好校长带出的好学校。

“女子高中招收的学生基础差,老师也年轻,学校设施也不算很好,为什么高考那么棒?”有人问张桂梅。

“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张桂梅毫不犹豫地说。

在女子中学校园内,你常常可以听到学生们擂鼓一样急促的下楼声,可看到学生们像一阵风一样跑过校园。她们凌晨5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中午吃饭10分钟,晚饭半小时包含打扫校园卫生,其他时间除午休40分钟和做操外,都在上课学习,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小时。

“如果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我怕她们走不出大山,这种严厉对她们一生都有帮助,将来都不会怕苦怕累。”张桂梅解释说。实际上她比学生更辛苦,她每天凌晨5时15分起床,是为了及时喊学生起床,夏天清晨校园里常有蛇,她早起去赶蛇。每天晚上8点半和10点半,她还打着手电摸索着检查两遍校园各个角落。所有学生都睡了她才睡。

女子高中校园里,处处都有红色文化的标语,在运动场旁石壁上,绘有鲜红党旗和入党誓词,还有“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巨幅大字。11月20日上午,记者目睹了一场每天都进行得非常励志的理想信念教育。9时40分,下课的全校同学迅速跑到操场上,整齐地跳起舞蹈《南泥湾》,高亢地齐唱《红梅赞》《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最后大家有节奏地齐声喊道:“高三加油!上清华!上北大!”每个同学都热血沸腾,红色的校服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站在一旁的张桂梅举着小广播,激动地与同学们一起歌唱,一起呼喊。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张桂梅说,理想信念教育激励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斗志,11年来,全校没有一名学生辍学。

“张桂梅和女子高中的实践证明,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华坪县教育党工委书记胥国华感慨地说。

张桂梅时刻温暖着别人,对自己的不幸却深埋在心底,她年轻时随姐姐从黑龙江到云南迪庆支边,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财产,调到华坪县工作后又患肿瘤,绝望之时,华坪的许多干部职工为她捐款治病,党委政府给她许多关心帮助,对此她一直心怀感激。她至今还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严重疾病,可她说:“华坪对我那么好,我要报答华坪,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学习双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三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除了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他还干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第三件事,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07年7月,这个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连印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还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也似乎是命运的眷顾,癌症确诊已经过去10年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