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 教师出国访学交流的意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8:07:38 页码:11
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 教师出国访学交流的意义(5篇)
2023-01-05 08:07:38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一

1、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培训学员的要求;

2、珍惜机会,最大限度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3、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扎根农村教育沃土,服务学生,成就自我。

二、主要措施

1、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按时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或课外活动。

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联系实际,流诸笔端;

3、制定详细可行的个人研修计划并认真落实到位;

4、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要勤读书,多思考,常动笔;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三、具体安排

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

1、6点左右起床,进行晨练半小时;晚锻炼(1小时左右)。

2、课外上图书馆读书;

3、晚上7点至9点半上网研修约2个半小时;

每周必须做的事

1、写1-2篇投稿;

2、阅读1至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书目初步安排

第一周

1、《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2、《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第二周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潘纪平等

2、《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群里

第三周

1、《语文要教出语文味》程少堂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故事》

第四周

1、《课例品评一百例》余映潮

2、《民间语文》(《天涯》杂志)

第五周

1、《伊豆舞女》《堂吉诃德》

2、《十日谈》

第六周

1、《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

2、《如何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

第七周

1、《93年》雨果

2、胡兰成的书

第八周

1、脂砚斋对《石头记》的点评

2、《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理群

关于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二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名正需要不断学习的新人,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针对对自己的特点我特制定了新教师一年成长计划。

一、个人发展规划设计:

根据本人的个性,结合本人优缺点,特制定以下计划:

1、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2、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主动承担新课程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

3、每月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或研究心得;坚持将课堂中灵光一闪的精彩记录下来。

4、每学期认真阅读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5、争取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

二、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

政治修养方面 :要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密切和学生的联系,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1、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除读学校规定书籍外,还要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小学教学设计》、《小学青年教师》、《中国教育报》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与学校老师共同探讨,互助帮助,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每周各练习一张钢笔字,不断临摹、揣摩字的写法。、

3、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在反思中,我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我也将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学校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争取在新课程与校本的培训和实施中提高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争取做到在“做中学”。

5、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要始终保持专业的情怀——激情 。我们要挑起这份重担,就需要有为之献身的激情。

关于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三

一、问题

1.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不切合实际,不能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

而当前教师的个人研修,往往从教师个人想当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切合孩子的实际,并且所研修的教学内容假大空,缺乏具体可以实施的计划,使理论不能和实际相互结合,无法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2.主题不明确。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变成了幼儿园教育保教常规计划或者某项具体活动方案。目标不明确,教研活动盲目;目标和教研活动安排不一致;目标不现实。

3.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形式单一,随意,内容空洞无物,泛泛,不具体。无主题、无目的。

(2)计划一次制定,终身使用。每学期的研修背景、题目换一下,形式完全一样。

(3)内容全面,指望通过一学年的教研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4)研修内容过多,实际难以操作。例如:每周一次全园理论学习,每周一次学科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主学习。并检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问题解决有效途径

1.针对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不切合实际,不能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的问题。

做到认真准备教研活动方案如下:

(1)理清思路,明确本次研讨的关键问题,要了解幼儿的实际,了解教师在这些方面已有的认知经验、困惑问题以及需求等;

(2)确定开展本次活动的形式,思考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教育信息、实践活动、人员的安排;预设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链等。

在幼儿的教学当中,教师个人必须要了解幼儿心理,并且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去展开与之对应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化的外物,所以教师研修内容需要采取情趣化的教学,将学习内容巧妙的融入到委婉的讲解之中,通过制定简单而有趣直观的研修内容,孩子们会更快的接受和领悟,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研修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做好研修主题的确定,需要进行教研现场的掌控:

(1)明确目标,紧紧围绕中心议题,不跑题,切忌拉家常,确定研修主题;

(2)从实际问题出发,步步展开,突出重点,全线清晰,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3)及时把脉、营造氛围、提供信息,有牵引、有梳理和提升,使困惑得以澄清,为研究下铺垫。显现出平等基础上创所欲言,引发教师的思考,激活教师们的思维,实现教研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排出无关选项,做好研修主体的确定。

3.针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脱节,只重形式不关注内容的问题。

幼教教研的整个系列活动均立足于幼儿园展开,研究主题植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的主体面向全体教职,教研内容本身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同时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将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四个环节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有效防止形式和内容的脱节,整个研究层次清晰,过程充分。给全体参与者比较充分的实践体验、研讨反思的时间与空间,取得实质效果。

教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活动强调以教育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让教师在教育理论引领、实践探索、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研究过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逐步领悟教研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认真撰写活动反思,梳理、归纳总结,提升经验,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新生的问题,思考下阶段研究内容与要求。关注研讨活动后的运用,不断调整策略。

此外,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园本课程,积累园本课程实施素材,内容当中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如:案例分析、说课、听课评课、现场诊断、参与式讨论、辨析式讨论、微格分析、理论学习等,注重教师的参与过程内容与主题相匹配,无关内容另行安排,如:秋游、节日活动、亲子运动会等。并非是一个阶段简单地开一次会、组织一次相关活动就行,要注意活动中的反复研究和深化研究。

综上所述,幼教教师的研修教育工作要有效果,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这就是事前计划,切实实行,事后检查,反馈总结的基本过程,研修的基本原则就是贯彻方针,以及政策,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完成教学研修规划任务,做好教学的计划以及组织检查等,工作的内容也要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活动,包括与教育事业密切联系的一切内容,都要放入到实际的教学研修管理之中,将国家的教育方针与自己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教育的优化和创新。

在实际个人研修教学中,要深入体会教学实际,结合自身的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思考,找出适合自己幼儿特点的教学和研修方法,并且与课堂的研修教学相互结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关于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四

校本教研工作在我校开展已经几年了,积累了一点经验,初步理清了一些头绪,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学期,我将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基础上,做好个人的校本教研。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凸显个体价值,并加强团体合作,构成终身学习的潜力。总体资料:以个人反思学习为基础,讲求实践的锤炼,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提升。操作思路:以专业化水平提高为主线;以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潜力、教研潜力、科研潜力的提高为途径;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后交流,在交流中学习。

1。从实际出发,用心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于日常工作中要成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转变观念,构成课程仪式。要深钻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教材和学生,把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都融入到课堂。紧随教研组长的引领,在备课的过程中虚心请教;深入课堂,多听课,取得第一爱岗敬业演讲稿手资料,及时准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握主体方向,并在听课后与讲课教师平等交流,互促互进。

3。三点一线活动。始终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透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透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教师,直接服务于教学。定期、不定期听课,及时指出讲课教师的优缺点,博采众长,允许争鸣,不搞一言堂。进行反思的经验交流,展示优秀反思,提高深入思考的潜力。

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增强品牌意识。用心做好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4、把握机会参加外出学习。校本教研不是目的,而是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养成反思的习惯,构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打造一支思想与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用心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关于教师出国访学感悟心得体会五

从这几天的学习中,了解到其他专家教授都从自己研究的方向直接提出这样的观点:

1.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

2.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重在通过训练语言使学生习得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是语言教育,不要与文学教育混为一谈。文学教育重在欣赏、感悟,语言教育重在表达、运用。因此,小语课堂教学要由重思想内容分析转向重表达运用训练。

对吴教授讲座的肤浅认识

比如今天上午,上海师大的吴忠豪教授便从“课程”的角度说明了以上观点。吴教授讲座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他认为小语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令人不满的状况,根本原因不在教师,而在于课程的设置者。而他所组建的团队正致力于重构小语课程体系的研究。然后,吴教授列举了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来说明,小语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课程意识。

因此,吴教授的讲座中心议题应是:在科学合理的小语课程未实施之前,教师应该如何以“课程”意识指导自己的教学。

吴教授讲得非常朴实、生动,由于我曾经读过王荣生教授的一些著作,所以不再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只是想就我们身边平凡教师的事例来帮助“消化”吴教授的一些观点。

措毛老师的实践说起

我虽没有完整地听过赵春战老师的讲座,只跟着听了几次“片段”,但一斑窥豹,便已经对赵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满是崇拜了。

1.专家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重在通过训练语言使学生习得方法。

反思:

我曾听过赵老师讲《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在指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之后,赵老师便将教学重心放在从“作者描写小艇”中悟得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了。

比如,对小艇外形描写时所使用的几处比喻,写“船夫驾驶技术好”时所采用的段落结构与连句方式,都是赵老师教学的着力点。最后,他指导迁移,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的一般方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联想。

回顾我们的课堂,敢这样坚持着力于一点的几乎没有。每次下课,似乎总要感慨:“某某知识点我没来得及教。”一篇300字的文章,教师要下功夫去深挖,相信可喋喋不休3-4节课。而这些“知识点”都是属于内容的,对训练语言没有多大作用。

吴教授说:“语文之所以什么都没有教会,是因为什么都想教。”赵老师从“写作”入手,以训练学生表达为目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明白了写作要领,也就悟得了课文的学习方法,举一隅而三隅反,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

2.专家观点:

语文课的人文性是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把他抽象出来,加以放大、分析。

反思:

听讲座的教师不乏有这样的困惑:提倡语文工具性,那人文性不是暗淡了吗?难道教师不该用课文教给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吗?

吴教授的建议“语文课的人文性是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完成的”可谓一语警醒梦中人。我们来看赵老师作文实践的几个要点:

(1)写作为表达生活、解决生活问题而来。

相信听过赵老师讲座的教师,一定对他所列举的“引导学生观察操场上的小草”、“通过写作教育学生公平竞争”、“以写作教育学生不迷信”等事例记忆犹新。

赵老师的作文教学为什么受学生的喜欢?很大原因就是他让学生写的都是真实生活。观察小草、观察梅花,领悟平凡中的坚持和倔强;作文倾诉,既帮助“蒙冤”学生以合理方式抒发怨气,又教育“作弊”学生认识错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以写作让学生了解迷信的荒谬,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盲从,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教育意图很好地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少能把人文教育巧妙地蕴含于语言训练的,专家常说小语教师爱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因为我们把语文中的人文性孤立来说,结果课堂上常出现以下现象:

1)人文教育变成“喊口号”。

所有的课文似乎都能被套在“爱祖国”、“爱自然”、“爱父母家庭”、“保护环境(动植物)”、“思念家乡”、“舍己为人”等概念化的情感之中。

2)学生的表达练习变成“表决心”。

个别教师为了体现课堂中有“写”的环节(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会要求学生:“写下你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结果学生写的大都是:“某某,你真如何如何,我赞美你!”“某某,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学习你怎样怎样的品质。”等相当于“入党申请”的话来。

或许,有些学生的光说不干就是受此影响。

人只能在把情感真正地倾注于关注对象的时候,说出肺腑之言来。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学《称赞》,与其让他们写对人物说的话,不如指导学习如何得体地称赞别人;引导学习《月光曲》,与其让学生代盲姑娘向贝多芬表达感激,不如指导学生会用“事物﹢联想”的方法写作。

学生在内化语言、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3.专家观点:

教师教学生表达方法,不能只求教过,不求教会。学生只有对方法形成迁移,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运用了,才算真的掌握了。

我的反思:

赵老师的学生在上初中、高中之后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同龄学生相比,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表达都显得与众不同。为什么?就是因为赵老师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因为他指导学生会观察、会发现、会想象、会迁移、会评改。你想,会评改他人作文的学生,自己写作的时候不就有了一定的遣词造句、修改润饰的意识了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怎样学到的才是知识?他认为,就是伴随着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赵老师没有空谈方法,有的只是拉着学生的手伴随他们摸索过一条黑暗的小巷,当最终来到阳光下时,学生已经收获了继续前行的本领与力量。我想,赵老师最大的骄傲不是获得了多少项国家级奖励,而是社会对他学生强大的生长力的认同与赞赏。

“你现在不理解我的某某做法,因为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某某做法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这些话相信很多人说过。赵老师没有说,但做到了;说过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去追访一下自己的“教学成果”。我是不敢的,因为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越感觉自己误人子弟数量之多。

或许,写到这个地方真的应该来《史记·李广列传》里的那句话——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专家观点。

现在很多教师注重文本解读。要知道,学生的感悟力与教师提供给他的智力背景有关系,不可能因教师感悟到某种境界,学生就能感悟到某种境界。因此,我们要从偏重挖掘文本转向偏重训练语言。

反思:

专家所说的“很多”其中我想应该是包括我的。专家的观点很对,但是弄错了两点:

(1)解读文本贵在有度,不等同与“文本深挖”。这一点错误,在逻辑推理上属于概念混淆。

(2)文本解读的目的很多,我能想到的有:一帮助教师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只有拥有独特感受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独特感受的学生;二是帮助教师尽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对文本的看法、疑惑作出全面准备。

因此,文本解读不是为了把教师所想到的最终让学生全部接受,而是让教师能站在离文本稍远的地方,以求再接近学生一些;而是让教师能站在离文本稍高一些的地方,以求能更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

4.专家观点。

小学语文课程形态需要重构。

反思:

这“重构”是打破重来,还是继承发扬,吴教授没有说。但他敏锐的洞察,精准的把握令老师们十分敬佩。

我曾经读过《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其中很多观点与吴教授不谋而合。不管怎样,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不再作实验的小白鼠。

毕竟,童年只有一次。就算是教师,也只能有那二十来年的黄金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