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 清华大学药学考研科目(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9:33:29 页码:8
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 清华大学药学考研科目(八篇)
2023-01-05 09:33:29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你们好!

我是xx省xx市第三中学教师——xx同学的班主任x。我郑重地推荐我的学生——xx,推荐xx同学申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xxxx年我向贵校成功举荐了我的学生张龙,xxx年9月,我怀着成功的喜悦迎来了新一届学生,希望能再次发现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在xxxx年十月的一天,我上完课,看到教师里的气氛有些沉闷,我命令学生们到外面休息一下,换换空气,大多数学生走了出去,我走过去想催促她们也出去玩儿,当我走近她们发现一个女生正在那里画素描,我看了一眼, 画得很认真,我问了一下她的名字,知道她叫xx,来自本市的一个农村,看着她的画,听着她充满灵气的干净利索的回答,我凭近20年班主任经验知道, 她就是我要寻找的人才!

两年多的接触使我对xx有了更多的了解。从xx画素描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内心是非常平静的,也非常纯净,这使得她做什么事情都很专注。两年来同学们都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xx的心境。优良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她优良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她能够深刻思考课本之外的东西。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参加各种竞赛,她说:在初中的时候参加过各种竞赛,也拿过很多奖励,现在反思一下,觉得竞赛可以使人变得聪明,但那是小聪明,走捷径,与真正的科学之道不一致。她就是这样一个人,认准了就专注去干,不回头!

学品即人品,xx来自农村,她追求上进,学习有大局意识,肯下功夫,初中学校基础教育比较差,靠天赋和专注考入我校,从年级60多名,逐步积累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目前已经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大的潜力!

好钢还需要大熔炉的锻造。xx是一块可锻造之材,到贵校之后一定能更好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她应有的贡献!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大学,如果我要问你,清华大学的历

史,你应该就说不出来了吧。那好,我现在就告诉你。

1920xx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20xx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清华大学的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

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0xx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0xx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清华大学的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 校园风景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

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段学复、在1999年被授

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0位功勋中,有9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

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

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

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

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中国台湾。清

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

1955年,梅贻琦在新竹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校

往日渐频繁,“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20xx年,两岸清华大学还将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

动。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1934年6月,清华的院

研究所、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

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

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

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

作五

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

至今。

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同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

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

教材,

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

学等新技术专业。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

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

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院系调整前后,清华大学院系的变化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

人文

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

术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xx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同时撤销

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

工、

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

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

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1、东风吹,战火雷,怕过谁。

2、二七争霸,困难不怕,清华北大,统统拿下。

3、xx热血傲骨;天之骄子,能文能武。

4、文者称雄,武者称霸,xxx班,雄霸天下。

5、扬帆起航,劈波斩浪,x班一出,谁与争锋。

6、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7、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靡。

8、英明神武,勇冠江山,史上最强, xxx班。

9、亲密五班,合作无间,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10、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11、x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12、山中猛虎,水中蛟龙,xxx班,卧虎藏龙。

13、左脚清华,右脚北大,清华北大,尽在脚下。

14、精英九连,豪情满天:重志诚橙,勇往直前。

15、军中骄子,校园精英,神勇5连,谁与争锋。

16、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17、巾帼三连,绿装红颜,骄阳无惧,奋勇向前。

18、烽火十三,冲锋在先,追求卓越,勇夺人前。

19、风云十五,军中骄子,校园精英,谁与争锋。

20、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22、飞豹十二,律韵风流,气有浩然,奋勇向前。

23、硬骨六连,势必争先,英勇顽强,一往无前!

24、铁血八连,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奋勇向前。

25、发扬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富强立志成才。

26、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文武兼备,百炼成钢。

27、磨练顽强的斗志,培养吃苦的精神,锤炼良好的品质。

28、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刻苦训练锐意进取。

29、学政治、学军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0、精英十四,威武之师,艰苦训练,奋勇争先。

31、校园精英,谁与争锋。

32、骄阳无惧,奋勇向前。

33、搏风抗雨,共创光辉。

34、挑战自我,坚持不懈。

35、团结拼搏,发奋图强。

36、文化守纪,拥抱成功。

37、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38、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39、自强不息,争创佳绩。

40、磨砺青春,升华自我。

41、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42、披荆斩棘,永争第一。

43、军纪如铁,意志如钢。

44、勇挑重担,力创一流。

45、宁可流血,也不流泪。

46、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47、勇往直前,意志坚定。

48、团结一致,勇争第一。

49、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50、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51、青春无悔,激情无限。

52、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53、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54、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55、比出风度,超越自我。

56、挑衅极限,超出自我。

57、苦练本领,保家卫国。

58、成功从好习惯开始。

59、飞扬青春,惟我独尊。

60、团结一致,为班争光。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在市委组织部的组织下,5月17日至5月22日,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通过在清华大学6天学习,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当我们走进清华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建筑与古代园林交织的美景,清华校园绿草青青,林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是天然美、园林美、建筑美与人情美浑然一体。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使我感悟到了“清华”这两个字的厚重和“清华精神”的魅力。也使我深深地感到,清华是一个不空谈而重实干的地方,是一个人才济济、大家荟萃的地方,是一个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地方,更是一个不懈追求卓越的地方。这里造就了一代伟人、无数的科学家和世界级名人,好几位党和领导人同志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我能有机会到清华学习,感悟厚重的清华文化。使我联想万千,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学员直接融入其中是梦寐以求的梦想,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清华园里,我深切地感受了融入高科技的文化张力,感受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清华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来,她共培养出近11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传统,为清华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学生追求上进,刻苦努力。在这里,人才济济,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竞争激烈,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很努力。在这里,少了些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少了些浪漫和悠然,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这是清华独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根据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市委组织部和清华大学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课程设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实践;既重视讲授,又注重互动;既有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学习,也有社会稳定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既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又有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和减压方面的课程。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对每期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实行严格评估制度,由学员无记名填写表格对老师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等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这次安排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得到学员们普遍认可和欢迎的老师,不仅有清华的知名教授,还有国内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专家。于建嵘和孙立平教授在讲解当前社会稳定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时,以他们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分析深刻的剖析了问题的实质,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很多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值得思考和试点实践;李佐军教授用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实例生动地讲述了产业链整合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用李教授的理论指导我市农业产业化布局优化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刘福坦教授,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政策,运用大量的实例生动地讲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及经济形势分析;李小云教授以渊博知识、独特视角,讲述了转型性相对贫困的新理念,对当前我市重点开展的扶贫攻坚任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李虹教授讲述的压力管理和心态调节,对调整阳光心态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快乐、健康的重大影响。教授们的每次授课都能把大家带入一个忘我的知识境界,教授们温文尔雅,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使我们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清华学习6天,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来到学校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尤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相对比较系统的对照,对照以往工作中的一些处理工作的理念和办法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够早些就接受这样的培训和教育,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取得的工作成效或许会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吸取清华教授们先进的细想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作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涉及农村、农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张家口地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把努力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子选对。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和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更加深刻理解市委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的意义,更加坚定了我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通过培训学习,回头看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领导文化是个性化、人性化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无形文化,给我们以有形化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谋划事业,驾驭全局;如何带好队伍,培养人才;如何沟通协调,优化环境;如何创新领导方法,完善领导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关系,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阳光心态是对生活的哲学解释,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睿智的生活态度。

培训学习已结束,但学无止境,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切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职工作中,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发展,为张家口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诠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描写清华大学药学考研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尊敬的xx大学自主招生领导:

您好!

我是xx省xx市高级中学xx届理科实验班的xx,和其他的同胞或者说是竞争者们一样,我也希望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考入xx大学,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申请材料。

相信在此之前,您已经阅读过了无数的自荐信,对省、市三好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等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可惜,这些耀眼的荣誉和职位我都没有,我有的是对交大全面的了解,有的是对交大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向往,有的是“非交大不去”的勇气与决心。更重要的是,我有着诚实、实事求是的品质,我不会为了得到您的青睐而夸大事实,虚张声势,而且我觉得一个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并不是只有靠这些职位才能体现出来的,毕竟校学生会主席只有一个,但具有多方面能力的高中生远不止这些。

从小就热爱旅游、喜欢开拓视野的我也算是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各名牌大学也基本都参观过,而且还在去年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冬令营和同济、复旦大学的夏令营,但在众多高校中,唯有自由、开放、享有“东方mit”美誉的xx大学深深吸引了我,而且我也听到xx的学长陈蕾介绍说,xx非常适合那些“有想法”的人,只要你有想法,xx都会尽全力帮你实现,我觉得我就是那种有想法、有创新意识的人,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将来一定要到xx读书”的决心。凭借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更是以全市第二十八的成绩考入铁岭市重点高中理科实验班。到了高中,我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每次考试成绩均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发挥好时还会进入前五名,我坚信自己是有资格进入xx大学的。

做事果断,善于规划是我的另一优点。说到规划,我对自己的未来也已经做好了初步的打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汽车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由于汽车工业的进步,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随之增长。这对从小酷爱汽车,7岁就能识别数十种车标的我,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我也励志将来要进入一家汽车公司,参与设计制造一部性能优异,而且安全节能的汽车。据我所知,现今中国汽车在发动机的节油耐用,稳定性能上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而伴随着油价的上涨,增压直喷等技术也已走下神坛,进入乘用领域。在车身结构方面,人们对于安全舒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有了碰撞吸能设计,有了更优秀的悬架,有了铝材,甚至碳纤维的应用。我愿把我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领域中,让中国的汽车有朝一日也能展示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这一切看似虚幻的梦想,一旦进入xx,就都很有可能变为现实。众所周知,xx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专业都是当前国内最一流的。除此之外,贵校的密歇根学院不仅包含机械类专业,而且如果前两年在校成绩突出,还能出国到密歇根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实现我远大的理想。我保证,如果我能进入xx大学,一定会本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努力学习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成为像xx、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茅以升那样的xx大学的骄傲。

自主招生只是一次初选,最终能否进入交大,主要还得靠200天后的高考。但同时,自主招生也是一条捷径,一条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所以我非常希望贵校领导能够接受我的申请,同意我参加贵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我坚信,在考场上我的能力会更加充分的展示出来,您也一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此致

敬礼!

xxx

xx年x月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