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 清华大学签名(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12:43:57 页码:14
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 清华大学签名(八篇)
2023-01-16 12:43:57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一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二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三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四

清华大学:

作为郑靓同学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我与他相处已有一年半之久。时间不长,可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这并不是缘于他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年段的前茅。其实他的语文成绩在年段中并不是十分的突出。然而,在我24年的教学生涯里,在接触过的众多学生中,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特征的学生。首先一点,是他在学习方面很具钻研精神,高二上学期,刚接手他这个班级不久,就碰到他课后拿着一个小本子,找我讨论一些课堂上遗留的疑难问题。这种情形在学生中已属常见,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小本子上,不仅有疑问,更有他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他显然都找到一些用以佐证的依据,密密麻麻地排列其中。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由此可窥一斑。

同时,上课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他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引经据典就某个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有时老师课堂上无法满足他的这种要求,他就把这种讨论持续到课后。虽然,他的观点有时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或者失之偏颇,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说,对问题积极探究的态度,却是很值得赞赏的;不迷信课本和权威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在郑靓同学身上表现得很是充分。我想,这种因素对于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乃至从事科学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选择理科的郑靓同学,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潜力。理科成绩优异自不待言,这可能和他理解力、记忆力强有关。但我觉得,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也是形成他特有的、全面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记得,高二时的一次成语串联活动,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他用了40余个成语连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其中不少成语的使用,生动准确且又新意全出。训练中,他比较善于阐述事理,很显条理性和逻辑性;但也不乏显现激情的表达。从那些旁征博引中,不难看出他的阅读面及知识面。可以说,理科方面突出的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较高的人文素养。

郑靓同学很早就把进入清华作为他求学路上的一个目标,并在很多的方面努力着。鉴于以上的了解,我很高兴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贵校推荐郑靓同学。

福建省 * * 第一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签名)

20xx年11月20日

说明:郑靓同学,当年作为保送生,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现居美国。新近整理文件,翻出11年前的资料,晒之。

20xx年6月11日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五

大学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也慢慢的适应了大学的生活,现在应该来策划以下自己的大学的生活

了,绝对不能虚度这四年的时光啊。大学是人生最后的四年集体统一学习了,因为从研究生开始就是独立学习了。我想应该好好珍惜着宝贵的四年。

首先,必须保证以下几点:

1.大学对我来说最忌讳的就是谈情说爱,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绝对杜绝谈恋爱现象在我身上发生,虽然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但也不是必须要谈啊,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处理还不成熟,而且现在的变化这么快什么都说不准,重要的是现在当今形式这么严峻我们必须不停的给自己“充电”来更新自己的内存也没精力奢侈这宝贵时间,所以这是最大的禁令。

2.严禁夜不归宿,现在社会治安很差,尤其是晚上特别混乱,河南又是个流动大省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夜间不能到处乱走动。被军事纠察抓住也玩完。

3.绝对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要体现高素质的军校大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总会有眼睛在看着我的。成就大事首先从小事做起吗。

4.安心学习,现在虽然学习相当轻松,但还是不能放松自己,因为大学本科含金量越来越小,没参加高考的也能上本科,所以必须把心放高,把目标定远。不要轻易满足自己.多在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出没。

保证的虽然不能完全能做到,但也不会光说不干的,尽力的来做到。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下一步大学任务:1.首先两年内要把部队学员自学考试考过。

2.要把英语学好,2年以内必须过英语四级。

3.大学后两年把专业科目学好,而且多学几门专业来充实自己。

4.后两年准备毕业的同时向考研宣战,为考研做准备。

5.从现在开始接触社会,去打工来体验人生酸甜苦辣。

6.参加街头文化嘻哈社团,来学习街舞,街球,涂鸦。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觉得空虚。

说了这么多,做起来真的不简单,不过我会努力坚持的。让我的大学生活变的更加精彩!也希望朋友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啊!!!

我是20xx年进入三峡学院的,是个专科生。因为国家有专升本的政策,所以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确定了我的短期的目标就是不论如何都要升起本科。现在,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我该怎么样来好好的利用我以后的四年的大学生活。

我希望我在未来的四年大学中里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这四年中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把学习成绩搞好。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以最好的成绩来了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祖国。

二、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世界飞速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千变万化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一生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我会在放假期间努力去找一份或是多份的工作,使自己对这个社会能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毕业外出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会做好学生处的工作,也许我不知道会做到什么时候为止,但是,我坚信,只要还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努力的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因为我知道,这里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提高在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在做某些事情时,真的熟练了许多。最主要的是它使我在人际交流方面取得了更深的突破,扩大了我的交际范围。我会努力的把它做好,也能够调整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当然,学习还是放在首要位置上的,因为毕竟我还是学生。

想要飞得更高,却也无能为力。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上与老师之间,下与同学之间。在这些方面稍有不甚,你就会被孤立起来,你就会陷入痛苦之中。所以说,关系也是整个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几年里能够做好以上几点,我想我的大学学习生活过得还是很充实的。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在证明我的大学生活是没有虚度的

我的大学目标及计划

我的梦想:成为百万富翁,建立很多很多的学校并扶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远期目标:成为一名能力与才德兼备的现代型人才

长期目标:考入清华或北大(至少中山级以上)攻读研究生

短期目标:拿一等奖学金(考试成绩名次进入前2)

近期目标:开始努力并为目标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采取措施:

1. 不玩电脑游戏,不在电脑上颓废地扼杀自己的青春。

2. 不浪费一分一秒,让汗水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3. 不受外界的诱惑等不利因素所干扰,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

4.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因素和条件,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变所处的不利条件。

5. 积极主动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6. 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问题。

7. 积极主动地利用好图书资料。

8. 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报告、研讨会。

9. 在前一天晚上睡前制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我的作息时间表

6:30~6:45 起床、洗漱、早餐

6:55~7:30 英语早读,培养语感

7:30~8:00 数学作业及预习

12:00~1:30 自习(自修室为佳)

1:30~2:15 午睡(自修室为佳)

4:30~5:30 自习(自修室为佳)

5:30~6:00 晚餐

6:00~8:00 高等数学

8:00~10:00 大学英语

10:00~10:30 洗澡及洗衣

10:30~11:30 新闻、名著、杂志(可以在床上)

11:30~6:30 睡觉

1. 没有注明的时间除了上课,其余在自修窒自习,日间不回宿舍.

2. 有2小时以上的大块时间去图书馆,否则去自修窒.

3. 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璞。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

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

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

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同学翻书时的沙沙声。

这些简单的习惯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共同组成了清华人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也在传承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创造了跨越知识边界的环境。去年化学系的张希院士在给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说过,要做到“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作为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知识,而这种创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扫平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清华这座校园所承载的知识容量不止体现在丰厚的藏书,更体现在为我们突破知识边界,探索崭新领域,提供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

比如,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你便有机会和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经历将脑海中的粗浅想法转化成实体产品的全过程。

比如,参加一次到西南边陲的社会实践,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与文化,丰富自己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当自己的研究遭遇跨专业知识缺乏的瓶颈时,尝试预约真人图书馆中藏有的100多位各专业名师资源,他们将帮助我们打开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门。

同学们,清华足够大,这里为我们追求真理、实现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片环境是百年清华人,在奋斗和实践中一点一滴、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它代表着这个园子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这片优越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这片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华收获真知、结交挚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谢谢大家!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七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

,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关于清华大学签协议书范本八

在市委组织部的组织下,5月17日至5月22日,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通过在清华大学6天学习,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当我们走进清华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建筑与古代园林交织的美景,清华校园绿草青青,林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是天然美、园林美、建筑美与人情美浑然一体。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使我感悟到了“清华”这两个字的厚重和“清华精神”的魅力。也使我深深地感到,清华是一个不空谈而重实干的地方,是一个人才济济、大家荟萃的地方,是一个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地方,更是一个不懈追求卓越的地方。这里造就了一代伟人、无数的科学家和世界级名人,好几位党和领导人同志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天,我能有机会到清华学习,感悟厚重的清华文化。使我联想万千,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学员直接融入其中是梦寐以求的梦想,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清华园里,我深切地感受了融入高科技的文化张力,感受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清华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来,她共培养出近11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传统,为清华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学生追求上进,刻苦努力。在这里,人才济济,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竞争激烈,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很努力。在这里,少了些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少了些浪漫和悠然,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这是清华独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根据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市委组织部和清华大学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课程设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实践;既重视讲授,又注重互动;既有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学习,也有社会稳定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既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又有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和减压方面的课程。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对每期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实行严格评估制度,由学员无记名填写表格对老师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等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这次安排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得到学员们普遍认可和欢迎的老师,不仅有清华的知名教授,还有国内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专家。于建嵘和孙立平教授在讲解当前社会稳定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时,以他们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分析深刻的剖析了问题的实质,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很多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值得思考和试点实践;李佐军教授用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实例生动地讲述了产业链整合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用李教授的理论指导我市农业产业化布局优化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刘福坦教授,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政策,运用大量的实例生动地讲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及经济形势分析;李小云教授以渊博知识、独特视角,讲述了转型性相对贫困的新理念,对当前我市重点开展的扶贫攻坚任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李虹教授讲述的压力管理和心态调节,对调整阳光心态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快乐、健康的重大影响。教授们的每次授课都能把大家带入一个忘我的知识境界,教授们温文尔雅,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使我们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清华学习6天,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来到学校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尤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相对比较系统的对照,对照以往工作中的一些处理工作的理念和办法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够早些就接受这样的培训和教育,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取得的工作成效或许会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吸取清华教授们先进的细想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作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涉及农村、农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张家口地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把努力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子选对。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和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更加深刻理解市委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的意义,更加坚定了我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通过培训学习,回头看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领导文化是个性化、人性化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无形文化,给我们以有形化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谋划事业,驾驭全局;如何带好队伍,培养人才;如何沟通协调,优化环境;如何创新领导方法,完善领导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关系,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阳光心态是对生活的哲学解释,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睿智的生活态度。

培训学习已结束,但学无止境,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切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职工作中,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发展,为张家口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诠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