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 黄河人家记录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2:05:40 页码:13
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 黄河人家记录片(五篇)
2023-01-05 12:05:40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黄河之春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河水哗啦哗啦地向东流去。一阵春风吹来,河面上泛起一层层粼波,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撒下的一片片碎银。

河岸两边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夹杂着一些小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香散发出来,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垂柳倒映在水里,欣赏着自己摇曳多变的舞姿。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折几枝柳条编成美丽的柳条环,戴在头上,追逐嬉戏,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黄河之夏

夏天的河畔是人们的乘凉地。沿河的田野里种满了西瓜。劳动累了的人们,随手摘个西瓜,来到阴凉处,用黄河水洗掉瓜上的泥,便可以吃到新鲜的西瓜了。一群调皮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不时地扑打,溅起朵朵浪花;不一会儿,他们又打起了水仗……

黄河之秋

秋天收获了大豆、高粱,开始播种小麦了。天不下雨,人们便用抽水机引河水灌溉。汩汩的黄河水唱着欢快的曲子奔向块块农田。村民们脸上写满了笑容:让麦苗吃饱喝足,明年准备丰收吧!住在黄河边真好!

黄河之冬

寒风吹啊吹,一直吹出了一条长长的弯弯的明镜,那就是封河了。孩子们用大石头砸开冰,钓鱼摸虾,回家后,饭桌上是丰盛的大餐。

黄河,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以前,您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侵袭;现在,您又默默无闻地服务着人们,打扮着自然。我将继续陪伴您度过未来的每一个季节!

最新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最新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青天河,取意于峡谷平湖一线青天,是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典型山水风景名胜区。面积25.5平方公里,含大泉湖小景区和古道小景区。大泉湖小景区以青天河水库为主体,湖面长7公里,宽70---100米,水深60米。它依太行群峰,傍丹河峡谷,即有一山碧水之灵秀,又有高山幽谷之奇观。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色万变,春看花、夏纳凉、秋赏红叶、冬观雪景。区内大小景点50多处,其中以有"华夏第一泉"之称的三姑泉最为驰名,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猕猴戏峰、高峡平湖、大泉涌发、百花斗妍,湖水碧绿清澈,两岸奇峰竞秀,薄雾升腾,婀娜多姿的"不是三峡,又似三峡"的美丽景色,故有北方三峡之美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站在青天河水库大坝上,青天河大坝工程动工于1966年,竣工于1983年,集全县人才之精华,艰苦奋战17年,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创下了顶天立地的人间奇迹,东面的纪念碑亭详细纪录了修建水库大坝的全过程,有雅兴的朋友可以到上边看看。

整个大坝高76米,长160米,年平均蓄水量为2700余立方米,用以灌溉良田,旱涝保收,并可进行三级发电,年发电量可达300多万千瓦时。我们向南眺望,钢铁长虹飞架两山之间,那就是建于1956年,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的单孔石旋铁路大桥,桥高80于米,单跨130米,顺铁路桥再向西南远望,便是豫晋要塞的天井关,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战国到明清,天井关共发生大小战役数十次,其中以"秦赵长平之战"最为著名。三国时期曹操经丹谷"羊肠坂"入天井关筏高干时,曾于此写下了著名诗篇《苦寒行》。大家观赏了古天井关之雄险后,在回首北望,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就是大泉湖。何谓大泉湖?指的就是这里的三姑泉。取郦道元称三姑泉为"大泉涌发"中之"大泉",又取毛泽东词《游泳》中"高峡出平湖"中之"湖",将库区定为"大泉湖",大家知道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吗?他就是我们博爱人。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西岸的那座红房子,就是三教圣殿,它建于宋代。三教圣殿里边供奉的便是儒、道、佛三教的开山鼻祖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像这样把不同教派的祖师爷们请到一起供奉的建筑,在中国实在不多见,每逢初一、十五到此上香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有兴致的朋友游览回来,可以到上面参观浏览。

各位游客,现在在我们右侧出现一条小河叉,由于山势蜿蜒,沟壑纵横,形成九曲十八弯,故名"九曲洞".涧长约1000余米,宽30---50余米,山上有一巨大山石耸立,饶有韵味,它有头有身,形状酷似一位老人,当地人称为"石人仙翁".个位游客,现在我们向右看,在高山顶峰有四块巧石南北对望,南边的一块像一位老妇人端坐椅子上,北边的三块形似三位少年向南下跪,这个景观就是"三娘教子".传说一位叫三娘的妇女,膝下有三个儿子,丈夫张兴老实憨厚,一家五口过着清贫的日子。

有一年久旱无雨,收成很不好,张兴就想去给人家干活挣些钱聊以糊口。一天他看到一富人家门前贴着告示,张兴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些啥,就让一旁识字的人念给他听,别人念到"家请帮工,立字为凭,无钱、银送,无茶、饭供,干满仨月,一次结清。"张兴一听,就给财主干够了仨月,当他讨要工钱时,财主耍赖不给钱,官司打到县衙,县官和财主串通一气,就把字句的意思全变了,说是当时就说好了干仨月,"无银钱送,无茶饭供",不向你讨要饭钱就足够了,原来这是财主玩的文字把戏,欺穷人不通文墨。张兴又至怀庆告状为赢,一气之下,当即身亡。三娘是个刚烈女子,她决心不论日子怎样苦,都要让孩子读书识字,给穷人争气,为屈死的父亲争气,可是孩子总爱贪玩。一天,三娘把孩子叫到面前令其跪下,给他们讲了其父的死因,又给他们讲了许多刻苦成材的故事,从此,三兄弟发奋读书,终成大才。

大泉湖西岸山峰上有一个大豁,人称围豁,是古时豫晋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在豁口有一个儒人洞,传说战国时,赵将廉颇曾在此设卡,抵御秦兵。唐代汾阳王郭子仪也曾在此屯兵征战,翻越此隘口,有当年留下的城堡、哨卡、月牙池、屯兵洞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极具长江三峡奇观的"北方三峡".长江三峡的雄、奇、险、秀,在这里尽可观赏。在这里您虽然听不到猿声,却可以体会到"轻舟以过万重山"的美妙感觉。

各位游客,请回过头来看这块岩石,高高的额头,咧着大大的嘴巴,多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寿星,它笑哈哈的迎接您---祝朋友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这座小山峰上的鹰展翅欲飞,鱼虾是不敢停留的,它们害怕山上的雄鹰会下来将它们吃掉。请看对面上面有一巧石,多像一个调皮的小猴狲。

大家往右看,玉峰下有几座山峰形似骆驼,或卧或立,或昂着头,形态各异,这就是群驼戏水,在这里长年陪伴着形单影孤的"玉女",看它们的神态多么安详而悠然自得。

"三姑泉"是大泉湖主要水源之一,丰水期可达到7.5个流量,平时也有6个流量,山西晋祠三泉日流量为15万5千立方米,而我们"三姑泉"的日流量可达64.8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多晋祠三泉。博爱县是黄河以北有名的全国吨粮县,山下万亩竹林是华北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人工栽培的经济竹林,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每天吃的新鲜竹叶,就是我们这里通过火车按期运过去的。全县的林茂粮丰经济发展和丹河电厂用水都是与大泉湖分不开的。

请大家向两边看,右为凤凰山,左为百鸟巢,合起来就叫百鸟朝凤。相传就在这里三位仙姑斗败群恶魔,疏通河道,放水下山,拯救万民之后,大姑、二姑先后离去,唯留三姑在此,继续为民造福,因此感动了仙界,凤凰来到三姑的对面山上落下,陪伴三姑,随之引来百鸟朝凤。

在这段水路,主要景点有镇山虎、石榴峰、懒和尚、钟山、小尼姑等景点。

传说很久以前,在这山上有一棵石榴神树,他千年开花,万年结果,吃了以后可以养颜长生。这个消息传到皇帝那儿,皇帝便想把石榴弄到宫里。一天他派一个大将来到山上摘石榴,但石榴有神虎看守,眼看着石榴树上结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石榴,就是不得接近。他想用箭射落,再偷偷拿走,没想到这枚石榴太大了,根本拿不动,一下子掉在了山上,化作石榴峰。

这位大将看着立刻就没有了主意,不敢回宫复命,就到附近的庙里出了家当了和尚。方丈派他专门管敲钟。一天他出来游山,刚好看见对面山上有一个小尼姑,就动了俗念,整天想着如花似玉的小尼姑,使得寺院清脆悠扬的钟声时常间断。这事不久被老方丈发现了,到南岸尼姑庵说事,相互指责。他们为了表示各自的清白,就把和尚、尼姑赶出佛门境地。老方丈更是一怒之下连懒和尚敲过的钟也扔出了寺庙。在这山豁口立的那岩石就是懒和尚。时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说"懒和尚看尼姑---- 一事无成。"这就是钟山,山顶上的小包包多像钟耳。待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见打着花伞的小尼姑了。

这块巧石叫佛手岩,佛手脉络纹线清晰,它的奇特在于站在左边看是右手背,站在右边看是左手心。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根石柱,一个叫公鸡峰。一个叫母鸡峰,它们直径长3米,高20多米,为什么叫公鸡峰、母鸡峰呢原来三姑引水下山,百姓安居乐业、物阜年丰,观音菩萨准许三姑每月初一、十五为百姓施药治病。一日,三姑在治病途中,见众多百姓在庄稼地里扑打蟋蟀,三姑用她的慧眼,立即认出了这是千年修炼的蟋蟀成精,在糟蹋百姓的庄稼,随奏明玉帝,请来百只天鸡,到此啄食蟋蟀,终将蟋蟀消灭干净。天鸡将返天庭,惟独有雄雌两只天鸡,一来被三姑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二来留恋此地山水,甘愿留在凡间与三姑一起为民造福。经玉帝恩准,这两只天鸡便留在人间,就是咱们刚才看到的公鸡峰、母鸡峰。天长地久,两只天鸡也动了凡念,违反天规,在此繁殖后代。母鸡下蛋后一不留神,鸡蛋下落,结果被夹在山石中间。玉帝知道后大怒,经三姑说情,未加责怪,恩准它们继续留在人间,但只能一次,下不为例并不准孵出小天鸡。就这样,鸡蛋悬在空中,雄雌二鸡每日昂首相望,不过这一带确实没有蟋蟀了。

好了,各位朋友,在这绝壁夹缝之中,抬头望一线青天,眼前巨石高耸,似乎到了绝路,但是,有兴致的朋友,如能登上巨石,却是别有洞天。我们现在看看这潭的形状像不像,龙门石窟庐舍那大佛的耳朵?这就是佛耳潭。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吗?是高处流下的雨水冲刷而成的(关于佛耳潭的传说,见老杨的博文《佛耳潭的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玩的开心。

最新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最新黄河人家纪录片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领会诗歌的内涵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诗海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找出错误的读音。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

(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反馈: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 修辞方法,起 作用,表达了 。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读)

六、拓展创新乐无限

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