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 防台防汛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8:13:28 页码:7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 防台防汛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05 18:13:28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一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

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推荐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二

今天是国庆七天假的最后一天,早晨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再不好好享受一下这好天气和好假期就没机会了,于是我全家和表弟全家和奶奶开车来到黄河滩玩。

汽车出了洛阳城,沿着漂亮的乡间公路行驶着。窗外是即将成熟的绿油油的玉米,一片茫茫的绿野让人赏心悦目。不过我可不想去欣赏这些景色,我的心早就飞到黄河岸去了。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黄河岸边的汉光武帝刘秀陵。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经过奋战,推翻了腐败的王莽王朝,恢复的汉朝政权,拯救了黎民,做了许多好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今天我们就拜访了他的陵墓。

一进景区,就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几个行书大字:汉光武帝陵。啊,景区到了。我们沿着大理石砖铺成的宽阔的大道行走,道路两边到处是花草树木,立着高大的石像,有象,有虎,有龙,有凤凰,有人。这些石像各个庄严肃穆,脸上的表情好像凝固住了一样,给人一种帝王威严的感觉。

跨过大门,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神兽,面对着我们,威风凛凛,像麒麟,腾云驾雾,那气势把人都镇住了。看看下面的介绍,原来这是石辟邪,是一种神兽,有着吉祥如意的辟邪作用。这只神兽经过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是栩栩如生,真是威风啊。

紧接着,我们就来到汉光武帝的陵墓前了。陵墓是个小山包,而汉光武帝就葬在山下,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把陵墓选在这里,这个位置真是好啊,“头枕黄河,脚踏邙山”,风水实在好的爆棚。

墓碑上刻着几个字,导游告诉我们,站在脚下一个画着元宝的位置,闭上双眼,伸出一只手,手掌张开,向墓碑走去,碰到墓碑就睁开眼睛,自己如果摸到了“中”字或者“兴”字,就预示自己会有好运气。我也试了一试。站在元宝上,向前走去,一直走,没多久就碰到了墓碑。墓碑是石质的,凉凉的,很惬意。我有点紧张,睁开眼睛一看,哇,“中”和“兴”我都摸到了,看来我的运气不错哦。

沿着曲曲环环的小路走上山包,山上到处种植着高大的松树或柏树,起码有几千年历史了。这些大树遮天蔽日,原本我以为站在山上能看见黄河,但是什么也看不见了,倒是发现了一个景点——千年宝洞。刘秀就埋在下面呢,往里面投掷硬币,如果听到叮当叮当的声音,就是皇上在喻示吉祥呢。起码五百年前我和刘秀是一家,都是姓刘的人,投一个试试呗。我试着把硬币投进了洞中,果然听到了叮当的声音,清脆悦耳,我们都鼓起掌来。

下了山,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表弟开始叫饿了,于是我们来到了一家“羊肉汤馆”品尝一下洛阳的小吃羊肉汤。过了一会儿,几大碗美味的羊肉汤和一筐烧饼就端上来了。我们纷纷动筷。那羊肉汤白白的,上面漂浮着葱、小菜和煮得烂烂的羊肉,配上辣椒和白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啊,刺激着人的食欲,一尝忘不了!

我们的吃象千奇百怪。有的光喝汤,有的光啃烧饼,有的就汤吃烧饼,有的把烧饼泡进了汤里。一大碗美味的汤,一会儿就下了肚。我一连喝了两大碗,吃了一块烧饼和一些饼丝,直吃的肚皮鼓鼓,满嘴流油,才回到车里。

喝完羊肉汤,我们开着车驶上了黄河公路大桥,宽阔的黄河在我们面前展现开来,足足有五公里宽,经过上游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后的黄河水格外的清澈,缓缓的流过河床。驶过黄河桥,我们下了车,来到岸边游玩。

黄河两岸的景色格外美,是一片片风景如画的黄河湿地。各种各样的白色水鸟在水面上腾飞,从河里叼起好大的黄河大鲤鱼来。清风徐徐的吹过我的面颊,让人感到凉爽舒适。我站在岸边陶醉着,投入了母亲河的怀抱……

“快来玩吧!”表弟招呼着。他发现了一个地势比较低的小河滩,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河湾,我们要在这里修一座大坝。表弟给我运来了泥巴和沙子,我把它们和石头混合在一起,堆在河里,就坚固无比了。不过黄河的水流比较湍急,不停的冲击着我们的工程,一会儿就被水冲塌了一大片,搞得我们手忙脚乱,表弟忙着运送材料,我忙着加固大坝。可是顽皮的黄河水好像专门和我们作对,真是倒霉啊。表弟还弄来了树杈加固大坝,终于,我们的“黄河大坝”建成了,我们在大坝上修起了一座座小房子,可以给蚂蚁居住吧。呵呵,这下水流没办法了,我们的大坝够坚固吧。

在河边玩了一会儿,爸爸在上面招呼我们洗洗手回家。我们把手放进水里,感受黄河水的清凉,真是舒服啊。表弟说:“我们能不能捞到黄河鲤鱼呢?”爸爸听了笑:“我们没那个技术,哪天戴着鱼竿来钓鱼,就可以了。”姑姑还在旁边添油加醋:“黄河大鲤鱼,那叫一个鲜哪……”“鲜”就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说明羊肉和鱼肉很鲜美。羊肉我们中午已经品尝过了,鱼肉呢?我们又对黄河鲤鱼充满的期待。

上了车,我们看到前面有一个大门,上面写着:“洛阳吉利”,原来到吉利区了啊。我问妈妈:“我们能不能去见见酒衷豪呢?”妈妈说:“我们还是回家吧。”唉,看来我又错过了一次和酒衷豪见面的机会,杯具啊……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黄河滩。

推荐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三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主席、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总理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220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推荐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四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_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_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_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推荐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五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