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黄河防汛总结(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8:15:01 页码:11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黄河防汛总结(2篇)
2023-01-05 18:15:01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一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对于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曲《保卫黄河》,唱响了全中国,

黄河的浪波早已汇聚在我们的心窝。

在黄河的涛声中,追寻着远去的岁月,

我们永不忘卢沟桥的枪声;永不忘长城谣的凄凉;

永不忘侵略者的刺刀映红了夕阳;永不忘曾经的国破家亡……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奔腾的黄河,从飞扬的歌声里流过,不知把多少英雄的故事四处传播。

我们永不忘平型关的捷报;永不忘台儿庄的悲壮;

永不忘千百万的将士奔赴疆场;永不忘黄河汇聚的力量……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雄壮的黄河,穿过如歌的岁月,汇聚在中国革命的史册。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曾经把多少青春和梦想,在巍峨的宝塔山下集合。

山丹丹开花的季节里,歌声伴着花香四处飘飞,

飞扬的歌声,把多少宽厚的肩膀浇铸成抵御日寇的铜墙铁壁。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咆哮的黄河,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头、激荡在我们的血管中。

回望远去的历史,解放区的天,被嘹亮的歌声擦拭得高远而又蔚蓝,

在歌声的牵引下,多少黄河的儿女冒着硝烟,冲锋向前,

在长城内外,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一曲《保卫黄河》,将我们的情感浓缩,浓缩在那烽火的年代里,

使我们顺着歌声,把英雄的故事一次次追寻。

听着黄河的涛声,我们沉思、我们遐想、我们静静地感受和平的阳光。

再唱《保卫黄河》,我们把遥远的历史铭刻,

国耻永不忘,中华当自强,牢记心头的创伤,我们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再唱《保卫黄河》,我们在追梦的路上求索,

仰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我们唱出勇敢、唱出气魄,

我们唱出强盛、唱出巍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