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防汛抗旱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8:15:59 页码:12
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防汛抗旱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2023-01-05 18:15:59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雨情汛情

受今年_号台风的影响,自7月21日11时以来,我市普降暴雨。到7月23日12时,全市最大降雨量达377、3毫米,市区降雨量343毫米,是我市近百年来少见的一次特大暴雨。

由于此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径流产生快,使全市大小河流、中小型水库水位陡涨。汜水河、枯河洪水出槽漫滩、索河围堤出险,三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溢洪,四座中型水库有2座超汛限水位,其中河王水库溢洪道溢洪流量50立方米/秒。市区两个办事处多处积水,700多名居民被围困。各乡镇均出现洪涝灾害。贾峪镇饮马坑水库输水洞坍塌,不能正常泄洪,出现险情。

本次暴雨,给荥阳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15万人,倒塌房屋555间,农作物受灾78600亩,绝收34000亩,死亡大牲畜、猪羊、鸡等计56万头只,冲毁鱼塘750亩,冲毁公路17条,长度104公里。损坏输电线路19.7公里,损坏通讯线路4.82千米。冲坏堤防5600米,冲毁塘坝2处,损坏机电井55眼。22日崔庙镇崔庙村陈金福家窑洞坍塌,造成1人重伤,1人死亡;贾峪镇上湾村教堂遭雷击,屋顶坍塌,造成10人受伤;23日上午6时,高村乡荆砦村王秀荣家屋前树木折断,砸塌房屋,造成1死1伤。据估算,本次洪涝灾害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

二、采取的措施

一是早部署,早安排。

我局自7月_日18时05分接到郑州市防办转省防办“关于做好迎战第_号台风准备工作的通知”,7月_日下午5:00接到荥阳市气象局关于“受_号台风外围云系影响21~22日我省将出现暴雨”的重要天气预报。7月20日晚9:00左右收到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李柳身签发的一号令。一个通知、一份天气预报、一个一号令都对_号台风将于20~22日影响我省进行了预报。其中“通知”和一号令还对做好防台风、防大汛的准备工作进行了通知要求。我们水利局在接到这些通知后,都迅速将通知内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进行报告。同时,根据领导批示,立即转发至各个乡镇、办事处防办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措施得力。

首先在局机关针对即将到来的汛情进行再号召、再动员。强化值班纪律和防汛工作纪律,从20日下午6点钟宣布全体进入防汛状态,机关干部不许外出,局防汛抢险突击队24小时待命,保持临战状态。其次是充实和加强防汛办公室的设备和人员力量。实行24小时两班倒,新开通防汛电话4部,共有6部电话负责通信联络,确保上通下达,联络畅通。第三是加强督察。于21日派出三个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对全市各乡镇和部分防指成员单位就贯彻落实郑州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一号令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乡镇特别是有小型水库防汛任务的乡镇重点检查。要求必须有专人负责汛情测报,规定降雨天气每天早8时、晚8时向市防办报告雨量,当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每小时30毫米时,每小时报汛一次;水库溢洪道泄洪时,每小时报汛一次,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上报。要求各乡镇、有关单位必须备足备全防汛料物,保证抗洪抢险时随调随到。

三是上通下达。

防汛办公室是指挥全市防汛的司令部和作战室,是不见硝烟的战场,联络畅通、信息及时准确和上通下达至关重要。自22日凌晨降雨开始至下午6点,市防办共接到各种雨情、险情、灾情电话八千余次,拨出电话二万余次,接收和发送传真二千余份次,按照领导指令下发各类通知三十余份。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汛情信息通过防办的统计和汇总提供给各级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防办的10余名同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饿了吃块方便面,渴了喝口白开水,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为防汛抢险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四是尽职尽责。

在局党委书记、局长苏金和的安排部署下,自20日接到_号台风通知后,我局就实行了局领导分包重点防汛部位责任制。每个班子成员带领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分别驻守到四座中型水库,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指挥在一线,责任在一线,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另外,我们组织的防汛抢险突击队和其他机关干部也都密切关注汛情的发展变化,严阵以待,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危险,随时听从派遣。

三、科学指挥调度,确保抗洪胜利

由于暴雨来势猛,到22日中午全市14座中小型水库水位急聚上涨,丁店水库水位169.96米,距汛限水位0.64米;楚楼水库水位147.37米,距汛限水位0.63米;河王水库水位125.54米,超汛限水位1.64米,溢洪道出水,已开闸放水;唐岗水库水位117.22米,超汛限水位0.22米,已开闸放水。面对严峻的汛情,由于我们未雨绸缪,科学调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了四座中型水库的安全。

河王水库是索河梯级开发最下游的一座中型水库,防汛位置十分重要,汛情发生后,由于上游来水和整个荥阳城区大部分洪水的涌入,水位以两分钟一厘米的速度迅速上涨。至22日下午2:00,已超过汛限水位,溢洪道开始出水,根据指挥长命令,要求广武镇政府和河王水库管理所做防汛预案准启动状态,镇政府立即组织防汛队伍集结待命,做好防汛抢险。同时,驻荥部队的150名官兵于下午6点钟赶到现场,驻守水库,做好抢险准备。

唐岗水库作为黄河流域枯河上游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安危将直接对京广铁路、107国道和郑州市区产生影响。由于连降暴雨,唐岗水库水位急剧上涨,为了确保水库安全,指挥部要求唐岗水库和广武镇要密切关注水情、工情变化,落实各项责任制,认真做好东西两条泄洪渠的杂物清障工作,同时,要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全员集结待命,并认真做好下游及低洼群众的迁安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河王水库降雨超过300毫米,唐岗水库降雨超过200毫米,且超过汛限水位,达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大的险情,这与指挥部领导的正确指挥和科学调度是分不开的。由于丁店水库提前开闸放水1400万立方米,极大的增加了水库的蓄洪能力,同时,对楚楼水库下达了“关死闸门”的命令,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下游河王水库的防洪压力。

四、领导靠前指挥是取得抗洪抢险阶段性胜利的关键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汛情就是命令,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市委、市政府指挥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抢险,努力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22日上午,市委书记丁福浩冒雨到高村、北邙和索城市场察看受灾情况,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在高村乡马寨村,丁福浩趟着齐腰深的积水,挨家挨户了解群众受灾情况,叮嘱群众要提高警惕,预防更大的水患。在村民马根尚家中,当丁福浩看到他住的是土坯房时,立即要求高村乡负责人尽快帮助其搬迁到安全的地方。下午2:00,正在北邙陈铺头察看汛情的他,当得知索城市场积水超过两米,且部分区域积水已将一楼淹没,有50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时,丁书记便迅速赶回索城市场,与先期到达的副市长路红卫一起现场指挥公安干警和消防官兵解救围困群众,直到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22日中午8:30分左右,我局接到索滨公园下游河道由于洪水长时间对河道堤坝进行冲刷,出现十几米的坍塌,仅剩一米多宽,如不采取措施,后果将十分严重。汛情就是命令,我局紧急组织局抢险突击队外加机井队、仓库、节水办三个就近单位共80多人,在局党委书记、局长苏金和的带领下,带着铁锨、编织袋等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抢险。得到汛情后,市长杨福平,市委常委、武装部政委王伟和副市长李文岭也冒雨赶到现场察看险情。当看到抢险现场组织有序,处置方法得当时,杨市长指示水利部门要根据险情变化,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在抢险的同时,要加强自我防范,保证抢险队员的自身安全。降雨还在持续,洪水越来越大,对河道大堤的冲刷在不断加剧,关键时刻,市人武部组织预备役官兵和沃原化工厂民兵抢险队100多名队员赶来增援,控制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市四大班子领导也都亲赴受灾乡镇察看灾情,指挥抢险。基层干部群众迅速行动,索河办、京城办全体机关人员上街排水,投入抢险。城关乡100多名机关干部进驻各村组,帮助转移危房中的村民。乔楼镇70多人的应急小分队和民兵预备役也迅速投入到防汛一线。豫龙镇、广武镇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巡察灾情,组织排水、排险。高村乡、北邙乡机关干部全部进村帮助进水农户转移财物。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紧急启动防汛预案,组织防汛物资,以险工险段为主,全力抢险。刘河镇、崔庙镇认真开展灾情排查,做好群众转移。贾峪镇、金寨回族乡、环翠峪管委机关干部深入抢险一线,排查险情,组织群众开展防洪自救。城市防办组织建设系统干部职工从早上开始,就投入到城区各险要路段和部位,组织排水,清理杂物,最大限度地保证排水畅通。上下齐心协力,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平稳。

另外,我市的汛情也牵动了省水利厅和郑州市水利局领导的心,当天下午,省水利厅副厅长于合群、郑州市副市长胡荃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河王水库察看汛情,并深入庙湾水库实地了解有关情况,指导我市防汛抢险工作。郑州市水利局刘西辰、孙元贵两位副局长从中午就冒雨来我市察看雨情,全天都在河王、唐岗两座水库现场指导防汛,由于水位较高,随时都可能发生险情,两位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为我市的防汛倾注了心血。

五、下一步防汛预防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及时准确掌握水情、雨情、科学调度控制洪水,及时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

(二)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把此事做为当前一项中心工作,抓好落实。从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工作,坚守岗位,加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指挥调度及时。

(三)各有关单位要切合此次险情灾情的实际情况,对本行业、本部门的防洪预案再次进行修订、完善。

(四)各行各业全面排查水情、工情、灾情、及时排除险情、开展生产自救,排除农田积水,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五)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和抢险设备,包括编制袋、沙石料、编制布、救生衣、船只、水泵、照明设备等物资,以备应急使用。

(六)修复水毁工程,包括道路、桥梁、输电线路、通讯线路、城市排水管道,确保道路畅通,确保城区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尽快排除各类工程隐患,加固水库、河道等工程。

(七)认真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和防汛纪律。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严禁超标超限蓄水,超汛限水位的水库要继续开闸放水,降低库容,以备调蓄洪水,削减洪峰,防止洪峰叠加,减少洪水灾害,确保重点防洪工程安全运行。

(八)加强宣传,加强督察。对在防汛抢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及时报导,对贻误战机、工作不力的要及时曝光,直至撤职查办。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三

老师在地理课上说,黄河是一个几字

咱们家乡就在大拐弯处,滔滔黄河

从风陵渡北上,涌向大海

老师刚说完,地动山摇

我们都习惯每年炸冰,一点也不害怕

人类第一把圣火在那里燃烧

坎坎伐檀声在那里响起

黄帝和蚩尤在那里征战

大禹治水从那里经过

那里的传说和庄稼一样长满大地

在地图上,在天气预报中

我的眼睛总不经意间停落在那里

那里下雨下雪了吗,那里刮风降温了吗

那个大大的几字就是母亲

我一直走不出她慈爱的眼睛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池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实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五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主席、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总理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220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六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七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描写黄河防汛首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八

保卫黄河

(开始) 甲:黄河,一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乙:黄河,一条炎黄子孙的母亲河。

甲:您的胸怀依偎着13亿中华儿女。 乙:您的血脉连接着960万神州大地。

甲:从雪山草地、大渡河边走来,我们用悲壮的歌声回答历史。

乙:从枪林弹雨和日寇的封锁线走来,我们伴着歌声奋勇杀敌。

甲:看,龙的传人团结起来了。

大家: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结束) 甲:黑夜的梦魇悄然远去,迎来曙光的美丽。

乙:鲜花盛开的地方,曾是先烈们挥洒热血的战场。

合:新中国在烈火中诞生,必将如凤凰般展翅于云颠之上。

甲:幸福中,我们悄然成长,且不曾将心中的梦想遗忘。

乙:坚强的我们肩负着明天的希望,坚定地走向辉煌。

合: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