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内蒙古文化课程心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6:45:38 页码:8
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内蒙古文化课程心得(7篇)
2023-01-06 06:45:38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此次旅行将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度过一次愉快的旅程。 机场景观大道

现在我们离开的是呼伦贝尔东山机场,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建并且试机成功,它是国家1级4d级机场,位于海拉尔区东山,距离市区约3.8公里,20xx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50多条航线。前面我们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亲克额仑;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儿帖;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城市名片之路的机场景观大道,景观大道公路全长4.025公里,路边的马头琴、勒勒车、长调、呼麦等雕塑构成了民族风情,提高了呼伦贝尔的城市品位和层次;群雕象征着和谐、欢迎、腾飞、展示了草原上流传千百年的动人传说;苏鲁锭雕塑象征着草原兴旺,事业腾飞。由3个酥油灯雕塑组成的群雕代表着草原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祈祷;兄弟会雕塑再现了哈萨尔王兄在草原上相会的情景,也将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行的前方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小城,就是海拉尔。可能有的团友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到呼伦贝尔旅游怎么就到了海拉尔呢?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了。呼伦贝尔是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一个县级市,其实海拉尔只是呼伦贝尔的一部分,它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海拉尔也是呼伦贝尔的首府城区,它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一个统称,那么呼伦贝尔草原就是以海拉尔草原为中心的;海拉尔区于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时称“呼伦贝尔城”。海拉尔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

全区有28个民族,总人口达26万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誉。

我们现在旅游车所在地就是海拉尔的胜利大街。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路是学府路,顾名思义,在这条路上坐落着一所国家二类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

成吉思汗广场、市人民医院

那么请大家往车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伦贝尔市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共同打造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那到底是哪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一会儿我将为大家慢慢道来。现在大家向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就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广场,这座广场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人说广场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厅”,那么成吉思汗广场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大的会客厅,广场总面积25.5公顷,前面看到的主题雕塑是千年伟人成吉思汗上马出征的图景,他的方向正对额尔古纳,那为什么要对着额尔古纳那?因为额尔古纳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它象征着望故乡。

海拉尔市政府

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我们车窗右侧红瓦绿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于1945年,是按照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王爷庙建成的,也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中央桥、伊敏河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桥就是海拉尔的中央桥,也是海拉尔的景观之一,它于1942~1944年修建,当时称兴安桥,桥长323.9米、宽7米,为钢筋盘混凝土桥。桥的东西两端建设了欧式钟楼。海拉尔三面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别是东山、西山和北山,而这“一水中流”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条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尔河最大的一级支流,鄂温克语意为“可饮用的水”。全长359公里,这条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桥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河东、河西,河东就是我们旅游车刚刚行驶的那条街,它是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业中心。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街区,同时,河西是海拉尔区人民最大的购物广场。

商业区

前方下了中央桥我们就进入了河西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家看在车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海拉尔的本土品牌,友谊商厦,它完全是按照一种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来设计的。外观宏伟、装潢考究,内部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雅、舒畅;它已有三十多个分店,可以说是与我们海拉尔人的出行、购物密不可分的。

这里就到了海拉尔的商业中心地带,也就是海拉尔的三角地,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他的意义远超过一条普通街道的内涵,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海拉尔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建后的三角地中心地带,就像一座街心花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草坪、牛拉勒勒车雕塑和数十个街灯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体布局,这样的图景展现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呼伦贝尔的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具体都是哪些;呼伦贝尔自20xx年撤盟立市改为呼伦贝尔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而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将近300万的人口,一个区就是我们现在旅游车的所在地海拉尔区。五个市分别是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七个旗则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市就是由这13个旗市区共同组建的。而我们行程的这几天将要穿越这25.3万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现在呢,请大家看我们车窗外两侧的建筑,海拉尔的建筑是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候,呼伦贝尔市政府对海拉尔城区的房屋进行了修建,而这一做法被当年人称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尔不仅有传统的平房和高大的楼房,还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楼顶有蒙古包式和俄罗斯式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气息和俄罗斯异国情调。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大家看车窗左侧,这里就是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它的前身是海拉尔公园,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里面有红军烈士纪念塔。苏联

红军烈士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基南北两侧刻有27名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和出生年月。

客运站

现在位于我们汽车左侧的就是我们海拉尔区的客运站,那有的游客肯定就在想,客运站哪个城市没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了,我们刚刚说的呼伦贝尔包括的十三个旗市区中还有很多苏牧、嘎查这样的小地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乡、镇,包括旗市之间,这样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劳朴实的牧民,而由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地方是不通火车的,所以说客运是我们呼伦贝尔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刚刚也看到了,每天这里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人来等待客运。

立交桥

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地著名的立交桥,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横跨滨州铁路,螺旋展线的造型简洁明快。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的车窗的右侧看,大家猜一下我们看到的这个绿色的管道是什么?如果猜对了 我会给大家一些小奖励,品尝一下海拉尔的大雪糕。(议论出结果中)。好了 刚刚听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是煤气管道,有的说是石油管道,而我们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对了。它是输送暖气的。而我们现在车行右侧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就是海拉尔的热电厂。这个热电厂对于呼伦贝尔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良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聚降。霜冻早,可以说我们呼伦贝尔的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呼伦贝尔冬天特别的寒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现在呢很多人都在说,热电厂建的位置离城区这么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还是污染问题,但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对环保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前方看,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海拉尔的北山,北山上有一个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当年呢,日本人在这里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就是当年日本人栽种的,可能有的团友就会想到日本人终于在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当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伪工事,它是日本关东军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军事设备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树木可以为他们所建的工事做一个掩护,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战争,其中有中国、蒙古国、苏联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我们的空军在北山飞行时由于树木做掩护很难发现日本人的军事所在地。当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伪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尔这个城市在军事上来讲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城市,海拉尔是三山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们飞机场的所在地东山、我们看到的北山还有一个是西山,一水就是我们刚刚桥下看到的伊敏河。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海北一桥,海北一桥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从海拉尔的城区缓缓流过汇入前方不远处的海拉尔河。那么现在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行驶到海北二桥了,这里是伊敏河与海拉尔河的交汇处。大家可以看到的桥下流淌的这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海拉尔河,那么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过海拉尔,海拉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看这条河,海拉尔的名称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当时在这条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语“哈里亚尔”意为汉语很像海拉尔,而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条河称为海拉尔河。那么在清朝末年东清铁路修建到海拉尔的时候建立了铁路,有了铁路就一定要有一个火车站、火车站建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名字,所以当时蒙古族就以海拉尔河的名字给这个火车站命名。当时,这个城市叫做“呼伦贝尔城”,那么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客流量越来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来此做贸易,海拉尔的火车站就越来越出名,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呼仑贝尔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称给城市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座小城叫做海拉尔,海拉尔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然而,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蒙古袍。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_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九峰山乘车从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往东北行约10公里,就可看到一座主峰海拔2338米的山峰,这就是九峰山。因九座巍峨挺拔依次增高的山峰相连而得名,是大青山最奇秀的旅游胜地。其总面积460多平方公里,由东九峰、西九峰、大西梁、杆林背、羊背山等大小山峰和美岱沟、水涧沟、香桂铺沟等沟堑组成。九峰山为东西走向。南缘以巨大的断层与土默川截然分开,北缘以起伏的丘陵与内蒙古高原相接。中间被东西走向的香桂铺沟分为地形迥然不同的南北两部分:南部山势蜿蜒起伏、绝壁峥嵘、峰峦陡峻,沟壑弯曲深邃,大沟里流水湍急奔涌,小壑中碧泉清澈见底。

九峰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雄居土默川平原之北,重峦叠嶂、翠绿欲滴、鲜花野草、争奇斗艳,风景十分秀丽。九峰山不仅大小山峰峭壁峙立,雄奇伟岸;就是峡谷沟壑,溪流瀑布也很有特点。特别是以东区阔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岛”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九峰山的溪流泉水,甘甜明净,是一块没有被现代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水宝地。九峰山山幽水秀、树木青翠、鸟鸣虫啭、溪水潺潺,仿佛是一处宁静秀丽的世外桃源。从群峰争雄的态势,可以看出九峰山的神气;从古柏森森,可以想见那原始森林的博大茂盛;从危石咽流,季节性的“瀑布”和奇特的“石湖”,也可以推测九峰山曾经有过的“汪洋”。每到夏秋之际,这里就是色彩缤纷的百花园,游人登上峰顶不仅可以远眺山川秀色,还可以领略林海松涛,尽享大自然之美。

九峰山险峰众多,从一峰到九峰,山山有特色,峰峰有造型,低的小巧玲珑,高的巍峨壮观。特别是“波光潋滟”的石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天,以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卧佛峰、麒麟峰、独树峰,更是美不胜收、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险峰多,怪石也多,能真正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顶门石”有惊无险,“巨屋石”高不可攀,“磨盘石”悬而不落,“双人石”联袂耸立,“镜子石”平滑高大,“板材石”千层百叠,“五色石”彩练当空……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九峰山的瀑布也别具特色,以小而多取胜。在九峰山地区有大大小小的瀑布15处,其中永久性瀑布3处。这些瀑布有的从山顶飞流直下,有的从山腰喷涌而出,在夏季形成条条小溪,一路奔流,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特别是到了雨季,条条银练如万马奔腾,引发山谷轰鸣,林涛歌吼,更是妙不可言。

九峰山区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植被保存完整。有大量国家级保护的动植物种类82科302属596种。九峰山是西北高原地区少有的自然风景区,是塞外一处别具特点的自然生态区和风景游览区,其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山水风光,居包头市之首,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也独树一帜。到九峰山游览,登九峰绝顶,领略塞外山川的妖娆风姿,极富情趣。朝(cháo)阳洞距九峰山不远处,在萨拉齐镇北约9公里处的大青山南缘顶部,有一个风光旖旎又颇具神秘色彩的天然岩洞。它背北面南,位居高处,朝迎日出,暮送日落,人称朝阳洞。朝阳洞东、西、北三面群峰耸立,东南有一股清泉从高山岩缝中涌出,由高处逐级下淌,汇成淙淙溪流,形成瀑布和石湖,饮之甘甜爽口。经化验,此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祛病延年。每年冬天,此溪从上到下结成道道冰坡,如同一条银色绸带铺展在沟中。如顺沟向东北攀缘,可饱览四峰的石湖,东沟的瀑布以及茂密的森林等奇峰异景。难怪有人说,来包头旅游,不游朝阳洞是一大遗憾。

朝阳洞分外洞和内洞。进入外洞约10米处东侧,便是内洞。外洞前高阔,后狭窄;内洞是个扎地深窟,深邃莫测。据说,这洞里有一条巨蟒,于是,从很古时候开始,朝阳洞便被奉为神明之地,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朝拜祈福。时间长了,朝阳洞下面的山地上,便出现了寺 庙建筑,朝阳洞内也塑起了蟒仙的塑像,并在洞内为蟒仙备了休息的大床及被褥等。寺庙中也有了常住的和尚。每逢佛教节日和农历六月十七庙会,游人和信徒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纪念地位于包头市土右旗境内的大青山,山势巍峨,群峰连绵。这里绿树葱茏,山花烂漫,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不仅分布着五当召、九峰山、美岱召、朝阳洞等众多旅游景点,而且还有许多革命活动遗址。曾经有一支抗日游击队就活跃在这里,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顽强斗争。这就是王经雨领导的闻名遐迩的大青山抗日游击队(亦称萨拉齐县抗日游击队)。王经雨,原名王景玉。1911年5月出生于土右旗美岱召镇河子村一个地主家庭。小时候常听母亲讲《三国演义》、《水浒》、《岳飞传》等故事,见到不公道的事爱打抱不平,直到争出个是非才肯罢休;见到穷人遇难,他常拿自家的钱、粮、物品予以接济,深得邻里乡亲喜爱。1937年10月,归绥、包头、萨拉齐相继沦陷。王经雨看着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人民遭受战争蹂躏,心如刀绞,立志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秋天,奉党中央和毛主席之命,八路军支队在司令员李井泉的率领下,挺进大青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支队司令员李井泉就住在大青山深处的巴总尧魏家大院。在支队抗日活动的影响下,王经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将原名王景玉改为王经雨,意思是要经受斗争风雨的考验,将自己锻炼成坚强的革命者。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有力地打击敌人,1940年初,党组织决定成立大青山抗日游击队(萨拉齐县抗日游击队),王经雨任队长。游击队建立后,面对日、伪、顽、匪多方面的敌人,游击队发挥群众支持、熟悉地形等有利因素,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神出鬼没地活跃在大青山和土默川上。打击敌人,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成立了农会、妇女会、担架队等组织,支持抗日,保护群众的生产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1942年秋天,日寇调集近万人的兵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向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围攻。王经雨带领的游击队,凭借大青山深处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和茂密的森林做掩护,利用地形熟、道路熟的有利条件与敌人迂回周旋“捉迷藏”。敌人从大路来,他们从小路走;敌人从正面来,他们从侧面走;敌人住在大沟里,他们就住在小壑中;敌人白天扫荡、黑夜休息,他们就白天隐藏在山旯旮里,黑夜出来打击敌人。大青山游击队就这样与敌人周旋,巧妙地钳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1940年大青山游击队成立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与八路军或兄弟游击队配合,先后打胜了柳树淖、黄土尖、东老藏、陶思浩、察素齐等三十多次较大的战斗和不计其数的小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大青山、土默川一带起到了抗击日、伪、顽、匪的主力军作用,为抗日战争在内蒙古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斯诺觉醒的地方在土右旗萨拉齐镇大北街小游园内,有一座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半身雕像——名为“觉醒点”,为原自治区主席布赫题词,缅怀斯诺先生。这是土右旗人民政府于1992年为纪念斯诺先生而修建的,塑像高1.3米,底座1.7米,总高3米。1929年夏,正当萨拉齐地区遭受天灾人祸空前浩劫的时候,23岁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这里采访,亲眼目睹并多次报道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景,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成为他“一生中的觉醒点”!此后,他便深入中国的各个阶层,结识了宋庆龄、鲁迅等进步人士,考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撰写了《西行漫记》和许多反映中国革命的文章,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而真挚的朋友。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即将到呼和浩特南部的和林格尔县盛乐百亭园参观游览。

和林格尔是蒙古语,汉语意思是“二十家子”,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塞外古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塞。

在古代和林格尔是漠南重地,在近代又有“绥南灵镜”之称。在这一条旅游线上有许多历史故事,一路上,大家既可凭吊“青冢拥翠”的昭君墓,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敕勒川风貌,又可以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城子古城——北魏早期都城盛乐、唐单于大都护府故城遗址,参观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盛乐经济园区。

和林格尔县是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个郊县。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林格尔县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条件孕育了蒙牛、兆君、宇航人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和林格尔县被评为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和林格尔这片神奇的土地逐渐地被打造成一处具有时代特点的、集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走进和林格尔县城关镇,眼前凸现盛乐百亭园的丰姿。这里群山拥翠,沟谷环绕,数座山峰披绿挂彩,上百亭台耸峙呼应,山峦名园曲径相连,鸟语花香犹如仙镜。您在游览名园名景并亲历和林格尔这座塞外古镇之后,还可以沿塞上古道游览明长城,尤其是不要忘记前往南天门森林公园和白二爷沙坝生态景区。这里绚丽多彩的山野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蕴藏着绿色天堂的神秘。 出城关镇东行15公里,便是东摩天岭林区,最高峰就叫做南天门。漫步遍岭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阵阵,伴以鸟语花香,令您留连忘返;从城关镇西南过浑河,白二爷沙坝则是沙漠里的绿洲,这里杨柳轻扬,花草遍地,百鸟争鸣,湖中波光闪烁,村野炊烟袅袅……置身于这片神奇的地方,访古迹,揽胜景,沐浴阳光的温柔,感受绿色的惬意,定令您不虚此游。

〔实地导游讲解〕

大家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亭”一点也不陌生,亭,也叫亭子,四周敞开,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地方,如山岗、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造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造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造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亭”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应用十分普遍,形式各异的亭子流传于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故有“无亭不成园之说”。盛乐百亭园位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内宝贝河畔,距呼和浩特市区45公里。全园占地5平方公里。园内山水秀美,松涛阵阵,林间鸟儿鸣唱,草地欢歌。之所以以“百亭”命名,是因为意在集天下名亭于一园,荟萃典故史迹于其中。该园通过对天下名亭以1:1的复制(如醉翁亭与欧阳修,百坡亭与三苏父子),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移植”来增加“百亭园”的文化底韵和历史,使游人徜徉于林海,览名亭盛景,辑录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现在全园已建有各种名亭46座。亭子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具备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古往今来很多史实都淀积在亭上,从中可以找到很多的文化,历史痕迹。如醉翁亭与欧阳修、爱晚亭与岳麓书院,燕喜亭与李白、杜甫、高适等等不胜枚举,而建亭者也随亭和文人墨客的史迹一齐流芳千古。如今,这种形式多样的园林小品经过千年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安定祥和的代名词。和林格尔县的百亭园汇聚了百余座华夏名亭,让您不必东奔西走就可以遍访天下名亭,领略天下名亭的风采,感受中华亭文化的丰富。有人说“亭者,停也”。也就是说百亭园是众人所停集之地,愿百亭园能留下您的欢声笑语,留下您轻快的脚步……

“游人不知春已老,往来亭前踏落花”。建亭一般都要进行一定的装修,它与楹联、碑刻、山石、树木、花草、牌匾等相配合,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意境单元。建亭只是完成了工程的一半,南山生态百亭园在亭址的选择上,聘请造园专家,基本上按照20—30亩建一亭,每亭必有一定的空间绿地、道路相陪衬。建亭者与造园者共同完成了这一义举。仿建百亭园意在何为?将历史典故,建亭者的故事一并告诉游人,是旨所在也。千古留芳者是谁?建亭之人也!岁月如歌,人生如戏,粉墨之后终有谢幕之时,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百亭园采取个人或集体捐资认亭的形式,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企事业单位体现个人修为。展示企业形象或集体、个人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施展空间。蒙牛公司董事长牛根生先生与其他十几位董事,兆君集团董事长彭登霞,著名歌唱家韩磊,和林县民政局、双拥办等有识之士与单位欣然认建名亭,现在有30多座名亭已有归属。南山生态百亭园,以“百亭”为限,谁建谁有,享有继承权。百亭园,有多种北方适宜树种,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使生态精品植物、历史文化、宗教3个方面的内容成为百亭园的三大主题。

百亭园中有浸月湖,系借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命名。这是一处人工湖,巧借自然地势和溪流,上接沟谷,下落平湖,蓄水面积6千6百平方米,合十亩。波澄一镜,滨簇千树,湖光山色,争奇竞秀。湖中央有绿绮亭,雕梁画栋,倒影成趣,可荡舟,可垂钓;湖下溪流边仿建“兰亭”一座,曲水流觞,可会友,可吟诗。一泓湖水,湖浸明月;修长湖面,横睡山间,把个百亭园衬托得无比娇艳。园内景点分为:盛都宫阙(北魏建都)、名亭钩沉(天下名亭)、民族乐园(民族与民俗)、中华钱币坛、西洋管窥、动物天地、晨钟暮鼓、宗教文化八大景区。

中华钱币坛位于这个县南山生态百亭园内。在这个钱币坛内可以纵览我国历朝历代流通过的、对当时经济社会起一定推动作用的钱币。这些钱币,上自我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壳币,下迄当代人民币百元币,共108枚。钱币按照1:100的比例放大,用河北曲阳县出产的青灰石雕琢而成,无论形制、结构、色彩、神韵都独具魅力。而钱文书法之精美,更令人叹为观止。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过形态各异的钱币,如布刀、五铢等,反映了当时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自秦开创统一局面以来,货币基本上保持了外圆内方的形式。“徜佯于币之林,犹游弋于史之海”,钱币坛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货币经济的范畴。钱币坛的总体建筑由钱币组成,即大门为四枚刀币和一枚圆钱连接而成,形成3个通道,通道也是刀币模样;台阶上面则是一枚平置的巨型通宝钱,外廊环列历代钱币,由底座托起,通高1.5至2米,底座镌刻简介文字。108枚历代精美钱币,仿真刻石,精妙排列,诉说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演绎着经济兴衰、朝代更替、帝王将相多少兴亡事,正所谓“一钱知兴替,一币见规律。”以上两个设计已取得版权注册。在宗教艺术文化园中,矗立着华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三面观音圣像,佛堂中由敦煌专家历时三载绘制了精美无比、美仑美奂的敦煌风格佛教壁画,佛堂外十二天宫伎乐神,体态婀娜、笛管琴瑟,仿佛不绝于耳。“盛乐”一词源于代国、北魏建都史。鲜卑于盛乐二度立国,三筑盛乐城,历14帝(含追尊者13位)140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正统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盛乐成为北魏的发祥地,而被载入史册。

20__年,北魏盛乐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乐经济园区位于盛乐古城的一侧,北距和林格尔县城关镇5公里。昔日北魏建都曾选择了这片热土,今天蒙牛乳业、兆君羊绒等著名企业又创业在这里。在这里,您可顺便解读“蒙牛现象”,体验现代化工业的独特运作方式,感受现代草原文化——蒙牛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盛乐地灵人杰、千古传承的灵气。

描写内蒙古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