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观宁夏警示教育基地心得(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6:27:28 页码:11
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观宁夏警示教育基地心得(六篇)
2023-01-06 16:27:2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美丽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宁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没关系、这里就有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简称‘宁’、东临陕西、北接内蒙、南于甘肃相连、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称为是‘穆斯林之乡’、人口600多万、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多民族在这里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这里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美丽的塞上明珠、雄浑的大漠风光、在西部大开发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水流平缓、水面宽广、为宁夏创造了富饶的黄河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已有20__多年、历代皇帝都比较关心水利工程、秦、汉就有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渠道、由于黄水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的农副产品也是独占鳌头、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7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在我国的西北、被称为西夏、西夏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被三个沙漠所包围、所以宁夏的风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级生态旅游景区沙湖却有别样的塞上风光、沙湖、顾名思义、有沙有湖、金沙怀抱翠湖、翠湖围绕金沙、俩种风格迥异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书记的题字、沙湖名声大震、吸引着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并为宁夏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沙山、翠湖、飞鸟、游鱼、芦苇、每个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却又逃脱不了游人每每的赞叹、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级全球五百家环保单位沙坡头也在这片热土上撒下她的妖娆和柔情、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麦草方格沙障’阻挡了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的脚步、使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这里穿过、随着沙坡头的开发建设、这里又被誉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无际的沙海、骑着沙漠之舟、听着驼铃叮当、展望黄河那性感的曲线、此时的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与河相依、也许、这样的塞上江南、就是梦中追寻过多次的地方!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_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

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

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

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

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黄沙古渡的名称源于黄沙嘴。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官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黄沙古渡在明代时期更加繁盛。明代翰林玉家屏,曾把这里的盛况写进他的《中路宁河台记》一文中。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戍卒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

黄沙古渡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把它当作黄河水运的重要港口。

自北魏开辟黄河水运以后,历史兴盛不衰,唐代的朔方军镇设在灵州,所需军粮经常由北都(山西太原)购买,然后溯河而上,运到灵州。唐高祖李渊为防御突厥,曾下令在灵州置水师,派大将于筠到江南召募船匠来灵州造船,在黄河上建立起我国第一支舰队,黄沙古渡一时又变成了军港。唐朝还建立六城水运匣,专门管理今宁夏、内蒙古一带的黄河水运业。元代科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建议宁夏黄河通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采纳他的建议, 同时还下令建立应理州(中卫县)到内蒙古东胜的水驿,沿河设立驿站10个,有驿船66艘。清代康熙皇帝于1688年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乘船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一首: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

到了近代,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制草,毛纺等轻工业的兴起,给宁夏水运事业带来了生机。公元1880年以后,英、德商人陆续在宁夏石嘴山设“洋行”,最多时达10家。这些洋行在宁夏全境及甘肃,青海设有分行,专门收购羊毛皮张。以皮筏、木船、骆驼运到石嘴山打包,然后再装船运到包头转口。民国初年,宁夏成为西北贸易门户,水运业很发达,有船只1000多只,宁夏出口物资70%以上水运,主要口岸是黄沙古渡、中卫、宁安堡、石嘴山,其中黄沙古渡一处,每年输入布匹、百货、杂货约13000 担,输出甘草、羊皮1000担,羊毛1000万斤,是宁夏最繁忙的港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宁夏黄河水运一度发展到最盛时期,在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宁夏拥有木船近1000只,有木船、机帆船、拖轮等大小船队。修建包兰铁路时,主要靠木船发挥了作用,许多建材、石料、笨重设备,大都用木船运输。青铜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未设计船闸,宁夏水运事业才逐步衰落下去,黄沙古渡逐渐失去昔日的繁荣。

20xx年,陶乐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月牙湖设立黄沙古渡生态建设公司,重新恢复黄沙古渡盛名,建设月牙湖生态保护区。20xx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县并镇,把陶乐县以月牙湖乡为界,划归银川市管辖,黄沙古渡生活建设用地也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20xx年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保护黄沙古渡月牙湖的自然生态环境,批复成立了月牙湖湿地保护区。黄沙古渡按 规划分三期投资建设,总投资为7700万元。20xx年以来,已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供电、供水、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规划建设了生活区、沙漠运动区、生态观光区、湿地保护区、黄河码头等。

20xx年4月28日黄沙古渡正式接待游客,在2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汇集了黄河、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大漠黄河、塞北江南”的壮观雄奇。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噶尔丹、昭君出塞和亲、蒙恬北击匈奴皆由此渡河西进。黄沙古渡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主题思路是通过旅游规划,逐步形成黄沙古渡落日观光、湿地保护、治沙示范、生态农业、民族民俗风情、大漠挑战、黄河漂流、沙浴康体、休闲娱乐、黄龙祭祀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20银川市189公里。景区内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国风光,景观奇特,驰名中外,是国家5a旅游区和在黄河北岸形成一个长约20xx米,高100余米,坡长200余米的大沙堤,沙坡头因此而得名。沙坡头北面,是烟波浩渺的腾格里大沙漠,脚下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南岸的香山山峦叠嶂,险峻圆”的奇特景观。

坡内就会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四野共震,故得“沙坡鸣钟”之胜景。从沙坡头下仰望,人乘沙流“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从天降。沙坡下有一泪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枯,自成小溪,流入黄“沙坡鸣钟杵击之,声闻数里,这悠扬的钟声,也是告诫世人“环境”的警钟。沙坡下东南有一园,曲径幽幽,古朴自然,古称蕃王园,今名童家园。园内林木繁茂,果林相间,绿草如茵,迭翠流红,蔚为壮观的古老风情,也是华夏儿女聪明才智的真实写照。沙坡向上,有索道缆车,乘缆车上山,省却了许多力气,于空中观望周围景色,河惊险、刺激的感觉。出黄河南岸索道站,左是青少年活动营地,右为民俗村,由此蜿蜒而上,至望狮亭西望,500米开外处,临河有两座山头,似一对雄狮赫然入目,岿然而踞。

坡头三峡”。羊皮筏子是黄河上独有的漂流工具,随波逐流,羊皮筏由有经验的筏工驾驶,轻车熟路,虽险象环生,却也有惊无险。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漂流至沙坡头,黄河在此转便掉头堤将河水分出南北两岸,创造出了自然灌溉的奇迹!工程,为中卫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拉缰”,被称为宁夏的“都江堰”。傍晚,在此可观望“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这里是“天下黄河富宁夏”水桥镇至甘塘镇55公里的铁路线两旁由科技人员、铁路工人和当地群众奋战半个世纪营造的防沙,治沙绿化工程,如同绿色的长城,有联合国授于“全球环保500佳”单位。

游客们,进入沙坡头景区大门,登上右侧观景台,可观看中卫八景之一的“铁龙穿沙”。绿色巨龙拱卫中的千里铁道线,自东向西蜿蜒长城,烽火台的最佳位置。4.3

草原、荒漠、蜿蜒直抵黄河北岸,汇成一组大自然瑰丽的画卷。走进大漠有车道、步行道,还有驼道、游客可自由选择。在此处,景区备有大漠驼队,骑骆驼沙漠探险是游人的最佳选择。骑着“沙漠之舟”,路,全长898公里,1956年修建,1958年8月1日通车。包兰铁路六次穿越沙漠,以沙坡头地区的风沙最猛,坡度最大,所以在修条公路是201省道。

中卫是宁夏的西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驿站。包兰、20xx年沙坡头旅游区被中央电视台《体验中国》栏目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这一”,同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全民健身二十大景观之一”,20xx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一”,20xx年被评为国家首批发价格5a级景区,的治沙成果。上台阶时注意安全,请随我依次进入景区。有需要上洗手间的请朝左边走。

现在我们进入的北区主要展现了半个世纪的治沙工程和雄奇的50是一片沙海。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荒漠带,当时沙丘起伏大,高大密集,春天刮起风来风沙弥漫,当年这里被称为“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一根草”的死亡之海,50年代中行,中卫广大劳动人们和治沙专家在恶劣的环境下项烈日、战严寒,用他们的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艰苦探索而研制成功的“五带一体”的看到左手边依稀呈方格状的就是麦草方格,小小的麦草方格破解了困扰人类数千年的治沙难题而赢得了世界的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94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代表到这里参观考察。

被评为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随着沙坡头知名度的逐步提升,沙坡头集大漠、高山、黄河、绿洲、长城丝路为一处的景观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青睐,沙坡头正在成为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20xx年的旅游开发,海内外,游项目和产品,形成了中国沙漠体育运动会,形成了中国沙漠体育运动基地。由治沙成果引发的生态环境之旅已成为沙坡头面向海内外旅头人的精神,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带一体”究竟是什么?沿包兰铁路逐作用,因为在以前,蒸汽式火车是通过烧煤提供动力的,有时会有火星见溅到外面,卵石防火带主要是防火作用。第二带叫做灌溉造林带,种植一种高大的乔木,像樟子松、小叶杨、刺槐等,然后我们利用紧

格治沙法,这种方法是将麦草平铺在沙子上面,然后用方头铁锹从中间扎下去,然后两端自然翘起,扎成一米见方,高十五公分。为什么要扎设成这种规格呢?首先麦草方格的这种规格符合沙子的流动规律,沙。然后我们通过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相结合。就是在麦草方格内种植一些沙生植物,它们的落叶,以用麦草方格的腐化,会形成一种灰是第三带,经过半个多世纪,仍然还有部分沙子露出地表,可以想见治沙是多么不容易!第四带叫做前沿阻沙带,就是大家看到的这片篱而所谓的一体,就是综合性的防护治沙体系。五带一体1987年在国内获得了国家科技特等奖,这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南京长江大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想见国家对于沙坡头治沙成果的一个肯现在我们进入了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以防烫脚,

东接内蒙古毛乌素沙漠,是中国的第四大沙漠,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它南北长240公里,东西横向180公里。腾格里在蒙语里是“像天一样辽阔”。大家看这种植物,它叫做花棒,它是治沙的一种先锋植物,它从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沙漠花姑娘”。想在沙漠里面生存,一般根系的浓度是地上植物高度的10倍左右,所以您看到这个植物虽然只有两三米高,但根系可达到二三十米。这坐,坐上去以后,要抓紧铁环,骑骆驼时不能打伞。骆驼起来和坐下的时候速度较快,但不要担心,骆驼是非常温顺的动物,沙坡头的骆马的耳朵,羊的头,猴子的毛,鸡的大腿,狗的嗅觉,猪的尾巴。骆驼的胃分为三室,一次性可以吃草三十公斤,十分钟可以喝掉六十公升的水,它的驼峰最多时候可以贮存二三十公斤脂肪,因此可以保证腾格里沙漠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悔向万里路,功名是何物”让你感受到生命在这里显得非常渺小。

好啦,沙坡头简单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探。

最新宁夏警示教育综述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