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9:18:16 页码:7
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8篇)
2023-01-07 09:18:16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

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

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

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

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3-20xx.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20xx.9-20xx.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好处、目的

(一)研究的价值和好处

1、研究的价值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善校园的教育教学,提高校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校园的实际出发,依托校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校园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校园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校园为基本单位,着眼于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校园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潜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校园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的发展。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校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应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教研、走向校本,以“为了校园,在校园中,基于校园”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是以校园为主体进行的,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校园性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本课题就是透过对校园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为校园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带给必须的借鉴。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好处

从理论好处上看,透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机制和教师素质提升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探索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校本培训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从表层的物质、中层的制度、深层的观念三个层面入手,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带给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

从实践好处上看,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校园教师群众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起校本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实现校园发展与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的双丰收。

(1)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3年1月,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方向。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这天,探索校本教研实施的有效途径,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校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经历研讨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带给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带给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校本培训也更能针对农村校园教师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对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素养更加有效。校本教研方式更加灵活,教师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快捷。引导广大教师用心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校本教研活动是校园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①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仅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要自觉地用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研究工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仅仅是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能够保证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善的权利。

②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校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我们校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应对新的课程改革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教师还抱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不放,对自己的学科素养提升缺少必要的认识,没有转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很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园的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很多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同时,传统的校本教研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形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贴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二)研究的目的

(1)透过研究,分析校园传统教研的利弊,除糟粕,纳精华,重新定位,使其成为校园有效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拓展思维,开放时空,经过研究认证,寻找到新的适合校园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教研务必以校园发展为本,强调教研工作务必从校园实际出发,围绕校园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透过解决现实问题为校园发展服务。

(3)教研务必以教师发展为本,务必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构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智慧,调动教师高涨的教育教学热情,努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反思现状、寻求突破的潜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研务必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课题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透过个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踪或汲取经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进行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透过专家的指导,由校园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潜力,促进校园发展为目标,透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一种校内在职提高培训。

以校为本的校园教研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校园,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应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地区,如法国、瑞典和中国香港特区,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尤其是美国,在1986年以后采用校本发展策略的地区和校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受到广泛重视,并构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个性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校园、教师发展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导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导师是好处建构的帮忙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好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理解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课题研究,正是强调教师在素质提升过程中,要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好处,并在建构好处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好处学习。这种好处学习,不仅仅是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决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取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好处学习,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单纯是认知成份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用心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当中,教师人格的充分发挥、好处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空间的开辟、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具有极好的启示。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既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突出多元性、强调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是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能够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校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长效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带给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于实践与研究的相结合中,构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和内在机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五、课题主要研究资料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改革校园现有的教学研究制度,改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研究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校园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2、具体目标

①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②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推动校园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③促进校园教师专业化成长;

④推进新新课程改革,提高校园教学质量。

3、发展性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校园的发展。

(二)、主要研究资料

1、校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①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的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究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实行集中教研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透过群众交流、个人自学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潜力。

②校园教研活动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来充分发挥教师群众的作用。按教育局现有划分,分片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构成中心辐射、区域协作、学科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校园坚持开展群众备课、观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科室、年级组、学科备课组的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③校园教研激励机制的建设。透过该制度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状况作为评价校园、校长、教师的重要资料。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校园根据实际,定期开展群众备课活动、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平台。

④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建设。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教育科研氛围,要求教师务必用心申报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校园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校园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

①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潜力,了解自己行为的好处和作用,利于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透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构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②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构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③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透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①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好处不仅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生命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老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老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称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的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展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的价值。

2、校本教研促进校园的发展

校本教研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校园文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校园的发展。

创新之处:

结合本校状况,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构成校园文化;探索可操作的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模式与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实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透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校园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校园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校园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透过调查校园的师资状况以及校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透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透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好处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透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透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七、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结合我校实际,此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d�d2011年2月)

(1)启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课题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好处、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状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我们在全校老师中进行了“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现状调查,调查资料如下:

①你认为什么是校本培训校园开展校本培训有什么好处

②本校一般开展什么样的教研活动,你喜欢哪种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间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样处理

⑤你对在校园开展教研活动有哪些推荐

⑥你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关

⑦你最愿意参加的的培训是哪一类

⑧你在教研活动中擅长的行为是什么

⑨你平均每周看有关学科的学术书刊的时间是多少

⑩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2、攻坚实施阶段:(2011年3月�d�d2011年9月)

①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各学科组结合校园的课题方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实施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学科组学期初确定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其研究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a、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推荐,基本达成共识。b、广泛开展“五课一研”活动,具体包括五种课型的听、评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c、交流研讨,包括上教研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等。d、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状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个性强调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归档。校园课题组还将结合几个生本实验班开展的各种生本教育研讨活动,收集、积累各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等资料汇编成册。

②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集中培训与自培活动。课题组定期举办集中或自培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围绕主题多实践、勤记录,及时收集典型材料,进行总结交流。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推荐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③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状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d�d2012年4月)

①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安排、教案、课件、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图片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竹溪县继教中心确定我校为本课题试点校园,到达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目的。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校园每学期都开好两次会,即学期初各教研组计划交流会,学期末各教研组工作总结会。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要做到“七有、六保证、五个一、五上好、四组织”的基本要求。七有:校园、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反思、有收集、有评比。六保证:校园、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资料、保证质量、保证经费、保证考勤督查。五个一:每位教师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五上好: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每学期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四组织:校园、年级组、学科组要围绕校园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高质量组织下列活动:每周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每月组织好年级组教研活动;不定期组织好校园教研活动;创造机会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总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校园实际,找准问题,以活动为载体,使问题化为

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科组长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校园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订阅了《十堰教育》、《湖北教育》等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校本教研专题,开设了“教师园地”专页,为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带给广阔的展示平台,并且链接带给他校相关资料和资源供老师们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组每周五举行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忙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透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潜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透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辅导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潜力;组织校园全体班主任参加县继教中心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2010――2012年校园共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骨干教师为期30天的异地跟岗学习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培训,20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两年来共计38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湖北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2011年暑期还安排了全体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整体教研水平有所提高,为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研活动,用心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构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五的群众备课暨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学科教研组里说课,把教学设计思路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及改善提高推荐。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而且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校园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或新进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之后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提高。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2010年10月,我校的刘雪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4月,谭宗香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科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5月,李平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数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10月,吴海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她们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3、“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本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两年来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用心参加十堰市、竹溪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达百余人次。校园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评课及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透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周玉芳、唐芳、郭东辉、张平、马莉、张婧等六名教师在竹溪县第二届小学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均取得县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年来,由于我校校本培训的业绩突出,校长颜春霞、副校长汤青琼、教科室主任周叶丽均受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三)突出“五课一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透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实抓群众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群众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群众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群众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校园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透过群众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狠抓课例研究。尤其是狠抓“五种课例”研究,即“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的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平行班教师分别在各自的班上同一资料的课,然后平行班老师各自说课,群众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构成最优教法。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善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10――-2011学年度我校共推出周保华、毛仁侠、刘雪云、刘婧、谢从美、李霞、乔海燕、夏春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学科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吴梅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伯牙绝弦》、郭东

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马莉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粉刷匠》、吴海云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带给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2011年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我校广泛开展“五类课”的教学比赛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进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示范课,注重过程研究。透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潜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用心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校园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透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潜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即将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各年级组办公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全体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带给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过去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但由于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教学改革仅着眼于“怎么教”,体现为教学方法的种种探索。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便研究表明,仅仅是教法的探索,仅仅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还会形成一种观课评教的不良导向,引导教师去追求往往很难移植的“教学模式”,有的还蜕变为个人“教学艺术”的表演。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搞得热热闹闹,各种名师和特级教师送课下乡的活动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反而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变得不会教书的原因。我们认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在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

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极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例如①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对;②语文教学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重构。在语言(言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领域,按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需要,积极地吸纳学术界的新近研究成果并加以转化。二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对具体的教案与教例加以分析与研究,以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改善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设想一是逐步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图扭转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片面强调教学方法、过分崇尚教学艺术的不良风气。二是改变只把最后成品拿出来“上公开课”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动态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制生成过程——从初步设想、到进一步地改进或改变、再到最终实施,从而具体地揭示教学内容的种种变动以及改变的原因。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重点只能放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研制上。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这与过去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们将语文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很大程度上也被当作是用一种“新”的方法代替“旧”的方法,用一种“好”的方法驱逐“坏”的方法,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学生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

1、新基础教育的教学价值观。当前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们要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待语文学习,变革陈旧的学习方式。“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亦即受教育者的认识世界是由受教育者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起来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结构”,建构出自己独特的语文“图式”,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理解绝对统一的“集体失语”现象。

3、后现代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实现其认识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实现师生观念与思维的转变与发展。后现代课程目标决定了后现代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从总体来看,后现代课程内容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即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强调不要过早地或者最终以一种观点作为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而结束,而是要把各种观点投入到多种组合之中,从而形成较为开放的、蕴含着创造之光的可能性结果。对于课程实施者来说,其中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第一,所有的课程内容不是必须遵从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要把它当作需要修改的东西来对待。第二,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能重复教师的具有权威性的内容。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正是契合了这一理论。

4、对话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对话理论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在对话者的视野中自我与世界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即承认对话双方的主体意义和价值并保持平等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对话理论追求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互相关联、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对话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和满足。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教科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主要材料,教科书不仅体现了编写者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同时它也是教师扩展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源泉。但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教科书的编制也需要具有一种内在的生成性。尤其是在用教材教的时候,用什么去教,为什么要用这种东西去教,更是有选择与创生。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逐步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图扭转语文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学方法、过分崇尚教学艺术的不良风气;

2、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些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改变只把最后成品拿出来“上公开课”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动态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制生成过程(从初步设想到进一步改进或改变,再到最终实施)从而具体地揭示教学内容的种种变动以及改变的原因,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行动及研究提供鲜活的示例。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知识,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讨,文章教学内容研讨,古诗文教学内容古研讨,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研讨,等等。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本研究的最大创新之处正在于它跳出了将课程改革小化为教学方法变革的定势,而且它认为“用什么教”本能地内含着“怎么教”的问题,因而认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切入课程改革,要比单从教学方法角度审视课程改革更科学有效。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案例

1、观念问题: 语文教学既不能随意肢解、挖掘、衍生教学内容,也不能原原本本搬用教材,而是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

2、理论问题:本课题要求教师必须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问题,而不只是从方法论或者技术论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概念需要理解: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3、技术问题:本课题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技术性不强,但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内容应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将比较笼统的课程目标落实在一篇篇课文中,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4、实践问题:语文教学是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研究思路:

首先是全体参与研究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特别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专著,要有一定的课程论知识,要对当前国内课程改革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

其次是要确定研究的内容,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而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又只能以语文教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平台,那么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一定的类型确立一系列研究模块,例如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等等。

第三是在确定了研究模块的基础上动态地研制和出示一批教案和教例,并在一些班级展开实验。在展开实验的同时,就教学中的困惑、经验和教训进行分享、总结,撰写一些有品位的论文,力争能发表出来,扩大影响。

第四是要在实验、摸索、小结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研究措施:研究经费保障 研究制度保障 聘请专家指导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和分析,了解关于学作文评改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作文评改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本课题拟在同一个年级的几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可将所得数据在平行班之间进行比较,以研究本课题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用。每个研究环节都包括计划、实验、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3、专题研究法:本课题将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研究,如有人专门负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文章教学内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和实验。

实施步骤。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准备立项阶段:主要任务是先申报立项,再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共同研制出一定数量的教案,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

总结推广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构建一定的模式,在更多班级推广运用,提高效益;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并申请结题鉴定。

黄建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统筹课题实施工作

黄文 负责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协调联系和实践保障。

黄存、朱文 负责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

张武、周平 负责文章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

黄娜、黄建 负责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

黄建、黄存 负责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实践

汪纯、黄文 负责网络管理工作及课题资料上传、下载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新课程改革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我校作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更是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极摸索和实践,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基础条件:我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上:我校建成了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全校所有的教室**装了背投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数字图书馆》以及与中学联手打造远程教学平台,可以共享中学的教学资源,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条件:课题组成员既有行政领导,也有教学骨干,都是执教初中语文多年的教学骨干,都有过完成初中三年循环教学的经历,摸索、积累了大量可贵的经验,并且大都多次赴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参加研讨会,思想上观念先进,行动上敢于实践,有认认真真探索语文教学之路的勤勉态度。其中黄文老师多年担任教研组长,参加过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的命题工作,现在又被聘请担任市语文培训基地的培训者,是骨干教师,在县语文界乃至地语文界都有一定的影响。黄建老师曾先后担任过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参加了市骨干新课程培训班,先后主持或者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来篇。此外汪纯、张**曾担任过备课组长或者教研组长或教育行政,在教学科研或管理上有深厚的功底。

1、教师和学生对课题核心观点的认可和支持度。可能认为“研制教学内容”与我们平时的教案别无二致。

2、在研制教学内容时,如何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有相当难度,因为“合适”的界定比较难。

3、实施过程中可能有骨干教师因种种原因不能参加,同时缺少专家指导。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上是《将语文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肯定存在考虑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提出宝贵的建议。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种,许多老师都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班额大成员的,经常顾此失彼,部分合作学习习惯不好,最终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避免采取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代主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会如何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学会模仿、倾听、尊重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担负起个人社会交际的重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语言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目标与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即科学合理的分组,包括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再次,明确小组分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接着,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展创新任务,进行方式多样的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 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情况、低效成因、的调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

1、文献资料研究法:整理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

2、调查研究法:研究之处,对学生的合作小组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摸底调查,分析其低效情况、低效起因所在,有针对性的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调查,对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总结和分析。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实践的具体情况及时详细的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更好地更加理论性的指导教学实践。

依据区教研室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学习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储备,搜集学生信息,做出合理分组。并撰写开题报告,突出可操作性。

这个阶段的工作最为重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实践,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为此,我将这个过程又分为四个小的阶段。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求可行性途径。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研究,从智力、心里、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教师因素等方面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

(3)根据实践反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并及时写出“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整理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师生经验,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形成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于11月完成《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依据区教研室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对学生英语小组学习的现状做出认真的分析研究,了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现存的问题,为课题的正式开展做好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方向,并撰写开题报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合作意识能力,突出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又是一年春来临,俗话说“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和收获的季节。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你也许对自己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的学习上新的台阶,期待自己新学期的生活充实而快乐,有了这种期待,就有了实现愿望的基础,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当然,目标不光是想一想就能实现的,“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你现在也许还是一位空想家,似乎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过,不要紧,你还是可以把自己变成行动者的。”

是什么阻碍了你实现自己的愿望?难道只是因为对“开始”的畏惧?或是对失败的担忧?或者,是因为你不够聪明,缺乏智慧,能力欠缺,还是运气不佳?而究竟又是什么使得行动者能够去做,从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业,而空想家却注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答案很简单: 给予行动者动力的,同时也是阻碍空想家进步的,那都是同样一件事物:习惯。

习惯是你最好的帮手,是你的终身伴侣,习惯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

习惯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你做的事情中,有一半要交给习惯,因为,习惯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

习惯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习惯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

千万别放纵习惯,那样,习惯会将你毁灭。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

遵守作息时间如早起是一种习惯,养成习惯后,生物钟就会发生作用,你就不会再因为迟到而提心吊胆,不会再为担心迟到而受到批评。养成勤于动笔、勤于思考的习惯,你就不会感觉至上课无所事事和无聊了。相反如果养成了乱丢乱扔的习惯,你就会无意识地将废弃物随手一扔,影响环境,大家看看从小卖部到食堂的这一小段路上的包装袋,你愿意看到厉山中心学校是这种环境吗?你愿意生活在这种环境吗?你对这种行为痛恨吗?但其中是否有你不经意的一扔呢?我想这不是你有意要这么做的,而是你未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你丢了,扔了,也许连你自己都没有察觉,而你知道,垃圾桶就在你身边不到几米远的地方。

习惯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几次实习之后,习惯便会自动完成任务。

从下周一开始的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是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旨在通过外界的监督,督促每一位同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校校纪校风校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求全校教职员工高度重视,共同参与,从严要求,互相督促。政务处、学生会要认真严密地组织好这次活动,严格检查,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做到检查结果公开公平,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团委会要组织全体团员积极参与,做好监督和示范工作。学校各处室、各年级组、各班要高度重视,通力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全体同学要切实利用这次养成教育活动的机会,接受教育,接受监督,主动摒弃以前的不良习惯,从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对拒不接受教育的或教育已无法起到作用的,政教处要从严处理直至劝退。

同学们,同志们:习惯的好坏事关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命运,让我们携起手来,互帮互助,从严要求,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去。为实现我校办成市级示范性学校的目标而努力。

谢谢大家。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发展的眼光对待英语教学。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可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译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心理过程。其中读是中间环节。抓住这个中间环节,从“读”入手是英语学习的良好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达到促进英语整体水平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听说为主,读写不足”的误区。课堂教学往往只重视口语和听力,而不重视读与写。受“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把“听说”放在了至高的位置。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成功地进行了课本教学、语言教学,而忽视了体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读写”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失误。正由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薄弱性和困难性,做为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它、研究它。

1.研究的现状

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在国内中学和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研究较多、较成熟,而我国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尚无成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或策略。在这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上海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和方法。他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从课内到课外都具备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特别是上海的阅读教学研究是在自编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的阅读教学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从课内到课外都具备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其研究成果从以下几方面显现出来: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地区和城乡的差异,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差异,使得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只能成为我们很多不同地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借鉴而不能全盘照抄。

2.研究的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将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等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力求达到: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创作兴趣并提高创作能力。

(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师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都能上好阅读教学课,撰写有关的教案、案例反思及论文,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提高教师的综合英语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真正的成为阅读教学的参与者、调控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判者。

(3)逐步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2、学生目标

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分级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目标要求:

1、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2、能看图说句子;

3、能听懂老师讲的英语故事。

4、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5、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会进行表演。

四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目标要求:

1、能借助图片进行初步的单词认读,

2、通过阅读提高发展学生单词的拼读能力。

3、乐于根据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

4、能听懂老师讲的英语故事。

5、能借助图片简单的.读故事或小短文,具有阅读的兴趣;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读懂简单的故事情节,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7、能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并配上一定的动作进行表演。

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目标要求:

1、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2、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3、能借助图片读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4、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理解故事大意。

5、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形成阅读策略。

6、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

(1)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2)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将以小学生英语阅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为重点。

1.研究的思路

1)、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设计多样的阅读形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描写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更是古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历经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古代礼貌,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学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语言相差甚远,所以,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其次,基于我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一,文言文的底子薄,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文言文的学习情景更是不容乐观。应对学生处在学习文言文颇不感兴趣的困境中,我校课题组的语文教师一致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要让文言文阅读教学提高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如何才能让学生爱文言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可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加之在现代语言环境中要学习文言文有必须的难度,学生厌学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研究这个小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期望经过研究寻出适宜农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途径,为学生学好文言文打下基础。为了做好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开展了“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尤其应用与文言文教学中,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现就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决定研究这一课题开始,我们迅速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校本课程研发实验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教务处干事李锦存任组长,工会主席陈平、语文教研组长李丽、少先队辅导员刘大梅、杨龙为组员,合力将我校初中生文言文兴趣研究研究领域拓宽到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语文教学、思品教学、德育教育等层面。制定了《恒口镇运溪九年制学校初中语文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明确了研究的总目标,又明确了具体目标。每一位思品教师、每位班主任都进取参与文言文教学、引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成语大赛、古诗词背诵,文言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进取地设计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情景,调整教学的模式,改善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实行“小组合作教学”,讨论式课堂模式。

为确保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组进行了不一样层次的培训学习。一是对全员教师的培训,使其懂得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学习《恒口镇运溪九年制学校初中语文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实施方案》《恒口镇运溪九年制学校教学目标设计培训》等文件方案,明确课题研发的目的意义;二是不定期开展课题和课程研发的主题研讨会。如不一样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如确定;展示汇报教师课程安排;分年级进行文言文教学成果汇报课;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如何安排等;三是在学校开展行之有效的成果汇报展示课,例如观摩李锦存执教的《陋室铭》、《马说》《与朱元思书》,李丽执教的《论语十则》、《桃花源记》,陈平执教的《出师表》等,这一系列的观摩课,在不一样的年级开展,一方面将研究的好的成果和方法传递,同时也摸索探讨更加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途径,并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在观摩之后,课题组进行了课后评课,及时的反馈总结好的方法,进行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进行校本课程改革。

在设计了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后,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问卷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景,进行课堂改革。在七年级、八年级开展了“小组合作式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进取主动性。尤其在文言文的应用教学中,将学习和整理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了,学生积累整理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识了,主动性高了,课堂参与程度也强了。这样的成功的课例有:李锦存执教的《马说》《与朱元思书》,陈平执教的《出师表》等。

(二)课程渗透

为了真正的研究讨论出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进取性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也充分认识到学习文言文文的重要性,并从内心喜爱上文言文。我校把古典诗词、文言文诵读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经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经过升国旗仪式、班队会、思品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学校环境中,注重了早自习的领读、诵读;注重了班级、走廊、寝室等学生常在的生活学习场所的文化建设,悬挂古典诗词文化标语,进行古典文化、文言文现实应用的渗透,并在某些班级开展“文言文知识竞赛”、“成语竞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开设了校本课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文言文应用、写作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七至八年级尝试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二是由思品课教师负责将经典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与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

(一)重视氛围的营造和兴趣的激发

为了凸显“人人是教师,处处有文言,”的理念,学校重视了学校、班级诵读的氛围的营造。一是每周早自习展开班级诵读朗读评分制度;二是学校内有文言文德育文化喷绘资料;三是班级墙报有“我爱读书”“我爱文言文”的主题资料。

(二)“看、读、讲、演”活动多重开展。

由于我校初中年级都是单班,开展活动时受到很大限制,可是我们仍然结合学校实际情景,开展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取得了必须成果,主要是以下几类学生展示活动:

1.看。让学校、班内的文言文诵读标语、书画、橱窗、主题板报和墙报目染学生。让随处可见的文言古诗佳作名句,文言文在有意无意之中走近学生的视野。

2.读。利用每周早自习,课代表领诵,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

3.讲。学生在熟读文言经典的基础上,讲解经典中的故事,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4、利用六一、元旦等节日,排练文言文节目表演,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经典魅力。

(一)课题研究产生的良好效果。

1.课题研究给我校初中文言文教学阶段注入了新活力,也带动了学校其他教学工作的引领发展。“高效课堂”、小组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创新了语文教学的模式,并且推动了学校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必须的引领示范作用。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构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参与性。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团结。

在课题研究中,每个组员因为任务去学习、阅读、查阅,实践探索,反思,再次实践,总结提升,发展了教师教研本事,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研究课题时候,教师们互相观摩互相帮忙,促进了情感交流和合作精神。

3、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言文,不仅仅语言精炼优美,并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文言文诵读研究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进取健康的作用。学生在诵读感悟中不断规范自我的言行,学会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本事和感悟朗读。学生对文言文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构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本事也大大提高。最终,丰富了学生的文言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文言素养,在必须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和学习文言文良好的方法途径。

(二)文言文兴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文言功底,文言知识体系水平参差不一,亟需提高。文言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而我们每一位研究人员都有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2.学生关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与研究不够。既然文言文已经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资料,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当更好的深入开展下去去。

3.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文言知识展示平台,经常开展文言知识竞赛,文言情景剧表演,有条件的创立文言文刊物,给学生创立更多的机会和展示舞台。

以上这三点既是我们研究中存在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文言文教学任务任重道远,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阵地在学校,它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重任。一路走来,借用一句诗以表心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