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 家庭教育大讲堂的心得和启发(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0:55:15 页码:14
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 家庭教育大讲堂的心得和启发(4篇)
2023-01-07 10:55:1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一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此刻教育自我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向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就应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我的勤奋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我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理解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超多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用心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


最新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二

善于发现,艰难供学。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艰难。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建议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苏步青在父

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己的希望:苏家振兴有望了!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苏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心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

含辛茹苦,决不放弃。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来是自己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么可治病?油条怎么一点点面可以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可以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不过像粒沙子。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

1931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敬敬将老师请到上座:“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老师笑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老师送回家。

苏步青1920xx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苏步青沉醉在1320xx年浩瀚的烟海里。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直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忧国为国,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责任!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苏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见各科老师都推荐苏步青为榜样,觉得奇怪,便亲自到苏步青班教几何。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道证明题,苏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种方法证明,使校长深深欣赏这位学生。快毕业时省教育厅突然取消为第一名免学杂费膳费。这给苏步青带来了生活问题。校长调走前叮嘱新任校长,无论如何要培养苏步青。校长调至教育部,特地寄来二百大洋,让他东渡扶桑。当时苏步青一句日语都不懂,报考日本高等学校,必须过日语听、读、写、讲等关口。苏步青向房东老大娘学日语,三个月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考分第一。后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他为读原著几何学,便到教堂从当教徒入手,学意大利语。也用了三个月,他能看原著。

1920xx年3月苏步青在帝国大学毕业,4月直上研究生。期间他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影射微分几何研究论文,发表在日、美、英的数学刊物上。回国后他任浙大教授、数学系主任、浙大教务长...... 1951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一书。为数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新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三

找回自信,扬起风帆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数量日益增加,对农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留守儿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孤寂。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良好的倾述对象,受到委屈无处倾述,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

我们班的小策是留守儿童,这孩子聪明伶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我七年级刚带上他的时候,因父母都在身边,他还蛮可爱的,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学生!可就在他上八年级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后来还有了一个小妹妹,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这个孩子的变化是可想而知的,他一下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迟到早退,上课走神,目光呆滞,作业潦草不按时交,甚至不做。情绪低落,不再像以前那样喜笑颜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快乐玩耍。变得自卑、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厌学;不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渐渐地小策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

这个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

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他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把小策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策要多鼓励,少批评。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让家长明白:钱不能弥补子孩子对亲情的需求,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做家长的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父亲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父亲虽然还远在市内,可每隔几天就会抽出时间来,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同孩子沟通交流;过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打来一次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二、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

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在生活中给予他妈妈般的爱,弥补他因为缺少父母关爱的缺陷,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发现闪光点,尝试成功教育。

为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我除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以外,还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喜悦。鉴于他在劳动中表现积极,我就及时捕捉到他的这一亮点,让他负责本组的卫生,他还真不负厚望,他们那组的地面特别干净。我就对他大加表扬。同学们也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在大家的赞许声中,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 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

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

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策,快来呀!”

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小策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渐地他的成绩也上升了,他的父亲对此一再在电话里表示对老师们付出的感谢;同时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极大转变,在学校组织的踢毽子、跳绳比赛活动中,他名列前茅!为班级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经常给孩子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最新家庭教育公共讲堂心得体会实用四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