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 中国奥运夺冠感想(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20:59:13 页码:13
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 中国奥运夺冠感想(8篇)
2023-01-07 20:59:1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一

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阐述的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

十年前,京东只是中关村的一个柜台,十年后,京东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岿然不动,十年前,宿豫撤县设区正式起步,十年后,“第一江山春好处”的宿豫区,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回望过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漫道沧桑,但是,展望未来,我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会长风破浪,势不可挡。

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京东,也第一次踏足宿豫,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京东客服,在这一年里,我参与公司的年会,参加公司的客服好声音成为了公司的形象大使,更是赢得了去泰国旅游的机会,感谢京东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成长,也要感谢宿豫区,让我今天可以站在这里,尽情的挥洒。

“在全市率先建成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宿豫的梦想,建设成为“中国,世界前五的电子商务公司”是京东的梦想,宿豫的梦想切身实际,脚踏实地,京东的梦想高瞻远瞩,任重道远,在这两个梦想向前奔跑的时候,我的梦想,很简单,用我踏踏实实的工作,为这两个梦想添加动力,让京东客服的声音,为这两个梦想的实现奏出一曲激情的凯歌!

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梦想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

大家也许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迷雾苍茫的人生航道上拨正偏离的方向,它能使你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燃起奋发的激情,它能使你在黑暗的陷阱中拥有一柄照亮一切的火炬。它,是无形的,却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它,是无声的,却有春雷一般的轰响!你可能会问:是什么这么神奇?告诉你吧,它,就是一个梦,是万千炎黄子孙给予民族崇高希望与理想的中国梦。

这个梦,它不属于黑夜,它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也不是众人茶余饭后拾起的回忆,它是千百年来从未熄灭的中华之魂!

这个梦源于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一百多年前,香港,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你们还可记得是谁擦去了那饱含屈辱的浊泪?是谁描绘了“一国两制”的蓝图,让你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绝不是苍天的恩赐,更不是殖民者的施舍。在这漫漫归途上,遍布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顽强!一百多年的屈辱辛酸,一百多年的渴望追求,一百多年的坎坷曲折,一百多年的奋斗牺牲啊!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终于从坎坷中顽强的站了起来!我们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不再是不堪一击的瓷器了!今天的中国固然已成为了一头睡醒了的雄狮,“称霸一方”,可是回想一路走来的坎坷,还是令人嘘唏不已。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其中包含了很多,有光荣的也有屈辱的。

在异国他乡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宋庆龄以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口才,折服了外国的师生……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千百万中华赤子,才成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我们中国金牌数达到51枚,是金牌数最多的国家,荣获第一。

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也是我的梦。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也应该开始计划我们将来的人生之路。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则国梦。”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的梦,你的梦,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梦汇聚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梦!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居民群众: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无比荣幸地作“中国梦,劳动美”的演讲,积聚社区正能量,使我们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通过刻苦勤奋的劳动,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去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伟大祖国的梦,是我们社区的梦,也是我们社区居民群众自己的梦。要实现自己的梦,实现社区的梦,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劳动。我们要凭借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凭借对人生理想的不悔追求,在社区这片中华热土上,刻苦勤奋劳动,顽强努力拼搏,去创造辉煌,建立业绩。

我们社区从领导到居民,从党员到群众,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分工,但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戮力同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着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去辛勤劳动,去细心耕作,收获劳动果实,用勤劳实现梦想,让努力承载希望,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促进我们社区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于每一个社区居民。

“劳动创造辉煌,辛勤收获果实”,劳动是人间最崇高、最美好的事业。真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真是劳动改变了大地面貌,真是劳动使得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成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初步过上小康生活,极大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当前我们社区虽然发展较快,取得良好成绩,各项工作上台阶,但是与上级部门的期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劳动去改变。为此,我们要始终树立“劳动美”的意识,具有勤业务实精神,做到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劳动;要讲究工作成果,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实现工作的完美和高效;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做到人在岗位一分钟,辛勤工作60秒,体现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创造出无愧于自己人生的事业。

各位领导,居民群众,“中国梦,劳动美”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前进的号角,鼓人斗志,催人奋进。我们要怀撺中国梦,心系劳动美,把劳动作为挥洒激情,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牢记自己的庄严使命,承担自己的神圣职责,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姿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促进社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更大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四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

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

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

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

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

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3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

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

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

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

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

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爱中国先辈们创下的辉煌历史!我们的中国上下5000年,许多前辈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纵观中国历史,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竭尽全力。你看!爱国英雄杨靖宇:他在日军的围困下身负重伤,饿的实在受不了了,他把棉衣里的棉花和冰雪吞下充饥,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看到了他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他最后躺在那冰天雪地的树林中,心中却流淌着一腔火热的爱国之情。大数学家华罗庚,“七·七”事变后,他丢下在英国的优厚待遇与职位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的爱国之心飞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热血沸腾的心感染了所有的中国人。

回忆起往事,是有多少伟人,为了我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深深的影响着祖祖辈辈的中华子女。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为国捐躯的豪言壮语打动无数人的心。周恩来从小就懂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爱国誓言,回荡着响亮的歌声,寄托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正式无数先辈的无私付出,才有如今祖国的强盛,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的科技日新月异,神舟一号到十号的成功发射推动着中国航天史的发展;蛟龙号的成功潜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纳米技术,开创了另一个新境界。这些都是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刻苦钻研取得的成果,科技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

中国!从战天斗地的侵略战争,处处都是被人践踏领土的羞耻而改变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逸悠闲。啊!我亲爱的中华!你从以前的懦弱到现在的强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们的发展没有,像美国那么快,但是我们生在中国,我们的根就在中国,永远的,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不管身在何方,身在何处,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强盛是中国人最大的心愿,中国的飞速进步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争光!最后让我深情的说一声: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六

[摘要]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师德思想,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关键词]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2)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一词,乃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曰:“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教之以事而谕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要求学员应“志于彀”,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二、身正为范,淳风化俗

教师是公平正义、规范价值的化身,承担着淳风化俗的社会责任。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必当身正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师者,身正为范,正己以正人。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身正方教导他人,否则,教人者无说服力,被教者自不会宾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则应反躬自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躬自省的过程即是彰显自我主体性、开显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过程。

关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如孔子要人“刚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要“诚实笃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要“诲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224师者无欲方刚,刚正而不阿,自可导民于朴实、真诚。教师“身正为范”的终极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墨家学派代表墨翟曾说:“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论曰:“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汉代思想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7];扬雄在《法言·学行》中亦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身正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诚如《论语·颜渊》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还要善于解答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疑问。那么,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当博览群书、勤勉治学,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传沿。

师者,授业解惑,故须勤勉治学。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学之者”,他自身则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敏以求之”体现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学精神。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是长流水、是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诚如孟子所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君子志于师道且有所学,方有所成就、有所规模。荀子高度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修行,强调文化积累对人德性的改造,从而主张“积习”、“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教师善思明辨、勤勉问学,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举措,“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实知》亦论述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世,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认有所谓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脉的人类,没有不学就能知道的事,亦没有仅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问题,有知识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学”才能成功,唯有“问”才会知道。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还指出,师者应“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6]240,教师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纳百川之情怀,通贯诸家学说,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

教师的勤勉治学是以熟读精思为根基的。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亦论曰:“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他在《学规类编》中亦指出:“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6]313。熟读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结合阅读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实现阅读文字意涵的重新诠释。教师不是传声筒,亦不是书本知识的背诵者,而是知识的讲解者和创作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养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对知识有清晰的、逻辑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思维传授于受学者。从而,使师生为知识的创新和传沿共同努力。

教师应以“教”促进自己的“学”,以“学”反思“教”中的问题,且善于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师生共同进步。

师者,授学他人,故应知难而进、知困而学。《礼记·学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9]教师的“教”是检验“学”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学”是实现“教”的合理性、准确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学而忧则教,教而困则学,学以致用,教学合一。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6]243教师要教学生,自身应要先学习。教师学习的独特性便是要将自己所学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相对应,而且要与时代步伐相对应。教师的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要使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学和教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鹦鹉学舌,是古旧知识的传声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识的“创作者”,更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师。

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师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标示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师无贵贱、无长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277。师生双方既有差异性——身份、年龄、掌握知识的系统程度等有差异,同时又有共通性,皆体现出求学问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学辑说》中所言:“学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的积累、道德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方面互有启发,从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孔子所提倡的“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之本质正是凸显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谦诚的互相学习心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五、兼容并蓄,慈爱弟子

教师教书不应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是应赋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扬知识,推进人类文明。同时,教师还应慈爱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师者以正人为职志,但必尊重教育对象,赋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权利,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意是指教学不应该按照当时政治地位的划分将学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10],主张所有人都应尽可能地拥有“平等”的受教权利。因此,在孔门弟子中,不仅有来自于华夏族的,而且还有来自于华夷族的,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贫贱之家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已然成为现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观,而且他还主张教师要细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能够包容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27章)。师者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充分实现学生的独特价值。[11]

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基、以慈爱关怀为本的传道过程。《论语·雍也》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癞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叹。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死,“子哭之恸”,且有“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悲叹。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老子则将“慈”视为“三宝”之一:“我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爱”,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爱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谦退,勇于防御,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成为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2]教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学问传授与道德教诲的有机统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对学生爱护有加。据他的学生黄幹记述,朱熹在教学中,每学生“意有未喻”时,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每遇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每看到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又每每“忧形于色”;教育学生,往往“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阳,创沧州精舍,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8]257。教师慈爱学生,学生方尊师而重道,这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的理想境界。

因受教对象禀赋的差异,教师当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此外,教育活动是“授人以渔”的启发过程,“教”须使学生“学以自得”,以此实现师生间知识的薪火相传。

人之禀赋有差异,对问题的体认有程度上的深浅差异和广度上的宽窄差异,在对问题的领悟上亦有快与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同问题的讲授和诠释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最好的教学模式便是启发式思维,做到因材施教。《论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与冉有问孔子相同问题:“听到的道理就要照着做吗”,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据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从学生性格出发而推出不同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墨翟亦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据载,他出游各诸侯国,其弟子魏越问:“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照墨子之论,就是治国须针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择务而从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教对象有不同的问题,教学者只有对受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教学者传授给受学者特定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思维方法之后,教师的传道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则进入了自我反思、自我体悟的“学以自得”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则运用潜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学习、领悟知识,这就是“自得”。孟子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子对此有阐释:“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13]“自得”是要学人于“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中自我悟道。陆九渊则明确以“自得”为其倡言心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亦有论:“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15]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生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学以自得”凸显了人的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为师者,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须身正为范、醇风化俗;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当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应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的师德思想,洞察前贤的师德风范,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注释:

①参见黄幹的《勉斋集:卷三十六》(《四库全书·集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3]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6.

[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m]//沈善洪,吴光.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76.

[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m]//郝炳键.近代教育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7:7577.

[6]程舜英,曹剑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卷五第十八章)[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185186.

[8]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郑玄,贾公彦.礼记正义[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0.

[11]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2125.

[1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8:312.

[13]朱熹.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92.

[14]陆九渊.语录(上)[m]//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452.

[15]王守仁.别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七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初三五班的刘纯子,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善待水资源,成就你我他!

水滋养孕育万物,是生命之源、百谷。水流到哪里,就会让哪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城市发展、文明兴旺。今日之城市,哪里水量充沛,哪里就有生命、财富和希望。我们是一个崇尚水的民族。古往今来,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都用水来比喻智慧、最真善美的存在。水滋养孕育了万物,却总能功成身退、与世无争,以最平凡质朴的方式为所有生灵贡献着一切。

从偌大的宇宙看去,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正是因为地球近乎百分之九十的区域被水覆盖着人。但这当中的大部分都并非淡水资源,可供生物生存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百分之二点五,而这其中大部分又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存在着,这样算来,真正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对于我国而言,西部与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且中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均水资源就更显匮乏。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都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一些工厂为降低成本,工业污水处理的不彻底便直接排放,甚至有不法商家偷偷的直接排放到一些供给人们用水的河流湖泊之中,以致现在一些大江大河的污染都十分严重。

浪费现象比起水源污染更为普遍、严重。我们的校园里,水龙头没有关紧或是忘记关的事情并不少见;打水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我们要知道,当我们正在肆意挥霍着这些自来水时,许多地方还有人喝不上水,并死于缺水。若不能早些意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终究会为自己不懂节制的行为付出代价!

已经过去的三月二十二日是世界水日,这个节日就是要让大家意识到水对于人类生活以及大自然中水的重要性,虽然水并非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是它的产生、收集、加工与运输过程都是要有成本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保护水资源并不只是保护了水,更保护了包括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这也更加凸显了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与珍贵。

同学们,让我们一同参与这个保护水资源的大工程中来吧,别等到我们也开始为日常用水发愁时才学会节约用水不浪费。其实节约用水并不是什么难事,也许你只是提前几秒关上了水龙头,节约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几滴水,但是长此以往,人人献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以“滴”为计量单位的水终将会汇聚成大河、大海,它们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并为地球母亲良好平衡的生态环境献一份力,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也绝不会是人类的眼泪。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水的国家,更应好好保护这神圣无私的水。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描写中国队奥运夺金心得体会简短八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 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