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 寻古城红色印记,感悟历史变迁(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21:23:45 页码:13
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 寻古城红色印记,感悟历史变迁(七篇)
2023-01-07 21:23:45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一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却有着其他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经典意义:它是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抗击外侮的正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维护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给军国主义重创的战役,它给法西斯的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极大鼓舞。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胜的信心,彻底破除了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华民族面临绝望的危急关头,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之地,维护世界和平之地。这一军事标志符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两岸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政府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政府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市长,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市长,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市长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市长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市长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谢秉霖,大家就叫我小谢妈了。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希望龙家在我的解说下对丽江古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祝大家吃好玩好,一路开心。

丽江古城坐落于丽江县中部,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现在我们所处的方位是在丽江古城的中心一四方街,它连结着古城通向出口的四条主干道。其中一条是美食街,里面有各色美食,如:香菇背鸟蛋,石板花,特色菌菇汤。稍后大家可以尽情享受美食。

丽江古城还有一条十分繁华的大街一一酒吧一条街,它有许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有很多特色的商品出售,如:自制码香烟,雪花银首饰和玉石等。

想要看丽江古城全景,可以去瞭望台。登上瞭望台,从高处向下望,你会感到心旷神怡,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4小时后,我们再在此处集合,我电话是123456789,祝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却有着其他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经典意义:它是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抗击外侮的正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维护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给军国主义重创的战役,它给法西斯的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极大鼓舞。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胜的信心,彻底破除了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华民族面临绝望的危急关头,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之地,维护世界和平之地。这一军事标志符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两岸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政府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政府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市长,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市长,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市长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市长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市长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四

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阆中古城。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紧跟团队,以免走失。今天,我们将依次参观张飞庙、锦屏山和极富特色的古城保护区。两小时后,我们在古城保护区大门前集合等车。

阆中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古城 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 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阆中之古,首先是古城历史悠久。仅以建县的历史计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辈出,古迹犹存。同时阆中又是革命老区。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文物价值很高。好,各位游客朋友,说到这里,张飞庙就到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汉桓侯祠,亦称张飞庙。张飞,字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称帝后,张飞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追封为桓侯。阆中人民追慕张飞英勇忠诚,于墓前建阙立庙。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走过山门。穿过敌万楼。现在来到张飞庙大殿,大家请看,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来在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大殿后实为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对联: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张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他们乘船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大家请看,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仍安然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丛生,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

墓亭下 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像前 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驻守阆中时,在瓦口隘,大败张合,取得胜利,阆中人感激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雕成"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纪念这位为阆中做出伟大贡献的“桓侯大帝”。

好了,游客朋友们,张飞庙我们就说到这儿了,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前往下一个景点——锦屏山吧!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五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六

各位旅客:

大家好!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州,全名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大理州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称,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南诏国建立至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旅游景点有:

大理古城――总是不经意的会那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做对比,大理虽然缺乏丽江的柔媚韵致,但却有更为朴质的味道和大气的帝王风范。

苍山洱海――苍山横亘在洱海西岸,就像一对情侣相依相伴。

玉矶岛――建筑原始二古朴,最能反映大理几千年的民居风格。

崇圣寺三塔――旧时的大理国崇尚佛教,许多皇帝都在这里出家,可见其地位之高。它曾今是南诏的象征。如今也是大理的标志性景点。

蝴蝶泉――蝴蝶泉只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曾今有过蝴蝶成团翩飞的独特景象而它的闻名却是借助于五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

天龙八部影视城――它不仅仅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同时还是主题公园。影视城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点、艺术要求”三结合的原则,参照《清明上河图》的设计风格。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的穿越千年时空的奇妙。圆一个武侠梦!

最佳季节:2―5月。大理处于云南,冬暖夏凉,是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大理三月好风光,所以在春季,无论是前往大理古城,或是登苍山、游洱海,都再适合不过了。但是特别注意大理日温差有时可高达10度左右,在夏天,只要一下雨,就会像冬天一样冷,当地有“一雨成秋”的说法。来大理,不管什么季节,都可能遇到一天之内有很大温差变化,特别在雨季较多的夏秋两季,最好夏装、防风、防冷的服装都带上点。

谢谢大家!

主题古城里的红色记忆心得体会总结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00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

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