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廉洁校园文化事件心得体会 廉洁文化进校园心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7:11:05 页码:14
廉洁校园文化事件心得体会 廉洁文化进校园心得(3篇)
2023-01-08 07:11:05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廉洁校园文化事件心得体会一

首先请允许我谈谈“廉洁”这个词。《楚辞-招魂》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王逸批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是什么?廉洁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廉洁是不损公肥私,不腐化。廉洁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是人生永远的操守。

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腐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忆往昔,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刚正不阿的徐悲鸿,两袖清风的于谦;看今朝,淡泊名利的马祖光,执法为民的任长霞,两袖清风的孔繁森,他们都是我们敬仰的廉洁楷模。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政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个人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让人肃然起敬,他的廉洁更是让人们赞叹不已。1838年11月,林则徐肩负着禁烟重任,作为钦差大臣,离开京城,向广东进发。在当时腐朽的清王朝,京官外出,皆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的,到一站停一站,接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狠捞一把,许多京官因此发了大财。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朽现象。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便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正因这“五不”,正因为他的廉洁,林则徐所经之地,才没有出现铺张浪费行为。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载到今天,众所周知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更是两袖清风,一心为民。8元6角,19000元,两个悬殊的数字,8元6角,那是孔繁森因车祸牺牲后,身上仅有的现金,19000元,那是孔繁森的家庭外债。人们不禁要问,身居高位的孔繁森为什么会穷?他的钱用到哪里去了?是的,孔繁森本不该这么穷,只是面对生活还不富裕的人民群众,他自愿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他把节省下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和物,几乎全部捐献给了藏族同胞。当钱仍不够用时,他甚至不惜拿血去卖来补贴救助藏族孤儿。在孔繁森的心目中,个人的金钱、健康、鲜血乃至生命比起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孔繁森为了党的事业两度进藏,历时十载,他淡泊名利,求真务实,踏险履艰,克尽职守。孔繁森以他的党性修养和人格力量在人们心目中构筑起一座丰碑,一座廉洁正直的丰碑。

有一句名言说: “人从一生下来到死亡,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为政清廉就是留住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有掌声、有荆棘、有泪水、有欢乐、有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因贪欲而丧失理智失去节制,无视道德和法律,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事业和名声,这些人在生命终结时会说: “我后悔当初呀!”也有些人将自己的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这 “无私的理想”奉献毕生的心血和力量,这些人在生命终结时会说: “我无愧无心!”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古到今的这些谆谆告戒,我们耳熟能详,但我们真正铭记在心了吗,转化为行动了吗?从国内很多腐朽案件来看,一些人昨天还在台上讲“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今天却把鞋湿了;有的人昨天还在上报先进事迹材料,今天却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些都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中绝妙的讽刺!这几年,作风整顿、先进性教育、治理商业贿赂、效能建设、荣誉观教育等活动一年接一年地开展,可以看出我们党惩治腐朽的决心和力量,一件件大案要案公之于众,被贿赂金钱数额之巨大,牵涉人数之众多,振聋发聩,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他们也最终获得了他们应得的结果。按理说,我们该从心灵上有了震撼,自觉反省,引以为戒,事实相反,一些人“前赴后继”,昨天犯,今天照犯,明天依然如故,谱写了一曲曲悲歌!我认为,他们丢掉了那个最重要的“常”字,忘记了经常反躬自省,忘记了经常修为政之德,忘记了经常怀律己之心,忘记了经常思贪欲之害?

人生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力,而是高尚的人格。廉如微雨,滋润生机;廉如清茶,褪尽浮华。让我们一起来倡导廉洁,守住廉洁的一方精神家园,让廉洁成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为国家留下安宁,为百姓留下口碑,为家庭留下幸福,为自己留下清白。让我们手捧廉政的阳光,用它照亮我们人生前行的路!

描写廉洁校园文化事件心得体会二

同志们: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工作,今天就“廉洁齐家”为主题,与在座的同志们进行一次廉政党课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第一,希望大家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言行决定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我看来,不仅是领导干部,每一位在座的职工都应该重视家风的培育,这关系到自身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倡导家风的典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近一两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做了一个《中国的传统家规家训》专题栏目,深度挖掘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传承千百年下来的家规家训,目前已连载70多期,其中就包括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传世经典。“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这些古代先贤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智慧,谆告后世修身齐家、正己立德的真谛,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潜心研读,深度挖掘,充分学习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其思想精髓代代传承。我希望大家有时间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研读,去感受和领会古人的为人之道、治家之经,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第二,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所谓“言传身教”,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很多习惯爱好都是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才。”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不能把它丢给老师、丢给爷爷奶奶,不能只顾工作、只顾赚钱、只顾娱乐消遣,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我们从电视上、在生活中都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对子女平时的疏于教育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往往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花费加倍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来挽救、来弥补,有的甚至酿成一个家庭的悲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我们熟知的一些明星李双江、张国立,通过媒体曝光出李天一轮奸案、张默吸毒案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丢尽了家族的脸面,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上出了问题。

作为父母,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子女,引导他们做有气节和骨气的人,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在这里,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句林则徐的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希望大家去思考和领会这句话的深意,我们留给子女再多的钱财,如果他们不懂勤俭持家,而挥霍浪费,那留下来的钱财对他们来讲只会是有害无益。我们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最终让他们在社会上学会独立。我衷心欢迎和鼓励大家的子女通过公开招聘途径考入,成为的一员。但是,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人生的道路远不止这一条,就业、择业也不是一时的选择。进入的途径只有通过考试而且难度不小,而且即便进入工作也不是高枕无忧,今时不同往日,行业当前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形势,我们、尤其是年轻同志时刻都要保持再就业的危机感。

所以,我希望做家长的能够以平常心、以宽阔的视野、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子女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勤劳自强、努力奋斗,学会独立生活,不做伸手就要的“啃老族”。

第三,希望大家律己从严,管好身边的人。领导干部要正身齐家,教好子女,管好家人,对身边腐败“零容忍”。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管好家人和身边人,防止他们在外打着领导干部的旗号,借助其权力和影响从中牟利。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须先管好自己。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

在“不搞特殊化”方面,老一辈共产党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毛泽东同志很重感情,却十分反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朽作风。全国解放后,亲戚、故旧、朋友纷纷来信,有的表示祝贺,有的寻求帮助,有的则提出要到北京来。经再三考虑,毛泽东同志叫来秘书,对他们说,以后一般的来信,都由你们处理。凡是要来北京看我的,一律谢绝;如果不听,偏要来,路费由他自己出;来了我也不见,公家也不接待。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后来,毛泽东还拒绝了杨开慧之兄要到北京来工作的请求。在毛泽东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女也事事要求自己,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合理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重视不够,引发许多问题。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严重违纪违法,尤其是“一人当官、全家敛财”、“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家族式腐败屡见不鲜。“2003年至2015年初,周本顺直接或者通过其妻段雁秋、其子周靖非法收受8家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002万余元……”。从身居高位沦为阶下囚,周本顺的腐化堕落既是他本人失去原则、不讲规矩的结果,也离不开他对身边人管理上的放松乃至纵容。正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苏荣忏悔道:“我家‘于姐’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家教上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从白恩培的妻子让某商人花1500万买下手镯,到刘铁男的儿子收受他人上千万财物,再到周永康的妻子、儿子先后收受他人财物近1.3亿元……深挖一桩桩贪腐案件,不少涉事干部的家属或身边人因参与其中而最终一一浮出水面。从“夫妻档”到“父子兵”,虽然贪腐形式各异,但有一点却相同:落马干部不仅没用好手中权力,还纵容亲属,为特权大开“绿灯”,最终落得废职毁家的可悲下场。“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早些年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受审时说的一句话,成为如今许多落马贪官的内心独白。

探究家族式腐败的原因,显然与这些领导干部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同志们,治国必先齐家,严管就是厚爱。希望大家珍惜工作,珍惜家庭,珍惜生活。以“三严三实”要求、“四讲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自我修炼中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在日后的工作中,教好子女、管好家人,用好权力、干好事业。

今天的党课就交流到这里,谢谢!

描写廉洁校园文化事件心得体会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道题吧:一个不为我们做事的贪官和一个能为老百姓做主的好官员,你喜欢谁呢?不用说,大家肯定都会选后者吧。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现在谈廉政文化显得过早了呢?是的,我们现在不太懂,但是廉政文化就更应该在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做了,从小就受到教育。廉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其实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关于廉政的问题。例如:某某值日生不想值日了,就找来值日组长,塞给他一点儿利益,组长就准许他不值日了。这利益有可能是一块口香糖、一把尺子、一块钱……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小,但是这也是廉政的事情了。

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善处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问题呢?

一要廉洁奉公,为人正直,绝不因小失大。校园里有多少“官”受过自己成员的小利益呢?在接受利益的同时,有是否想过事情的严重性呢?像之前说的值日生与值日组长的做法将会使他们自己养成坏习惯不说,还会让班级扣分,给班级抹黑,损害集体利益。

二要勤政为民,热爱成员,帮助同学。一个人要是不热爱成员和帮助其他人的话,那人们也不会关心他的。他的生活将会冷淡下去,不会有人注意他,也不会有人关心他。反之,人们也会关心他,尊敬和帮助他,他的生活将会充实起来,就会充满阳光。

“廉”与“政”是对搭档,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吧,积极响应号召,做个正直的人,做个有用的人才。打开门窗,让“廉政”随着暖风飞入校园的每个角落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廉政”之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