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学科分析研讨心得体会如何写 数学研讨总结(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9:05:37 页码:10
数学学科分析研讨心得体会如何写 数学研讨总结(2篇)
2023-01-08 09:05:3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数学学科分析研讨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9 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 )=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 13 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 9 盒饮料,箱外有 4 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 9+4 计算。(板书:9+4)②演示 9+4 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 9+4 的得数呢?重述凑 10 的过程:放进箱里 1 盒是 10 盒,箱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③说明 9+4 的口算方法。算 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 9+4 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 9+1 得 10,所以算 9+4,先把4 分成 1 和 3;9 加 1 得 10,再加 3 得 13。然后,在 9+4 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 9人与女生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 9+4、9+6 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 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 加几)我们已经知道 9+4=13、9+6=15,那么 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 2 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 1 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做练习二十第 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2022数学学科分析研讨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平移共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交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而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第6章本章主要学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两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新课标 第 一 网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实际问题始终贯穿全过程之中进行。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先了解基本思想,然后在基本思想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本章内容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讨论。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个人教学

进度安排

第1、2、3周 学习第五单元

第4、5、6周 学习第六单元

第7、8周 学习第七章

第9、10、11周 学习第八章

第12、13周 学习第九章

第14周 学习第十章

第15、16周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