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 认识自我 接受自我(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9:38:02 页码:12
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 认识自我 接受自我(五篇)
2023-01-08 09:38:0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题记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当听到与自己同龄人在电视节目中绘声绘色的辩论时,你是否责备过自己没有智慧的头脑呢?看到电影明星多姿的风采,又是否发觉自己长得太平庸……

那么,我告诉你:快快认识自我,欣赏自己吧!难道你没有感觉到自己或活泼或文静或潇洒的可爱性格吗?难道你没有看到自己的青春光彩……

如何去认识自我、欣赏自己呢?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几个好友极力向班主任推荐我。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正好也趁这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华,便十分高兴地参加了。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演讲词,一遍又一遍的背着,力求完美。

终于盼到了演讲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地走上台开始演讲了。“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句接一句优美而流畅的话语从我口中流淌出来,在那安静的演讲台上回荡着……正当我讲得津津有味,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各个评委看着我直点头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的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我的身体颤抖起来,思绪也跟着乱了起来,我的口齿在刹那间也含糊不清了。在评委老师的叹息声中,我低着头,难过地走下台。

我辛辛苦苦的练习,竟然没有得到回报!而当初对自己的那份信心,早已烟消云散。

我愤怒地撕掉了自己煞费苦心写出来的演讲稿,大声痛哭。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扶在我的背上,我满脸泪痕地转过头,看见钱老师正站在我身旁微笑,我看到她那关切的目光,对我充满希望的目光。“老师,我是不是很没用?”我伤心地发问。“不,孩子,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误。你没有错!错就错在你不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欣赏自己。你已经努力地付出了,虽然没有获奖。但这努力的过程中你有了许多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你是优秀的,只要你以全新的面貌去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老师很有道理地说着,走到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来,让我也欣赏一下你的演讲。”我拭干眼泪,突然间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师那双对我充满期待充满信心的眼睛,于是,开始演讲起来,不知为何,此刻的演讲是那样的轻松。演讲完了,传来一阵响亮的掌声——老师的掌声。我再一次看到了教师那鼓励的目光。我笑了,眼泪却早已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时里,无论遇到多少次失败,我都会想起老师那对我充满无限期望的眼神,于是我便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欣赏自己,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她说得多好,只要付出了,就算没有回报,也是成功的。

那一次,泪水洗涮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怎样在生活的种种困境中去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让我对青春生活充满了向往,更坚定了我前进的目标……

对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在上海一大会址重温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追溯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根脉。这次回望和追寻,充分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强烈使命担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97年前,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从这里出发,一代代共产党人笃定目标、接续前行,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深情回顾了我们党为完成历史使命走过的艰辛历程,号召全党为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而团结奋斗。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1921年6月29日,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为避免反动派搜查,用5个圆圈代指“共产主义者”。发端于上海石库门的“全国共产主义者之招”,吸引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党的事业,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寄托着人类关于美好未来的全部情愫和渴望。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思想,它的提出犹如一次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现实运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改变了亿万人民的悲惨命运,迎来了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同人民幸福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共产主义犹如磐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共产主义始终是我们党须臾不可忘却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如此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可以说,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共产主义就像明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高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标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的历史进程。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美好未来映照前进方向,崇高目标凝聚磅礴力量。在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更加激情豪迈、铿锵有力。

共产主义好比愿景,是激励人们奋斗的美好向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共产主义对理想社会作出了生动描绘,比如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觉悟极大提高,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

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朝着远大目标不断前进。

微言

◆建党初心矢志不渝,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信仰之光,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信仰之塔,恰似大海里的航标,指引巨轮远航的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梦想领航,用旗帜指引,用信念定向,用价值凝魂,用实干成就,形成追梦逐梦圆梦的磅礴力量。

◆伟大梦想是总牵引,伟大斗争是总抓手,伟大工程是总保证,伟大事业是总任务。

二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无数的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使命担当的鲜明写照。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这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完成使命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建设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投身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事业。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年代,“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无数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推动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百年的使命担当,百年的奉献牺牲,百年的砥砺前行,百年的沧桑巨变,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三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伟大梦想,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再接再厉,全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为之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斗争逐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充满风险、面临挑战的拼搏之路。前面还有许多“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征服,任何贪图安逸、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使实现梦想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要充分认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为通往伟大梦想铺就一条壮阔坦途。

伟大工程筑梦。在近百年的筑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和脊梁。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实现伟大梦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全方位、整体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谱写民族复兴更加辉煌的篇章。

伟大事业圆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枝展叶,收获了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古老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条道路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理论体系是照亮前进方向的耀眼灯塔,这套制度是保障发展进步的坚强守护,这种文化是凝魂聚气的精神纽带。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华“复兴号”列车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我们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理解、协同起来贯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从数十名到8900多万名党员,即将跨越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恰是风华正茂。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掌舵“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美好的未来。

对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今年区“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加比赛的老师上了节《认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认识吨》这节课。因为参加比赛的老师很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紧张,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颖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

练习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习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培养他们小组合作能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一定的形状。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热闹而不乱,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很多环节还采用了同桌互说,找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认真有效地完成了。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交流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如:对学生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重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

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强烈的感受。

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开心队”、“快乐队”、“智慧队”、“机灵队”,对表现好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习题纸上画笑脸,及时表扬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强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直接、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

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按照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灵活处理。

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行了调整,改变,有的没有采用,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后,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

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单,可以更精细些。

对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本课的导入环节利用情境图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问题提得有些不具体,学生容易提出与数学无关的话题,没有意义。可以提问“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咱们学过的图形?”然后再引出角。让学生从生活中找角。

新授环节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即认识角,理解角的特征。这一部分应该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把知识点学透。比如,在上面实物基础上把角的几何图形抽象出来,让学生观察不同角的共同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从而引出顶点和边。而这一活动还不够,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还要能准确地指出来,可以让同桌之间指一指手中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之后,反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黑板上的三个不同角的顶点和边。同学现在才会意识到,不管这个角是什么样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这时再总结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可以采用“新知1——练习1——新知2——练习2——拓展练习”的模式来教学。讲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要及时的巩固练习。指角的活动比较好,还应再加一个判断角和数角的练习。注意控制时间。

接下来是教学的难点,即比较角的大小。难点的教学要有层次。首先是“引”。给学生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让同学观察谁大谁小。两个角差距比较大,很容易观察出来,此活动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角的大小。第二是“放”。让学生自悟自比。可以让同桌间折一个不一样的角,然后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比较角的方法。第三是“收”。也就是自主探究的一个反馈。把学生折的角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比的。然后教师再总结。第四是“悟”。学生把知识点学会了,能不能用呢?需要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可以把原来设计的活动角的环节放在这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活动角在张开、闭合的过程中它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另一方面比较两个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除此之外,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设计几个比较角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板上的角。

最后一个知识点是画角。这个环节利用动画形式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方面,图形设计和板贴的教具很好,但是缺少文字性的表述。教学的重点上,我画了一个角,标明了顶点和边,还应该写上文字:“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学难点上,我板贴了两个边不一样长的角和两个用正方形纸折的角,分别用叠合法把他们对齐。应该再加上比较角的方法:“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

在教师素质方面,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与学生更亲近些。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字姿势方面强调的比较好,在倾听习惯、思考习惯、交流习惯等方面,还要在平时多下功夫,严格规范学生的习惯。第三,教师提的问题不够精准,导致课堂上教室的话太多。备课时应再好好斟酌每一个问题的问法。

感谢教研员赵老师的细心指导,让我们收获颇丰,知道了数学教学应该做到“重点落实,难点有层次”。今后我会努力改正出现的问题,悉心钻研,使自己的数学教学不断进步。

对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葛晓静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

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

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观察的亲身

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秒钟的

动画,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

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

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

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1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分钟的体验。

3、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睡觉大约8(时),100米赛跑的时间大约是30(秒)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