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年味绘本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年味儿绘本读后感(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2:28:48 页码:8
年味绘本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年味儿绘本读后感(3篇)
2023-01-08 12:28:48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年味绘本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鞭炮从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烟花从山的那边升起,绚烂多彩。雪的甘甜沁人心脾,炮竹的清香扑鼻而来。而我在雪中却闻到了一股恶臭,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到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逝。

过去,人穷而味浓。孩子们都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期待着初一的到来。因为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各家的孩子都能穿上新的衣服,都能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拿着各自新年的收获在同伴中显耀,这是纯真快乐的分享,更是无邪的童心对年味的诠释。披着小棉袄,在雪地里奔跑,孩子们才是这个冬季里的真正勇士。当然,大人们亦伫立在远处为孩子的活泼可爱而笑声连连。稍些调皮的孩子悄悄地将鞭炮扔在别人脚下的雪堆里,“嘭”地一声将他给吓住了,在声响里,雪花四溅,待他缓过神来,“敌军”已在远方痴笑。笑声伴着北风与雪花跳起舞来,是那么的迷人,是那么的和谐。孩子的笑声是年味浓郁的真实体现。

而今天,雪变得吝啬了,北风也失去了其内涵,人也变懒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的奔跑被睡觉所替代,早起拜年的习惯也被手机所吞噬,与父母要压岁钱的欢乐时光亦被qq消息所占据。新年的那种浓浓的气氛哪里去了?我们应该反思,是否越穷的地方年味越浓呢?科技是服务于生活,还是驾驭生活呢?

二十四以后,各家父母本应紧急准备年货为孩子买新衣,应和孩子一起度过一年艰苦工作之余的几天假期。然而今天,大人们的行为让我为他们感到羞愧。

麻将在中国历史很久,赌钱之风更是在东方弥漫久而不散。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试问所有围坐在牌桌四周的`人:你们玩牌是为了怡情吗?难道怡情还须通宵打吗?难道怡情还会面色苍白,神情憔悴吗?难道怡情还会使你们恶言相,痛哭流涕吗?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人倾家荡产,失去双手。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亲朋好友最后反目成仇。

传奇的东方神韵被赌钱之风吹散,愉悦闲恬的年味被钱所冲淡,互相祝愿的新年贺词被桌下的勾心斗角所淹淡。我欲哭无泪。

父母们,真诚地问上一句:你们喜欢孩子在心里对牌桌上的你们的怨恨吗?难道你们喜欢这种孩子日日夜夜的睡而你们通宵达旦的抓牌生活吗?

为孩子想想吧,不要被自己的孩子所憎恶,更不要被自己的良心所谴责。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营造更加香醇的年味,用科技作为载体,用久别的东方年味来浇灌年轻而伤痕累累的心灵。

窗外又下起了雪,越来越豪放,远方又升起了绚烂的烟花,更加多姿,孩子们也露出了有些陌生的天真的笑声,更加欢快。我在雪地里轻轻地拾起一支遗落的炮竹,缓缓地点燃后用力抛向了空中,一声巨响散发出令人陶醉的年味。

推荐年味绘本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穿新衣,蒸馒头、贴对联、拜年------这些记录了我们祖先礼貌的一个个符号,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更是每一个人记忆中的“年味”。这天,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牛年春节,然后感受一下那赋予了现代情感、充满了书香情调的新“年味”。

我来到南京新街口书城,店里红红的中国结和大灯笼衬托出浓浓的“年味”。书城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为读者准备的座位已座无虚席,找不到位置的我只好站在书架前看书。然后一些“小书虫”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虽然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书的热情。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每一天来书城的人都很多,此时早晨书城还没开门,然后就有不少孩子等着进场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小书虫”在书城一呆就是半天。等我精心挑选了几本自己喜欢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不少孩子是爸妈陪同来购书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书。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书城暖暖情调的书香味!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出游,首选景点秦淮河。此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六朝烟雨------旧时的秦淮曾让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头城公园外秦淮河游船码头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然后码头上停靠8艘张灯结彩的画舫,聚光灯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船上、岸上、灯影桨上一片辉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数码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忘不了秦淮河上的万盏荷花灯竞艳的美妙夜景,忘不了精美的仿古“秦淮画舫”群众亮相的美丽瞬间,忘不了大人们喜笑颜开、小孩们欢欣鼓舞的激动场面-------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药味!

当春节的脚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依然深深的保留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然后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遐想的时候,感受春节的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期望,感受春节美丽的梦幻;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节文化带给我们的新“年味”。

推荐年味绘本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声声爆竹辞旧岁,点点梅花迎新春。离春节越近,年味也就越浓……家中一律忙碌,都忙着准备春节。这是中国的年终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求来年的幸福安康。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寄托了汉族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古代的汉族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俗称春联。春联的来源是一种桃符。最初人们用于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厨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男女两人,女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愿望。

我是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的。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到毕毕剥剥的鞭炮,是春节到了。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绵联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