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微课欣赏与设计心得体会报告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心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4:29:13 页码:10
微课欣赏与设计心得体会报告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心得(2篇)
2023-01-08 14:29:1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微课欣赏与设计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时间不能长,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二、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三、语速要比正常说话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四、录制前最好写脚本

本来想好的话,录制一开始,容易卡壳,还有,录制微课让我感觉到我怎么那么啰嗦呀,看来平时上课时讲话存在问题没有觉得,这一定得改。但录制时由于讲错过多,就会泄气重来,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录制前最好把要讲的话写下来,象刚参加工作写教案一样,一句一句,这样,在录的时候语速、语气才会拿捏的好,录出来效果也会好,学生才会爱看。

五、要不怕困难,勤于钻研,向网络求教

教师毕竟都不是电脑老师,即使是电脑老师,新出的软件层出不穷,也不是个个都精通的。尤其现在做微课的还不是太多,想向人请教都找不到人。常常一个小问题,好几天困扰你无法进行下去,但网络上资源很多,还有很热心的爱好者建有qq群,大家互帮互学,收获很大。

有关微课欣赏与设计心得体会报告二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正在强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习并了解“微课”,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过网络,详细学习和了解了有关微课及其制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科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好处。通过这些学习,我受益匪浅。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几分钟的学习享受,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期盼的吗?微课,看来不简单。下面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概念,转变了思想

“微课”并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随意剪辑的教学视频,而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特点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是依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而设定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微课只说清楚一个知识点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还可以是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

微课程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它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正如翻转课堂首创者——美国山区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感触的,“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作为一名身处经济相对落后,信息设备不完备的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自我满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则自我成长无从谈起。我要认真研究微课,积极尝试制作微课,努力掌握微课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微课从城市到农村的步伐,能够走得快一些。

二、了解了制作,避免了盲目

作为一项新技术,光有渴望、爱慕之心不行,还得零距离接触、熟练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觉得微课不错,但总没有尝试的勇气,感觉技术太复杂,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的盲目感和无力感。这一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制作微课,广大教师人人都可以。

要制作一个好的微课,首先是规划微课内容,也就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微课展现的虽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所以要制作微课的第二步应是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环节也要齐全,条理要清晰。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设计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应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复杂,可以先用“录象专家”进行录制,再用“格式工厂”进行转换,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现在还有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其实,从制作流程来看,微课的制作还是较容易的。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如何设计,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