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 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6:47:20 页码:10
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 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七篇)
2023-01-08 16:47:20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0xx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可以说,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中山纪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加上东西附楼、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面积共达1.2万平方米。

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体积达50000立方米,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__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__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__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__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世界各地的华人,对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建筑物。比如说中山市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和中国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就是60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兴建的。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20xx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20xx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0xx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0xx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0xx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0xx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0xx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0xx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0xx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纪念堂介绍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广场的北门,有一棵已有320xx年历史的木棉树,是广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八角开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的堂顶是八角形的,铺着宝蓝色的琉璃瓦,分为高低4层。大堂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金字牌匾——“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没有开灯,但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

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这块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是由汪精卫所写。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兴建这个中山纪念堂,加上越秀山顶的那个孙中山纪念碑,各项费用总造价超过300万银元。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银元的价值了解不多,但是在当时,一个银元就可以买到40斤大米,而我们现在买40斤大米大约需要60块钱人民币,换算一下,一个银元等于60元人民币,那300万银元就是1.8亿元人民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很高的造价。

2022孙中山故居上海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xx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xx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