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发展适宜性游戏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23:28:25 页码:14
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发展适宜性游戏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08 23:28:25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一

1.训练运用走、跑、蹲和站等动作技能,增强腿部、腰腹和手的力量。

2.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1、大皮球(每人一个)

2、平整、无障碍的空地。

1听口令行动,不能够自我随意行动。

2.滚球时要用手推,不得用脚踢,皮球不能离开地面。

3.幼儿追球时要追回自我的球,不能够去抢他人的球。

1.边走边滚球,幼儿每人1个球站在操场的一端,皮球放在自我的脚下,弯腰半蹲手扶球。当听到“向前滚球”的口令时,幼儿边弯腰边走推球向前,慢慢的走向场地的另一边。

2.滚球接球,幼儿两两结伴,只拿1个皮球,应对面相距3米蹲下,一名幼儿手扶皮球。当听到滚球的口令时,手扶皮球的幼儿就将手上的球滚向对面的同伴。对面的同伴接到球则等待教师的口令。以此类推进行。

1、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握滚动的方向。

2、幼儿在场地上追球时,提醒他们不要跑的太快,以免摔倒或碰他人。

3、根据幼儿的本事配对,本事好的拉长距离,本事差的则缩短距离。

《玩沙包》

1.提高头顶、脚走和手抛接等动作的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平衡性,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1、小沙包(每人一个)

2、平整、无障碍的空地,最好是跑道。

1肩和头顶沙包行走时都不能用手扶。

2.行走时不能故意推、撞、踩他人。

3.结伴抛接沙包时不能往对方身上投。

1.顶沙包,幼儿在场地上手拿一个沙包等待,教师先示范,将沙包放在自我的头上,全体幼儿也把沙包放在自我的头上。当听到跟着教师走的口令时,幼儿一个个头顶沙包放在自我的头上,一个接一个跟在教师后面走。

2.抛接沙包。幼儿在场上分散站立,用双手将自我的沙包向空中抛起,待沙包落下时接住,再跑向空中,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如此反复。

1、活动进行时提醒幼儿不能拥挤在一齐,要坚持必须的距离,防止互相碰撞和踩踏。

2、对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与表扬,对自由散漫、故意影响他人的幼儿要给与批评。

2022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们计划在下周六举行一次趣味活动,提前庆祝圣诞节的到来。

您是否正为日常枯燥的工作而烦恼?您是否正为高强度的工作而倍感压力?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一起走向户外感受清新的空气,和这帮常伴身边的同事及朋友一起游乐,它将令您忘却忧愁,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

我们将在旗峰公园举行一系列的户外活动(活动方案详情请参阅附件),活动完毕后我们将会宴请所有同事一起共进晚餐。您只需要携带一份小小的礼物就可以参加,礼物不分大小轻重,能代表您的心意就行。别忘了在礼物中送上你温馨的祝福哦~~

欢迎您携带您的家属参加!

提前祝大家“生蛋”快乐!

有需要参加的同事,请携带礼物在以下人员处报名:

hr报名处:sonny peter

圣诞趣味游戏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了迎接耶诞节的到来,同时也为了丰富hr的业余生活,加强同事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增进大家的感情,特举办此次的趣味活动。

二、活动时间:20xx-12-19(10:00-18:00)

10:00hr办公室聚合

11:00到达目的地

11:30-16:30活动时间

17:30聚餐(星级酒店)

三、活动地点:旗峰公园

四、参与对象:hr全体同事

五、活动组委成员:(全体hr同事)

主持兼裁判:2人(自愿报名)

后勤:薇、慧

队长:自选队长2名

六:活动内容:

所有人员全部分为2组,每组20人,每组由组员自选一位队长。

1、二人三足跑

活动道具:绳子2条(或护膝),秒表1支(借用其他部门),口哨40个,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50米。

活动详细:参赛者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子将二人的内侧腿捆好,比赛开始,二人向前跑出,到达终点后再返回起跑点,解开绳子交给下一组成员直至最后一组成员成功返回起跑线,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

活动规则:必须向前走跑,不得跳跃,中途绳子散开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2、真爱永流传

活动道具:一次性吸管40根,可挂饰物4个,两人间距2米。

活动详细:每队所有人嘴裏叼支吸管,第一个人把吸管上的饰物顺次放到第二个人的吸管上,以传递速度决定胜负。

游戏规则:队员传递过程中手不得碰触吸管及饰物,中途饰物掉落必须重新开始。

3、 快乐抱抱爆

活动道具:气球50个,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为50米

活动详细:比赛开始后第一组队员背靠背(或胸对胸)夹住气球向场地的终点线移动,(其他队员可以协助放好球),跨过终点线后将球挤爆后下一组才能出发,所有队员最先通过者获胜。

活动规则:队员移动途中手不得触球(除掉球外),球掉落须将球重新放好后在掉落处继续行进。

4、 袋鼠跳跳向前冲

活动道具:大麻袋2只,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为30米

活动详细:队员分为两边,比赛开始后队员钻入麻袋中,快速的跳向终点线,到达终点线后钻出麻装并快速的跑回起跑线将麻袋传给下一位元组员,以速度决定胜负。

活动规则:参赛者必须向前跳跃,不得走跑。

5、 心意大碰撞

全体参与人员自备礼物一份(需包装),统一排号,全员参与抽奖,根据相应的号码来领取相应的礼物。

七:其他待补充

2022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三

道具:不需要;

场地:稍微宽敞一点就可以,没有特别要求;

人数:10几个人就可以,人多些更好玩的

人员:一定要有男有女,比例不限

裁判:一名,负责发号司令

规则如下:

在游戏中,男生就是一块钱,女生则是五毛钱.

游戏开始前,大家全站在一起,裁判站边上.裁判宣布游戏开始,并喊出一个钱数(比如3块5、6块或8快5这样的),裁判一旦喊出钱数,游戏中的人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那个数的小团队,打比方说喊出的是3块5,那就需要三男一女或七女或一男五女之类的小团队.请记住动作要快,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人员也很少有机会能平均分配,所以动作慢的同志可能会因为少几块或几毛钱而惨败,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看见五毛(mm)先下手为强;当然动作快的人员不要一味的拉人,有可能裁判叫的是3块5,但你们团队里已经变成5块了,这时候你就需要踢人了,该狠心时就狠心,一般被无情踹出去的都是可怜的一块.

游戏要领:反应要快,裁判一说出来钱数,就要立刻知道分别由几男几女的团队可以达到要求;动作也要快,抢五毛和踢一块都要又快又狠.

1、当我们同在一起(配歌)

参与者围成一圈,间距两臂,面朝中央,侧平举双臂.每个人右掌朝下叠放右者之左掌,而左掌朝上.右手随音乐做六节拍拍打动作,拍打位置分别为1、右手者之左掌;2、自己之右膝盖;3、左膝盖;4、左手背;5、6、左手心.循环往复且节奏越来越快.

2022游戏性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报告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守株待兔”动画故事引入,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 “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摸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放球”,“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创造现象,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第三次“猜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猜谜语”、“选词填空”、“填余数”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摸球、放球、猜球”等操作实践活动,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体验“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在每一种现象中训练学生反复描述事情发生的结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摸球、猜球活动时间过长。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这两个环节不够充分。其次,在活动中,学生动手体验面不够广,如果每个小组都有操作的学具,使得人人动手体验,各个参与活动,更能达到好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