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河南洪水的感受心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23:37:19 页码:13
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河南洪水的感受心得(7篇)
2023-01-08 23:37:1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一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就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就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就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就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就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就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_、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二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外。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叠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20xx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著名的“出谷会师”“六国伐秦”“虢公败戎”“”西原大战“的战鼓在这里擂响。这里流传着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

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

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如今,集古战场与道教圣地于一体的函谷关,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旅游热点。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三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

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鸡冠洞风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城西三公里处,景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游;春天,春花烂漫,十里飘香;盛夏,浓荫蔽日,飞瀑流泉;金秋,红叶满山,层林尽染;隆冬,冰挂银条,松柏凝翠.区内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鸡冠洞风景区"

鸡冠洞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她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专家考证,她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险探幽,奇险.惧而返.

鸡冠洞,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区连缀而成,依次为"玉住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瑶池宫","石林坊",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飞禽,如走兽;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帘,如帷幕,其景观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俏,一片片庞大的石幕犹如琴瑟,以石轻击,琴音清脆,余音袅袅,万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给静逸的鸡冠洞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鸡冠洞旅游资源丰富,洞中共有大小景点168个,尤其以"众仙迎客","金龟渡仙翁","贵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戏著","鲤鱼戏水","八仙拜寿",等88各景观,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倍受广大游客青昧.

鸡冠洞考古研究价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钟乳,石笋密布,据科研数据表明,较长石笋在18.4万年前就已行成,现在通过石笋的内部结构、层关结构以及沉淀下来的物质,可考察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莲花盆等,它们的结构成因及特征、形状属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

鸡冠洞中一年四季恒温18°c,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内寒气侵袭,清神爽心,爽凉宜人,被称为"自然空调"。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七年被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省风景区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为鸡冠洞欣然题名"北国第一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鸡冠洞作出了"景观壮、堪称北国第一洞府;成因独特,正是国内首家龙宫"的权威性评语。

目前,鸡冠洞正以崭新的姿态、优质文明的服务,迎接四海宾朋观光游览。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五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风景名胜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区域分布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历史文化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六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描写河南洪水政治心得体会报告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xx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游客们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着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游客们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0xx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0xx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0xx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0xx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20xx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0xx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游客们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各位朋友,请游客们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下面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

现在为游客们简单介绍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参观。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0xx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20xx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十方禅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欢迎游客们有机会再到少林寺参观旅游,学拳习武,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