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 宁夏红色之旅(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8:16:57 页码:9
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 宁夏红色之旅(五篇)
2023-01-09 08:16:57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一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黄河渔村

黄河渔村是黄河边上最古老的一处民居,已存在了上千年。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期间,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渡黄河时曾在此小憩。景区现存的黄河渔村是宁夏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20_年重建。

黄沙古渡黄河楼

黄沙古渡黄河楼位于景区黄河边,是黄河边上一处古老的建筑。相传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时期,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在此渡黄河时都曾经登楼品茶观黄河。

黄河祭台

明末清初,由于黄河堤防失修,决溢频繁,运河航运也常受阻塞。康熙皇帝除加紧治河外,他自己也亲自钻研水利理论,并从事广泛的实地调查。为了掌握黄河的第一手情况,他曾几次亲赴现场考察。他乘船调查过下游的孟津、徐州、宿迁、邳州、桃源和清口等地,又亲自到中游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视察。还从黄沙古渡扬帆黄河中游,历时二十二天,航程数千里。“所至之处,无不详视”。后人将他的治水言论汇编成书,定名为《康熙帝治河方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丁丑) 二月, 康熙帝再次亲征噶尔丹时来到宁夏黄沙古渡,举行了大型的祭祀黄河仪式。传说这里就是康熙帝当年祭祀黄河时的祭台所在地。

宁河台

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黄沙古渡)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 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戍卒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朱元漳第16子,庆靖王朱栴,曾作《黄沙古渡》描述这里的塞外景色: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诗中“帝阙”指明都北京;“咸秦”即咸阳、秦中,也是陕西的关中。这首诗不仅描绘黄沙古渡的壮丽景色,而且还阐述了黄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最新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沙湖风景区位于宁夏,这座著名的景点距离银川市仅仅不到六十公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采风玩耍,放松自己,享受自然。没有见过沙湖的人可能会顾名思义的认为沙湖就是周围全是沙子的一个干涸湖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沙湖的美不仅在于这个西域湖泊不仅包含着苍野的壮丽,还蕴含着绿意的生机,如果你能见到沙湖,你肯定会为自然界能有如此之奇景感叹不已!

如果你想要看到壮丽的风景,那么你就必须要来西域看看。如果你想在西域看到绿意的壮美风景,那么你一定要来沙湖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湖是我国的首批五a的风景区。是中国主要的王牌景点之一。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休闲旅游湖泊之一。

在沙湖的周围也有着很多的娱乐设施,这里有滑沙的,起码的,有用的,垂钓的,滑翔的,还有沙滩排球等等娱乐地点。沙湖的美不仅仅是这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曾经有一位美丽的蒙古女子叫做荷兰,他爱上了党项族的男子莫汉,后来他们逃避掉成吉思汗和西夏皇帝的强制征婚,私奔吞下先要后,贺兰化为湖,莫汉化为沙,从此有了沙湖。沙湖很美丽,有你更美丽!

沙湖不仅仅是沙和水。在这个神奇的湖泊里,有着万亩的水域和五千亩的沙丘,两千多亩的芦苇,千亩的荷花池。在沙湖中,生产着各种鱼类,栖息着各种鸟类,是一个生态大观园,珍贵的白鹤,黑鹤,天鹅等鸟类都在这里栖息。生机无限。每每到了春季,芦苇底部都有无数的鸟巢,五颜六色的鸟蛋散布其间,十分壮观。

沙湖的发展历史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沙湖旅游景区原是银川平原西大滩的一片碟形洼地,早在公元420xx年就有了屯垦戍边的记录,清代初期又得到较大规模开发。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5804名官兵创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营前进农场,是创建较早的国营农场之一。

1977年,农场开始利用沙湖湿地养鱼。

1986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区划领导小组对沙湖进行鸟类考察,并将其列入“宁夏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中,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宁政发(1986)57号文批准了这个方案,方案中共区划了39 个保护区点,其中沙湖(前进湖)被列为禁猎区。

1990年,定名为沙湖。

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

1997年1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

20xx年,沙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生态旅游区。

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20xx年又荣获cctv“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

主要景点介绍

国际沙雕园

国际沙雕园于20xx年8月11日正式开园,是历届沙湖国际沙雕大赛的比赛场地,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多国沙雕高手在这里共同竞技。截至20xx年沙湖已经成功举行了多届沙雕大赛。

毛主席像章馆

位于南沙滩的毛泽东像章馆内陈列着由收藏家杨维福收藏的20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制造的金、银、铜、铁、铝、木等30多种材质像章,以及系列像章和专题像章等。

农垦博物馆

20xx年8月,作为北京奥运会和宁夏50华诞献礼落成开放的宁夏农垦博物馆,是宁夏第一座自治区级行业博物馆。

该馆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实物20xx余件,收纳了宁夏农垦初始阶段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各类实物和资料,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湿地博物馆

宁夏湿地博物馆于20xx年10月29日落成开馆,以普及湿地知识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以湿地为展览主线,以沙湖为重点,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的博物馆。

宁夏湿地博物馆主要以苇、鸟、水、沙为设计元素,采用“沙丘”主造型,结合声、光、电、像等科技技术,将湿地知识、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科普科研、收藏展览、演艺娱乐和旅游服务有机结合的展馆。

沙湖鸟岛

鸟岛位于沙湖鸟类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又叫百鸟乐园,是全国观鸟景点中距离鸟类最近、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观鸟地之一。[8]

鸟岛栖息着17目44科178种150多万只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中华秋沙鸭、黑鹳、白尾海雕、金雕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21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

20xx年沙湖景区对位于鸟岛东侧的观鸟台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沙湖题字石

1991年6月19日,时任来宁夏视察工作,游览沙湖时亲笔题写“沙湖”二字。

20xx年9月1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宁夏调研时,莅临沙湖视察,在充分肯定了沙水相依的特色景观后,亲笔题写“水绕沙丘天下绝”。

最新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三

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清代康熙皇帝于1697年亲征葛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渡黄河》: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黄河渔村

黄河渔村是黄河边上最古老的一处民居,已存在了上千年。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期间,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渡黄河时曾在此小憩。景区现存的黄河渔村是宁夏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20_年重建。

黄沙古渡黄河楼

黄沙古渡黄河楼位于景区黄河边,是黄河边上一处古老的建筑。相传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时期,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在此渡黄河时都曾经登楼品茶观黄河。

黄河祭台

明末清初,由于黄河堤防失修,决溢频繁,运河航运也常受阻塞。康熙皇帝除加紧治河外,他自己也亲自钻研水利理论,并从事广泛的实地调查。为了掌握黄河的第一手情况,他曾几次亲赴现场考察。他乘船调查过下游的孟津、徐州、宿迁、邳州、桃源和清口等地,又亲自到中游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视察。还从黄沙古渡扬帆黄河中游,历时二十二天,航程数千里。“所至之处,无不详视”。后人将他的治水言论汇编成书,定名为《康熙帝治河方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丁丑) 二月, 康熙帝再次亲征噶尔丹时来到宁夏黄沙古渡,举行了大型的祭祀黄河仪式。传说这里就是康熙帝当年祭祀黄河时的祭台所在地。

宁河台

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黄沙古渡)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 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戍卒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朱元漳第16子,庆靖王朱栴,曾作《黄沙古渡》描述这里的塞外景色: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诗中“帝阙”指明都北京;“咸秦”即咸阳、秦中,也是陕西的关中。这首诗不仅描绘黄沙古渡的壮丽景色,而且还阐述了黄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最新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四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美好时光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宁夏。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叫刘静,大家叫我小刘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刘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已有十几年的驾车经验,由他开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在这小刘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首先,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公路上了,朋友们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乱动了,以免车速过快发生危险。其次呢,大家都起来得很早,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那么希望大家把吃剩下的瓜果梨皮装进一个方便袋子里,下车的时候师傅会为大家清扫,这部车将陪伴我们3天的时间,希望大家能保持一个好的环境。最后一点就是坐在窗边的朋友千万不要把手或头伸出窗外,以免其它车辆刮伤。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3018,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现在我们所在地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了,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个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

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在旅游期间,大家要注意气候变化,保持身体的健康。在夏天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客朋友们,来到宁夏一定要了解的就是回族的特色风情,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

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在宁夏的首府——银川。 “银川”一词是明末将此段黄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区形容为“银色河川”

而得名的。美丽富饶的银川,是黄河河套地区最早开发的一片绿洲,汉代时就在此推行建渠屯田措施,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明清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已经传遍九州。古老的党项族在这里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西夏文化;勤劳的回族人民自强不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银川是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灿烂人文底蕴博大精深。“凤凰城”是银川的美称。相传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贺兰为屏,黄河绕境,沃野千里,湖泊镶嵌”,是银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银川地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银川境内贺兰山段贮藏的矿产品主要有煤、赤铁、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辉绿岩、陶瓷粘土等,这位银川市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磷矿贮藏量较高。银川城区分为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三部分,兴庆区即老城前身为清代的宁夏府城,东距黄河约15公里,自治区政府和市人民

政府都设在这里,又为商业区。如今,银川市古颜新貌相得益彰,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入夜,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流光溢彩。走进银川,你可以该受到一种宁夏所特有的传统与现在交相辉映的美丽,这座荣古都风貌、回族风情和现代韵味于一体的边塞古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嘉宾的光临。好了,关于宁夏及银川的介绍就到这里了,通过接下来的几天游览,各位旅客朋友们一定可以亲身体验到宁夏和银川的独特魅力。现在说说我们今天的行程,我们先到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游览,再去看贺兰山岩画,然后回到银川市内吃午饭,感受回族的特色餐饮。之后参观南关清真寺,体验回族穆斯林风情,去穆斯林特色商品店,可以购买一些你们感兴趣的商品,之后回酒店吃晚饭,晚上为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逛银川夜市,观银川夜景。

最新宁夏参加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选五

成因:黄河故道遗迹

由银川市南门广场附近出发,经南薰东街、银横公路一路向东南约10.5公里即至鸣翠湖。而若由此继续向东,不到3公里便是黄河西岸。追溯这处湖泊的起源,便与它身边的这条大河密不可分。

宁夏地理学者汪一鸣对银川湖泊形成颇有研究。在他看来,黄河流经地势平坦的银川平原,无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河道均曾在平原上来回摆动。这种摆动,虽然年代久远,但仍有迹可寻——由黄河故道形成的湖泊,便是证据之一。

查看银川地图,在黄河西侧,惠农渠与汉延渠之间,有一些湖泊,如鹤泉湖、周家湖、阎家湖、清水湖、福家湖……它们大小一不,呈南北一线分布。在汪先生的研究中,它们均为黄河故道遗迹。鸣翠湖,也在此列。

同时,根据汪先生对这一线黄河河道历史上迁移情况的考证——自明代末期之后,河道主流才最终东移,迁至河床位置。可知,鸣翠湖水域,至迟在明代末期才最终定型。约420xx年左右。

历史:从古井遗址说起

“定型”之后的鸣翠湖,又经历过哪些变迁?我们不妨从园区内一处“古井”说起。

古井,是曾在这里存在过的一处名叫“道祖庙”的寺观的遗迹。我区已故文史专家贺吉德先生曾作《鸣翠湖道祖庙碑记》一文。文中叙述“鸣翠湖为古长湖中段,据方志记载,昔日长湖南北迤逦十余里,至明末清初,长湖淤竭为三,自南至北取名杨家湖、岛嘴湖、清水湖,长湖之名遂失。湖之西南有长湖村,即其遗孑……”

所谓“古长湖”,由上述引文可知,这是一个至少在明代还存在的湖泊。

宁夏明代志书中,“长湖”之称最早见于弘治《宁夏新志》“长湖:在城(即银川原老城区)南十五里。”此后的嘉靖《宁夏新志》、乾隆《银川小志》也持同样说法。乾隆《宁夏府志》的内容详细了一些“长湖:在张政堡,去城一十五里……”

鸣翠湖,位于银川原老城区东南约10.5公里,汉延渠之西。若以明清时里数折合今里制计算,志书中的“一十五里”约为8公里多。以今银川南薰楼(古时银川城南门)为起点,向南或东南方向延伸此距离,均无法达至鸣翠湖区域。而若以东南方向为准,这8公里多距离的终点,倒是可以落到一处名为“长湖村”的地方。

考辨:清代属“连湖”一部分

长湖村,位于青银高速之南,汉延渠之西,且在这一带南北分布着一系列诸如“长湖沟”“长湖一队”“长湖三队”等很多与“长湖”有关的地名。询问当地的村民,他们说过去这里曾有个长形的大湖,后来逐渐干涸变成了现的田地。

再考证明代张政堡位置,《银川地名志》(1988年版)在今掌政镇“史家庄”条目下记载“庄北为明代张政堡遗址”。其位置在汉延渠之西。对照《宁夏水利专刊》中一张1936年绘制的“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张政堡的标注也是在汉延渠之西,与其紧邻的一处南北长的大湖,明确标示着“长湖”之名。

明时湖泊地图无考,但由上述证据推断,且有古今走向基本未变的汉延渠作为参照,明代的“长湖”,更可能是在今长湖村南北一线,而非汉延渠之东的鸣翠湖一线。

那么,古时的鸣翠湖有何名称?或者说属于哪一湖泊水系?这一点,在成书于1780年的乾隆《宁夏府志》中可以找到一些踪迹。该志所附“舆地全图”中,在汉延渠与惠农渠之间,今鸣翠湖所属区域,有着一片连绵、密布的大面积水域,上面标注着“连湖”的名称。若以此图为据,倒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说,鸣翠湖,属清代这处“连湖”的一部分。

往事:“打芦柴”的记忆

明清之后的鸣翠湖,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史料中也可找到一些踪迹。

查看《宁夏水利专刊》所附1935年的渠流图。昔日宁夏省城(今银川)周围湖泊远比现众多,由省城南关东门开始的宁盐路(今银横路前身),向东南方向蜿蜒伸展,穿行于诸多湖泊、河渠之间。当经张政桥过汉延渠,快至惠农渠上的永固桥时,道路由两处紧邻的湖泊间穿过,路北为“蒋湖”,路南为“陆家湖”。与地图比对,这片水域便是鸣翠湖所在。

53岁的顾维城是掌政镇本地人。他记得他年少时,还有一条被老人们称作“官道”的路,从道祖庙遗迹(今鸣翠湖观塔附近)南侧穿过。此处所谓“官道”,应该就是昔日宁盐路。也就是说,鸣翠湖,其实是由民国时期的“陆家湖”和“蒋湖”的一部分组成的。

顾维城的记忆里,他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去湖区“打芦柴”。这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更早时期里,鸣翠湖于当地人的最大功用。昔日的鸣翠湖,芦苇长满湖区。每到冬季结冰,人们便走上湖面收割芦苇。芦苇夜间被冻至最脆硬时,最易收割,于仕维城和家人常常在凌晨3点左右就开始了冰面上的劳作……

也是因这“芦柴”的效益,旧时的湖区常被整个或“切割”成部分归为某户人家所有,也便有了冠以姓氏的湖名。查阅昔日地图与资料,这处水域,除了“陆家湖”、“蒋湖”,还有过“刘家湖”、“卢家湖”等名称。

后记:古老湖泊的今日命运

岁月更替中的鸣翠湖,经历了诸多历史与变迁。上世纪90年代,穿湖而过的青银高速(时称银古一级公路)建成,鸣翠湖被一分为二。20xx年起,鸣翠湖开始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并正式更为现名。经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恢复植被等措施后,鸣翠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xx年6月,鸣翠湖被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这里自然生态体系完整,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成为塞上湖城的一处美景佳地。新的时代里,鸣翠湖开始了它另一种全新的命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