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50:27 页码:7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精选12篇)
2023-11-19 07:50:27    小编:ZTFB

总结心得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一

无锡和苏州是两个被誉为江南水乡的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也是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最近,我去了一趟无锡和苏州的旅游,来感受一下这两个城市的独特之处。

第一段:无锡的美景。

作为一个江南名城,无锡不仅凝聚着沿途自然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距离上海仅2个小时车程,成为中、上海周边的度假胜地。我选择了欣赏无锡太湖和灵山风景区。太湖是无锡著名的风景区,风景优美,景色独特。在湖畔漫步,感受着湖光山色,心头顿生一种恬静的感觉,仿佛置身天堂。灵山风景区也是无锡著名的旅游胜地,山势奇峭、风光秀丽,令人惊叹其神奇。在这里,我非常享受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的融合,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放松。

第二段:品尝无锡的美食。

美食也是旅途中一个不容错过的部分。无锡的小吃非常出名,尤其是无锡的银鱼和馄饨。我尝试了一些佳肴,觉得特别美味。在前往无锡的路上,我听说无锡的特色小吃就是银鱼,就找了一家专门的银鱼馆尝了一下,味道鲜美爽口,实在太好吃了。馄饨则是无锡的另一个名吃,许多本地人都会选择吃这家店。馄饨馅料细腻,入口有嚼劲,汤汁鲜美,让人回味无穷。这些美食已经成了人们对于无锡的代表,也是游客们印象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段:苏州的文化积淀。

离开无锡之后,我来到了苏州。和无锡一样,苏州也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并存的城市。这里有许多美景和建筑,更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在苏州,我参观了一些著名的文化景点,如拙政园,这里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一座园林,还是一座诗意书画的宝库。除此之外,我还参观了虎丘山,这是一座备受人们敬畏的山,虽然已经历经沧桑,但仍然散发着神奇的魅力。来到苏州,深感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这里的人文和自然融合得无比完美。

第四段:苏州的美食。

和无锡一样,苏州也有其独特的美食。苏州餐饮以清淡、芳香、甜润著称。从古代到现代,苏州的美食已经流传发扬了千百年,这里的美食已经成为了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喜欢苏州的苏帮菜,由于受到了苏州本地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里可以品尝到许多独特的美食,如松鼠鱼、糟团鱼、汆丝丸子等,尤其是苏州的小吃,更深受旅客的喜爱。

第五段:总结。

在无锡和苏州的旅程中,我不仅领略了江南秀美的自然风情,也感受到了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这让我对中国文化和自然风光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无锡和苏州都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他们的典型风情和氛围都令人感到无比美好。在旅行中,我体验到了不同地域、不同风土人情的美妙,也扩大了我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了解。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旅行,我收获颇丰,感受到了人文、自然、美食和文化的多种魅力,也感受到了子摄大自然和文化的无限魅力。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二

无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各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在我游览无锡的几天里,我深深被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吸引。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无锡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无锡的千年古韵。

无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承载着无锡的千年古韵。无锡的灵山灵渚、三国时期的兵马俑等历史遗迹,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湖、灵山以及无锡博物院。太湖独特的湖光山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灵山上的几家古庙更是圣洁宁静,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无锡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了解了无锡的历史文化。

第二段:无锡的美食文化。

无锡不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无锡的经典菜肴如无锡排骨、无锡脆皮狮子头、阳山汤包等,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吸引了无数的食客。尝遍了无锡的各种小吃后,我对无锡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三段:无锡的工艺品。

无锡是中国工艺品的重要产地之一。特别是无锡的锡器,精美绝伦,被称为“东方古代的黄金”。在锡器工艺品店里,我看到了许多制作精细的锡壶、锡杯等,它们既有着使用功能,又展现了独特的工艺美。我深深被这些工艺品所吸引,不禁为无锡的工艺传统感到骄傲。

第四段:无锡的现代发展。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无锡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无锡的太湖新城是无锡迈向现代化的缩影,这里有着高楼大厦、科技园区等现代化建筑。同时,无锡还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尽管现代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锡仍能保留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座城市既有着现代的活力,又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第五段:无锡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无锡的旅程中,我感受到了无锡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街头巷尾,无锡的人们都十分友好,并乐于向我介绍他们的城市。在无锡的餐厅里,每一道菜都是店家用心制作的,我也收到了无锡人民的真诚款待。无锡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热情好客使我流连忘返。

通过这几天的游览,我对无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无锡的千年古韵、美食文化、工艺品、现代发展和人民的热情好客,无不增加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向往。我相信,未来的无锡将会更加繁荣昌盛,继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它的魅力。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三

无锡这座城市,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美丽的太湖,到那独特的地标——钱塘江大桥,无锡始终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当我思考这座城市时,我的心中有无数个关于无锡的体会和心得,以下便是我对无锡的深入探究和总结。

第一段:美食多样,回味无穷。

无锡的美食无疑是这座城市吸引游客最大的原因之一。烤夫鱼、三香鲈鱼、蟹肉包子、阳山水饺、鲜肉馄饨……无锡的美食多样且口感绝佳。在无锡,我试了许多美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烤夫鱼。烤夫鱼细腻的肉质,嫩滑的口感以及细腻的味道,吃后回味无穷。此外,无锡的阳山水饺和鲜肉馄饨也深得我的喜爱。

第二段: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无锡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古迹和历史名人。如灵山大佛、惠山古镇、无锡博物院等。我最喜欢的是惠山古镇,它有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繁华和文化积淀。在无锡还有一些文化名人,如文学巨匠毛泽东、理学大师王阳明等,他们的名言佳话历久弥新,代表着无锡的文学艺术之美。

第三段:自然景观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无锡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湖。太湖是无锡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它的美景让我如痴如醉。我一次前往太湖骑自行车,沿途看到的美景是那么的美丽,让我不禁感叹伟大的自然。此外,无锡的锡山和灵山也是很好的休闲去处,它们那独特的山岩造型和自然美景,让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第四段:交通便利,全面发展。

无锡的交通极为便利,公路、铁路、水路都十分发达,让我很快地到达了各个景点。无锡也是全面发展的城市,其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向,让我感受到无锡的城市风貌。在无锡,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深感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第五段:人文风情浓厚,文化思想繁荣。

无锡的人文风情浓厚,这座城市的文化思想繁荣。在无锡,我看到了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如水袖舞、吴山大戏、钱塘江音乐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无锡的文化魅力,也传递了无锡人的热情和好客。除此之外,无锡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李白《将进酒》、孙悟空奇遇记等,它们都是无锡文化的珍贵遗产。

总之,无锡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自然景观、交通和人文风情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惊叹于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也沉浸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无锡的美,令人难以忘怀,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前往这座美丽的城市,感受这里的无限魅力。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四

无锡,位于中国江苏省,素有“美如画”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最近有幸去到无锡游览,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见识到了无锡的古典美景和现代繁荣,还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下面,我将从城市景观、美食、历史人文、生活习俗和人民热情等方面介绍我的无锡游记,与大家分享我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无锡的城市景观令我印象深刻。太湖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我还亲眼目睹了湖光山色的美景。在太湖边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另外,无锡的园林也是城市的亮点。我游览了最为著名的灵山大佛、太湖新区和鼋头渚等景点,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景观和风貌。无论是静谧的灵山大佛还是热闹的太湖新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景点的精心设计和细致的建设,展现了无锡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自信和魅力。

其次,无锡的美食让我赞不绝口。这座城市以太湖鲜鲍、无锡肉饼、京杭大排档、无锡盐水鸭等美食闻名。我在无锡的传统餐馆尝试了这些当地特色菜肴,它们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做工精细,让人回味无穷。无锡盐水鸭的鲜嫩多汁,太湖鲜鲍的鲜美滋味,以及京杭大排档的独特调味方式,都让我大饱口福。

接下来,无锡的历史人文令我着迷。在无锡的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中,我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无锡曾是江南运河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如乌衣巷、南禅寺和灵谷寺等。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长河。此外,无锡还是无锡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无锡博物院、无锡文化艺术中心等的所在地。这些地方为无锡的历史人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无锡的生活习俗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震撼。我在无锡的街头巷尾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无锡的人们热爱打太极,每天早晨,公园里都有人在练习。这是无锡人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之一。此外,无锡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和民俗,如太湖划龙船、民间舞狮和灯笼节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享受到欢乐,也传承和弘扬了无锡的文化。

最后,无锡的人民热情和友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景点还是在街头巷尾,无锡的人们都对游客表示出热情的欢迎。他们愿意和你交谈,分享他们的生活故事。在无锡的旅行中,我结识了许多热情友善的当地人,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和帮助。这种亲切和友好的氛围,使我在无锡的旅行中感到宾至如归。

综上所述,无锡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无论是城市景观、美食、历史人文、生活习俗还是人民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无锡的旅行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还体会到了这里的人文气息和人民的热情。无锡是一座兼具现代化和传统魅力的城市,值得一游。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五

无锡,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对于我这个初次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来说,无锡带给了我无数美好的体验和感受。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于我之前所生活的城市的面貌。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无锡的心得体会。

一、历史悠久的“古城南长街”

走进南长街,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无锡古城。南长街是无锡市最有名的老街,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风味小吃。漫步其中,听着悠扬的古琴曲,看着老街两旁的居民楼、商铺和庭院,仿佛时光倒流。古街中有许多店铺,可以购买到各种特色的小玩意,如手办、文房四宝、观赏盆栽等,途中可以边逛边欣赏古建筑,是一个惬意的旅游场所。无锡南长街是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也是无锡文化的瑰宝,让人对无锡城市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水乡之美的“太湖风光”

太湖是无锡的标志性自然景观,蕴藏着无穷的美丽风光。河道曲折,秀丽的山水环抱,独具江南水乡娇美景致。尤为经典的太湖美景包括三国时期凌烟阁、周恩来同志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和美景。此外,用时尚的方式体验太湖风光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可以挑战一波水上运动,散步或游览太湖畔的湖景步行街。

三、美食之城的“烤鸭、黑汁馒头”

无锡不但有美丽的风景,还是一座美食之城。无锡的特色美食可谓是令人垂涎三尺,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烤鸭和黑汁馒头。烤鸭是无锡的传统名吃,一种烤肉料理。在其独特的烧制方式和调味下,鸭肉香味浓烈,口感嫩滑,是当地人不容错过的美食之一。黑汁馒头则是源于清代民间食品,由于其口感香软、清甜,被誉为“江南之王”,是一道十分受当地人喜爱的传统小吃。

四、发展壮大的“无锡新区”

除了历史悠久的南长街和美丽的太湖风景,无锡还拥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开发区——无锡新区。无锡新区是全国首批17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之一,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中心和最大的综合商业中心,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领主。新区内的第一国际广场、无锡太古广场等大型购物商场建筑符合国际标准,是年轻群体热爱的购物、娱乐和休闲之地。

五、人文底蕴的“四大名园”

无锡拥有的四大名园是“鼋头渚”、“太湖秀”、“蠡园”以及“惠山古镇”,这四座古典园林被称作“水上江南之花”。鼋头渚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园林,毗邻太湖,景色秀美,是江南古典文化的精髓。太湖秀则是一座悬潜式园林,由长廊、岛屿、山石、水景和建筑等多个元素构成,能让游客感受到避暑康乐的躁动。蠡园则是源于明代,有幽深的洞穴、分叉的岔路、回环的池塘,既善于自然的陈设,又善于文化创意;而惠山则承载着无锡几千年城镇以及江南地区地理文化的含义。

总之,无锡是历史悠久、现代化、人文底蕴丰富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新的商业中心,也可以欣赏最古老的文化景致,自然风景配上特色美食,让你心旷神怡。这个城市拥有无数的武侠传说、神话传说和历史内涵,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展望未来,无锡将继续悉心保护历史文化、推进城市建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和感受。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六

无锡和苏州是江苏省两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无锡市位于太湖之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而苏州则以园林文化和古运河为标志。我最近去了一次无锡到苏州的旅游,这次旅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南方古城的独特魅力和千年文化的内涵。

第二段:游览无锡。

无锡是一座既有现代化的城市,又保存着传统的文化遗产。我首先游览了灵山大佛,这尊高达88.88米的佛像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青铜佛像。佛像底部设有博物馆和纪念品店,游人们可以了解到佛像的制作历程和佛教文化的厚重底蕴。而随后我又去了无锡南禅寺,在这里我仿佛追寻到了唐代慧能禅师的脚步。南禅寺内的氛围清幽恬静,古老的建筑和翠绿的竹林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第三段:游览苏州。

苏州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以精美的园林和古老的水上运河而闻名世界。首先我去了拙政园,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18世纪前,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修筑的典型表示。园中精巧的住居、曲折的通道以及美妙的水景构成了一个非常宜居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接着我又去了周庄古镇,这里是一座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水乡古镇,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水运文化。周庄古镇内的小桥流水,古街石巷,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封建社会的江南风情。

第四段:饮食。

江南地区的饮食以清淡、细腻而着称。在无锡我品尝了无锡排骨,在面皮中夹上一条小排骨的滋味清香可口,在苏州我品尝了本帮菜,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口感鲜美的松子桂鱼和热气腾腾的拌麻酱面。

第五段:总结。

无锡到苏州的旅游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让我明白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景点的美丽和文化的厚重,还要包括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美食文化,以这类细节点缀出的人情味道最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旅行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次旅游不仅是一次欣赏美好风景的旅行,更是一次文化之旅和历史之行。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七

苏州,一个优雅古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因其园林建筑和水乡特色而闻名于世。我有幸在一次假期中前往苏州旅游,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以下是我对苏州旅游的心得体会。

首先,苏州的园林建筑美不胜收。这座城市拥有众多精致的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被誉为“园林之都”。我首先参观了拙政园,这是一座居住和观赏为一体的园林,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园内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花草都别具匠心,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此外,我还参观了留园,它以其四季如画的景色而闻名。在那里,我看到了精美的假山、清澈的池塘和婉约的楼阁,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这次旅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其次,苏州的水乡特色令人着迷。作为中国最有名的水乡城市之一,苏州有许多美丽的水乡景点,如同镇、周庄等。我在这次旅行中选择了游览同镇,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水乡村落。在同镇,我可以看到古老的石桥、曲径通幽的小巷和河道两岸的古色古香的民居。在船上漫游的时候,我被迎面而来的渔船和闲庭信步的居民所吸引。水乡的特色给苏州增添了一种宛如画卷般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苏州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游览苏州的过程中,我穿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例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馆,展示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各种历史文物,如古代书画作品和传统工艺品。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苏州的独特魅力,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走一走,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气息。

另外,苏州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苏州的美食以甜美细腻为主,著名的有松鼠桂鱼、碗豆糕、苏式月饼等。我在苏州的街头巷尾品尝了许多当地美食,尤其是苏州的小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松鼠桂鱼,鱼肉鲜美嫩滑,搭配上香甜的桂花糖汁,口感十分诱人。每一口都让我流连忘返。苏州的美食让我在品味过程中感受到了苏州的独特文化和美食之都的魅力。

总之,苏州的园林建筑、水乡特色、历史文化和美食等方面都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在这次旅行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苏州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苏州会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八

无锡与苏州都是江苏省内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也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和绝美的自然风景而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在这次旅游中,我深入感受了两个城市的异同之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遗憾和不舍。

二、游览无锡——鼋头渚。

无锡的自然景色是我这次旅游中最大的惊喜之一。在鼋头渚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里,我体验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古朴的园林文化。游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欣赏着四周的好风景,仿佛时间也变得缓慢了起来。在这里我还欣赏到了绝美的太湖日出,橘黄色的光晕照亮了水上的渔船和芦苇,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妙。

三、游览苏州——园林之王——拙政园。

苏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名扬天下,而在我的行程中,拙政园是最令我难忘的一站。从进入园中的那一刻起,我就一路被园内的美景所惊艳。花香四溢、清水潺潺,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园中的各种建筑和假山造景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审美。同时在整个游程中,导游们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让我对于这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四、美食之旅——品味无锡特色小吃。

无锡的美食文化无疑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我品尝到了四季豆浆、排骨年糕、蟹粉小笼等一系列以当地食材和制作工艺为特色的小吃。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四季豆浆,既健康新鲜又味道独特,让我回味无穷。在寻访美食的过程中,我也同样感受到了无锡当地的浓厚文化气息,这是我这次旅游收获之一。

五、总结。

“吴中天地水,鱼米之乡”是苏州无锡这片土地的代表性标签。这次旅游,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两个城市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独特之处,也让我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虽然游程结束了,但我对于苏州和无锡这两座城市却充满了不舍之情,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踏上这片富庶的土地。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九

苏州,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在我最近一次的苏州之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并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

首先,苏州的园林艺术是我最大的惊喜。苏州的园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乡”。在苏州,我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这些园林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极富艺术感。我在这些园林中漫步,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人文的智慧。苏州的园林艺术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进一步懂得了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苏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我有幸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亲身体验了苏州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精湛,如木版年画、刺绣、琴棋书画等。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了苏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这些文化遗产,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再次,苏州的水乡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游览了苏州的古城区域,如平江路、石路等,感受到了水乡独特的韵味。这里的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柳树垂挂,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船上漫游苏州街头巷尾,我仿佛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苏州水乡的景观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宁静与舒适,也教会了我如何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寻找平静与健康。

最后,苏州美食更是让我流连忘返。苏州的美食以清淡细腻为主,让我品尝到了地道的苏州菜。我尝试了苏州鱼头、金陵烧饼、桂花酒等特色美食,无不让我胃口大开。尤其是苏州的小吃,如酥皮月饼、糖醋小排、酸辣面等,吃过之后让我回味无穷。苏州的美食文化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不同地域的美食有了更深的了解。

综上所述,苏州旅游带给我许多美好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在苏州的园林艺术、文化底蕴、水乡景观和美食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也收获了宝贵的心得体会。我相信,这次苏州之行将成为我一生中难以忘却的旅程,也会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十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我有幸前往苏州旅游,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首先,苏州的水乡韵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运河边,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民居,其中不乏精巧的小桥流水和青砖老墙。漫步在小巷间,无论是静谧的庭院还是古色古香的街道,都让我仿佛时光倒流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苏州水乡的独特韵味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段:园林雅致别具一格。

苏州还以其独特的园林闻名于世。我先后参观了留园、拙政园和网师园,每一个园林都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感受。比如,留园的虎丘、荷花池以及豫园的盆景,无不展现出中国园林独有的雅致和精致工艺。在园林中,我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一边欣赏着碧水青山,一边聆听着鸟鸣虫鸣。这种与自然相融合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柔和的阳光和宁静的氛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第三段:历史文化底蕴令人敬畏。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游览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的文化展览,让我了解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苏州博物馆陈列了丝绸古籍、瓷器和书画等丰富的文物,让我领略了苏州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的辉煌。同时,拙政园的文化展览也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从中使我感受到了苏州城市文化的多元和丰富。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敬畏。

第四段:美食让人回味无穷。

苏州还以其独特的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品尝苏州传统小吃,如狮子头、松鼠桂鱼和八宝饭等,我被它们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尤其是苏州的甜点,如灌汤包和螺蛳粉,令我回味无穷。在苏州,我还有幸品尝到了正宗的苏菜,如松鼠桂鱼和狮子头,这些美食不仅色香味俱佳,还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独特氛围。苏州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

第五段:人文风情令我向往。

在苏州旅游期间,我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充满人文风情的一面。苏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倍感温暖,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景区内,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友善和热情。同时,苏州的非遗文化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园林建造、传统手工艺等,这些非遗文化展现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和传承精神。苏州的人文风情令我向往,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结:

苏州水乡的韵味、园林的雅致、历史文化的底蕴、美食的诱惑以及人文风情的吸引,构成了我对苏州旅游的深刻体会。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苏州的独特之处让我难以忘怀,我将一直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次外出考察,首先去的第一站是苏州,印象最深的是拙政园,下面谈一些苏州之行的感受和体会: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现占地面积约4.1公顷。是在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追溯拙政园,据说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濠濮间趣。”但到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据说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时,取名“拙政”除因晋朝《闲居赋》的“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一段话,也还饱含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据说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据说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1)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但我们看到现有的景物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甚是好看,叫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边参观,一边拿出相机,照个不停,唯恐遗漏好的风景。

(2)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据说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游览中我们看到,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甚是美好景观,真叫人赞叹不止!

(3)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据说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据说从历史资料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诸景毫无二致。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是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在游览中同时我们看到,中区现有面积大约在18.5亩左右,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非常雅致精巧。

我们还看到,中区的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

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我们一行29人游览,走过廊桥,真是有一种“人在廊中走,如同画中游”的境界,真是叫人心旷神怡!

据说拙政园在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说,《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据说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据说,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据说,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据说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这在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这些特点不正是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需要借鉴的地方吗?我们要按着这样的特点设计,何不再塑造一个北方的“拙政园”为世代流芳?!

通过短短的苏州之行,感到山水如画,心旷神怡,使人尽享自然之美,收获甚丰: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如今苏州以众多精雅的园林闻名天下,不愧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仍开放的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我们身居闹市的人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美哉!美哉啊!

我们体会到,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是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惬意横流!

我们看到,当时建造者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采用的是园林建筑与景观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拙政园“远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香洲”,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怡园“画舫斋”,是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的怡然自得;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则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糅合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使人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在游览中,我带的相机能照400多张相片,一直照个不停,还深怕不够用,把电耗完,无法留下这美丽景色!

我们在今后的开发建设和其它项目景观设计上,好好的借鉴吧!

无锡到苏州旅游心得体会篇十二

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美丽城市,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我近日有幸前往无锡旅游,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下面,我将从游览太湖、观赏惠山夜景、品味无锡美食、参观灵山大佛和探索东林书院等五个方面,分享我的无锡游心得体会。

首先,我在无锡游览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了水乡的独特风情。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它的湖水清澈透明美丽动人。我乘船漫游湖中的小岛,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湖的周边景观也是不容错过的,湖边有着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花园,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中。

其次,我在无锡尽情享受了惠山夜景的美丽。惠山是无锡的标志性山丘之一,也是观赏夜景的最佳地点之一。当夜幕降临时,山上的灯光熠熠生辉,整个山头被点缀成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山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古塔,塔顶的红灯笼在夜晚格外美丽。站在山顶,我可以俯瞰整个无锡市区的夜景,令人陶醉其中。

第三,无锡也是一个享受美食的天堂。无锡的美食以本地风味为主,多以鱼虾为主料,口味清淡而鲜美。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如无锡臭豆腐、无锡小笼包和无锡糕团,都让我回味无穷。尤其是无锡小笼包,其薄皮嫩肉、鲜美可口的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无锡的美食文化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喜爱。

第四,我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之一——灵山大佛。这座大佛位于无锡的灵山山脚下,高达88.88米,造型庄严肃穆。站在大佛脚下,我感受到了肃穆和庄重,内心也得到了一份慰藉。此外,灵山山脚下的环境也是非常优美的,有着修身养性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

最后,我还参观了无锡的东林书院,体验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东林书院是历史悠久的书院,里面陈列着许多古代文物和历史文献,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书院的庭院中,我还看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画卷,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时光。东林书院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总结来说,无锡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游览太湖、观赏惠山夜景,品尝美食,参观灵山大佛,还是探索东林书院,都让我体验到了无锡独特的魅力。我相信,无论你是对自然景观感兴趣,还是对历史文化有所追求,无锡都会成为你一个难以忘怀的旅游目的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