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 参观沈阳科技馆作文600字(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2:16:54 页码:8
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 参观沈阳科技馆作文600字(六篇)
2023-01-09 12:16:5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一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0xx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0xx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 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现在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 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二

大家好!我是小吴,古天由我去带领大家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修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修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太宗皇太极营制以及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这里继位,改元“顺乱”、并于当年进闭,统乱齐中国。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仄方米,齐部修建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以及西路三大全数。我们诡计游用三个小时的光阴往游览,现在我们已将到了,大家下车,先听我说几句。

首先,我告诉大家,注意的变乱。第一,大家要紧跟我身后,没有要走拾了。第两,要在划定的光阴内乱争集开,假如找没有到了,请拨打我的手机。第三,没有要治扔器材,讲卫生。第四,坚持安静,没有要大喊大叫。好了,出收了。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修建。在修建艺术上承袭了中国今代修建的传统,集汉、满、蒙族艺术为一体,具备很高的”"汗青”"以及艺术价格。

大家看,这座占地六万仄方米的今修建群始修于625年,修成于1636年,齐部修建90余所,300余间。清朝入闭后对盛京皇宫又举行了回护以及扩修,到坤隆时基本相成古日规模。

大家看,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宇炕心袋房的清宁宫,今朴典俗的文朔阁,和凤凰楼等高台修建。在中国宫殿修建史上,绝无唯一;那机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修建作风,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老乡内乱争的大街号“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央,占地6万仄方米,现有今修建114座。次要修建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等。大政殿是用去入行诸如揭晓诏书、戎行出征、迎接将士班师以及皇帝即位等大典之处。十王亭则是右左翼王以及八旗大臣干事之处。这种君臣开署干事于宫廷的现象,表现了”"创业”"早期君臣仄等的汗青,也是从打世界到坐世界的君臣仄等的延续。到了进闭后,从南京故宫合始,这种仄等被逐渐突破,最终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二端高耸的修建是沈阳故宫里仅有的烟囱。故宫里每一个房间的炕火都从地下的通叙汇聚到这个烟囱里,这是他们金瓯无缺的思想的象征。这个烟囱共有11级,最下面一级只需三块砖构成。导游说,这个金瓯无缺的烟囱反而成了清朝的谶语: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统帝只作了三年江山,等于那三块砖的预示。想当年努尔哈赤在建修这个金瓯无缺烟囱的时候,假如早知云云,一定会加多几层吧?!

上面,请大家自由观光。三个小时后在这里定时集开。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三

清昭陵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__年7月1日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清昭陵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游昭陵时,先游前部。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既整饬又肃穆。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清昭陵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

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现在昭陵已辟为北陵公园。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民国十六年五月(1927年),以陵寝为中心辟为“北陵公园”,如今占地面积330万平方米。其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园内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参观。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四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现在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五

沈阳古陨石,位于沈阳市南郊,主要分布在东陵区李相、苏家屯区姚千户等6个乡镇境内。其地质景观奇特,举世无双,不仅是珍贵遗迹,同时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沈阳古陨石的母体形成于45亿年前,19亿年前陨落到地球,当时地球尚无人类存在。它们就如神秘的“天外来客”一般,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沈阳古陨石主要由滑石台山古陨石、馒首山古陨石、金顶山古陨石、老尖山古陨石和台子山古陨石等21处古陨石组成,形成一座气势壮观的陨石山。古陨石在平面上呈椭圆或肾状,在剖面上又呈漏斗状或盆状,向下收敛无根,向一顶别致的皇冠镶嵌在太古代花岗岩上。滑石台山上一古陨石长160米、宽50米、高40米、重量约200万吨,堪称世界之最。

目前,沈阳古陨石已拥有10余处陨落地质景观—“皇冠无根石”独占螯头,婷婷玉立;“陨击爆炸石”光怪陆离,形态各异;“壳状石包石”巧夺天工,神秘莫测;“石质角砾石”丝装素裹,百怪千奇;“靶岩”犹如弥勒捧手,“波纹石”恰似平湖涟漪 古陨石以其奇特的地质景观令众多中外学者和无数游人纷沓而至。

景区内不仅有神奇的“天外来客”,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观。“李相”——相传明朝这里曾是一位李性相公的庄园。“姚千户”——清朝这里曾是一位贵族的领地。村中有两座九眼透龙碑,相传在乾隆年间李相地区曾出过两位皇家“郡马”。在滑石台山南坡的一块陨石上,至今仍保存着一幅年代久远的石刻,其字迹端庄秀丽依稀可见:

亘古一人开

重熙七年四月卅日沈州

“重熙”是辽兴宗年号,“重熙七年”即公元1039年。“重”字下边少了一“横”,似“壬申”相叠而成,“重熙七年”恰似壬申干支。据古陨石发现者沈阳古陨石研究所所长张海亭介绍,古时滑石台是一座烽火台,相传辽(北宋)时期这里曾有寺庙或道观,“亘古一人”说明滑石台山上曾有座关帝庙。

沈阳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古陨石的保护和开发,将其列为沈阳xx大旅游景观之一。市长慕绥新更给予极大的关注,亲笔题词:“沈阳陨石 天赐瑰宝”。

沈阳古陨石地质景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这些光怪陆离的古陨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陨落时间最早的古陨石,具有极高的美学和经济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目前,有关部门已做出了对古陨石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满族民俗文化村已基本落成,奇石馆、娱乐馆、科普基地也将陆续上马。一个独具特色的集科研、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第一家陨石山公园将展现在游人面前。那时,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们必将焕发出更为迷人的风彩。

推荐沈阳科技馆调研心得体会六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